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家長可能早都發現了,幾乎全世界的孩子都有1個共同的愛好:吃手。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小時候偶爾吃個手是在“賣萌”,可是隨著孩子漸漸成長,仍然頻繁吃手就讓家長犯了嘀咕:

這不太好吧?得讓孩子戒了這個壞習慣啊!

科學上來講,家長的這個擔心沒有任何問題,孩子頻繁吃手,的確存在很多弊端:

1 可能導致手指變形、脫皮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孩子長時間吸吮手指,可能會導致手指變形、指甲凹陷,有些嚴重的案例,甚至出現破皮後感染的情況。

2 可能導致手指變形、脫皮

孩子頻繁吃手,容易導致口頜發育不良,造成上下頜無法正常咬合,不僅影響牙齒的發育,更重要的是影響孩子整體的面部發育。

3 小心病從口入

這一點不用多說,家長應該都明白。

孩子活潑好動,小手摸來摸去,頻繁吃手,很容易導致病菌由嘴進入身體。

可能基於這些顧慮,家長對“戒吃手”格外關注,各種“妙招”接連不斷,比如綁手: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更常見的是,給孩子的手上塗一些刺激性比較強的東西,比如苦瓜汁等等: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No!no!no!

這些方法都不可取!

吃手本是孩子心理安慰的一個方法,一向安慰自己的方式突然變成了可怕的東西,容易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打擊,產生特別大的恐慌,對孩子今後的心理發育也有負面影響!

要知道,對孩子來說,吃手的壞處可能看不到,但好處還是有很多的:

1 吃手是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

家長都知道孩子喜歡追著媽媽的乳頭尋找安慰,在得不到乳頭的情況,孩子用“吃手”的方式來替代,說明他找到了能夠自我滿足的方式,這也有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2 吃手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隨著孩子的成長和發育,手的精細動作快速發展,這一階段的孩子喜歡通過手和嘴來探索外界的事物,吃手可以使孩子的口腔獲得感覺的刺激,促進其大腦發育。

3 吃手是孩子鍛鍊感覺運動系統的一種方式

孩子能主動把手指頭準確地放到嘴裡,其實是依靠了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對孩子來說這是非常大的一個進步。

另外,吃手還可以使孩子的口腔獲得感覺的刺激,促進其大腦發育。

可見,孩子吃手這個事情,還真沒看起來那麼簡單。

但問題來了——

01 什麼時候需要幫孩子戒吃手呢?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其實,如果孩子只是偶爾才吮吸手指,而且吮吸的力度不是很大

的話,就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特別制止,順其自然就好。

一般情況下,隨著孩子的成長,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精力被分散,自然而然就不再吃手了。

但是,事情的發展不全都是順著我們的心意的,當你發現孩子頻繁吃手、有形成習慣的趨勢時(比如只要手裡沒東西就把手放進嘴裡,或已經出現手指有紅腫、破皮情況等),就應該及時進行干預了。

2歲以下的孩子:用安撫奶嘴代替

安撫奶嘴和手指最大的區別是:

安撫奶嘴前面有一個大大的護盾。孩子使勁吸奶嘴時,“護盾”會擋在孩子嘴外面,很好地限制住奶嘴在孩子嘴裡的活動範圍,同時對孩子的牙齦產生一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從而將其對牙齦發育的不利影響降到最小。

不過要注意的是,安撫奶嘴對孩子口腔發育的影響只是比吃手要小,但並不意味著不存在影響。

所以一般最晚2歲之前,家長還是應該幫助孩子戒掉安撫奶嘴。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有家長可能會疑惑,既然嚴重吃手行為和吸吮安撫奶嘴對孩子的口腔發育都存在影響,而且安撫奶嘴也需要戒掉,那不用安撫奶嘴,直接到時間戒掉吃手不就行了?

事實上,我們不提倡這樣做。原因在於:

  • 如前文所說,安撫奶嘴比吃手對牙齦發育的不利影響小。
  • 孩子逐漸長大,開始學著說話、觀察、觸碰周圍的新鮮事物,嘴一張開,安撫奶嘴會掉下來,慢慢地也就自然戒斷了;而吃手的行為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相對來說不容易戒斷。

2歲以上的孩子:善意的提醒+轉移注意力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對孩子來說,在家長的幫助下,戒掉壞習慣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批評、訓斥孩子,否則很容易成為負面強化。

家長可以做一些善意的提醒,比如:

給孩子指甲上畫一個小笑臉(或其他孩子喜歡的圖案),一吃手,笑臉就會不好看了;

給孩子講一些故事,自己編的也可以,比如小河馬戒掉吮手指的習慣後,動物朋友都願意跟他一起玩;

拍下孩子吃手的“醜照”,作為反面例子給孩子看,讓孩子瞭解這是一種不好看的行為;

家長多陪伴、多引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及時拿出孩子喜歡的玩具等。

另外,有一些孩子可能吃手問題嚴重,同時家長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奏效,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當地的醫院就診,通過唇肌功能訓練器來進行輔助矯正。

當然,育學園診所齒科中心同樣也會提供唇肌功能訓練器,採用夜間佩戴的方式,作為替代品讓孩子咬在嘴裡,幫助孩子戒掉吃手習慣。

02 家長必需的心態:溫和、堅定

變醜!易生病!孩子有這個小動作是聰明,但該管還得管

幫助孩子戒掉吃手,說來說去其實一句話就能總結:溫和地溝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後自然戒斷。

有的家長一說要幫孩子戒吃手,馬上雷厲風行,從下一秒開始,就絕不能讓孩子的手出現在嘴巴附近。

家長的心理其實我們大人都很好理解,但孩子既不明白吃手這件事帶來的不良後果,也不能理解為什麼突然就被家人這樣“針對”,對孩子來說,家長的有些做法甚至傷害了他。

只有良好的陪伴和關愛,才能幫助孩子緩解這種焦慮感。比如儘量帶孩子接觸不同類型東西,陪孩子玩玩具,讓孩子幫忙拿東西……

讓孩子的小手用起來,而且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戒吃手這件事,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

為了幫孩子戒吃手,各位家長都有什麼妙招?評論區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