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00年的美國沒有第三個黨當政?

西子燕來


問題中所說的美國200多年沒有第三個黨當政這是不準確的,更準確的提法應該是200多年曆史的美國一直是兩黨制。


美國政黨制度的發展演變


事實上,美國聯邦政府建立以來,至今已經經歷過六個政黨體制,並非一開始就是民主黨和共和黨輪流坐莊的局面。美國第一個政黨體制是聯邦黨人與民主共和黨人,或者說傑斐遜派反聯邦黨人的兩黨對峙的第一政黨制度時期(1792-1824),這一時期兩黨政治的中心議題是是否應該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其中聯邦黨人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和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而民主共和黨人的代表人物則是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與美國憲法之父,第四任總統麥迪遜。隨著美國中央政府的建立與鞏固,以及聯邦黨人的靈魂人物漢密爾頓的英年早逝,聯邦黨人最終式微,到詹姆士·門羅總統時期,美國已經完全是民主共和黨一黨獨大的局面。


描繪美國第一政黨制度時期的聯邦黨人與傑斐遜派黨爭的漫畫、第一政黨制度時期美國各州的黨派傾向性、聯邦黨人的標誌、民主共和黨(傑斐遜派)的標誌(從上至下)


美國第二個政黨體制是輝格黨與民主黨兩黨並存時期。在這一時期,原本的民主共和黨分裂,一部分形成民主黨(也就是今天美國民主黨),另外一個政黨則是全國共和黨(並不是今天的共和黨)及其發展而來的輝格黨。兩黨之間的鬥爭主要圍繞著是否應該建立一箇中央銀行體系,以及是否實行近代工業化和貿易保護主義進行的,這一時期美國黨爭非常激烈,美國政黨分肥制就是這一時期開始實行的。民主黨的代表人物是安德魯·傑克遜,輝格黨的代表人物是亨利·克萊。隨著安德魯·傑克遜強行終止了美國第二銀行的發鈔特許權,以及輝格黨因為在奴隸制問題上的內部分裂而崩潰,美國第二政黨制度(1828-1854)結束。



美國第二政黨制度時期美國各州的黨派傾向


美國第三政黨制度(1854-19世紀90年代)時期政治鬥爭的焦點是奴隸制問題。1856年大選中,共和黨(即當代共和黨)在輝格黨的廢墟上開始崛起,並且在1960年大選中獲得總統寶座(南方和北方民主黨分裂,各自推出自己的候選人,結果共和黨人林肯當選),這引發美國內戰,而內戰以北方勝利告終。這一時期共和黨在美國政治中佔有統治地位,而民主黨雖然會有時控制國會某個院、甚至兩院,但卻一直處於在野狀態。兩黨因為內戰和戰後重建問題而尖銳對立,這一對立因1877年妥協而緩和,這樣,隨著戰後重建時期的結束,美國第三政黨體制時期也結束了。


美國第三政黨制度時期美國各州的黨派傾向(上)與美國南部各州對民主黨的支持情況(下)


美國第四政黨制度(1896-1932)時期雖然共和黨仍然處於優勢地位,但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的政治鬥爭焦點則發生了轉變。在19世紀90年代,民主黨和共和黨是圍繞關稅問題展開鬥爭的。而進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對壟斷企業的監管問題、腐敗問題、選舉問題、央行制度問題等成為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焦點,這一時期也因此被稱為進步主義時代。這一時期共和黨代表人物有西奧多·羅斯福、塔夫脫、柯立芝等;而民主黨的代表人物則是威爾遜。共和黨的優勢因為1929年經濟危機引發的大蕭條而被侵蝕。隨著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美國第四政黨制度時期結束。


美國第四政黨制度時期美國各州的黨派傾向


美國第五政黨制度(1932-1968)時期也叫新政政黨體制時期。這一時期的政治話語核心問題是新政自由主義。由於大蕭條引發的選民群體政治態度的變化以及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自由主義的發展,使得民主黨長期控制白宮的新政聯盟出現,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非正式的保守聯盟(民主黨和部分共和黨人);共和黨則分裂為溫和派和保守派。這一時期民主黨的代表人物包括富蘭克林·羅斯福、肯尼迪、林登·約翰遜等;而共和黨的代表人物包括艾森豪威爾、納爾遜·洛克菲勒等。而隨著肯尼迪和林登·約翰遜時期民權運動的發展與偉大社會運動改革的推進,美國政治核心問題隨之發生變化,新政政黨體制結束。


