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蘇軾《浣溪沙·漁父》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宋代蘇軾《浣溪沙·漁父》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漁父註釋:

西塞山邊白鷺(lù)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guì)魚肥。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之山名。散花州: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地人稱之為“吳王散花灘”。

自庇一身青箬(ruò)笠,相隨到處綠蓑(suō)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庇:遮蓋。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蘇軾的主要作品有: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贈劉景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菩薩蠻·迴文夏閨怨、石鐘山記、浣溪沙·端午、水調歌頭·暱暱兒女語、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行香子·述懷、滿庭芳·蝸角虛名、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前赤壁賦、念奴嬌·中秋、東坡、黠鼠賦、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南鄉子·送述古、行香子·丹陽寄述古、南歌子、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行香子·秋與、臨江仙·送錢穆父、海棠、後赤壁賦、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