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勝是如何壓過林沖登上五虎將之首的?你怎麼看?

fujunda


關勝能後來居上成為梁山泊五虎之首,有多方面的原因,聲望,身份,實力,關勝贏在了綜合實力上,五虎將第一可謂實至名歸!

第一,按照官職來說,關勝是梁山上落草前官職最高的,領兵指揮使,放到今天說與集團軍長平齊,至少少將軍銜。同時統兵數量也是最多的人,有精銳戰兵一萬五千,加上後勤輔助之類的至少數萬人,也是一個集團軍的規模。而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著很唬人,其實就是個教員,充其量一箇中校。這樣一比,林沖自然要矮一頭。

第二,關勝是梁山上落草前統兵數量最多的人,有精銳戰兵一萬五千,加上後勤輔助之類的至少數萬人,也是一個集團軍的規模。反觀其他,秦明,帶過千把州府兵,呼延灼帶過幾千鐵甲兵,花榮帶過幾百寨兵。林沖,除了功夫好點,並沒有過帶兵經驗,這一點和關勝完全沒法比了。

第三,馬軍五虎將之首,是一個相當關鍵相當敏感的職位,在這個位置前面就是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四個大頭領。這四個人吳用和公孫勝是晁蓋的人,如果五虎將之首也安排一個晁蓋的老人,那宋江睡覺都睡不安穩了。所以,關勝上山後宋江才有那一出假模假樣的讓位表演,為的就是要抬舉關勝。

第四,一般人的共識是,關勝認了個好祖宗,忠義無雙名冠華夏的關二爺,這一個是誰都比不過了。至於林沖,只記得他爹是林提轄,連個名字都沒有,至於祖宗就更不知是哪一壺了。關二爺當年是五虎將之首,現在他的後人也是五虎將之首,豈不是美談。宋江豈不是也跟劉備一樣名正言順了。這些原因當然不能完全排除,其實最關鍵原的還是關勝有力壓其它四虎將的武力!十回合令八驃將索超斧怯,這是個非常恐怖的戰績。相比秦明花榮交手五十合平手,董平五十合戰平徐寧,關勝對八驃級別是完全壓倒性的勝利。如果關勝本身實力不行,那他老祖宗關羽再牛也沒有用!五虎將是梁山武力的巔峰,而關勝又是五人中最出類拔萃的那一個。

所以,馬軍五虎將的頭把椅子只能是關勝,即便沒有關勝,那會是呼延灼,總之林沖是沒戲的。


百勝刀王胡逸之


關勝壓過林沖登上五虎將之首並非因為武藝超過林沖,而是在於宋江對林沖的有意打壓。

比較一下兩人的戰績,可見端睨。

林沖的戰績:





林沖的有效戰鬥為22次,其中勝17場,平手5次,無敗績。斬殺11人,生擒對手1人。應對敵人兩將夾攻1次,參加夾攻3次,通過圍毆殺死敵方一流猛將1人。


再看一下關勝的戰績:




關勝的有效戰例為16次,其中勝6次,有9次算平局,下風1次。斬殺對手3人,生擒對手1人。曾經以一敵二(林沖、秦明),明顯下風。

通過戰績對比,關勝的戰鬥效率很一般,根本比不上林沖。那麼,為什麼關勝能排在五虎將之首呢?這都是宋江的安排。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天罡地煞石碑,其實就是宋江搞的。眾英雄聚齊梁山,宋江是個投降派,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投降做安排。

1.五虎將之首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選誰為首將,則代表梁山的政治立場。林沖與朝廷重臣高俅有深仇大恨,如果讓林沖做首將,則意味著梁山將難以與朝廷妥協。

2.關勝攻打梁山時,率領著精銳軍兵一萬五千人,除去戰損和逃跑,跟隨關勝投降的至少數千人,這是梁山上最大的一股力量,關勝的數千精銳,再加上呼延灼歸附時帶來的部分,與朝廷妥協的力量就碾壓了堅定反抗的力量。

3.梁山只是一支草寇部隊,雖然梁山好漢個人武藝都很高強,但缺乏行軍作戰的帥才,如果與朝廷大軍正面衝突,關勝、呼延灼是正規將領出身,具備率兵獨當一面的能力。

4.林沖以前的官職太低。五虎將中關勝、呼延灼、董平、秦明以前都是領兵主官,林沖只是個教頭,相差太遠。

5.林沖是晁蓋的舊部,宋江是在抑制晁蓋派的舊勢力。


饞嘴肥貓鏟史官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請聽聽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答:關勝是如何壓過林沖登上五虎將之首的?你怎麼看?


