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老婆是誰?為何鮮有見聞?

華農笑笑生


據有關史料記載:秦始皇共有33個子女(兒子23個,女兒10個)。

眾所周知的原因,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由於歷史久遠,資料缺失,再加上秦始皇“焚書坑儒”,許多史料隨之灰飛煙滅。到現在有據可考的只有4個——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四人。

從秦始皇有33個子女推斷,秦始皇后宮女人肯定不會少。但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誰卻鮮有人知,究其原因還是史料和文物的缺失所致,我估計等秦陵發掘後這方面的資料會增多。

現在沒有史料能說明秦始皇的皇后是誰,有人說秦始皇根本沒有立皇后,原因是他母親趙姬生前穢亂宮廷,造成了秦始皇對女人的偏見,玷汙了他的心靈,所以稱帝后虛置皇后位。

這只是一種猜測。

趙姬沒有母儀天下的風範,難道所有的女人都如此嗎?顯然這是“洪桐縣裡無好人,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

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曾和假太監嫪毐通姦生下了兩個兒子,嫪毐想讓其中的一個兒子當皇帝,也就是想奪取秦始皇的皇位。趙姬因為寵愛嫪毐,對此聽之任之。

秦始皇當然不幹了。在親政後以雷霆手段誅殺嫪毐,亂棍打死了兩個異母兄弟,把母后趙姬打入了冷宮。

從險象環生的宮廷政變來看,我認為朝堂上爭權奪利遠比母后淫蕩造成的傷害更甚!也就是說,母后趙姬行為不謹的理由,不足以造成秦始皇不立皇后。

換言之,秦始皇其實有皇后,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那麼誰有可能成為秦始皇的皇后呢?



迄今為止我們知道秦始皇最喜歡的女人有:阿房女、公子扶蘇的母親——鄭妃、胡亥的母親——胡姬、四川寡婦巴清這四人。

阿房女是秦始皇年輕時的情人,是嬴政的初戀,據說秦始皇修阿房宮就是為了迎娶阿房,目的就是“金屋藏嬌”。

阿房原名夏玉房,他是趙國神醫夏無啟的女兒。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想立他為皇后。親們注意了,阿房女是趙國邯鄲人,他和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是同一國家的人,由此反推,秦始皇對母親趙姬淫蕩這件事兒並不在意。

反倒是大臣們提出了反對,阿房女為了不讓贏政為難,殉情自殺了。(有人認為歷史上沒有阿房這個人,秦始皇也沒有修阿房宮)

秦始皇在初戀女友死去後,由於愛得太深,無法忘記阿房,之後沒有再立皇后,公子扶蘇的母親——鄭妃,胡亥的母親——胡妃雖然很受秦始皇的寵愛,但都是秦始皇的妃子,並非皇后,這有零星的史料來證明。




在秦始皇三十多歲時,他愛上了四川寡婦清,秦始皇親切稱其為“巴清”。【巴是指巴郡(今天重慶和四川兩省部分區域)】。

巴清的丈夫早死,然後她掌控了丈夫家族中的財富。

巴清的產業是從硃砂中冶煉水銀,這在秦朝時期是獨家且一本萬利的生意。秦始皇認識巴青,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秦始皇修秦陵需要大量的水銀,據說秦陵裡面有一條水銀河,由此可見秦始皇需要水銀量多麼巨大。

當時在秦國中,能夠有如此巨大生產量的只有巴清掌控的家族企業。由此秦始皇結識了巴清,秦始皇包銷了巴清出產的所有水銀,雙方合作十分愉快。

有道是“日久生情”,長期的接觸使35歲的秦始皇愛上了46歲的巴清,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雙方屬於“姐弟戀”。到最後,秦始皇一度想把巴清立為皇后。但是丞相李斯極力反對,李斯的觀點是“寡婦當皇后沒有前例”。




秦始皇很生氣,憤然說道:“立阿房為皇后,你們說是趙國人,現在我立巴清你們說是寡婦,這個皇帝你來當吧!”

李斯急忙跪下磕頭贖罪“臣萬萬不敢,還望皇上體諒為臣一片苦心”說罷以頭觸地。

秦始皇迫於種種壓力,從此心灰意冷,再沒有立皇后。所以到現在沒人知道秦始皇的皇后是誰!


秉燭讀春秋


秦始皇是有老婆的,而且不止一個,這是肯定的,否則他23個兒子,10個女兒哪裡來的。

古代帝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有無數宮女,都是皇帝可以隨意臨幸的對象。只要身體吃得消,皇帝想要多少女人就有多少女人。


中國曆代帝王,對於後宮都是有記錄的,並且有專門的官員負責此事,特別對於母儀天下的皇后,那更要大書特書,詳加記載的。

可是,秦始皇的老婆們是誰呢?皇后是誰呢?翻遍秦朝歷史,卻沒有找到答案。秦始皇的老婆和秦始皇的身世一樣,成為了千古之謎。

曾經有考古學家,親自考證了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與華陽太后、父親莊襄王與母親帝太后的墓葬,發現秦王與王后,都是夫妻二人合葬一處的,陰陽相合,合乎常理,合乎制度。


然而,到了秦始皇這兒,卻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大墓,不見皇后之墓相伴,這種有悖常理之事,難怪讓史學界大呼看不懂了!

