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動態】江門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激活力

【改革動態】江門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激活力

財政體制改革是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如何推進江門的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財政保障能力和水平?江門給出的答案是,在健全強化財政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積極研究調整完善江門財政體制、大力推進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改革動態】江門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激活力

→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後,我市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圖為中國台山農業公園

A從三方面調整完善現行財政體制

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完善市與各市(區)財政管理體制,解決財政體制碎片化問題,增強激勵導向,充分調動各市(區)發展積極性。這為江門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推動財政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明新方向。

為提高江門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增強體制改革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市財政局聘請了國內知名團隊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專家,組成課題組開展專題研究,形成了《江門市財政體制改革研究報告》,為江門財政體制改革提供技術支撐。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完善江門財政體制進一步分析研究,形成了改革總體思路,做好數據測算,草擬了相關財政體制調整方案。

據介紹,體制調整方案主要從三方面對現行財政體制進行調整完善:一是在保障全市統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適當下沉財力,降低各市(區)上繳統籌發展資金比例,增強各市(區)發展能力;二是以激勵原則為導向,實行核定基數,統一定率遞增上解,超收獎勵返還,調動各級發展積極性,促進加快發展;三是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對全市性重大項目、跨區域項目的支持,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均衡區域財力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本次體制調整後,近五年內,市本級財力基本固化,新增財力較少,市本級財力要優先保運轉、保重點,市直各部門要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控一般性經費增長,合理安排市本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增長,原則上,除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大項目外,一律不增加市本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

B推進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

為落實中央和省的部署,加快構建大財政、大預算、大債務財政發展格局,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江門出臺了《關於深化市級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的意見》。

一方面,江門明確“一個主體”,壓實部門責任,強化一個專項由一個部門負責,業務主管部門全面負責本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制定分管資金分配使用方案,對資金安排、支出進度、績效、安全性和規範性等負責。同時,實行兩級聯動,推進市縣改革。

江門還建立“三項清單”(市級專項資金項目清單、財政參與審批項目清單、部門保留分配項目清單),按照清單分別設立審批權限和流程,推進簡政放權,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

另一方面,江門做到“四個提前”(項目儲備做到提前謀劃、提前細化、提前報批和提前啟動),做實做細項目庫,強化項目績效目標管理,著重發揮項目儲備在部門預算編制和中期規劃的基礎性作用,推進預算編制更加精準、科學,多措並舉加快支出進度,發揮資金實效。

此外,江門建立健全督辦考核機制、完善資金統籌使用機制,完善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機制,實施全面績效機制,健全專項資金管理等配套機制,強化風險防控機制,健全內部管理等機制,確保改革落實到位。

據瞭解,2019年市直部門超過70%的項目提前報批分配到具體的使用用途方向(二級項目),接近50%項目提前細化到三級項目,到今年6月底,基本上所有項目資金使用方案分配完成,比往年有較大提升。

C統籌整合涉農資金 推動鄉村振興

江門是農業大市,是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市之一。為探索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2018年,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江門以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先行出臺了《關於江門市級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支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

2019年,江門進一步深化改革,在“大專項+任務清單”的基礎上,探索“大專項+重點項目+任務清單”管理模式,選準項目,強化預算編制,形成“資金未動,項目先行”的良性工作機制。同時,將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工作列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也作為江門做好“六穩”、推進省委巡視整改落實的一項具體工作。

當前,江門市縣兩級均已成立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參與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市本級制定了《江門市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施方案(試行)》,按照“兩個50%”,賦予市(區)“三個權利”,加大市(區)資金使用自主權。各市(區)參照省市做法,研究制訂本地區實施方案。

同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從2018年起,江門以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創新資金保障,從市縣兩級每年的土地出讓收入中拿出5%至10%的資金,用於支持鄉村振興工作。2019年市本級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和新增投入3.52億元,以“大專項+任務清單”模式,下達給各市(區),由各市(區)統籌使用,用於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市統籌整合資金的部門共13個。

此外,針對基層反映涉農資金支出慢、層層加碼等問題,財政、農業農村、發改、審計等部門組成調研組,深入縣鎮村三級開展專題調研,並在調研基礎上,重點圍繞鄉村振興有關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投資評審、報賬制等難點痛點,研究制訂《關於加快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市(區)加快資金使用。

市財政局還會同市主要牽頭部門加強對各市(區)和市直用款單位督導,建立定期(每月)報送機制,及時掌握支出情況,對支出進度不理想的市(區)、市直用款單位進行約談。截至9月底,支出進度顯著加快,全市涉農資金整體支出(農林水支出科目)84.15%,比時間進度快9.15個百分點。

D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

早在2008年起,江門就推進財政績效管理,經過多年改革、完善,目前已形成“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運用”的“五有”體系。