《水滸傳》中,林沖是繼史進、魯智深之後第三位出場的梁山好漢,而書中第一位出場的正面角色王進,跟林沖的形象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梁山好漢出場大半後,在原著第六十二回中,大刀關勝才姍姍來遲。論資歷,關勝遠不及林沖。如果不是林沖火併了王倫,晁蓋、吳用他們估計不會那麼輕鬆地奪下樑山泊。

雖然關勝出場晚,但他卻後來居上,在梁山一百單八將大聚義時,他力壓林沖,位列梁山五虎將之首。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他武藝高強,是《水滸傳》中的靈魂角色,歷來都備受讀者喜愛。關勝何德何能,憑什麼他就可以排在林沖之上呢?

也許有人會說,關勝在上梁山時曾經單挑林沖、秦明兩位五虎將,但這並不是真正原因。《水滸傳》是一部鴻篇鉅製,它流傳了幾百年,書中很多細節都值得琢磨。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來分析一下,為何關勝能力壓林沖位列五虎之首。

並非因為他能單挑林沖、秦明

關勝在上梁山之前,他是職務是蒲東巡檢,順帶說一句,楊春、陳達佔據的少華山,就緊鄰蒲東。宋江為營救盧俊義而出兵大名府,眼見形式危急,醜郡馬宣贊把大刀關勝引薦給了蔡京。蔡京見關勝長得儀表堂堂,威武雄壯,問其兵法也能對答如流。於是蔡京當即令關勝為領兵指揮使,郝思文、宣贊為副將。關勝沒有去救援大名府,而是率軍直攻梁山泊,他想來一個“圍魏救趙”。

在梁山腳下,關勝一人單挑林沖、秦明兩人。

《水滸傳》原著描寫如下:“秦明、林沖兩將雙取關勝,關勝一齊迎住。三騎馬向征塵影裡,轉燈般廝殺。宋江忽然指指點點,便教鳴金收軍。”

別看關勝在場面上能單挑林沖、秦明兩位五虎將,但這其實是一場無效戰績。第一,此戰回合數不明,應該不會超過15回合;第二,宋江起了愛才之心,他生怕林沖、秦明傷了關勝,所以下令鳴金收兵。如果此時單挑林沖、秦明的是盧俊義,估計宋江不會下令鳴金收兵。僅憑林沖、秦明兩人,他們在短時間內傷不了盧俊義,但能傷得了關勝。

為何關勝力壓林沖位列五虎之首?

《水滸傳》中,關勝、林沖兩人的武功在伯仲之間,他們倆各有所長。相比之下,林沖更加偏重技巧和耐力,而且他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武藝更加全面。在《水滸傳》中,林沖使用過長槍、朴刀、丈八蛇矛、短刀等多種兵器,他是一位馬戰、步戰全能型的高手。

關勝則更加偏重爆發力和衝擊力,他能在短時間內打的對手心生懼意。比如梁山八驃騎中的急先鋒索超,他在關勝手下頂不住十回合。征討方臘時,徐寧被石寶埋伏,中箭後奄奄一息,是關勝獨自打退了數位敵將,救下了徐寧。《水滸傳》中,關勝之所以能力壓林沖位列五虎將之首,真正的原因並不是他武功比林沖高,而是以下三個方面。

1、角色塑造原因。

《水滸傳》中,關勝長得什麼模樣?原著中是這麼寫的:“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鬚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林沖又長得什麼模樣?原著中是這麼寫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歲年紀。”關勝的兵器是青龍偃月刀,林沖的兵器是丈八蛇矛。

很明顯,關勝的原型是關羽,林沖的原型是張飛。劉關張義結金蘭,關羽是二哥,張飛是三弟。到了《水滸傳》中,這個排序也不能亂,所以林沖才排在關勝之後。

2、關勝職務高,聲望高。

《水滸傳》中,林沖的職務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名號聽起來雖然唬人,卻沒什麼實際權力。林沖不過是一個武功老師,他算是技術人員。他算不上武將,因此林沖不懂得排兵佈陣,也不懂得兵法。關勝是手握重兵的武將,他熟讀兵法,這“圍魏救趙”來支援大名府的計策,就是關勝想出來的。

