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江南,是指地理區域,顧名思義,意為長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裡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當然也包括江北的揚州等地。先秦時期,江南屬漢地九州,被中原稱為"吳越" 。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鄉、繁榮發達等著稱。本文把江南先定位蘇浙兩省與上海市。

1、南京紫金山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紫金山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又稱鐘山,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金陵毓秀”的美譽,是南京名勝古蹟薈萃之地,全國生態文化示範地、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首批國家5A級景區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紫金山南麓。紫金山主峰海拔448.9米,周圍約30公里,三峰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早在三國與漢朝就極負盛名。紫金山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國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態休閒文化、佛教文化系列於一山之中,是為“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紫金山周圍名勝古蹟甚多,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等景點,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愷何香凝墓,東有靈谷寺、鄧演達墓,山北有明徐達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等古蹟。

2、南京明城牆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南京明城牆,整體包括明朝時期修築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現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現完整保存25.1公里。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於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37府,15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歷時達28年,終完成京師應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南京明城牆的營造一改以往都城牆取方形或矩形的舊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礎上,根據南京山脈、水系的走向築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鐘山為依託;北有後湖為屏障;西納山丘入城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其中京城城牆蜿蜒盤桓35.3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併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大城牆,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公里,為世界歷史之最。

3、玄武湖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玄武湖,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牆,北鄰南京站,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現為國家重點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玄武湖古名桑泊、後湖、北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玄武湖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年的人文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六朝時期闢為皇家園林,明朝時為黃冊庫,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舉辦南洋勸業會時,兩江總督下令開闢豐潤門(今玄武門),為玄武湖公園之濫觴。玄武湖方圓近五里,分作五洲(環洲、櫻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宋人歐陽修曾寫道“金陵莫美於後湖;錢塘莫美於西湖”,玄武湖為風景園林,亦為文化勝地,歷代文人騷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為後人傳為美談。

4、南京夫子廟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區,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也是中國著名的開放式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夫子廟始建於東晉鹹康三年(337年),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說。

5、雞鳴寺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雞鳴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闢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裡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後經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間擴建,院落規模宏大,佔地達百餘畝。後來古寺毀於咸豐戰火,雖同治年間重修,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依明清時規模形制,雞鳴寺逐步恢復並對外開放,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

6、鎮江金山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金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於鎮江市區西北部,北迴歸線以北。有44米高, 520米周長,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宋朝沈括的"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南江北鏡裡天"的詩句,就是對當年金山的寫照。金山佛寺建築風格獨特,依山而造,殿宇廳堂,亭臺樓閣,椽木棟接,相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使整個金山彷彿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貌。

7、鎮江焦山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焦山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島嶼,山高70.7米,周長2000餘米,因東漢焦光隱居山中而得名。碧波環抱,林木蓊鬱,綠草如茵,滿山蒼翠,宛然碧玉浮江。與對岸象山夾江對峙,正所謂“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園”之喻,被譽為“江中浮玉”。身臨其境,確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島,遊人慕名而至。

8、北固山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北固山位於鎮江市區東側江邊,高五十三米,是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形勢險要,風景秀麗,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在古代北固山更為遊人所樂道,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稱。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一千四百年前,粱朝粱武帝登臨北固山,贊其形勝,改固為顧,更名為北顧山。

9、西津渡古街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西津渡古街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西津古渡依山臨江,風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張祜、王安石、蘇軾、米芾、陸游、馬可 · 波羅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並留下了許多為後人傳誦的詩篇。

10、茅山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茅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江蘇省西南部。地處句容、金壇兩縣交界處,南北約長10千米,東西約寬5千米,面積50多平方千米。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是茅山的最高峰。茅山是中國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山上景點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景。

11、揚州瘦西湖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遊覽區面積100公頃。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臺等。

12、大明寺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大明寺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13、個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個園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曾榮獲“首批國家重點公園”稱號。這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 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拓建為住宅園林。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宣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14、何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66號,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被譽為“晚清第一園“,面積1.4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何園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曾在何園寓居過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揚州,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何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主要景點有複道迴廊、騎馬樓等。

15、揚州鳳凰島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泰安鎮,是江淮平原上自然生態環境保持最完好的一塊平原—湖泊類型的溼地景觀。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南連長江,北接邵伯湖,境內江河湖相連,水道縱橫。這裡島嶼、森林、蘆蕩、溼地等自然生態環境吸引了大批白鷺、野鴨等候鳥和數十種小動物在這裡棲息和繁衍;旅遊區內桑果和茶園種植廣泛;旅遊區圍內養魚,湖區捕撈,水產興旺;在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又增加了野鴨、山雞、天鵝、波瓦羊、梅花鹿和孔雀等養殖項目。