奠定美國第五政黨制度的富蘭克林·羅斯福


美國第六政黨制度(1968-今),也就是美國當代政黨制度,這一時期民主黨和共和黨誰也沒有壓倒對方的實力,雙方輪流坐莊,而這一時期美國兩黨政治的焦點問題則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所謂“政治正確”,即黑人權利以及由此引申出來的少數人的權利等問題。這一時期民主黨的代表人物包括卡特、克林頓、奧巴馬;而共和黨的代表人物則包括了里根、布什父子等。


美國不同時期總統職位與國會的黨派分佈情況


因此,美國並非總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獨大,事實上最早的美國民主黨是19世紀30年代,從民主共和黨,即傑斐遜派分裂出來的,後來經過多次重新組合,最終才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民主黨;而共和黨最早是在19世紀50年代形成,是從民主共和黨分裂出來的全國共和黨的基礎上形成的輝格黨這一母胎中分裂出來的,並且同樣也經過了多次重新組合,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共和黨。而在這一過程中,在美國政治中佔有主導地位,並且曾經問鼎過白宮的政黨包括聯邦黨人、民主共和黨(傑斐遜派)以及輝格黨;除此之外,全國共和黨也曾經在美國政治中具有重要影響力,是兩黨制中的一黨。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能說200多年的歷史的美國沒有第三黨當政,而應該說200多年曆史的美國,一直是兩黨制。


民主黨的“驢”形象與共和黨的“象”形象


至於說為什麼美國一直是兩黨制,這和美國的選舉制度、單一行政首長制度、美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等密切相關,具體可以參見“為什麼美國總是共和黨和民主黨輪流執政”https://www.toutiao.com/i6724957043318325767/。


hording


美國有很多黨,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大大小小的政黨一共有一百多個,除了最有名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外,還有茶葉黨、憲法黨、進步黨、綠黨、中間共和黨、美國社會黨、自由意志黨等等。

這些第三黨之所以無法上臺執政,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①:美國政治架構限制了第三黨發展。

美國選舉是“贏著通吃”規矩。

所謂贏者通吃,通俗的講,就是隻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當一個黨的票數取得選區半數以上,或者沒過半數選票,但票數排名第一,那麼這個選區內的所有選票就都歸這個黨獲得。

這種制度由於很容易導致按票數領先的候選人會因為選舉人票低於對手,從而失去大選獲勝機會(比如當年戈爾敗給小布什),所以選民在投票時,為了不讓自己反感的黨獲勝,往往會把票投給勢力較大的反對黨,而不是投給獲勝希望渺茫的小黨。這樣一來在客觀上就固化美國兩黨制的政黨結構。

而且由於小黨沒有上位的機會,這就又導致小黨競選者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更加的沒有名氣。

比如說美國總統電視辯論大賽,這是一個露臉的好機會,但是由於有候選人只有在各主要民調中的平均支持率達到或超過15%才有資格登臺辯論的規定,第三黨的競選代表往往都沒有上電視的機會。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自由意志黨的約翰遜和綠黨的斯坦恩就是由於都沒有超過這個標準,所以上電視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PS:希拉里是45%,特朗普是35%。碾壓第三黨競選者

②:美國兩大政黨並非墨守成規的黨,它們也會不斷調整,吸納新黨派的政策主張,從而壓縮第三黨的發展空間。

英國和加拿大跟美國一樣,也是贏者通吃的制度,但英、加卻有幾個黨,而非兩黨。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英、加政黨太過於墨守成規,很容易被第三黨抓住上位的機會。而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則不同,它們有相當強的自我調整能力,總能調整政綱,適應新時代,使得其他政黨幾乎沒有逆襲機會。

比如說上世紀七十年代,自由黨憑藉越南戰爭和尼克松政府推行管制政策導致民怨沸騰之機,靠著自由意志理念和在經濟領域堅持自由放任的原則,挖走了共和黨和民主黨一部分選票。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第三黨。