關勝之所以不如林沖受歡迎,主要是因為他的劇情太少。如果以排兵佈陣、兵法韜略來評判梁山各位武將,關勝可以位列榜首,呼延灼僅次於關勝。別看盧俊義的武功凌駕於五虎將之上,但他是個富甲一方的大員外,也不懂得排兵佈陣。

3、宋江打壓晁蓋派系。

《水滸傳》中,宋江是一個心機很深的人。108位梁山好漢看似情同手足,實則暗潮湧動,各股小勢力錯綜複雜。宋江雖然繼承了梁山之主,但他名不正言不順,宋江並沒有捉住史文恭。宋江也知道自己拿不下史文恭,於是就借盧俊義這樣一個外人來拿下史文恭,這樣就讓林沖沒了話說。林沖是晁蓋的恩人,晁蓋那句遺言意圖很明顯,他想讓林沖接任梁山之主。

宋江成為梁山老大後,他自然要打壓昔日的晁蓋嫡系。阮氏三雄雖然根基很深,但梁山水軍歷來都是李俊說了算。劉唐上山很早,可他在步軍頭領中的排名還不如雷橫。昔日的晁蓋嫡系中,只有吳用最為精明,他早早地站在了宋江這邊。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全是吳用輔佐宋江完成的,跟晁蓋毫無關係。


歡迎關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裡流淌


你的朋友夜航船


我們暫不談宋江為何不喜林沖,先談談關勝對梁山的價值,這份價值,是獨一份的,是其他107人都不具備的。

那就是,關勝的背後,是無比耀眼的光環:關羽。

關勝是關羽的嫡系子孫,外表也處處cosplay他的老祖宗關羽,原書中描寫關勝的外貌: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髯,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活脫脫一個關公在世啊。

不僅外貌像,連作派也處處模仿,坐赤炭馬,使青龍刀,也愛夜讀兵書。

宋江第一眼見到關勝時就說:吾看大刀義勇之將,世本忠臣,乃祖為神,家家家廟,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願讓位。

你看,宋江多麼敏銳,“世本忠臣,乃祖為神,家家家廟”這光環的價值,他一下子就捕捉到了。

我們都知道,關羽被美化、聖化和神化就是宋朝開始的,忠義化身的地位就是在宋朝確立的。宋江很清楚,擁有關勝就是擁有民意、聖意。

而且關勝名字中這個“勝”字,與“聖”字同音不同字,作者起這麼個名字,也是頗有深意。對外說起來,關公的後人都跟我一起替天行道,你敢說我不是忠義之師?你不信我,難道還不信關聖嗎?不信關勝就是不尊關聖啊!

所以說,宋江抬舉關勝,與武力值無關,與功勞無關。關勝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正所謂,功夫好不如投胎好,有個好祖宗真是天生的錦鯉本鯉了。

關勝捉水火將軍入夥時,被水火二人罵:上負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

整個水滸也只有關勝被這麼罵過,辱祖宗名目這事,也只有他擔得起這個罵名哦。

有趣的是,梁山上還有一個cosplay關公的人,美髯公朱仝,書中說他:身長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鬚髯,長一尺五寸,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

不知道當關勝見到朱仝的時候,心裡會不會有神獸奔騰?


Ta是無雙


關勝力壓林沖排在梁山五虎將之首,這並不奇怪。因為水滸和三國是同時期的作品,水滸中的五虎將和三國中的五虎上將有對應關係。其中關勝對應的就是武聖關羽,林沖對應的是豹頭環眼的張飛。林沖排在關勝之後是理所應當的結果。

並且林沖雖然對梁山基團的形成做出過特殊貢獻(火併王倫),可他是晁蓋的心腹,不是宋江的心腹。從宋江開始執掌梁山後,林沖就已經被宋江邊緣化了。五虎將之首,不可能讓給他這個邊緣人。



林沖在梁山一直都是很特殊的存在。火併王倫前,他在梁山排在第四位,排在王倫、宋萬和杜遷之後,朱富之前。按理來說,憑他的武藝排第一都可以。但林沖是孤家寡人上山,他在梁山沒有什麼根基。