16、泰州鳳城河風景區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鳳城河風景區位於江蘇省泰州市城區中心,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融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於一體,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愛好者前來旅遊觀光。風景區四面環水,因水成趣,將江南水鄉的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鳳城河畔,“江淮第一樓”望海樓與其特有的戲曲更顯城市的文化底蘊。景區以望海樓為中心,四面輻射,桃園、老街交相呼應。望海樓始建於宋代,無數文人騷客為其留下了珍貴的墨寶。

17、泰州柳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柳園位於泰州市區口泰路23號東城河南岸打漁灣,為古“海陵八景”之一的“南濠漁唱”。園外柳堤環繞;園內柳樹、竹林、桂花林、廣玉蘭林相互滲透,曲徑通幽、古韻猶存,景色別緻。柳園經數年經營,早已是佳木蔥蘢,蓊鬱成林,最妙的是選址恰到好處,使得園內挽著一彎水泊,園外城河水又環擁著園林,常見水鳥飛掠棲息,頗有生趣。加之地處僻靜,罕有人跡,倒成了一個偶爾靜思冥想、“幽人獨往來”的好去處。

18、泰州南山寺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南山寺位於泰州古城東南的南城河畔,始建於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鐵心堅禪師所建,朝廷賜額“護國寺”。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南山寺為“祝聖道場”,並於寺內設佛教管理機構僧正司,掌管泰州地區的佛教事務。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鑄巨大鐵鐘一口,鐘聲洪亮,聲聞數十里,惜已不存。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僧正行琪將南山寺加以維修。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真澄法師罄所藏得白金三百兩,鳩工庀材,又命從眾募勸,歷經兩年時間終於使寺院殿堂佛像煥然一新。是年邑人李鵬(浙江餘杭縣令)撰《重修南山寺碑記》鑲嵌於牆,記載了南山寺的歷史以及此次修復的過程。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天竺僧方誌重建浮圖。

19、溱潼鎮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溱潼鎮,隸屬於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原名秦潼,古稱秦泓,坐落於於蘇中裡下河地區,舊有“犬吠三縣聞”之說。溱潼鎮行政區域面積75.52平方公里,人口5.85萬人,轄18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鎮政府駐漁花池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俞溱路148號。溱潼鎮地處泰州市姜堰區、興化市、東臺市三地交界處。溱潼鎮是江蘇省的千年古鎮,鎮區本身是4A級景區,境內的另一5A級景區——溱湖國家溼地公園是麋鹿之鄉以及裡下河原生溼地。

20、江蘇省古銀杏群落森林公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江蘇省古銀杏群落森林公園坐落於有“天下銀杏第一鎮”美譽的宣堡鎮。它是泰興市宣堡鎮銀杏、聯新、張河、孔橋、毛群、紀溝六個行政村聯合建立的國家CCC級自然景區。核心區現有定植銀杏13800餘株,其中掛果樹4520株,千年古銀杏3株,200年以上的銀杏樹1600株,百年以上的銀杏樹3800餘株。古銀杏枝繁葉茂的巨大樹冠和矮幹形成了泰興銀杏的獨特姿態,片片大樹或圍於村莊,或分佈於溝邊、路旁,渾然天成,映襯成趣,猶如華蓋雲集,四季景色各有千秋。

21、南通狼山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狼山風景區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西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狼山居其中, 海拔109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蹟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另外,狼山又是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江海第一山”的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2、南通濠河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濠河環繞南通老城區,形如葫蘆,宛如珠鏈,被譽為南通城的“翡翠項鍊”。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濠河原為古護城河,史載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即有河。現周長10公里,水面1080畝,水面最寬處215米,最窄處僅10米,是國內保留最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護城河。距今有千餘年的歷史,是國內僅存的四條古護城河之一。

23、水繪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水繪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江蘇南通如皋城區東北隅,是我國江南園林建築的孤本代表,是我國眾多的名園之中,一處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繪者,會也。”園以水為貴、倒影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園言志,以園為憶、並融詩、文、琴、棋、書、畫、博古,曲藝等於一園的特色,又足以說明它原來是一座饒有書卷氣的“文人園”。江南才子冒闢疆與秦淮佳麗董小婉棲隱過,因此頗為出名。