但是當民主黨和共和黨政策稍微變動,也開始吸納自由黨的主張後,自由黨立馬就頹廢了,其基本盤被兩大黨壓縮得連渣都不剩。

這就好比現在微信和支付寶壟斷了移動支付市場,其它APP出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某個APP靠著特色功能,能搶佔一部分市場,但只要兩大巨頭“抄作業”,排名第三的APP一定是完犢子。

曾經有人說過,美國其實沒有什麼驢黨和象黨,驢象兩黨都是“變色龍黨”。政策隨時都可以變,只要有利於獲選。

③:執政成本太高,第三黨往往無法負擔競選開銷。

美國總統的選舉過程很費錢,雖然整個流程可以簡單劃分成“選出候選人”和“候選人選總統”兩個步驟,但是美國的這兩個步驟跟別的國家還都不一樣。

比如說“候選人提名”這個環節,一般國家只要黨內元老們拍板決定誰是候選人,或者黨內成員投票確定誰是候選人,這個人就可以出去選了。

但是美國人為了確定總統候選人,連黨內候選人也要全國公投。


全國公投這不是小事,一般當黨派總統候選人出來後,市面上存在的選手基本上就剩共和黨和民主黨,以及自由意志黨、綠黨等幾個稍微有點實力的黨了。至於其他沒影響力的黨,因為公投太燒錢,只能選擇退出。

到了真正的選總統大戰,之前初選時玩過的遊戲還要再來一遍。比如全國到處跑,到電視臺、報紙、網站上打廣告,到街頭髮宣傳資料,租場館辦脫口秀,給粉絲畫大餅等等。

折騰到年底11月份的時候,就到了全民投票階段了。這次投票後,到了12月份,各州的選舉人還要跑到各州的首府象徵性地再投一次票,總統在這時候才能最終確定。

像這樣前前後後要折騰一年,每次開銷起碼要10億美元的競選,小黨往往都玩不起。總統大選玩到最後,就會變成共和黨和民主黨這兩個老牌政黨之間的燒錢遊戲。


Mer86


消滅萬惡的美國政客[打臉],創建全新的和諧世界[耶]

關於美國政客,先從美國政黨和特定時期的世界主要大國的對比分析說起。

美國主要有民主黨和共和黨。民主黨成立於1791年,由當時部分種植業園主、農民和某些與南方奴隸主有聯繫的資本家組成。共和黨成立於1854年,由當時反對擴大奴隸制的北方工商業資本家組成。1861年-1865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林肯領導的共和黨和北方自由州戰勝了南方蓄奴州,結束了奴隸制,美國開始全面實行自由資本主義,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隨著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之間的區別愈來愈小,根本利益日趨一致,都代表了壟斷資本的利益。

19世紀下半葉,美國迅速擴張,逐漸工業化,並從農村化轉向了城市化的國家。同一時期的沙皇俄國,廢除了農奴制,開始了現代化擴張,成了歐洲列強。同一時期的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走向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帝國主義道路。同一時期的德國,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並建立了德意志帝國,邁入資本主義時期,國力得到了快速發展。而同一時期的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大英帝國,危機開始產生,貿易逆差,經濟蕭條,面臨著其他國家的強力競爭。而同一時期的文明古國--舊中國處於嚴重的危機時期,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和腐敗無能,使國家進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進入20世紀,“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沙皇俄國和德意志帝國倒臺;英國國力被削弱;舊中國依然山河破碎,百姓深受疾苦;日本帝國從中國攫取了巨大的利益;而美國成了當時的最大債權國和資本輸出國。同時,社會主義得到了迅速發展:蘇聯的建立和中國新民主義主義革命興起。

“二戰”後,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相繼覆滅;英國實力進一步被削弱;蘇聯發展壯大;新中國成立了。世界格局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膨脹,蘇聯成為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形成了美蘇兩大陣營對峙對抗的政治格局。

隨著東歐劇變(20世紀80年代)、蘇聯解體(1991年),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形成了“一超(指美國)多強(多指中國、歐盟、俄羅斯與日本)”的世界格局,但是這一世界格局並不穩定。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歐盟一體化建設、俄羅斯振興經濟的計劃以及日本的經濟力量,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

......