火拼王倫後,林沖在梁山還是排第四,排在晁蓋、吳用、公孫勝之後。

此時,梁山基團的幹部組成很簡單,只有十一人。包括劫生辰綱的七人組、王倫時期的三個舊部,再就是林沖。

其中劫生辰綱七人組是“征服者”,而王倫的三個舊部是“被征服者”。但是,林沖的身份很特殊,他是帶路黨,正是因為他一刀捅死了原老大王倫,所以晁蓋才能當老大。因此也可以說,林沖是“梁奸”,不算是“被征服者”。

晁蓋當老大後,宋萬和杜遷被邊緣化,林沖憑藉殺王倫的功勞,沒有像宋、杜二人一樣被邊緣化,他反倒是繼續排在高位,繼續在梁山處於一個很特殊的位置。

所以此時的梁山排行分四個等級:

第一等級——晁蓋、吳用、公孫勝;

第二等級——林沖;

第三等級——劉唐、三阮;

第四等級——王倫舊部杜遷、宋萬、朱貴;



宋江上山之後,梁山的格局變了。因為宋江不是一個人上山的,他是帶著白龍廟聚義的二十多個頭領上山的。所以這時候梁山上出現了一個矛盾的情況:宋江實力遠遠超過晁蓋,但是晁蓋是老大,宋江是老二。

由於宋江的加入,原先那十一個人就不再有什麼分別了,都變成了“舊頭領”。林沖也跟著融入了這個小群體。

後來,吳用投靠宋江、公孫勝離開山寨,晁蓋的勢力被進一步削弱,他手下的心腹只有阮氏三兄弟、劉唐和林沖五人。而林沖由於武藝高強,成為了梁山舊頭領中,僅次於晁蓋的二號人物。

但是,他這個二號人物很尷尬。因為宋江上山之後,並沒有停止招兵買馬的步伐。他通過打祝家莊、高唐州、大名府、曾頭市和青州府等戰役,招募了像關勝、呼延灼這樣的有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將領。

這些人加入梁山後,把整個梁山作戰的水平瞬間拔高了幾個層次。



比如說梁山後期的作戰,一般都是宋江、盧俊義分兵作戰,各自帶一隊人馬。但如果對手很難搞,需要再分兵時,就是關勝、呼延灼再領兩路偏師。

宋江和盧俊義能領兵,是因為他們的地位非常高。而關勝和呼延灼能領兵,是因為他們都是指揮過正經的大兵團作戰的大將,並且兩人都曾帶領官軍擊敗過樑山。

梁山後期的戰鬥,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江湖好漢級別的殺了(充其量算大規模黑社會式的土匪戰鬥),而是轉向了正規軍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林沖就很尷尬了。

因為他只是個禁軍教頭,對比梁山上的諸多官軍武將,林沖只有練兵的經驗,沒有帶兵的經驗。他作為非實權的禁軍低階軍官,甚至連秦明、董平等曾經是實權武官的將領都不如。

於是乎,林沖就淪為了與人單挑的尖兵式的角色。



不過晁蓋死後,林沖畢竟還是梁山晁蓋系的一號人物(舊頭領的一號人物),宋江要搞政治平衡,不能太打壓林沖,還得給林沖一個合理的位置,即便林沖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和能力。

於是,林沖的位置也就被定在了老六。前面是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關勝。

宋江排林沖前面這沒話說,誰讓人家是梁山的老大呢?

吳用、公孫勝排林沖之前也沒問題,這兩位本來就排在林沖前面。

盧俊義作為很晚才上山的人,憑藉他不在林沖之下的高強武藝,以及活捉史文恭(活捉這點很了不起)的功勞。排在林沖之前,想必林沖也沒什麼意見。

至於關勝,他其實也沒有爭議。關勝能排到林沖前面,在於他有三個優勢。

第一、就如本文開頭所說的。關勝在水滸的定位是關羽,林沖在水滸的定位是張飛。就憑這一點,關勝都要排在林沖前面。

第二、關勝帶上山的兵力特別多,大概有一萬五千人。這是無可替代的特殊貢獻。林沖則是孤家寡人,手裡基本上沒有兵。

第三、關勝本人武力很強,官職不低,綜合素質要高於林沖。

或許林沖單挑的水平高關勝一丟丟,但是論綜合素質,林沖不如關勝。

總的來說,梁山好漢最能打的,要數威名赫赫的五虎將: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關勝用青龍偃月刀,林沖用蛇矛,一個是關羽的子孫,一個按照張飛豹頭環眼的模樣塑造。論武藝,兩人只在伯仲之間,但關勝是軍官出身,不僅懂兵法、而且還會指揮打仗,他這種人是無日不戰的梁山最需要的人才。