24、餘西古鎮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餘西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地處江蘇東部,位於長江口北岸。海拔6.5米,成陸早於周邊,建於唐代, 歷盡千年淪桑,城牆幾廢。餘西古鎮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古鎮,古名餘慶(慶餘),因城廓設臵形似龍,又名龍城(地)。始於唐末、興於北宋,盛於明清,煮海為鹽而逐步發展形成,是古通州東南沿海第一個鹽埠,是我國藍印花布的發祥地。鎮內古蹟眾多,人文薈萃,擁有龍街、精進書院、錢氏牌坊等一大批歷史文化遺址,曹頂、柳敬亭、朱理治、曹秀升等眾多的歷史名人。

25、圓陀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圓陀角地處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長江、黃海、東海三水交匯處,本是一個普通的鄉村,因為圓陀角是江蘇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近年來成為旅遊熱點地區,風景區始建於1998年,圓陀角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側,是全國最大的淡水溼地保護區,面積達到了477.3平方公里。高19.99米的大禹塑像,渾厚古樸,矗立在景區中部。寅陽樓則在海堤外邊,以便遊客看海觀景。寅陽樓兩側海堤上,有遮陽篷供遊客小憩。

26、常州天寧寺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常州天寧寺始建於唐朝貞觀、永徽年間,即公元627—655 年。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與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寧波天童寺並稱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大雄寶殿是天寧寺最為雄偉莊嚴的殿宇。殿高25.8米,建築面積達1031平方米。令人稱奇的是,大雄寶殿這麼高大,屋面負荷這麼重,全靠那兩人都合抱不過來、直徑達80釐米、長10米多的12根鐵梨木(一說是花旗松)支撐。

27、艤舟亭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艤舟亭在常州市延陵東路南側京杭大運河畔,東坡公園內。艤舟亭始建於南宋,為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來常州時泊舟登岸處,東坡終老後,後人建亭紀念。艤舟亭三面環水,臨運河而築,小巧玲瓏,佈局得體,東有廳堂、西有土山涼亭、南有假山和乾隆碑廊、北有盆景園,中間還有造型奇特的龍亭,亭榭結合,渾然一體。經過碑廊則有“洗硯池”靜臥假山湖石之間,艤舟亭飛簷翹角,氣勢恢宏,臨運河而立。亭子歷經滄桑,幾度重修,現在的亭子,四角雙簷飛甍九脊,飾有精美磚雕和木雕,亭頂有二龍戲珠,還有蒼松仙鶴,神龍游魚等圖案,古雅精緻,煞是好看。還新增抱月堂、御碼頭、半月島等,曲廊流水,林木蔚秀,為常州著名的遊覽勝地。

28、西太湖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西太湖(滆湖)位於太湖上游,縱跨武進和宜興兩市,東臨太湖,西接長蕩湖,南連宜興氿湖,北經扁擔河、德勝河通長江。它是蘇南地區僅次於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江蘇五大湖泊之一。滆湖南北長25公里,東西平均寬6.6公里,現有水面積24.9萬畝,常年平均水深約1.3米。滆湖湖面狀如一長茄形,湖岸圓滑整齊。湖體呈淺碟型,湖底平坦。沿湖河港縱橫,水網交錯,池塘星羅棋佈,自然環境優美。

29、天目湖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天目湖位於常州溧陽市南八公里處,因屬天目山餘脈,故名“天目湖” 。天目湖為一東西窄、南北長的深水湖(水庫),南部水深約4~5m ,北部水深約10~14m。天目湖的周圍,現存許多歷史文化遺址:以春秋時代楚人伍子胥名“員”命名的伍員山,東漢大文學家蔡邕讀書檯,太白樓,報恩禪寺,唐代名剎龍興寺舊址,“天下第一石拱壩”等。天目湖地區物產豐富,有“沙河桂茗”綠茶、“烏龍茶”、“珍珠慄”、“桂元慄”、“砂鍋魚頭”等。

30、淹城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淹城,春秋戰國時期三城三河地面城池,現為中國古代春秋淹城遺址。在春秋淹城遺址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春秋淹城遺址(即淹城),考古證實距今已有2700餘年歷史,是國內保存最完整、形制最獨特的春秋地面城池遺址。其“三城三河”的建築形制世界獨一。遺址內出土珍貴文物千餘件,包括4條獨木舟、20餘件青銅器和大量原始青瓷器、陶器。1988年,淹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榮獲聯合國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金獎。

