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合孩子哭鬧,路人不忍就不寬容?父母的態度決定路人的反映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裡,尊老愛幼不陌生。但長大後,碰到孩子哭鬧不止,我們就開始講道德,扯規矩,甚至上升到孩子父母的素質問題上。

無論,養沒養過孩子的,都是從孩子長成大人的,孩子哭鬧是種正常現象。公共場合哭鬧,哄得住是孩子聽話,哄不住是孩子不懂事,這都是正常的,試問,哪個孩子從小沒哭過呢?

飛機上孩子哭鬧,鄰座不滿發生衝突

前段時間網上的一則新聞,引起了網友熱烈討論。具體內容如下,一輛國際航班的飛機從吉隆坡到武漢,孩子在飛機上一直哭鬧,導致隔壁的年輕情侶不滿和孩子媽媽發生衝突。

小情侶對著哭鬧的孩子媽媽說:“飛機上又不只有你們一個小孩,為什麼你們小孩一直吵到現在。麻煩你把小孩好好管一下。”

孩子媽媽不服氣的怒懟:“最好你們一輩子不要有孩子,沒道德還說我。”

引發了無數網友的熱議。

網友A:吵到大家是事實吧。人家交了錢,你們也交了錢。憑什麼就不能擁有舒適安靜的環境,況且不能大聲喧譁更是飛機上面的規定。小情侶指出媽媽違反規定,何錯之有呢?

公共場合孩子哭鬧,路人不忍就不寬容?父母的態度決定路人的反映

網友B:大家都是人,互相理解,寬容對待別人,自己也舒服。小情侶話糙理不糙,相反,孩子媽媽哄不住孩子,上來就說人家你們以後不要有孩子,實屬過分。

網友C:難道現在說違反規定的人都不行了嗎?無規矩不成方圓,哄不住孩子還不讓說,這可以說是無德之人,小孩不懂事,那大人還不懂事嗎?既然影響到了別人,就低下頭,軟一點。

網友D:當媽的最看不得這些,坐飛機時嬰兒哭鬧真的不好哄,本來就影響到了別人,當媽的認個錯,何必互懟呢?

看評論基本網友是一邊倒的認為媽媽是有錯的,而小情侶說話方式欠考慮,聯繫開頭尊老愛幼。

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別人家的孩子公共場所哭鬧呢?

安靜的環境突然吵鬧,感覺很壞

大家可以想象,假如一直處在一個比較吵鬧的環境中,比如:候車室內。沒人會因為孩子啼哭而生氣,頂多多看兩眼。但在比較安靜的場合,突然變得吵鬧了,人們的心情是對周圍的環境有預期的。

飛機上除了氣流和機器聲,就應該是安靜的。孩子的哭聲能打破這種平衡,打破了人們的預期。對於超出預期的事,人們往往不太接受。

公共場合孩子哭鬧,路人不忍就不寬容?父母的態度決定路人的反映

身體很累,需要休息

無論旅行還是出差,這是個體力活。在城市之間穿梭往返,走街串巷遊山玩水。到了落腳的地方,疲憊感襲來,就想安靜的休息下。

孩子的吵鬧聲,打破了休息的可能,疲憊的身軀得不到充足的修養,怒火便會累積。

孩子啼哭引起了不好的回憶

每個成年人現在的行為舉止在兒童時期都有著映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從孩子的啼哭上你會回憶起當時的自己某些不愉快的事情。

哭鬧本身是一種發洩情緒,很容易感染別人。同樣,哭鬧引發的情緒也很容易影響別人。試想,兒時那些痛苦的傷害被重新喚回,任誰也不會高興的。不高興是因為哭鬧的孩子引起,對孩子的態度能好嗎?

講了陌生人為什麼不能理解別人家的孩子哭鬧,同情帶孩子的父母。這是更好的讓雙方瞭解對方的內心,從而達到互相理解。向廣告網友一個觀點,從結果上,孩子影響到了別人,媽媽為什麼還要用不客氣的話回懟呢?這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事情,沒有達到共情狀態。

孩子哭鬧不止,家長該怎麼辦才能哄好孩子?

瞭解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

許多家長現在遇到孩子哭鬧,先趕快哄,之後哄不好就是一頓呵斥。或許,家長已經把孩子哭鬧等同於不聽話。其實這是錯誤的,孩子哭鬧只是孩子想要表達的情緒,屬於一種正常的行為。

公共場合孩子哭鬧,路人不忍就不寬容?父母的態度決定路人的反映

  • 很小的嬰兒餓了,通過哭鬧引起家長的注意。
  • 有的小孩通過哭鬧,重新喚回爸媽的關愛。
  • 有的孩子通過哭鬧,來表達自身對於某件事物的渴望,希望爸媽能滿足。

家長們應該花些時間瞭解哭鬧孩子的真正訴求,才能對症下藥,採取正確的手段讓孩子不哭鬧。

用眼神而不是言語來接納孩子

孩子哭鬧一味的用言語哄或者呵斥都不如行動有效果,兩者結合起來的效果最佳。先要放鬆自己,心態平和些,起碼不要被哭鬧聲吵的昏頭昏腦。

用安靜眼神和孩子交流,用手來輕輕撫摸孩子,嘴裡唱著孩子喜歡的兒童歌謠。

把孩子的行為用語言描繪出來

寶寶,你記得嗎?原來給你講過狼外婆和小紅帽的故事,哭鬧不止的你,就像可惡的大灰狼。你的哭鬧聲不聽話,會把小紅帽嚇跑的,你真的要這樣做嗎?

孩子的哭鬧行為是正常的,但別人不理解,作為家長可以繪聲繪色的講出來。把孩子此時的形象塑造成他討厭的樣子,試想,哪個孩子願意成為自己討厭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