而林沖只是個純粹的鬥將,若不是因為他武藝精熟、並且上山又早,估計搞不好還要排到呼延灼的後面。

別覺得好笑,魯智深、武松的武藝如何?人品和威望也都是上上之選,但兩人在投了梁山之後,卻都是步下將,排名比武藝略有不如的秦明、呼延灼、花榮都要低。

另外,在梁山上有兩類人不受待見。一類是王倫時代的老人,一類是晁蓋的小弟。王倫的老部下,雲裡金剛宋萬排名第82,摸著天杜遷第83,朱貴第91,在地煞裡面都數不上號。這三位老夥計本事低微,排得靠後也情有可原。


但是晁蓋劫生辰綱的幾個兄弟,赤發鬼劉唐排到第21位,三阮在水寨也沒當上大哥,而是被宋江的心腹,李俊、張橫、張順等,大鬧江州時期入夥的新人給壓制,分別排到了可憐的27、29、31位。

相比之下,林沖的第六位排名,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結果了。


Mer86


關勝,綽號大刀,慣使青龍偃月刀,同樣的容貌,同樣的兵器,配套的座騎,讀書的姿勢,都活靈活現是三國的關羽在世。

書中所說祖上是武聖關羽,且本人也武功不弱,關勝果然厲害,一出手就擊中了梁山泊要害,宋江大軍不得不回師解救大本營,大名府的危機立即解除,顯示了關勝善於領兵的水平,以及運用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關勝出場很晚,作者偏要讓他成為梁山泊首腦階層的人物,力壓林沖排在馬軍五虎之首,坐了梁山泊第五把金交椅,上承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四大頭領,下啟梁山泊馬步水諸將。

林沖,曾擔任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能擔當此職務,說明其武功高強非常人能比,習慣使用一杆丈八蛇矛,殺得名將無數,綽號豹子頭。

水泊梁山大聚義時,作為天罡星中的天雄星,林沖被大刀關勝壓了一頭,位居馬軍五虎上將第二名,英雄榜上總排名第六條好漢。

梁山泊馬軍五虎上將,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這五人資歷最老的當首推數林教頭,歷經王倫、晁蓋和宋江三輪寨主,而且武藝也高強,應該不在關勝之下。

當然因為各種原因,兩人並沒真正單挑過,但最後林沖並未成為五虎之首,反倒是朝廷降將關勝後來居上,力壓林沖,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軍迷同時也熟讀《水滸傳》的個人以為是以下的因素使然。

首先,作者施耐庵故意把林沖(綽號豹子頭)描述成張飛,又加入了關勝,所以關勝排名林沖前面,暗合了三國時蜀國五虎將的排名,關羽排名本身就在張飛前面,所以梁山泊馬軍五虎將排名貌似有了歷史的、法理的依據。

其次,除了關勝有關羽之風,本身武藝高強,在梁山泊有了群眾基礎外,最為關鍵的是宋江要藉助關勝祖上關羽的那個“忠義”,還有為了招安大計考慮,宋江自然要排擠對朝廷極具反抗意志的三朝元老林沖。

宋代,關羽是忠義的化身,“忠義千秋”成了關羽的專利,既然大刀關勝是關羽的嫡派子孫,是“忠義”的名人之後;宋江,就一定要好好地利用這個人物,忠義正是宋江所追求的政治目的。

關勝,無疑成了日後接受朝廷招安,讓梁山泊集團上市的巨大推手;那梁山事實上的第一將,就必須得是黑三郎能指揮得動的,所以馬軍五虎首虎,非得給關勝,林沖就只能屈居第二了,其他人就跟別指望了。

再則,關勝作為宣贊推薦、蔡京力保、皇帝御批的統軍上將軍,無疑是大宋軍界一顆耀眼的將星,所受推崇與抬愛遠勝於後來的十大節度使,如此厚重的人物加盟梁山軍事集團,對於提高粱山泊將校質量,獲得朝廷官員特別是軍界認同有著重要的作用。

最後,林沖,書中號稱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起來似乎很嚇人,其實就是一個卑微的中低級軍官,連正式的官品都沒有,相比曾被北宋政府眾星捧月般的關勝,林沖對北宋軍政界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關勝其知名度和地位,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這個中低級軍官所無法企及的;白丁出身的他與頂著武聖嫡派子孫光輝頭銜的關勝,在官場上、江湖上、民間的影響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梁山泊馬軍首虎與林沖失之交臂,也在情理當中了,這是林教頭的遺憾,也是他的粉絲們無能為力的。