到底咋回事呢?秦始皇為何不立皇后呢?

第一種說法,秦始皇忙於戰事,無心立後。然而立皇后乃國之根本,根本無需花費太多時間,況且秦始皇39歲之時已經統一了六國,那時候總該抽時間來立皇后了吧?

可是,秦始皇並沒有。

第二種說法,秦始皇巡遊天下之時,美女太多,一時挑花了眼,不知道該愛哪個妹妹,所以始終未立皇后。

這更不可能了,立皇后更多是政治上的考量,皇后從來都不是皇帝最愛的那個,秦始皇根本不必糾結。


第三種說法,秦始皇受過女人的傷害,這個女人就是他的母親趙姬。

趙姬最初是呂不韋的女人,後來被呂不韋當做禮物送給了秦莊襄王,而在送給莊襄王之前,趙姬就有孕在身了,所以有極大的可能,呂不韋是秦始皇的親爹。

秦始皇繼位之後,趙姬繼續與老情人呂不韋勾勾搭搭,縱情淫樂,搞的滿城風雨,無人不知。最後,秦始皇一氣之下,就把呂不韋貶到了四川,呂不韋鬱鬱而終。


呂不韋死了之後,趙姬又勾搭上了繆毒,後來還給秦始皇生了兩個小弟弟,秦始皇一氣之下,把趙姬驅逐出京城,把繆毒車裂了,還把兩個小弟弟裝進麻袋扔下了懸崖。

自此之後,秦始皇就開始仇視女人,他認為天下的女人都水性楊花,風流成性。女人對於他來說,只是滿足生理需要,傳宗接代的工具,根本沒有任何愛情可言。所以,秦始皇一直未立皇后。

我覺得第三種說法更靠譜一點。


雖然史書對於秦始皇的老婆們記載甚少,但還是可以從隻言片語中,找到一些瑣碎的記載。譬如公子扶蘇的母親鄭妃,胡亥的母親胡妃,還有神秘的阿房姑娘。

然而,關於她們三個出身如何,經歷如何,結局如何,就無從考證了。


一半秋色


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史書中幾乎沒有任何關於他後宮妃嬪的記載。甚至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他受母親趙姬淫亂的刺激太大,心理受到傷害,因此終身沒有娶妻。那麼事實如何呢?因為年代久遠,加上史料缺乏,我們就這個問題提出幾個猜想和推論:

秦始皇真的沒有結過婚嗎?

關於秦始皇因為受到母親趙姬的刺激,終身沒有娶妻的話題,在現代網絡時代流傳甚廣,甚至還有許多人從心理學角度去分析秦始皇的心理問題。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去分析:

  • 秦始皇因為心理問題一生沒有女人:這是顯然不符合事實的,因為我們從史書中可以知道秦始皇有幾十個子女,其中在史書中明確留下名字的就有4個,其中著名的的就是長子扶蘇和幼子秦二世胡亥,另外還有公子高和公子將閭。這些兒女就證實秦始皇的生活中是有妻妾的,否則這些子女從何而來呢?

  • 秦始皇因為心理問題一生沒有結婚:即秦始皇雖有妻妾,但是從未進行正式的婚姻。這一點因為沒有秦始皇妻妾的史料記載,因此沒有實質的證據。但是我們從秦國曆代秦王的歷史來看可能性也不大。畢竟君王的婚姻不是個人問題,而是一個國家和王朝的政治根本之一,作為一名成熟政治家的秦始皇嬴政應該大概率不會那麼做。

綜上,秦始皇是否會因為母親趙姬而選擇不立後,不結婚呢?個人認為不會:

  • 一是他母親趙姬的行為其實不是孤例,著名的宣太后羋八子其實也有同樣的情況,也沒見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一生不結婚啊。

  • 二是以歷代秦王的結婚時間來看,大體上在二十歲成人禮時都需要正式結婚,昭告天下。那麼秦始皇嬴政在當時也不能有特殊,畢竟那時他還不是統一六國、乾綱獨斷的秦始皇,他也只是秦王政,而且是親政前後的嬴政,他的行為仍需要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嬴政的成人禮在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是在公元前238年,當時的嬴政二十二歲正好符合歷代秦王的慣例,因此嬴政應該大概率在公元238年前後舉行了婚禮。

外戚:秦始皇婚姻的重要影響因素

如果秦始皇嬴政在公元前238年前後舉行了婚禮,那麼他的妻子是誰?有著怎樣的背景呢?這就需要從秦國曆代秦王的婚姻中的外戚影響去分析:戰國以來,秦王的婚姻大多從有影響力的外戚勢力的母國選擇。

  • 秦惠文王的王后是魏國人,他死後,秦武王繼位,秦武王的王后也是魏國人;

