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腫瘤臨床試驗十年進展,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

近十年來,抗腫瘤醫藥研發以如火如荼之勢在全球廣泛開展,我國腫瘤臨床研究也風起雲湧,蓬勃發展。

在國家激勵政策指引下,我國醫政、藥監部門都出臺了大量的服務及利好臨床研究的措施。中國的臨床試驗數量、質量和醫療機構研發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以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藥物為代表的大量創新藥物爆發性進入臨床研究,中國的新藥臨床研發逐步在世界上佔有了重要的地位,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新藥創新也應運而生。

但是世界範圍內,業界對於我國發生的變革並不清楚瞭解,對於中國的研發、運營、執行能力仍然存在質疑,這就需要在世界頂級的學術舞臺上,有一個展現中國抗腫瘤臨床試驗從業者能力的機會。

2019年11月,國際頂級腫瘤學期刊 Lancet Oncology (柳葉刀·腫瘤)刊發了題為:Changes in clinical trials of cancer drugs in mainland China over the decade 2009-18:a systematic review 的綜述論文

該論文向全球腫瘤科研學術界及新藥研發界正式彙總介紹了中國近十年的抗腫瘤臨床試驗蓬勃發展,飛速進步的大好趨勢

中國抗腫瘤臨床試驗十年進展,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

該論文由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領銜,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GCP)辦公室主任李寧教授的牽頭下,聯合天津市腫瘤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北京市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及湖南省腫瘤醫院五家醫院GCP中心,共同推進完成本項研究——中國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十年發展

該研究基於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登記數據,聚焦2009-2018年間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藥物品種及牽頭單位的數量變化以及試驗適應症分佈。

研究重點結論

結論1:中國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蓬勃發展,十年發起1493項註冊臨床試驗;年均增長達33%,增速自2016年加快。

結論2:中國抗腫瘤藥物品種持續增長,十年751個品種進入臨床研發;化藥研發呈現平穩態勢,免疫藥和靶向藥增長明顯,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0%和29%。

結論3:除了實體瘤,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瘤乳腺癌是腫瘤藥物研發三大熱點;中國三大特色癌種(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以及罕見腫瘤研發有待加強

結論4:中國臨床試驗研究機構能力大幅提升,共有123家單位具備牽頭抗腫瘤臨床試驗的經驗,牽頭單位數量年均增長率達34%。

中國抗腫瘤臨床試驗十年進展,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

中國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的癌症類型分佈:2009-2018年

25中癌症類型,按比例從高到低分別是:

實體瘤、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瘤、乳腺癌、白血病、肝細胞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多發性骨髓瘤、胃癌、食道癌、宮頸癌、腎癌、小細胞肺癌、惡性黑色素瘤、膠質瘤、尿路上皮癌、卵巢癌、甲狀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胰腺癌、鼻咽癌、軟組織肉瘤、膽道癌。

中國抗腫瘤臨床試驗十年進展,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

中國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牽頭單位地區分佈

2009-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至少一次成為癌症藥物臨床試驗主要完成單位的省市。從地區分佈來看:

東部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福建)共50項;

北方地區(北京、天津、陝西、河北)共29項;

南方地區(廣東、海南)共13項;

中部地區(湖南、河南、湖北)共12項;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共9項;

西北地區(陝西、甘肅、寧夏、新疆)共6項;

西南地區(四川、重慶)共4項;

按地區來看,東部地區作為癌症藥物臨床試驗主要完成單位的數量遙遙領先,得益於該地區整體更為發達的經濟條件,醫療條件,以及優秀的醫學科研水平。

按省市來看,北京市(23項)、上海市(19項)、江蘇省(13項)、廣東省(12項)的數量在國內明顯處於第一梯隊,其他省市數量均不足8項,貴州、雲南、西藏、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甚至一項也沒有。

中國抗腫瘤臨床試驗十年進展,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

本研究既是我國抗腫瘤藥物研發趨勢的首次概覽性描述,也是全球範圍內從國家層面對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全景的首創性探索

全球頂級期刊柳葉刀·腫瘤(Lancet Oncology)對本項研究的認可,充分體現了世界對中國抗腫瘤臨床研發十年研發之路及中國藥品審評審批政策變化的關注。

這也標誌著世界希望儘快將中國融入全球腫瘤藥物研發體系,聽到更多中國聲音。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19)3049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