國平軍史


潛規則無處不在,可以處於廟堂之上,可以處在江湖之中,梁山也是一個小社會,肯定無法獨善其身。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時候一些看似很小的細節卻有可能在無意中反映出一個人的立場和想法。當然,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可能並不算什麼問題,畢竟我們的想法沒有那麼複雜,做事情目的也比較簡單。但是如果是一個領導者不注意這一點,那就可能會產生問題了,就像宋江一樣。

宋江這個人物大家肯定都特別熟悉,他是水滸中的扛把子,眾人的領導者,是他把各路豪傑捏合到一起,也是他把各路英雄最終帶上了絕路,使他們不能善終。

這次不談他本人,主要說他曾經做過的一個人事任命安排。

當初梁山眾人聚齊之後,為了下一步的行動,他劃分了眾人的職責,還挑選出五位將領負責帶兵之事。

這五虎將的要求是不僅武藝出眾,也有軍事才能,自己會打仗,還能帶兵打仗。問題也產生在這裡,這五位將領是宋江親自挑選的,但是為什麼更有資歷的林沖,卻排在上山不久的關勝之後呢?

挑選五位上將時是按什麼標準?

按照書中所寫,挑選這五位將領的標準是他們的能力和威望。可能有朋友會質疑,即使是這兩個方面林沖應該也不遜於關勝。不著急,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仔細討論一下。

首先是論能力,在這裡我把能力單純理解為個人本領。

先看林沖,在個人本領方面他沒的說,山上那麼多厲害的人物他至少能排進前五。最能體現他武藝的是兩次,一次是在京城和魯智深切磋,略勝對方。第二次是上山後和楊志在山下打鬥,二人鬥了五十餘和不分輸贏。除此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戰爭,他都表現英勇。


而關勝這邊因為出場晚,表現機會不是太多。他第一次登場和秦明林沖相鬥,不佔優勢。之後在和張清作戰中,和其他人被其石子擊敗。後面招安後征討時有過多次斬殺敵將記錄並且未曾受傷。

由此可見,個人能力方面,他和林沖都算一流高手。

但是關勝手下有朝廷兵士,有帶兵經驗,在軍事能力上他勝過林沖。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八百萬也沒用,相當於駕校教練,培訓方面很有一套,但你不能讓他跟賽車手上場競技。

在威望方面,關勝肯定不及對方。

他上山時間短,又沒有什麼突出貢獻,眾人不會不尊重他,但不會和他太過親近。梁山也講究論資排輩,林沖資歷夠老,而這也是林沖不招宋江喜歡的原因,關勝作為朝廷命官,是空降兵,宋江樂於用他們去平衡林沖這樣的元老派,所以宋江和他關係會有意親近一些。


二人各有優劣,那麼對他們二人的安排合理嗎?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弄明白宋江為什麼要挑選五位上將掌握梁山的軍隊。看過小說的朋友都知道他造反意志並不積極,在梁山勢力剛剛有點規模之後,他就開始想著要投降了。所以有的朋友奇怪,既然他早就想著投降幹嘛還要組織五虎將練兵反抗呢?他的這種安排自然有他的用意,說穿了,裡面必須要有拿不上臺面的潛規則。

招安,也就是投降,這是他早就計劃好的。

那麼,在招安前他就不能和朝廷把關係弄得太僵,像呼延灼,關勝這樣朝廷過來的軍官,他自然要優待。因此,把關勝放在五位上將的首位,自然合乎他的用意。

對於宋江來說,林沖的重要性不及朝廷軍官。因此只要能起到關勝這個作用的,不管是誰都能被排在這個位置。他的這個安排體現出了他個人的堅定立場,那就是一往無前的投降主義。


其實在前期,書中也暗示多次,讓宋江領導梁山,註定導致一場無法收場的悲劇。他的出身,他上山前生活的環境都註定他不可能和朝廷一直對立下去,他受過的教育導致他的思想就是忠君愛國。

宋江並不是看不到當時宋朝的各種積弊,他傻乎乎的想以一人之力改變,因此流傳後世,博取個人名譽。他的這種想法註定把林沖等梁山上其他跟隨他的好漢全部拖下水,最終都做他的犧牲品。