  • 秦武王死後,他的弟弟秦昭襄王即位,羋八子成為宣太后,楚系外戚成為秦國最強的外戚勢力。但是我們無法查證秦昭襄王的王后葉陽後是否為楚國人,但是我們可以從秦昭襄王的繼承人秦孝文王的婚姻看出這個規律依舊如此;

  • 秦孝文王贏柱本來不是法定繼承人,他的哥哥悼太子去世後,嬴柱成為了儲君,而史書記載,此時他將自己最喜愛的夫人華陽夫人立為正夫人,這裡先不管是不是最喜愛,但是華陽夫人是楚人是可以肯定的。個人認為甚至可以推測贏柱是為了取得楚系外戚的支持才將華陽夫人立為正夫人的。

  • 到了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時期情況有點特殊,秦莊襄王早年在趙國當人質,先娶了趙姬。後來逃回秦國,被華陽夫人收為養子,並改名子楚取得楚系外戚的支持登上秦王之位。而在長平之戰中與秦國結下世仇的趙國也將趙姬和嬴政送回秦國,意圖也是在秦國扶持趙系外戚勢力。

由此可見,秦王的婚姻大多由掌握後宮權力的太后決定,從政治上來看受外戚影響極大。那麼在公元前238年左右的秦王政的婚姻大概率也是如此:那麼當時秦國的政壇有哪些外戚勢力能夠參與其中呢?

  • 趙系外戚:顯然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就是最有發言權的人,畢竟她是嬴政的生母,所以她及她所代表的趙系外戚必然會為秦始皇安排一個趙國的妻妾。

  • 韓系外戚:這是秦始皇的奶奶,也就是秦莊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她是韓國人,而且也活到了公元前240年,因此她也可能為嬴政選擇了韓國的女子。

  • 楚系外戚:看起來這是與嬴政血緣關係最少的外戚,畢竟華陽太后(夫人)只是秦莊襄王的養母。但是楚系外戚從宣太后羋八子開始就一直是秦國最有勢力的外戚,嬴政父子的秦王之位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楚系外戚出力最多,因此秦始皇身邊一定有楚國的妻妾。

嬴政在親政前後,秦國有趙、韓、楚三系外戚勢力的存在,也就是說秦始皇的王后大概率從這三國國家來選。那麼秦王政的妻子或者說王后到底會是哪國人呢?還是從這三系外戚勢力去分析:

  • 韓系:從夏太后在公元前240年去世這一點來看,秦始皇的王后是韓國人的可能性最小,畢竟夏太后在秦始皇父子上臺之前本就不受寵,不可能在秦國有什麼政治根基,加上韓國又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也無法從母國得到什麼大的支持。

  • 趙系:在秦始皇的婚姻中,趙姬本來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但是在秦始皇親政前後,她正躲在壅城與情人嫪毐生小孩,加上秦始皇已經對母親趙姬的事情有所察覺,雙方的關係正日趨緊張,而且在秦始皇的成人禮上,嫪毐發兵叛亂,隨即被秦王政發兵剿滅,趙姬被囚居在壅城,嬴政明示與趙姬斷絕母子關係。故此,趙姬為秦王選擇王后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 楚系:作為支持嬴政父子上位的最大支持力量,楚系外戚在嬴政繼位之後一直不顯山露水,史書中沒有什麼過多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嫪毐之亂,還是清除呂不韋,楚系外戚都沒有什麼損失,反而是在剿滅嫪毐的叛亂中,楚系外戚勢力昌平君和昌文君開始在史書中登場,並且昌平君大概率是繼呂不韋之後嬴政的第二任相國。更為關鍵的是,華陽太后一直活到公元前230年,即秦始皇親政之後的第八年。在夏太后已死,趙姬被囚的情況下,在秦國還有誰能對秦始皇嬴政的婚事有權參與呢?答案當然是地位尊貴的華陽太后,因此秦始皇的妻子或者王后大概率是楚國人。

扶蘇:推論嬴政之妻為楚人的另一因素

扶蘇在史書中明確記載是秦始皇嬴政的長子,而且也被認為是秦始皇嬴政的接班人。但是史書也依舊沒有記錄他的生母是誰?但是我們可以從另外的事件上來尋找蛛絲馬跡:

根據日本學者藤田勝久和李開元先生的推論,在秦末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中,有一個令人費解的記載,即當時陳勝吳廣等人起義時,打起了扶蘇和項燕的旗號,項燕是楚國將領,作為楚人的陳勝打他的旗號很好理解,而扶蘇卻是秦始皇的長子,秦二世胡亥的大哥,作為反秦的起義卻打對手的旗號,這不是很反常嗎?