美國政客的舞臺隨著時代的變化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戰時期,美國在世界上迅速崛起,美國政客開始謀求世界大國的地位,美國政客迅速登上世界舞臺。二戰過後,美國迅速強大,已經成了超級大國。美國政客們的“美國至上”“新納粹主義(獨裁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新軍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偏激思想與開始膨脹,並逐漸根深蒂固了。美國開始了“軍事殖民主義”和“經濟殖民主義”等多種手段,在世界多國建立軍事基地並控制他國的軍事,打著資本輸出經濟援助的旗號控制他國的命脈,建立專業的情報組織全方位監控各國各地區(從美國中央情報組織前僱員-斯諾登爆出的“稜鏡計劃”可以看出冰山一角:美國一直在全球範圍內全方位無死角監控他國,連隊友國家領導人也監控),並在在全球範圍內指手畫腳,時刻破壞著國際法,充當世界警察,在全球遏制社會主義發展,打擊異己,妄想稱霸世界。這一時期,美國形成了“杜魯門主義”,美國以此對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干涉主義;制定了“馬歇爾計劃”這種看似純經濟援助計劃,但實際上同樣是為了壓制共產主義的發展,進而從政治和經濟上取得控制西歐的主導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個完全由美國領導和控制的純軍事組織,美國將西歐防務掌握在自己手裡,牢牢地確立了美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美國又把世界分成:中央戰區(中東北非戰區),歐洲戰區,太平洋戰區(亞洲大洋洲南極洲戰區),非洲戰區,北美戰區,南美戰區。這是美國政客的典型“好戰主義”行為。

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的結束,美國政客似乎寂寞了,於是迅速調整全球戰略,開始尋找新的“假想敵”。於是,和平崛起的國家成了美國製定戰略的重要目標。

而如今,美國政客很多都是類似極端主義、偏激思想的人,代表著美國大財閥的利益,思想極端偏激又好戰,為了反對而反對,不合它們心情的通通反對,美國政客們就像是些精神分裂團隊,打擊異己,不擇手段,從來都是瞎著眼睛,說不出人話。美國政客們標榜的“民主”從來都是虛假的民主,美國從來就沒有真正民主。美國政客就是一種“恐怖團隊”,時刻想著顛覆那些愛好和平、不與美國為伍的國家。美國政客們給世界人民帶了巨大的災難。美國必須無條件接受全部的阿富汗難民、伊拉克難民、利比亞難民、敘利亞難民等等受害人民,承擔美國應有的責任。

......

(字數超過2000,附圖)







專扒美國的毛線


因為沒有需求,這兩黨輪流執政,一個黨執政時,另一個黨監督,效果非常好,執政和監督出了地球第一強國。如果出現力量均等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黨派,容易出現“鬥地主”的情況,任何一個執政黨的決策都很難獲得通過,整天就只剩下扯皮了。


亖亖亖1234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老是拿歐洲套大陸性國家?

大面積國家不可能搞得很複雜的,因為領土大資源多人口也多。

所以參差不齊,信息不順。

不像歐洲一個國家就一個省大小,有什麼事人人都很快知道。

這種大型國家無論什麼制度都是軍政制。沒得選的。軍事安全和治安需求在那裡是永遠都填不滿的窟窿,漢武帝窮兵黷武和明朝錦衣衛都是例子。這麼大的地方其實就是九億人管理一個人都管理不好的,這個人往深山一躲,誰也找不到的。搞不好這九億管理員之間的糾紛就夠頭疼的。

子弟兵名聲好。古代剿匪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官兵常常砍了老百姓的頭充數,老百姓沒事也客串土匪的。

大型國家只有安全,沒有政治。歷朝歷代都不是政治搞垮的,全是安全因素,不是皇上被非政治太監控制就是被外敵入侵。

英國安全所以是日不落帝國。歐洲政治所以就總是被揍。

希特勒揍法國反過來被揍。小日本當年連軍隊都沒有國內社會全被管理成優良職工還不是被揍,被揍是在所難免的,誰叫你搞政治來?那個宰相喜歡大將軍來?將相和一廂情願的。花錢的和攢錢的要是能和平了。那士兵該喝西北風了。


哦發發發


那個亖亖亖1234說,因為沒有需求,這兩黨輪流執政,一個黨執政時,另一個黨監督,效果非常好。

我認為,真的不向他說的那樣。美國哪個黨都是為自己,什麼監度,他們哪個黨上臺都有損害美國人民的行為!