歷來現實


在梁山上,宋江起碼有四次讓位的舉動。第一次是遇到呼延灼,那時候晁蓋還活著呢,他就說了一句讓位的話。後來晁蓋死了,吳用騙盧俊義上山,宋江又說要讓位。再後面就是關勝了,宋江也說要讓位。最後是董平, 宋江也說過讓位的話。也就是說,五虎將裡有三個,宋江都說過要讓位的話。

有說道外來的和尚好唸經,林沖是梁山元老,秦明是宋江拽著拉上梁山的,都可以稱得上是梁山的老人,他們的地位基本上都比較定型。其中林沖本來有機會成為梁山老大,但是晁蓋上山起就讓了晁蓋吳用公孫勝三位,後來宋江來了又自動退了一位,盧俊義來了又退一位,估計在很多人心目中,林沖就是個軟柿子,誰來都可以捏他一下。

林沖雖然是梁山上最早的一批人,但他本意不願意上梁山,所以表現不積極,第一次遇到晁蓋他們時就一讓再讓。然而後來隨著宋江上山,梁山日益發展壯大,林沖本來想著自己不爭不搶保持本位也不錯,結果宋江巴巴的搞個盧俊義來。設身處地想一下,一個本來可以當老大的人,開始禮讓出自己的位置,結果自己禮讓的人當做理所當然,開始隨意加塞,晁蓋他們加了個宋江倒也罷了,畢竟宋江是人人拜服的人物,結果加塞進來的宋江又安排了個盧俊義,這樣林沖心裡什麼滋味。就好比今天你排隊,一個美女插進來你覺得看她漂亮就算了,結果這美女不自覺,呼朋引伴又叫來三四個人你前面,你還會樂意嗎。

待到關勝來時,宋江一看關勝這人物厲害啊,名門之後,還在朝廷裡地位不低,是自己以後詔安的有力籌碼。所以關勝還沒怎麼招呢,宋江就顯示出極大的拉攏之意。這時候林沖肯定不樂意了,你這是又要找人壓我頭上是不是,想當初如果不是我禮讓,你宋江還是我小弟呢。所以林沖開始第一次著急了

林沖很少有如此急赤白臉的時候,如果宋江這時候放林沖出去,最起碼可以跟關勝打個不分勝負,也正好可以堵一堵那些林黑們說林沖沒有跟高手交手的經歷。而且按照林沖當時暴走的狀態,關勝說不定就會輸。因為關勝一旦輸了,就算上山,也絕不敢居於林沖之上。很可惜,這樣的好機會作者仍然沒有給林沖,後來居然是秦明先衝出去,林沖怕秦明搶功也出去了,看得出林沖那時候真是急了,有點亂了方寸。因為兩個大將關勝顯然不敵,送就怕害了關勝,急忙讓兩人回來。不然秦明先去很可能不及關勝,然後林沖再出去,這樣宋江就沒理由叫他回來了,起碼打個不分高下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林沖的設定就是從來沒敗過。

當然了,關勝未必就想著壓林沖一頭,這一切都是宋江安排的,我覺得倒也不存在什麼打壓林沖的說法,因為那個時候,在宋江看來,林沖完全沒有打壓的必要了,純粹就是一個可以任由自己揉捏的軟柿子。宋江此舉,純粹是為了拉攏關勝,好讓他以後為他所用。

在宋江眼裡,對比一下林沖和關勝,肯定是關勝全方位壓倒關勝。林沖雖然是梁山元老,但他只是個人武藝高強,並不善於交際,他在梁山的時間可以說是最久的,僅次於杜遷宋萬,但是林沖卻沒有結交到什麼心腹,只是個光桿司令。而關勝呢,他起碼有兩個鐵桿副手,更重要的是關勝可以成為所有朝廷軍官加入梁山的代表,可以極大的壯大梁山的門面。在武藝方面,兩人不相上下,不過就算林沖略高又如何,宋江論武藝還不是個不入流的角色,但卻穩穩的當老大。在宋江眼裡,林沖估計也就是一介武夫,還沒有李逵那麼聽話,看你元老的面子,給你安排個前十就不錯了。