但是如果根據上文的推論,秦始皇的王后是楚國人,也就是扶蘇身上有楚人血統的話,這就不難理解了,因為扶蘇之死本就令人不平,而扶蘇又有楚國血統,那麼陳勝、吳廣打他的旗號就可以號召對扶蘇報有同情的楚人一起反秦。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推論,結合上一節對外戚的分析,個人認為是比較可能的推論。

為何秦始皇的後宮沒有任何記載

因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戰國其他國家的史書都受到極大的破壞,幾乎沒有多少流傳下來,但是秦國的史書是不在被焚之列的,而且一定也是有官方支持不斷編修的。但是相對比較完備的秦國史書卻沒有發現關於秦始皇妻妾的任何記載,甚至秦二世胡亥的後宮也一樣如此,這就可能不是遺漏或著戰亂被毀等因素所致,大概率是秦始皇登基後有意進行了刪除和制定了明確制度,秦朝史書不記載這些秦朝的後宮妃嬪。

秦始皇的後半生一直致力於大一統帝國的建設,“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等措施都是明證,可以看出秦始皇在極力消除六國的影響,焚書坑儒中將六國的史書銷燬也是這一思想的體現。但是如果要在秦國的史書中記載他的妻妾的話,很難避免要暴露她們的母國或者身份,那麼就不得不又重新出現六國的影子。再加上嬴政的前半生受夠了外戚勢力的困擾,出於弱化這些外戚因素影響的考慮,秦始皇可能也就不願意秦國的史書和檔案中留下這些後宮妃嬪的記載。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秦始皇肯定是有妻妾的,而且大概率是正式迎娶過王后的,畢竟史書有明確的記載證明他有子女。同時結合歷代秦王的婚姻中外戚勢力的影響因素,秦始皇的王后大概率是由華陽太后選擇的楚國女子,同時也可能是就是扶蘇的生母。而史書中缺失了對這些秦始皇妻妾的記載很可能是秦始皇本人為了消除六國的影響,刻意抹去了這些記錄並且制定了相關的制度不在史書和檔案中記載秦朝皇帝的後宮。


圍爐品茗人


秦始皇的老婆是誰?這還真的為難世人了。別的皇帝都是三宮六院,妻妾成群,秦始皇到好,沒有立後!翻遍史書,沒找到,還真的沒有皇后。邪門了,難道秦始皇不愛美女嗎?那麼他的兒子扶蘇,胡亥又是哪來的,總不能是石頭裡蹦出來的吧?


功成名就後再娶妻?

秦始皇嬴政13歲繼位,39歲實現了中國的統一。嬴政的事業心很強,他用多年的心血終於實現了大一統。在他39歲之前,大家可以理解,事業重要嘛,何況秦始皇的皇后不是好當的,不是隨便哪個朝臣之女能勝任的。於是一拖再拖,拖到了大一統。

大一統後,重朝臣看到老大這麼厲害,要是自家女兒能成為皇后,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於是開始紛紛上書推銷自自家閨女或者遠方親戚。但是被秦始皇殺雞儆猴的一頓操作唬住了,此事就再也無人問津了!


沒有立後不代表嬴政沒有後宮,而且不是每個女人都可以叫老婆!

秦始皇一生有23個孩子,親生的,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秦始皇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不貪戀美色的一位好皇帝!他可能認為女人是麻煩的事物,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為了自己後宮的安穩,嬴政把女人當成了傳宗接代和解決生理需要的工具,不會給任何真心!有一些瑣碎的記載,譬如公子扶蘇的母親鄭妃,胡亥的母親胡妃,還有神秘的阿房姑娘,都只是一視同仁的妃子!他的真心都給了大中國!


風流成性的母親趙姬是嬴政討厭女人的最大原因!

趙姬本來是呂不韋的女人,他兩都生米煮成熟飯了,結果狠心的呂不韋把趙姬送給了他當時主子。貌美如花的趙姬很快就得到了老男人的寵愛,還誕下了皇子。後來嬴政登基,呂不韋輔政,更是光明正大的和趙姬行苟且之事,有時嬴政去找母親還得因為這事氣的跑回自己的宮殿!

嬴政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他開始對女人深惡痛絕。關鍵是,趙姬還不知悔改,變本加厲。走了呂不韋,來了個繆毒,那是夜夜笙歌,結果趙姬還一前一後給嬴政生下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後來,嬴政找理由處死了呂不韋,繆毒,趙姬還有那兩個孩子!

就這樣,嬴政開始對女人避而遠之!孩子的生長環境很重要,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還好嬴政根正苗紅,沒有遺傳她母親的一點點“優良傳統”不然後來的盛世怎麼來?