據介紹,從2008年試點項目到2019年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的預算項目均納入績效評價管理範圍,涉及財政資金從2008年的612萬元到2019年的33.95億元,江門市本級預算績效目標評審範圍和金額呈跨越式發展。

按照深化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以及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財政部門正在全市範圍分步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著力構建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格局。將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全面納入績效管理,開展部門整體績效評價。今後,將穩步推進部門整體績效目標申報和績效評價工作,同時還將開展對各市(區)財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年度績效考評。

開展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抓好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關口,編制2019年預算時,開展了40個項目績效目標重點評審,163個項目常規評審,涉及資金規模18.86億元,核減5.75億元。年度執行中,分別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結束後開展績效跟蹤。繼續做好績效評價,落實專項資金績效自評常態化機制,完成105個項目2018年度績效評價工作,並以“市級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為試點,開展轉移支付績效評價工作。

推進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2018年起,江門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現行四本“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範圍。同時,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作用,分別在2015年、2018年通過兩次政府採購,每次選取10家機構,參與江門財政績效評價工作,初步建立了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庫和專家諮詢機制。

改革者說

☆市財政局局長李文聰:財政體制改革需要久久為功

財政體制改革需要久久為功,改革也一直在路上。接下來我們將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推動出臺財政體制調整方案,調整完善江門財政體制。抓緊財政體制出臺,明確預期,促進各市(區)增強發展意識,推進江門加快發展、協調發展。

第二,深化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完善配套體制機制。繼續深化“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建立健全配套制度,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項目庫建設,建立完善項目儲備機制,努力做到“項目等錢”。加快建設“數字財政”,以推行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管理規範為抓手,實施財政管理流程再造,運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深化預算制度管理改革。全面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擴大授權支付業務範圍,優化集中支付流程,加快資金支出進度。

第三,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完善支出管理。貫徹落實全省涉農資金整合改革推進會議精神,深入研究部署江門改革工作。出臺實施方案,建立有效的統籌協調機制,加強鄉村振興整體謀劃,推進涉農資金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流程再造。堅持問題導向,出臺加快涉農資金支出使用的指導意見,加強業務培訓,打通涉農資金支出管理“最後一公里”。

第四,加快出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貫徹落實方案,健全績效管理工作機制。加快出臺《江門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方案》,全面修訂《江門市本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和相關配套制度,確保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順利推進。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積極探索績效評價結果與市(區)轉移支付相掛鉤機制。

專家點評

☆市預算委員會委員、高級會計師、市衛生健康局財務科科長李麗文:深化財政體制“放管服”改革

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當前,江門財政收支處於“緊平衡”狀態,管好用好財政資金,發揮好財政資金效益,對於加快江門“防風險、促發展”意義重大。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有利於釐清管理權責,激活體制機制活力,調動積極性。特別是深化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進一步壓實了業務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的主體責任,可有效增強各業務部門資金使用自主權。財政部門主要抓好預算編制和監督管理,不參與項目審批、執行等具體事務;業務主管部門全面履行預算執行主體責任,自主分配專項資金和審批項目,並對資金支出進度、使用績效等負責。

改革之後,市業務主管部門可結合部門實際,在規定權限內自主安排使用資金,並對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合規性及有效性負責。進一步明晰了部門權責,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可以更有效地保證編制預算的科學合理,是深化財政體制“放管服”改革的有力舉措。

同時,通過改革,強化績效預算,推動各部門提前統籌謀劃下一步工作,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增強財政管理“硬約束”,既是落實“放管服”要求,也有助於提高江門整體行政服務水平。

受惠者說

☆市農業農村局:資金“活”了 支付效率更高了

2018年,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市財政局出臺了《關於江門市級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統籌整合村莊道路、水利設施、農村旅遊等涉農資金2.17億元,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並將資金切塊下達給各市(區),交由各市(區)統籌安排使用,支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2018年以前,基本上是各個部門各自進行鄉村建設,現在實現一個部門統籌一項任務,形成一個“大專項”,集中力量辦大事。

2019年,江門進一步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完善“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嚴格執行“兩個50%”雙控要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按照“先謀事、再排錢”的原則,把“事”與“錢”進行系統謀劃,先把要乾的事情考慮好,再增加縣級統籌使用涉農資金的自主權和靈活度,切實加快涉農資金使用效率,提升財政支農政策效果和支農資金使用效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通過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從以往“先排錢,再定項目”“錢等項目”的做法,轉變為“先把要乾的事情考慮好,再安排資金”。同時,調動了基層統籌使用涉農資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基層資金使用進行“鬆綁”,把以前“撒胡椒麵”“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的資金進行統籌使用。

舉個例子,“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專項資金”和“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專項”在以前是兩個不同的項目,分別對應不同的環節,補貼標準不同,資金不能混用。現在由基層自主統籌,資金“活”了,支付效率更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