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耒陽的“西藏高原”在哪裡不?

西嶺在西,位於素有耒陽市“西藏高原”之稱的長坪鄉。說到西嶺,人們首先想起的定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然而,杜甫筆下的“西嶺”是指千年積雪的岷山,自然不是我的故鄉西嶺。


你知道耒陽的“西藏高原”在哪裡不?


我的故鄉之所以名西嶺,大抵是地處蔡倫故里耒陽之西且山嶺眾多之故。西嶺雖山窮水惡,然西嶺留傳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美麗傳說。

我所知道的那些美麗傳說,均來自父母的口中,尤其是母親,每次跟我聊起時,神秘、莊重的神情便在母親的臉上升騰。從母親的臉上,我看到了一種對聖靈的虔誠,一種對先輩的崇敬,當然,其中還會帶著無比的自豪。


你知道耒陽的“西藏高原”在哪裡不?


從耒陽西行33公里,在連綿的深山之中,美麗的西嶺如一位美麗的女子,靜謐、安詳,而又充滿詩情畫意。西嶺三面環山,面朝筆架山,背倚獅子嶺(其實山形更像一隻展次飛翔的鳳凰,故又名鳳凰嶺),東鄰金銀峰,西側則為地勢平坦的大坪。西嶺的每一座山都蒙有一層神秘的面紗,深藏一個神秘的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偶降凡塵的仙人,手持法杖,騎坐白駒,在人間遊山玩水。一日,仙人路過西嶺,因驚詫其形如一金盆,便下得馬來,環顧四周,既而發現西嶺周邊的鳳凰嶺、筆架山、金銀峰,不禁感嘆:如此深山,乃有如此富貴、吉祥之風水寶地,實屬難得。


你知道耒陽的“西藏高原”在哪裡不?


於是,仙人牽著白駒,信步來到一正在採摘油茶的老農身旁。老農抬頭定睛一看,面前乃一道骨仙風、神采奕奕之白鬚老人,知其非凡人,慌忙下跪。仙人扶起老農,輕聲問道:“從地形觀之,貴村形如金盆,周邊寶山所流之金水皆匯聚貴村,實乃幸事,但問金盆如何消除多餘之水,以免水漫山村?”

老農答曰:“村前良田之中,暗藏一深洞,乃消水之處。”

仙人失望至極,暗自嘆息:盆底有洞,如何存物?縱有萬金,必難留存!遂上馬而去。

這就是“漏底金盆”的傳說。


你知道耒陽的“西藏高原”在哪裡不?


然而,傳說終究是傳說,當不得真。我想,仙人之所以惋惜,蓋因西嶺周邊多山,形如聚寶之盆,如若沒有漏底,當盆將盛滿財寶之時,多餘的可從村西的大坪溢出。如此,既不會招致水漫西嶺的惡果,也不會落得盆空財落的後果。

但西嶺就是西嶺,西嶺不僅有著詩情畫意一般美麗的名字,而且西嶺之山底下定然存著豐富的寶藏。在我年少時,我曾親眼見證一支地質勘探隊進駐鳳凰嶺下,支起帳蓬,升起炊煙,據說經月餘勘探,終於證實地底有金礦,只因礦藏埋藏太深,且儲量不豐,難於開採,最終放棄。


你知道耒陽的“西藏高原”在哪裡不?


當然,令西嶺人自豪的絕非地底的金礦,西嶺人才輩出亦讓西嶺人走在哪裡都臉上有光。聽生於民國28年的父親講,清朝科舉時期,西嶺出了不少秀才和舉人,在方圓十里久負盛名。為銘記這些秀才和舉人,村裡曾將他們的名字一一刻在石板上,並立於村頭,以激勵後人。遺憾的是在文革期間,石板被那些又紅又專的紅衛兵一舉搗毀。

其實,在國民政府時期,西嶺還有不少人擔任國民黨政府要職,譬如名震一時的國防部監察局少將曾伯乾,國防部監察局辦公室主任曾應龍,畢業於重慶空軍學校的曾維和……這些人的大名自小就響在我們耳邊,直至今天,仍是我的父輩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你知道耒陽的“西藏高原”在哪裡不?


時光荏苒,有關西嶺的諸多前塵往事終將隨風而逝,但有關西嶺漏底金盆的傳說,卻一直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