軍旅296


早期的美國是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聯邦黨人代表美國東北部各州工商業和借貸資本家利益,反聯邦黨人代表農民,手工業者,種植園主利益。

這是美國政黨的最早的形式,實際上美國國父華盛頓本人是非常厭惡政黨政治的。


兩黨制形成的標誌:民主黨和輝格黨


現在的美國共和黨的歷史其實是比較晚的,最早正式的兩黨制是出現於1820年到1850年,當時民主黨和輝格黨輪流執政。


在聯邦黨退出歷史舞臺以後,民主共和黨由於失去了競爭對手,反而導致內部分裂。民主共和黨分裂成兩派,一派是亞當時為首,自稱青年共和黨,一派為傑克遜為首,自稱老共和黨。

在1828年的時候,傑克遜建立了民主黨,並且在同年總統大選擊敗國民共和黨成為總統。

反對傑克遜的人成立了一個叫輝格黨的政黨。

這兩個黨衝突不斷,輝格黨在1852年總統選舉中大敗後,組織逐漸瓦解。

輝格黨當年的傳單。


到了19世紀50年代,由於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又一次引發討論,導致幾乎所有的黨內部都出現了分裂,1854年,輝格黨,自由土壤黨和反奴隸制的民主黨人又成立了一個新黨,目的就是為了廢除奴隸制,該黨名稱就叫“共和黨”,這就是一直到今天的共和黨。


說起來諷刺的是,當時民主黨是贊成奴隸制,共和黨是反對奴隸制的,今天的共和黨反而成為老白人的聚集地,而民主黨則是五顏六色,有色人種佔據很大分量。


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束使得美國完全統一,懂南北戰爭,懂美國大半,在南北戰爭之前,美國是一個不成熟的國家,南北戰爭之後,今天美國絕大部分政治體系,司法體系都是南北戰爭後建立起來的,兩黨制也是。


單首長和贏者通吃


美國是純正的總統制,什麼叫“純正的總統制”?

比如說馬克龍是法國總統,但是他下面還有一個法國總理。

英國是議會制,大家選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政黨,然後政黨內部再選出一個首相。

美國不是,美國是純正總統制,就總統一個,總統統領三軍,直接負責處理行政事務,他下面沒有什麼總理之類的。

因此,類似“總統”,“州長”之類的職務就特別重要,這就不像英國,動輒就首相辭職----反正議會制選舉的是政黨,這個人不行再換一個,美國總統是鐵定四年。


比如說特朗普上臺了,他代表共和黨執政,那就鐵定是共和黨執政,他不需要分享權力給其他黨,這讓小黨沒有生存空間。


同時美國還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國家,新罕布什爾州當年的總統選舉,希拉里獲得了47.5%的票,特朗普獲得47.4%的票,希拉里只比特朗普多了423長選票,那麼整個州所有的選票全部歸希拉里。

看起來不合理,但是美國就是這麼做的。


這導致一個問題:反正只有一個人最終是大贏家,他會拿走所有的東西,什麼都不留下,這給那些小黨的生存空間就很少了。要麼贏要麼輸,不存在中間階段。


像德國之類的國家就不是這樣,有充足的小黨空間,有時候執政黨還被迫去尋求小黨的支持,但是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是這樣,贏了全拿,輸了啥都沒有,那還要小黨幹什麼。


李建秋的世界


組合獨裁政權!看好了!美國政權是世界上最虛偽最假民主最假公正,種族歧視最多最明顯的流氓組合獨裁白種豬政權!!!


老伍65533


美國是多黨制,民主、共和兩大黨影響力最大,其餘為小黨,影響力小得票少只能在野!


老餘133687259


驢象之爭,這民主黨、共和黨都是資產階級政黨,第三個只是沒有機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