不管是什麼原因,反正秦始皇就是不貪戀美色,女人有,嬪妃也有,但是都不是老婆!老婆是正室,是一國之母,其他女人都是妾


斯幽說歷史


應該說是秦始皇個人刻意隱瞞而已,由於其母趙姬的淫蕩和不檢點,使得秦始皇十分痛恨女人,所以在秦始皇登基以後,有關和其母趙姬,自己的皇后,妃嬪一切信息都被秦始皇銷燬了,更為重要的是,這和秦始皇在位時期兩次政變有著莫大的關係。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李開元先生的《秦迷》。分析的十分縝密與合理。

戰國時期,秦楚國相互聯姻。後宮嬪妃和諸皇子之間背後都有來自母后孃家的支持。而秦始皇統一天下兼併六國勢必引發巨大反對和阻撓,而最大阻撓就來自這些後宮的嬪妃,甚至為此引發政變,歷史上不僅沒有秦始皇的皇后和妃嬪,就連秦始皇兄弟姐妹相關記敘都沒有,真正做到了孤家寡人。根據《秦謎》分析,秦始皇的皇后應該是楚國人,而且是公子扶蘇的母親,有課可能是華陽太后的親戚,扶蘇自殺也是因為他的母親是楚國的公主。胡亥能夠登基也在於他母系不強,不是六國的王室後裔的原因,這也是後來陳勝吳廣起義為何以扶蘇和楚國的名義起兵的原因。

在秦始皇剛剛登基的時候,首先叛亂的就是嫪毐與趙姬,秦始皇是在依靠昌平君、昌文君兄弟(楚國王室),以及嫡祖母華陽太后孃家楚國的勢力平定叛亂穩定了王位。而立志要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勢必要與楚國王室發生巨大沖突,楚氏外戚集團必然要反撲,意圖推翻秦始皇,這才有了秦始皇在位時期的二次政變成蛟叛亂,忍無可忍的秦始皇在平定以後,將楚國外戚集團也一舉剷除。這其中也肯定包括秦始皇的皇后楚國公主,不僅如此。滅六國中,其他六國外戚勢大,出現了其他外戚反撲,外戚集團也一定被秦始皇全部清除乾淨、而且在歷史上不會留下任何印記。

由於秦始皇個人對女人“痛恨”和外戚對秦國內政的干預,讓秦始皇十分厭惡反感女人,不僅自己皇后給消除了,而且連胡亥的母親,都不載於史書,也就是說,有關秦始皇以下所有和皇室有關的女性都“消除”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其實,秦始皇根本沒有老婆。吃驚吧,堂堂一統華夏的始皇帝竟然一直唱著《單身情歌》!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生母趙姬對他的傷害非常大。

秦始皇本是莊襄王子楚的兒子,出生在趙國都城邯鄲。當時子楚不受待見,被送往趙國做人質。

呂不韋本是河南濮陽商人,擁有萬貫家產,野心勃勃,對王權很感興趣。早年認識了歌姬趙姬,並使她懷孕。不久,子楚見到了趙姬,對他垂涎三尺,呂不韋乾脆把趙姬送給了子楚,當然隱瞞了有孕一事。

呂不韋知道子楚生活窘迫之後,認為奇貨可居,如果能夠助他當上秦王,自己可以在秦國擁有權利。

於是,呂不韋找到了子楚,給他五百金做生活費,另外五百金做為公關費用。子楚很受感動,說:“如果真的如你所說,助我為秦王,必將裂土予之。”

呂不韋來到咸陽,費盡心思巴結上了安國君贏柱的夫人華陽夫人。他對華陽夫人說:“您現在雍容華貴,深得安國君寵愛,然時光匆匆,日後一旦衰老,必然失寵,那時您該依靠誰呢?”華陽夫人有所觸動,呂不韋接著說:“您不如認嬴政為子,母憑子貴,保您無憂。”於是子楚被立為嫡嗣。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病死,安國君贏柱繼位,稱為孝文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可是,孝文王僅僅繼位三天就死了,於是子楚成了新的國君,號莊襄王。莊襄王實現了自己的承諾,立呂不韋為相國,呂不韋成功了。

公元前247年,在位僅僅三年的莊襄王去世,於是,13歲的嬴政繼位。趙姬自然成為母后。

據《史記》記載“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年輕的趙姬和呂不韋舊情復燃,禍亂後宮,後來,呂不韋有介紹了嫪毐給趙姬,並且生下了兩個兒子。秦始皇知道後,暴怒,誅殺了呂不韋和嫪毐,摔死了她的兩個弟弟,還把母親趙姬趕出了咸陽城。



母親的事情對秦始皇的影響非常大,把對母親的怨恨逐步發展成為對一切女人的仇視。宮中眾多女人,只是滿足了他生理上的需要,但是一直都沒有立皇后。

二、秦始皇為前無古人的偉人,要求自然較高。


天下的美女出自山東六國的皇宮,她們做為亡國之女,竟然侍奉二君,秦始皇對這種行為十分鄙視。皇宮裡面的美女看不上來,難道民間會有嗎?

三、秦始皇迷戀長身不老,興趣發生了轉移。

秦始皇多次巡遊天下,一是展示皇帝威嚴,二是尋找長生不老藥。他曾經派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東渡蓬萊,尋找神藥,結果,徐福溜之大吉,去了日本做了神武天皇。

再說,秦始皇公務繁忙,每天要去批閱六十斤的公文,身心疲憊,對立皇后一事自然沒有多少剩餘的精力。


品讀春秋001


在我國曆史上具有極高歷史地位的秦始皇,作為一統天下的始皇帝,後宮佳麗即使沒有3000,但也絕對少不了。

那要說起秦始皇的原配老婆,歷史上有沒有相關的記載呢?如果有的話,史記中又是如何描述的?