至於說什麼關勝是關羽後人,林沖外貌按照張飛來,所以關勝要高於林沖。我覺得這種說法站不住腳,按照今天來看,是先有《水滸傳》後有《三國演義》,而張飛容貌是演義裡的說法,正史上就沒怎麼提及張飛模樣,所以這說法不靠譜。退一萬步講,就算關勝跟著關羽來,林沖跟著張飛來,關勝張飛是結義兄弟,關勝林沖只是廣義上的大兄弟,完全不應按照先人的排序來。

關勝力壓林沖,是宋江壓根就不重視林沖的結果,但這多半也是林沖自己造成的。當時晁蓋一夥上山,林沖不是不能讓,但只讓晁蓋一人足矣,他一下子讓了三,人家不會念他的好,只會覺得這人是個軟蛋。如果當時林沖只讓了晁蓋,那後期他應該排第二,僅次於宋江。


一覽眾河小


唉!寫三國的問答寫得很多了,跑到水滸這兒混混,各位看官見笑,見笑了!

首先要揭露一下,關勝是個騙子!騙了宋朝的皇帝,也騙了黑三郎!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後,與龐家結了死仇,三國歸晉,龐家為報祖仇,將關羽家族後人滅族!那關勝這個關羽後人是哪兒來的?“凍精”技術一千多年前都有了?

正常來說,關勝是不敢騙宋朝皇帝的,要知道開國皇帝可能出身複雜,但後面世襲的皇帝,一定是高級知識分子,特別是宋徽宗,可不好騙。就算皇上好騙,可一班文臣大學士可不好騙,所以不是皇帝的問題。

宋江也不好騙,雖是小吏,史書還是要讀幾部的,特別是對於關羽這樣幾近傳奇的人,瞭解得總得多一些。何況梁山上還有吳用、蕭讓等讀書人,還有柴進這種前朝皇族。

那為什麼還要宣揚重用這個“關聖後人”呢?宣傳這樣身份的不會是關勝,而會是宋江!關勝冒充會有殺身之禍,無論是在朝庭還是在梁山。只能是宋江說關勝是關羽後人,一眾梁山的讀書人才不敢去戳穿,沒文化的大多數就會信了。

宋江編造這麼個謠言目的何在?記得宋江在梁山上建立的“文化核心”是什麼嗎?是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在忠義堂前立一杏黃大旗,上書“替天行道”。關羽是“忠義”的化身,那有個活著的後人,就是“忠義”的踐行者、代言人啦!

排在關勝之前的幾個,可以說是梁山的核心層,那武將第一人,用“忠義”代言人就是非關勝莫屬了,那裡會去更多的考慮資歷,上山前的官階高低,這些在“大義”面前,都不值一提。

其實最重要的,是施公那支生花妙筆!施公的(水滸傳),梁山五虎將的設置,明顯在致敬三國五虎將的傳說,關勝按關羽形象描寫,林沖按張飛形象描寫,二哥當然排在三弟之前。

看看小說,當不得真,聊天娛樂而已。





淨月暖陽


關勝力壓林沖成為五虎將只首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

關勝方面

書中描寫關勝是關羽的後人,這讓關勝有了天然的優勢。僅憑關羽老爺子在江湖人物心中的崇高地位,關勝在任何江湖勢力中都可以得到優厚的待遇,取得不錯的職位。況且關勝本人的武力也不弱於林沖,統兵能力更是高於林沖。

林沖方面

這就要講到林沖較為悲劇的人生了,林沖火併王倫助晁蓋,可以說是梁山的締造者之一。但是在後期的發展中,只是成為了梁山的一條槍。晁蓋和宋江在心裡都提防著林沖,晁蓋死的不明不白,宋江的大哥位置當得名不副實,並沒有按照晁蓋的遺詔辦。這樣的情況下給林沖一個較高的位置,恐怕會給宋江的統治帶來不穩定因素。

出身對比

關勝剛才講到他是關羽後人,有這麼一塊金子招牌,而且在蔡京的推薦下,是皇帝御批的統軍大元帥。而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著挺唬人的,其實連個官職都沒有,上山前還得罪了高俅,屬於被逼落草,已經是一個強盜了。

梁山的未來

梁山的未來就是宋江的理想,梁山的五虎將除林沖外,其他四人上山前都是朝廷正兒八經的武將。這樣的安排其實都是為了詔安,畢竟朝廷的武將肯定不想在山上,這樣就會成為宋江詔安的支持派。而林沖又成了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但是因為他在梁山的地位,又不能安排的太低,所以必須得有人能壓住他。所以根紅苗正的關勝成為了不二人選。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