31、無錫黿頭渚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黿頭渚是橫臥無錫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始建於1916年,現面積達539公頃。黿頭渚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已成為旅遊度假休養地。黿頭渚建於1931年。中堂書有“天然畫圖”額,兩旁檻聯”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雲拂畫棟。離此循山向左,可登飛雲閣,勁松樓。山頂舒天閣巍峨聳峙,登閣遠眺,可看到整個太湖山水。

32、靈山勝境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靈山勝境位於江蘇省無錫市的太湖之濱,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由小靈山、祥符禪寺、靈山大佛及分佈於其間的其他景點所組成的,可簡單概括為一山、一寺、一佛。靈山勝境於1997年建成,佔地面積約30公頃,集湖光山色、園林廣場、佛教文化、歷史知識於一體,是中國最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

33、無錫長廣溪國家溼地公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無錫長廣溪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太湖新城,西依軍嶂山、雪浪山,南接太湖,北通蠡湖,形成山丘-溼地-河流-湖泊融合一體的景觀格局,是一座集生態、休閒、科普、人文為一體的國家級生態溼地公園。無錫長廣溪國家溼地公園連接太湖和蠡湖的生態廊道,被喻為太湖、蠡湖之腎。屬淡水河流溼地,佔地面積約260公頃,是無錫市目前單個用地面積最大的溼地公園。

34、蠡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蠡園位於無錫市風光秀美的蠡湖之濱,是國家重點名勝區“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它佔地123畝,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二,以水景見長。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於此,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得名。民國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湖畔建青祁八景,號稱“山明水秀之區”。1927年至1936年,同村人王禹卿父子在虞的幫助下,利用原有基礎,建蠡園;1930年王的親戚陳梅芳在其西側再建“漁莊”,又名“賽蠡園”。建國後,於1952年擴建蠡園長廊,與漁莊相連;1980年前後又拓建“層波疊影”新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5、宜興竹海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江蘇省宜興市區西南31公里的湖滏鎮境內,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無錫旅遊十八景及宜興十佳景點之一。主要景點有“太湖第一源”、“蘇南第一峰”、“竹報平安”、“鏡湖秀色”、“索橋凌波”、“寂照禪寺”、“竹林飛瀑”、“翡翠長廊”、“懸空棧道”。 宜興竹海風景區綿延蘇、浙、皖三省,縱橫八百餘里,素有“華東第一竹海”之稱,是中國竹風景、竹風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區。

36、寒山寺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37、周莊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周莊,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周莊始建於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裡。周莊位於蘇州崑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周莊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周莊鎮60%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莊民居古風猶存,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莊八景等。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38、虎丘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寫下“嘗言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十佳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單位。虎丘山高僅30多米,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絕巖聳壑,氣象萬千,並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雲巖寺塔、劍池和千人石。

39、同裡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同裡古鎮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宋代建鎮。鎮區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眾多,“川”字形的15條小河把古鎮區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高級講師馬克:“古鎮居民的現實生活與歷史建築完美融合”。

40、拙政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蹟和典故。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

41、滄浪亭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滄浪亭,位於江蘇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齊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園內除滄浪亭本身外還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樓等建築和景觀。

42、退思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退思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裡鎮,它建築別具一格,充滿詩情畫意。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退思園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由落職官員任蘭生出資白銀十萬兩建造。因寓有“退則思過”之意,故名“退思園”。退思園的設計者袁龍巧妙利用不到十畝面積,設計了坐春望月書樓、琴房、退思草堂、鬧紅一舸、眠雲亭等建築,它凝聚了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蘊涵了儒釋道等哲學、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藝術,步移景異,令人流連。退思園總面積為九畝八分。此園一改以往園林的縱向結構,而變為橫向建造,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全園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點綴,呈現出四時景色,以清朗、幽靜之感。

43、留園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留園,是蘇州古典園林,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以園內建築佈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44、沙家浜蘆葦盪風景區

江南旅行圖(江蘇篇)

沙家浜蘆葦盪風景區位於明媚秀麗的江蘇省常熟市陽澄湖畔,是長三角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節點。沙家浜蘆葦盪風景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5A級旅遊區、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溼地之一,一區佔地1000多畝,景區佔地6000多畝,擁有獨特的歷史人文和自然生態資源,已形成了革命傳統教育區、紅石民俗文化村、國防教育園、軍事訓練基地、蘆葦水陸迷宮、橫涇老街影視基地、沙家浜溼地公園、橫涇劇場、美食購物區等功能區域。 2017年12月,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