秦始皇為我國的統一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他焚書坑儒的典故,也同樣遭人詬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卻依舊活在人們心中,他所做的功績還是值得人稱頌的。

至於歷史上為什麼沒有秦始皇皇后的記載,就不得不從秦始皇的母親說起。

秦始皇的母親趙姬,生前可給秦始皇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陰影,趙姬在宮中膽大妄為,不僅與假太監私通,還打算將生下的孩子。

作為當時皇子的儲備人選,那她真是把秦始皇又放在什麼地位呢?

母后如此淫亂朝政,也是被秦始皇所不能容忍的,當時趙姬受假太監蠱惑,想以假亂真,但他們還是低估了秦始皇的力量。

秦始皇在繼位之後,不僅處死了與自己母后私通的假太監,而且對於兩個同母異父的兄弟,堅決不予承認,派人用亂棍將其打死。

對於自己的親生母親,也可能還有一絲生養之恩,不忍心讓她死在自己手裡,但是對於她這樣的行為做派,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其打入冷宮,孤獨終老。

不得不承認,母親趙姬的這件事,給秦始皇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他對於女人的信任,也在內心重新審視,關於要不要立皇后這件事,怕是在他內心還是心有餘悸的。

但是要說秦始皇完全不喜歡女人,那就有點太過於偏頗了,當時深受秦始皇寵愛的女子,有胡姬、鄭妃,當然也還包括阿房女和寡婦巴清。秦始皇不在年輕時就對阿房女情有獨鍾,還特意為其修建阿房宮,其中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

阿房真名叫夏雨房,嬴政還特意稱呼其阿房,這位阿房也大有來頭,她可是趙國神醫的女兒。

當時他也想立阿房為皇后,但是宮中的大臣卻因為趙姬的事情,再加上阿房國籍問題,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阿房作為一名善解人意的女子,為了讓秦始皇沒有這麼多煩惱,用自殺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更加讓秦始皇對她念念不忘。

本來最應該立為皇后的阿房卻死了,那麼後來有沒有人能取代阿房的位置呢?後來秦始皇的表現,也印證了沒有人可以替代阿房的位置。

由於當時遺留下來的史記資料並不多,根據僅存的證據來看,秦始皇是因為賭氣,也或許是他對阿房一往情深、念念不忘,並沒有一個妃子能夠真正走進秦始皇的心中,替代那個曾經讓秦始皇心心念唸的阿房。

畢竟我們現在是一夫一妻制,當時妻子的概念也和現在有很大的差異,要說皇帝的妻子,無疑就是皇后最有說服力。

後來直到寡婦巴清的出現,再一次讓秦始皇有了想立他為後的念頭。

並不是秦始皇有什麼特殊癖好,一方面也可以同情巴清的遭遇,另一方面巴清可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富婆,當時找一位門當戶對的公子哥也屬實不容易。

恰好遇上秦始皇有這方面的需求,當時秦始皇因為水銀和巴清結緣,最終兩人日久生情,本來合作關係,但最後卻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也可能當時,比秦始皇年長11歲的巴清,更加成熟睿智。秦始皇想立巴清為皇后,可能已經步入中年的他,也已經在心理上認同了巴清的地位。

但是這一提議,再一次遭到了丞相李斯的反對,立寡婦為皇后,一來沒有這樣的先例,二來也確實有損先秦的威嚴,秦始皇眼看利立皇后屢次不能如願,反而撂挑子不幹了。

最終也沒有人知道秦始皇最終立皇后為誰,當然也就沒有人敢輕易說秦始皇的妻子是誰!


大國布衣


老婆是妻子的代稱,對於秦始皇來說,也就是秦始皇的正妻,即皇后。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集權制國家。秦始皇這樣的千古一帝,在任何史書上都沒有見到關於他妻子的記載,也沒有關於他後宮妃嬪的記載。這就讓人非常疑惑了,到底是秦始皇刻意抹去還是他根本就沒有立後?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根據歷史的記載,秦始皇的母親趙姬非常淫亂,寵幸偽宦官嫪毐,而且生下兩個私生子,嫪毐還被封為長信侯,嫪毐不懂得收斂,引起秦始皇的不滿,最後對嫪毐處以極刑,也把趙姬打入冷宮。這樣的母親對於孩子的傷害是十分巨大的。秦始皇會不會因為心理上受到刺激,而一生沒有娶妻呢?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根據歷史的記載,秦始皇有33個孩子,其中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對於孩子們的記載也是少之又少,秦始皇的年代距離我們十分的久遠,導致資料很少。現在,有歷史可以考證的只有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這四個人。秦始皇有這麼多孩子,後宮的女人肯定也不在少數,但是皇后的信息卻少之又少。

