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教育局搞的中小學生減負運動,你怎麼看?

梅林潤雨


近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文章受到廣泛關注,文中表示南京正在進行素質教育試點和減負行動,但部分家長因擔心孩子學習成績下滑,開始為孩子報名校外補習機構。


減負的定義和目的

減負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以及不合理的心理負擔。減輕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負擔,但不是不要教學質量。通過減輕過重負擔,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

但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減負的同時要增效,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學生要改變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減負政策實施由來已久。

素質教育是從1999年開始提出,於是從2000年開始,開始中小學“減負”政策。各地政府或教育廳紛紛制定政策,務必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於是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不準學校假期補課;不準變更課程計劃隨意增減課時;不準徵訂各種輔導資料,不準佈置重複性作業;不準把學生逐出課堂等等。

剛開始,學生很是清閒了一段時間。不過很快各種社會辦學、校外輔導班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學生的假日就又被侵佔。如此,不僅學生的負擔沒有減輕,家長又增加了一筆不小的輔導費開支。這正應了數學上的邏輯:減負等於加正。

減負了將近20年。大家可以看看“減負”的成果。

現在小學生在校的時間不準超過六小時,基本上上午上四節課下午上三節課。為了推行素質教育,每天的功課表上就是上體育、美術、音樂等科目,還有很多興趣小組活動。

那麼以我所教的數學為例。其實我每週在課表上的課就三節數學。如果老師完全按課表上課,別管學生學會學不會,就是天天開快車老師都完不成教學任務。

可是大家也知道,老師不但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出成績,那麼老師有什麼高明的辦法。只有去擠掉音樂、體育、美術這些孩子們天天盼著的科目。一週上一節這樣的課就算不錯了。

再就是老師課是講完了,但是老師的課堂根本無法把所有的孩子教會,可是第二天還有新的任務。那麼老師只有把這些任務轉嫁給家長。這使很多家長對於老師吐槽,覺得現在的老師都很懶惰,把很多屬於老師的責任推給了家長。

大家認真想想,到底誰才是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我可以告訴你,絕不是我們老師。

減少了在校時間,但是考試的內容不但沒有降低,而是考試題越來題目越難。你說老師有什麼好的辦法嗎?想叫孩子們考試成績高,可以考上理想的初中,理想的高中,最後取得高考的成功,除了多做題還有什麼高明的辦法嗎?

所以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是各種刷題,每個孩子的書包裡都裝著家長給買的試卷。因為不屬於教育局下發的“一教一輔”,每次來檢查的,都會叫孩子們放在家裡。

所以減負的事情,老師們支持!

可是家長們支持嗎?他們不會支持的,因為他們要為自己的孩子負責。要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就是要考取好大學。而這個理想的實現,要從小學就開始努力。

孩子在學校減負了,老師減負了,但是家長們增加了負擔。因此很多家長都吐槽老師,其實家長朋友們,這根本就不是由於老師的不作為造成的。

減負政策不能一道切,只靠一些減負命令就可以實現減負願望,那也是有點痴人說夢。

必須要政府、學校、社會和家長形成共識,協同配合,並且考試製度、招生錄取方式和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教師的課堂形式、教學方式等一起改變,那麼才會有效果。否則的話,高考指揮棒在那裡指揮著家長,家長和學生依然會在追求分數的跑道上拼命奔跑。只會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令家長們怨聲載道的嚴重現象。

大家覺得我說的對嗎?請打家評論下這個關於減負的話題吧!


心中百合靜靜開


不知道別的地方小學負擔怎樣,我所在地區的小學都比較注重減負,看老師了,我寶的語文數學老師作業留的不多,但是要求一定要認真完成,家長是要參與其中的,十個班,每次他班成績都是年級第一,孩子都是一樣的孩子,課上課下也沒有比的班級多加內容,也不存在罰寫作業之類,我娃平時也很輕鬆


用戶5098737310029


應該說為中小學生減負,不是南京教育局自作主張,這是我們國家的一項政策。

只不過南京行動的早了點而已,或者說是因為一篇文章《南京家長已瘋》,讓南京火了一把。

書生覺得現在的學生確實應該減負,最直接的就是應該減少學習的時間,或者說是減少看書寫作業的時間,把剩餘的時間做一些腦力勞動之外的一些活動;二現在的孩子們,除了學習之外,唯一的樂趣,也就是玩手機了。

