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扰心,有哪些表现?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如何鉴别?

痰火扰心证是指痰火扰乱心神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五志化火,炼液成痰,痰火内盛;或外感热邪,热邪灼液成痰,热痰内扰引起此证。

主要临床表现

面红目赤,发热心烦,狂躁谵语,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失眠心烦,头晕目眩,痰多胸闷;或见语言错乱,哭笑无常,狂躁妄动,打人毁物等。

病机分析

五志化火或外感热邪,燔灼于里,炼液为痰,上扰心窍所致。热势亢盛,故见面红目赤,发热,心烦;邪热灼津成疾,故痰黄稠,痰火扰心,心神昏乱,故狂躁燔语。痰火内盛,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火扰心,有哪些表现?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如何鉴别?

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如何鉴别?

1、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火热之邪内侵,六淫,七情化火,或进食辛辣厚味久而化热生火。

主要临床表现:面赤,口渴喜饮,心中烦热,失眠,搜黄便于,口舌生疮或腐烂肿痛,舌尖红降,脉数。或吐血,衄血,尿血,或谵语狂躁,或见肌肤疮疡。

病机分析:火盛于上则面赤,人盛伤津则口渴喜饮,心火内炽则心中烦热,心主神明,火热扰心则失眠,心开窍于舌,火热循经上炎则舌尖红降,灼伤络脉则生疮或腐烂肿痛,溲黄,便干,脉数为里热证。心主血脉,心火炽盛迫血妄行,则吐血、衄血、尿血。热扰心神则谵语狂躁,肌肤疮疡为火毒壅滞脉络,局部气血不畅的病理表现。

痰火扰心,有哪些表现?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如何鉴别?

2、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证是指痰浊蒙闭心窍所表现的征候。多由温浊内留,久而化痰,或情志不畅,郁而生痰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院闷作恶,喉间痰呜,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甚至不省人事,舌苔白腻,脉滑。或精神抑郁,神情淡漠,神志痴呆,哺哺自语,举止失常。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口吐痰涎,手足抽搐,两目上视,口中如猪羊叫声。

病机分析:本证常见于癫痫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危重阶段,也可见于外感湿浊之邪,闭阻中焦,酝酿成痰,上蒙心窍者。

神志痴呆,举止失常属癫证。多由情志不畅,郁而成疾,痰蒙心窍所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故精神抑郁,神情淡漠;痰迷心窍,故神识痴呆,哺哺自语,举止失常。卒然昏仆,四肢抽搐属痛证。

痰火扰心,有哪些表现?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如何鉴别?

多因先天,或卒然受惊致脏腑功能失调,痰浊伏于心经,肝风内盛,夹伏痰上蒙心窍,则呈发作状态,肝风内动,痰随风升上迷心窍,故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痰鸣;肝主筋,肝风动目系急,筋膜紧,因此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肝气上逆,喉中痰涌,痰为气激,故口中如作猪羊叫声。

外感湿浊之邪,湿浊郁遏中焦,清阳不升,浊气上泛,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胸闷作恶,湿浊久留化痰,痰随气升故喉中痰鸣;痰迷心窍,故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甚至不省人事。舌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盛之象。

总的来说,痰火扰心,当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证相辨别。心火亢盛证以心胸烦热、不寐,溲赤为主症;本证则以狂乱、意识障碍、喉间痰鸣为主症。而痰迷心窍证表现为神识痴呆或神志昏糊,苔白腻为主症。

辨证注意点:

抓住痰盛、热盛及心神错乱的临床特征,即可诊断本证。

辨证施治

1、治则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痰火扰心,有哪些表现?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如何鉴别?

2、主方

黄连温胆汤

3、方药

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温胆汤清热化痰。全方使痰热去,心神安。

可加栀子、黄芩、全瓜蒌,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镇心安神。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火热伤阴者,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滋阴养液。还可根据临床的兼症选用礞石滚痰丸、至宝丹等。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图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问诊咨询,请私信或文章的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