現在所存在的史書中,沒有任何的書籍有明確的記載,關於皇后的信息。其實,秦朝的兩個皇帝都沒有皇后的記載,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后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名叫呂雉。漢朝緊隨秦朝,漢朝的大臣裡也有很多在秦朝做官。古代的人肯定也像現在人一樣喜歡八卦,而且皇家的八卦更是人人都感興趣的話題吧。秦二世登基的時候年齡尚小,還不到大婚的年齡,沒有立皇后很正常也可以理解,但是秦始皇去世的時候都已經50多歲了,還當了那麼多年的秦王,所以他不可能沒有皇后,而且當初是有大婚這個慣例的,所以他不可能這麼多年沒有皇后。

如果秦始皇有皇后的話,那麼最有可能的人選是誰呢?秦始皇的父親子楚,經過了重重波折,努力拼搏才當上了皇上。秦始皇跟他的父親不一樣,13歲便繼位秦王。對於一國之王來說,他的妻子肯定不能是隨隨便便找的,必須要經過層層的挑選,考慮周全,權衡各方面的利益,挑選最合適的人選。而且政治聯姻也是很普遍的,是鞏固自己權利的最佳手段。在春秋的時候,就有秦晉之好這個典故。商鞅變法後,秦國勢力增強,宮中肯定也少不了其他其他國家的人,那麼最多的人就是楚國人。對於皇室來說,宮中慣例和禮法尤為重要。國王和皇帝也不例外,在秦始皇那個時候,他一直也是在遵循著慣例和禮法。秦惠文王,20歲即位,22歲行加冠禮成人親政,23歲大婚,迎娶魏女立為皇后,也就是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行加冠禮表示著已經成人了,然後大婚,立後。這是正常的操作,秦始皇並不可能例外。

秦始皇剛剛成為秦王的時候,由於年紀小沒有辦法親政,所以權力掌握在宰相呂不韋和太后的手裡。但是秦始皇在舉行加冠禮的22歲和大婚的23歲,這兩年之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知道了自己母親和嫪毐的不堪事情,平定嫪毐之亂,趙太后被打入冷宮,罷黜宰相呂不韋。

儘管後來趙太后迴歸咸陽,有了嫪毐這樣的事情,母子直接肯定有隔閡,所以趙太后在秦始皇的婚事上肯定也不方便多說話。所以說在當時那種情況下,能夠對秦始皇的婚姻產生影響的就是她的祖母,華陽太后,楚國貴族。再往上數,秦國的很多王后都是楚國人。這些王后的兄弟們在朝堂上也極具勢力,不容小覷。所以說楚國的外切是在朝堂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由此我們可以猜測,秦始皇的妻子大概也是楚國人。秦始皇有妻子,但是沒有立後,也是有可能的。

秦始皇的性格非常多疑,如果按照我們的猜測,秦始皇的妻子是楚國人的話,那麼楚國的外戚勢力太大。再加上皇后的力量,很容易造成外戚專權。到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對於自己的權利肯定是格外的重視和珍惜,按照這樣的邏輯,秦始皇是肯定不會讓外戚專權這種情況發生的,也是為了避免以後有這種情況出現,所以乾脆就不立皇后。如果從這個角度分析的話,秦始皇做的也是沒有錯誤的。

自己的母親和嫪毐的淫亂之事,對秦始皇的影響巨大,還狠心將自己的母親趕出了咸陽。趙太后身為一國太后,沒有擔起母儀天下的風範,還做出如此荒唐之事,秦始皇內心肯定是有怨恨的。可能由此也會造成一種心理障礙,對母親的怨恨轉移到對女人身上,從此不相信女人,這種心理也會影響他立後。

秦始皇十分的迷信,一直在追求長生不老。到各地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在此事上特別的專注。當人有了一件特別專注的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會忽略另外一件事兒,大概秦始皇太想長生不老了,跟長生不老相比,立後顯得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木劍溫不勝


古時帝王中沒有老婆這一稱呼,只有皇后和妃子!因為在封建時代,帝王的老婆實際上就是皇后,而秦始皇至死都沒有立後。

自古以來,按照封建制度,只有帝王的正妻(老婆),才能被冊立為皇后,眾所周知,秦始皇終身沒有立過皇后,雖然他的妃子眾多,但是史書上關於始皇帝妃子的記載少之又少,就連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沒有明確記載。

千古一帝秦始皇,滅亡六國、統一華夏、功蓋千古!其實也有鬧心事,那就是立後的問題。按理說,秦始皇在位時間長達36年,他有充足的時間考慮立皇后的問題,可是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這個統一的秦帝國也沒有迎來自己的女主人——皇后!秦始皇不立後也成了一樁千古之謎。

秦始皇雖然沒有立後,但是在他眾多妃子中,有兩位是比較有名的,也是秦始皇后宮佳麗中為數不多的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兩個妃子,她們一個是鄭妃、另一個是胡姬。其中鄭妃是公子扶蘇的母親,胡姬是公子胡亥的母親。