上圖是教育部等九部門共同印發的關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因此可以說,減負是國家層面的政策,並非南京市教育局的別出心裁的改革措施

當然,做為改革的措施,從政策的制定到制度的落實上,肯定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類似像下圖中這樣的規定,作業量超1小時可以拒絕完成,看似確實是從時間上給學生做到了減負,但實際上,做題快的學生和做題慢的學生,所用時間是大不一樣的,僅僅從作業時間長短上減負,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這樣的做法,會讓又懶又差的學生,以此為理由和藉口,變得更差。

書生覺得,學生不是不可以佈置點作業,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去上點補習班,現在的問題是,孩子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是隻要學習好,其他差點都是無所謂的,從而製造了大量的成績好或不好但都是玻璃心的孩子

而且,由於孩子們從小到大隻關注了學習,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們連個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女孩們現在不要說不會女紅,許多人連基本的做飯都不會,好在現在有飯店和外賣,不會做飯也不要緊,否則,很多分家過的年輕人,會成天餓肚子的。

不過,想要一天或一年就實現中小學生減負,也是不太現實的。

過去,上大學的就可以實現跳出農村,由農村戶口成為城市戶口,由農民成為國家幹部,可是,在恢復高考的初期,卻仍然有大量的農村學生就算是上了重點高中,但在應屆沒有考上的情況下,就直接放棄了復讀;而慢慢的,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轉變,到現在,雖然上學已經不再安排工作,卻人人都在努力上大學了的情況下,想要讓家長們看著孩子回家不做作業,肯定是難以接受的。

而且,現實中雖然不再安排工作,但找工作的時候,名校或文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前一段時候的深圳,招聘的老師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佔了太多的比例,就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而想要從清華或北大畢業,就必須高考的時候,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才行;對於普通人來說,不減負都難以考上,如家長果真給孩子減負,那上學就更難有希望。

書生以為,減負是必須的,現在這種一心一意為考試的教育方式,必須改變;否則培養出大批的玻璃心孩子、沒有孝心的孩子、對生命沒有絲毫敬畏的孩子來,無論是對孩子、對家長還是對社會,都是沒有好處的;但這種改變,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觀念轉變,需要全社會提供一個轉變的環境,否則僅憑一市、一省減負,結果肯定是不能樂觀的;而且,想要讓中小學生減負,就需要在就業端也做出相應的轉變才行,否則所謂的減負仍然還是會成為空談。


一介書生945


近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刷屏,文中作者“吐槽”南京正在推進的減負政策的效果,引發網友熱議。

南京市教育局通過官方微信對此做出了回應。

為進一步發展素質教育,創造更好育人環境,按照上級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全市開展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重點是對義務教育學校規範辦學、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等工作進行督查。全市各級教育部門、義務教育學校按照統一部署,聚焦存在問題進行排查,整治糾正不規範的辦學行為,但同時也發現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

為此,市教育局要求各區各校進一步認識規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的意義。開展違規辦學行為的整改和督查,是為了促進學校更好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更好健康發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全市教育系統要準確理解工作要求,糾正違規考試、違規排名、超前超標教學等不規範辦學行為。符合教學規律的作業、考試、教育評價應繼續堅持,並不斷提高其針對性、有效性。要在把不合理的課業負擔減下去的同時,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要開齊開足體育課、藝術課、勞動課、心理健康課、社會實踐課等,努力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要規範執行上級要求,防止和糾正執行簡單化、形式化、機械化現象,持續推進規範化辦學。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質量觀,通過家委會、家長會和社會宣傳等途徑,廣泛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對於督查整治中發生的偏差,要及時糾正,確保義務教育規範有序發展。


俗人行走鄉村


減負減負,越減越負,已經成為常態。南京颳起了中小學生減負風暴,帶來的結果很有諷刺意味,竟然遭到家長的反對,“南京家長已瘋”,可見對家長帶來了多大的壓力和焦慮。

減負,本來就是家長要求的,教育部門是在為家長辦實事,結果辦成了家長的揪心事,你說這事辦的,把同盟軍辦到了對立面。

其實,這不是減負必然帶來的結果,而是南京教育局這次減負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減負就是不佈置作業,而不是按照規定佈置作業。

