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文丨人骨收集者

昨天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裡,梁靜被淘汰了。

這不讓人意外,上一次她名次在倒數第二。倒是上期倒數第一的秦昊如他所說,翻盤成了這期的第一名。李宇春依舊很受關注,拿到了第四名。

來到巔峰對決的選手都已經是這個級別的演員了,即便所有人都知道淘汰並不和演技高低直接掛鉤,但面對這件事依然不容易。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在節目播出後,梁靜發了一條很長的微博,感恩每個選手,同時也認為來這個節目並不是為了分輸贏,能來就是勇者。

她的丈夫管虎轉發了這條微博說表演是不能用來比賽的,綜藝節目也不能和電影本體掛鉤,大家一樂而已。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我想來參加的演員當然都是明白這個道理,自己的能力和比賽名次關係並不大。在這個節目獲得的讚譽和批評都是真實的,不過也就只屬於這個舞臺而已,這在他們漫長的職業生涯裡,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不過通過這樣的節目,我們反而更容易去探尋這些已經在業務水平上被認可的演員的內心,由此感受到他們經歷了怎樣的成長才有今日的成績,以及位居高處,又如何找到自我的突破口。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1.不是演員的人反而佔最大優勢

很多人可能都是為了看李宇春表現才來看這檔節目的,這裡存在一個吸引人的心態,「違和」。

相對選手中其他演員,李宇春的存在總讓人覺得違和。嚴格意義上她不是一個演員,她作為一個歌手已經非常成功,雖然有少數幾次的電影演出,但她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明顯想跨界到演員領域的趨勢,或說成為一個雙棲巨星。

所以在這樣的狀態下,即便她已經提名過金像最佳女配,大家也還是會覺得,「哇,這是個話題性誒!」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但換個角度看,這其實也就是說,李宇春並沒有前置的演員身份來作為自己的束縛。

換句話說,她根本就不用證明什麼啊。

正因為她沒有這樣的雜念,參加這個綜藝只是為了好好在綜藝的舞臺上表演,一沒有證明自己的包袱,二沒有輸贏的雜念,心無旁騖反而她受到其他選手和助陣導演的肯定也是最多的。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李宇春這次選擇的角色和上一期《無名之輩》馬嘉旗完全不同,馬嘉旗是高位截癱,整個表演都不能動,只能靠表情。

而這次在改編自《沙鷗》的《中國姑娘》中她要出演一個女排隊員,有非常多的「動作戲」。在故事後半段,她又要飾演一個盲人,與前半段形成反差,同時也要依靠肢體表演去刻畫盲人形象。

片段的導演李少紅也說最沒有信心的是李宇春,但恰恰也是李宇春給了她最大的信心,在她還沒真的下決心要做這個女排故事的時候,李宇春已經去排練場開始訓練了。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陸川點評李宇春時說梁靜在和她對戲時,像和一個孩子對戲,沒有招,但還都對。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主持人李立群說李宇春有一種定力,表演經驗不多,但是專注的力量非常夠。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對於盲人角色,她也堅持了體驗派的表演理念,從排練廳走到表演指導劉天池的房間時,她都堅持用一種盲人的狀態走過去,體驗這個角色。在表演時她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包括眼睛的焦點應該偏低,別人說話的時候耳朵下意識的靠近等等。

可能對於很多明星來說,表演成了一種行活,他們只要沒有錯誤的完成工作,收錢了事就好了。相反,對於已經飽受讚譽的演員來說,表演是一種專業上的享受,遇強則強,碰到更有難度的角色,更能激發出自己的創作力。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但李宇春是一個全新的人,她對於表演的心態是非常真摯的,渴望做好這件事。這種真摯恰好是她最大的武器,幫助她攻克先天和後天的各種不足。

這種真摯的付出,也是她存在於這個節目最大的意義,提醒那些正在奮鬥的人,努力是看得見成果的。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2.演員們的表演是一體的

在李宇春之外,另一個不太被看好的選手是馬思純。第一期的表演馬思純也並沒有很出彩,只獲得了第五名的成績。但是第二期節目,我想為馬思純的第六名鳴不平,這次她在選段《繼父》中的表演其實非常動人。

這個故事脫胎於張元導演的《過年回家》,也是另一位選手李冰冰早期電影作品。馬思純在當中飾演一個誤殺了妹妹的犯人,她獲得一次機會回家探望自己老年痴呆的父親。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對照上一期馬思純的角色顧曼楨來看,演繹顧曼楨需要很長的前史故事鋪墊,最終有一種歷經世事變遷的滄桑與無奈。這個角色超越了馬思純目前年齡已有的認知程度,同時外形上也是一個摩登又文藝的上海女青年,與她並不夠相符。