秦始皇沒有立皇后,很可能和他的家庭環境有關係,因為他的母親趙太后私生活不檢點,先與呂不韋有染,後與嫪毐私通,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隨著嬴政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可能不知道母親的荒唐事,這給年少的嬴政留下了心理陰影,對女人產生了厭惡和不信任的心理,對他來說,女人或許只是他生理需求的工具而已,只可利用、不可信任。他沒有冊封皇后,極有可能也是出於厭惡和不屑,所以後世關於嬴政的私生活基本無從考證,他的後宮佳麗鮮少提及也就不足為奇了。




悠悠華夏五千載


簡單來說,我們壓根就不知道秦始皇的老婆是誰。

老婆是妻子的代稱,放到帝王身上,就指代唯一的正妻,其他的妃子姬妾不算其中,而秦始皇妻子在歷史上屬一片空白,正史野史均無提及。

算起來,秦朝兩位皇帝都沒有關於皇后的記錄,歷史上第一位皇后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漢朝緊跟著秦朝,也有秦朝的大臣在漢朝任職做官的,秦朝皇帝有沒有皇后是肯定知道的,而皇家八卦一向流傳極廣,像陳勝吳廣起義都知道拿二世弒兄當大旗。如果秦始皇和秦二世有皇后的話,正史野史多少會有記載,可毫無記載,那就說明二者沒有皇后。

可問題又來了,秦二世繼位時候年齡小,可能都沒有大婚,沒有皇后很正常。但秦始皇去世時都50歲了,還當了二十幾年的秦王,而且親政前他很大程度上受到趙姬和呂不韋等人的左右,算上加冠大婚的慣例,他不大可能二十幾年都沒王后。

然而,歷史上也找不到秦始皇稱皇帝前有王后的記載,那就只有兩種可能,要麼秦始皇真的連王后都沒有,也就是沒老婆;要麼秦始皇有王后,但痕跡被他抹去了。

如果秦始皇有王后的話,這個王后最可能是誰呢?

跟努力拼搏才奪得太子之位的父親子楚不同,秦始皇13歲就繼位為秦王。這也註定他的正妻不可能像母親趙太后那樣來自民間,而應該像曾祖父和祖父那樣,來自於他國王室。

王室聯姻被認為是鞏固聯盟的最佳手段,秦國更是把這一招玩得出神入化,在春秋時期就留下了秦晉之好這一典故,商鞅變法後秦國活躍於戰國舞臺,王宮中也少不了他國面孔,其中最多的,無疑是楚國人。

放到秦始皇所處環境,他其實一直在遵守秦宮的慣例,我們以秦惠文王為例,秦惠文王20歲即位,22歲行冠禮成人親政,23歲大婚,迎娶魏女為王后,即秦武王之母惠文後。

先行冠禮以示成人,然後再大婚,這是一般操作,秦始皇也是按照這個操作來的。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始皇22歲,行冠禮,則次年應該是秦始皇的大婚年齡。但這兩年發生了很多事。

一是嫪毐之亂被平定,嫪毐被殺,趙太后被遷往雍城幽禁。二是呂不韋被罷相,遷往蜀地,後自殺。三是秦始皇聽了茅焦的勸告,迎趙太后入咸陽。四是秦始皇下逐客令,李斯嶄露頭角。

儘管趙太后重入咸陽,但出了嫪毐這檔子事,她在秦始皇婚事上說的話,恐怕並不具備多少分量。再算上秦始皇親祖母夏太后於秦王政七年(前240年)病逝,真正能夠影響秦始皇婚事的,恐怕只有仍然在世的嫡祖母華陽太后了。而華陽太后,羋姓,楚國貴族。

再往上數,秦宣太后是楚國羋姓,其兄弟在秦國朝堂上極具影響力,秦昭襄王的葉陽後也很可能是楚國人,華陽太后是秦昭襄王的兒媳。這樣一順,除了秦莊襄王的王后趙姬(也就是趙太后)是趙國人以外,楚國人已經佔據秦國王后之位很久了,楚國外戚也是秦國朝堂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在剷除嫪毐之時,《史記》記載“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這個昌平君就是楚人,是楚考烈王之子,同時也是秦昭襄王的外孫。

身居相國之位的昌平君,無疑是楚國外戚在秦國朝堂的代表,在他和華陽太后的聯手下,內宮外臣一致選擇,如果秦始皇要大婚,王后必定是楚人。

我們知道,秦始皇最後滅了楚國,這幫楚國外戚大臣的態度是如何的呢?

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強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史記·秦始皇本紀》

楚國公子昌平君最終叛逃秦國,被項燕立為末代楚王,在秦軍的打擊下被殺殉國。

昌平君的背叛不僅讓秦軍蒙受巨大損失,同時也讓秦始皇覺得楚國外戚不可以信任,決心對朝堂進行清洗。那他有可能會允許枕邊人是個楚人嗎?即便不殺,廢后也要提上日程。

有了這次教訓,秦始皇對外戚集團是充滿了忌憚,在他開啟皇帝制度後,並未留下與之對應的皇后之位,所為的,就是防範外戚的坐大與反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