減負是減輕過重負擔,那些不過重的負擔,正常的負擔,是不該減的。現在學生的負擔過重嗎?我看未必。有些學生不但負擔不重,還有過輕的嫌疑。不根據班級和學科的作業量,而搞運動式的減負,自然會遭到家長反對。

二是,減負過程中,讓一些學生學習必須的資料躺槍。

有些學校拿不準上級督查究竟查的是什麼,過重的負擔是什麼,就來個全部減掉,只有留課本。一個家長就反映,班級訂閱的外語報紙、文學期刊,直接就被減掉了。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減,家長怎麼可能不瘋呢?

三是,教育局的宣傳沒有跟上,家長不能理解。

教育局的減負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沒有對家長進行宣傳,或者宣傳不到位,家長對減負有著很多不解,自然也就存在牴觸情緒。

四是,本身,減負這個事情就很難說說清楚。

因為大環境沒有任何改變,中考必須考,高考必須考,都是按照成績分數排名錄取的,現在這樣減,幾年過後分數沒有了,高中和大學又不是按學區錄取的,家長怎麼可能理解和接受?

綜上,減負還是要從實際出發,不要一廂情願地刮什麼減負風暴,否則,瘋了的家長必定越來越多。


當代師說


我的小孩讀初中。課後有永遠寫不完的作業。搞得孩子每天精疲力盡,每天睡眠不足六個小時。曰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生活在極度疲備之中……苦不堪言!身體大不如前。這樣的生活方式何來健康快樂的幸福生活?我也是過來人,我堅決支持有關教育部門出臺的“減負”政策!我以為:每位學生要求全面發展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目標!希望大家理解。同時希望我們共同給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用戶1403433595480


給中小學生減負是好事,但別像搞運動似的,一股風過去就完事。其實我覺得中小學生主要以基礎教育為主,興趣教育也應該提上日程,並且要出政策鼓勵。在校期間學生的人生觀也要潛移默化地建立起來,要有正確人生觀。不能一味地以成績為扛杆,壓迫孩子們,使孩子們失去童心,失去創造力。應該借鑑一部分西方好的方法,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應該不會疲勞乏味吧,還能提高孩子做事的專注度。

如果從初中或高中就開始因興趣分班而開始系統的,專業的引導和教育,這一代人會給祖國帶來多少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


沉默中的味道


大致瞭解了一下,南京市教育部門是全面整頓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減負”是其中一小部分,其目的是全面提升生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為國家培育人才的目標。我完全贊同南京市教育部門的舉措,希望他們能切實整出效果來!

學生的課業任務重、名目繁多的補課多,是全中國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片面追求升學率,二是通過補課來追求經濟利益。其結果是迫使學生揹負著沉重的負擔,進而剝奪了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童趣。這樣對待孩子們是很可惡的,那些昧著良心在孩子身上賺錢的老師們嚴重缺乏師德,是應當很好反思一下!


藍天白雲54965529


得了,把亂七八糟的補習班好好管管比什麼都強,該加強教師資格考核的強度,把“留一手”,“張口打罵”踢出體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方法很重要,有的老師很受學生歡迎,教的科目平均分很高,有的老師不受學生歡迎,所教科目平均分一直很低,家長可以被約談,老師也可以嘛,互相都要反省,這樣才有利於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會教的老師不必留需要做到晚上十一二點的作業量,不會教的老師佈置再多作業也沒用,減學生負擔,先得從教師入手,否則白扯。把直接或者間接強制性消費以及各種必須消費的項目嚴查查透,加強監督,這才是給天下父母幫了不小的忙。


用戶8315264648314


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要用辯證的方法看問題。我小時候上學趕上文革末期,在學校寫大字報,去學校田地幹活,那時候活的真叫快樂,人人平等,根本就不用想考大學的事,只等著一年一年長大了,然後參加工作,然後結婚生子。可是照這樣下去再過一千年也奔不到小康社會的水平,更不要想科技現代化了。

自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二十年來,社會竟爭激烈,高學歷人材倍出,高學歷就等於高收入,及大地促進了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使我國用二、三十年的時間追趕上了發達國家百年走過的路,同時我們的青少年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就我個人的觀點,還是不減負社會的發展會更快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