而《繼父》中陶蘭這個角色,首先在年齡上是適合馬思純的。外部形象上,她剛剛從監獄出來,基本上素面朝天,穿著也比較樸素,不用做過多的加法。表演上,也有足夠豐富的層次性,從一開始進門對於這個房子,房子裡的人,曾經發生過的事情的憤怒,到她要揭露自我傷疤時的恐懼,再到最終的和解。這幾個漸進的過程,她都比較好的完成了。

但這個表演,她屈居第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和她對戲的張國立太強了。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儘管陶蘭這個角色在敘事上有很強的戲劇張力,但是張國立的角色更具有一種無招勝有招的高級感。他沒有過多的著墨在人物前史,或說通過心理建設曾經的事情累積出一個現在的狀態。因為他是一個已經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他的時空可以任意跳轉。在表演中也是這樣,一時他可以回到過去,送年幼的女兒出門上學,一時他又回到現實時空,告訴陶蘭他的遺囑。

他的清醒與糊塗的界限,恰好就卡在馬思純情緒狀態變化的節點上。從而就變成了馬思純的表演過分依附在張國立的表演節奏上,加上本身兩個人的表演功底存在差距,張國立是一個比馬思純經驗老道太多的演員,兩個人在對戲的時候,沒辦法不形成一種碾壓感。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這樣的對比下,馬思純完全不像是這個故事的女一號,而是和助演的曾舜晞、文淇一樣淪為配角。

在我們看很多表演的時候,相輔相成真的可以有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馬思純獲得金馬影后的作品《七月與安生》就是這樣,她和周冬雨的搭配讓評審團認為無法分割。同時李冰冰的金馬之作《風聲》,也是如此的作品,她和周迅的搭配彼此成全。

演員們的表演應該有一種很好的協調性,主角與主角之間勢均力敵,激發出戲劇性最大的生命力。一枝獨秀是沒有辦法完成一個作品的,這是一個集體作業的事情。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3.越狗血越受歡迎?

在作品排名方面,這一期呈現出很明顯的趨勢。本期的四個表演作品《中國姑娘》《繼父》《如父如子》《冬之光》,屬於三種故事類型。體育競技故事《中國姑娘》排第三,較為文藝的《冬之光》排第四,而家庭情節劇《如父如子》和《繼父》分列一、二名。

《冬之光》在編排上相較其他幾個作品是最用心的,片段導演尹力選擇了一種嵌套結構,舞臺一分為二,一邊是虛構的金枝的故事,另一邊是真實人物蕭紅的故事兩部。蕭紅寫著金枝的故事,同時也在自己「金枝」式的人生中。敘事始終在虛實之間交叉,也給了演員很大的考驗,不止是換裝,還有變化自己的人物表演狀態。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這樣的故事和表演方式,是很適合這個類話劇的舞臺,但同時又過於曲高和寡,沒有考慮到觀眾仍然是影視的觀眾。

相較之下,《如父如子》和《繼父》屬於電視劇類型中常見的家庭故事,換而言之,它們都有一定的「狗血」的基因。

這種「狗血」不是貶義,而是說它們可以靠臺詞推動劇情,在較短的時間內爆發更強的戲劇張力。同時演員也可以有彼此間很好的碰撞感,觀眾也更為適應這類故事的敘事節奏。從題材到表現方式,再到受眾心理,建立了一整套結構體系,難以撼動。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在上期節目中落入谷底徘徊邊緣的秦昊,通過《如父如子》逆風翻盤,作品和演技排名都獲得了第一。他也實現了上一期結尾採訪中的豪言壯語,把他的面兒找回來了。而同樣排在末端的梁靜,只能離開。

從第一期不適合她的馬冬梅,到第二期陸川評價的「過於緊,給的有點多」,她心理動機過強,想要做好這個角色,最終有點適得其反。梁靜本身也有不少獎項在身,她早就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好演員。

這其實引發了一個問題,那麼她還想證明什麼?或者說,所有上節目的這些演員們,他們想證明什麼?

這期的《演員》是說,越狗血的表演越受歡迎?

我想秦昊也好,梁靜也好,作為他們這個年齡段已經有一定成績的演員,是想要在目前大眾對他們的認知外,再重新證明點什麼的。

比如梁靜她在銀幕前較大製作裡常演的是配角,在幕後她更是老公管虎的配角,擔任製片工作,但其實她還有老演員、好演員這層身份。類似的還有秦昊、郭濤這類叫好但不響的演員。

馬思純這類又不一樣,她年輕,重獎加身,在這之後也受到一些質疑,她想要讓自己更配得起那個獎項。

李宇春作為一代文化Icon要更復雜些,大膽猜想下,消除那些「不可能」的聲音或許是部分初衷。

這絕不是等於說他們是在追求被世人認可,而是在說反而往往是他們之前塑造出的那些形象、角色太過侷限了,讓我們只看到這樣的他們。

是誰說演員好在可以體驗多種生活的?在很多觀眾眼中,他們明明只有一種生活。這說是悲哀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