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萬到2400萬 我是如何做到的?

【摘要】投資的本質是賭博,又不美滿是賭博.索羅斯的概念:股市是一個講經濟故事的地方.實在,李佛摩爾很好地回答了這個題目,他的概念:"股市裡只要投機,沒有投資."

在明知判定毛病的情況下,投機人會實時更正,而投資人會拒不認錯並在毛病上加碼,誰在賭博瞭如指掌!假如一小我自以為是按投資賺了錢,那一定是搞錯了,他現實上是暗合了投機而賺到錢。投機者不但賺的比投資人多,更重要的是投機者虧的比投資人少。

股市裡只要投機,沒有投資。假如硬要說投資,那末投資的本質就是賭博。而投機是一項奇蹟,不是賭博,投機的本質是當上天發出暗示的時辰實時脫手。

1992年入市,至今22年.親歷810事務,見證327事務,旁觀816事務等股市風雲幻化;519行情,530大跌,風裡來,雨裡去;上證330點、6124點,炮火裡洗禮;個股,萬科從4元滿倉拿到40元,又從40元半倉拿到4元,血腥風雨中成長......

1993-2003年,投資20W入市:經過一級市場申購新股獲利,然後在二級市場把獲利吃虧,頻頻循環直到2003年我仍然是20W.

從2004-2007年,靠全倉投資萬科的命運,資產從20W增加到600W,獲利30倍.

2008年,我在萬科一隻股票上吃虧250W.

從2009-2012年,萬科的吃虧讓我改弦易轍,轉投大消耗股,資產創出新高,盤中已經到達850W.

2012年8月以後,我再一次在茅臺等酒類股票上吃虧掉250W.

2013年,幸虧投資港股,賺了100%,扳回了全數損失;2014年,又投資美股,再賺100%,資產已經創出歷史新高.

我最大的兩次吃虧,居然都是發生在我最看好的明星股上.一個是萬科,一個是茅臺.兩次吃虧的總額幾近與我全數的獲利相當.

我年年寫投資總結,思考投資,現在來看,都是在概況停止簡單思考,始終沒有觸及到投資的本質.

當我以巴菲特為師的時辰(代表作萬科、茅臺),感受是由於命運好,才賺了大錢;

當我以李佛摩爾為師的時辰(代表作金山、復旦),感受我生來就應當贏利,但卻不明就裡;

當我看了索羅斯的幾句話(代表作聯邦、新華),我豁然開暢,起頭觸摸到投資的本質.

投資的本質:PE、PB“有用”嗎?讓我們來PK一下2014年2月底的比亞迪和深萬科:

比亞迪,當月開盤價格56.91元,總股本23.5億,總市值1337億;

深萬科,當月開盤價格6.72元,總股本110億,總市值740億元.

比亞迪的市值,幾近是萬科的兩倍.

再來看看,兩個公司2013年的盈利:

比亞迪上年只賺了5.5億元,PE為243倍;

深萬科,上年大賺151億元,PE不到5倍.

深萬科賺的錢,幾近是比亞迪的30倍.

假如按PE投資,該挑選誰,瞭如指掌.

但希奇的是,巴菲特持有的是貴的比亞迪,而不是買入廉價的萬科B.

巴菲特要買萬科B,太輕易了.而且在香港市場上,PE為3—5的地產公司股票一大把,巴菲特並不是由於活動性不敷,買不到充足的而不買.

明顯,PE不是投資的本質.

再來看看,PB,萬科的PB不到1,比亞迪的PB跨越6.

明顯,PB也不是投資的本質.1和6的區分太大了,完全可以說已經到達質的區分.

假如說,比亞迪和萬科,還處在分歧的行業,估值原本不太好對照的話,那我們來看看茅臺吧.

公司還是本來的公司,PK 茅臺的2007和2013.

2007年1月8日,貴州茅臺開盤84.86元,上年業績1.64元,PE=52倍,很高,但股價卻在此根本上,昔時上漲到最高230元,漲幅接近200%,驚人.

2013年1月8日,貴州茅臺開盤210.84元,上年業績12.82元,PE=16倍,中等,但股價卻在此根本上,昔時下跌到最低122元,跌幅接近50%,一樣驚人.

這就奇了怪了,同一個股票代碼,本來52倍高PE的時辰,股價一年裡還能上漲200%;而七年以後,PE下降到了16倍,股價反而在年內下跌接近50%!

而且,七年裡,每股業績從1.64元增加到14.58元,幾近上漲10倍!股價呢?從2007年的年末開盤價格230元,下跌到2013年的年末開盤價格128元,幾近腰斬一半!

明顯,對於貴州茅臺這樣同一個股來說,PE,PB也不是投資的本質.

能否是中國股市不成熟?

那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股市吧.

特斯拉電動車:2012年每股吃虧,2013年股價從33.87美圓上漲到最高265美圓,一年之內,上漲幅度接近7倍.公司至今吃虧.

再來看看巴菲特的富國銀行:2012年每股業績大約3.89美圓,2012年年末的開盤價比特斯拉電動車還高,但2013年從34.18美圓只上漲到至今49.29美圓,漲幅在美股大牛市的佈景下只要區區45%.

與特斯拉電動車的7倍相比,情何以堪?

特斯拉吃虧,沒法計較PE;富國銀行盈利,PE只要12倍,而且有明星司理治理.

看來,在美國股市,PE和PB也不是投資的本質.

讓我們來看看我的教員是怎樣做的?

小小辛巴教員,在重劍無鋒裡,列出了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司,並提出對於"公道代價",平安邊沿的折扣越大越好.

果然如此嗎?我仔細研討了辛巴教員對於京東方一票的操縱.

辛巴教員是在2.13元買的京東方A.

那時的京東方B,股價只要1.87元港幣,相當於群眾幣1.48元.比京東方A低44%.

京東方B,股價相對於"代價"的折扣,明顯比京東方A要大多了,平安邊沿就大多了.

難道辛巴教員會看不出來嗎?因而,有人問:"代價投資者應當買它的B股!"下面是辛巴教員的出色回答:"我歷來都不是代價投資者,我只是一個長線買賣者."(2013-12-12 14:09)

明顯,辛巴教員並不把PE作為代價投資的本質.

再來看SOSME教員是若何做的.

SOSME在港股買的幾近清一色的是渣滓股.聯邦制藥,是SOSME教員投資的一個重倉股,買入的時辰是吃虧的.而且至今吃虧.

難道SOSME不曉得,在港股里民生銀行的股價只要7.5元港幣(群眾幣6元),只相當於A股價格的3/4,公司業績一向增加,2013年的PE只要4倍.

聯邦制藥吃虧,沒法計較PE;民生銀行大賺,PE低至4倍.

但是,教員買入的聯邦制藥已經大漲60%,而民生銀行仍然在原地踏步.

我最恭敬的——中國代價投資者的典型SOSME教員,並沒有科學地把PE當做投資的本質.

轉了一大圈,讓我們最初來看看大師們是怎樣說的?

歐奈爾對於低PE股票的評價

"……人們以為支出型股票比力穩妥,是以只要平穩地持有股票,坐收盈利便可以了.

1984年,伊利諾伊大陸銀行的股價從25美圓跳水至2美圓;

2009年年頭,美國銀行從55美圓跌至5美圓."

對於高PE股票的評價

"……以上分析表白,假如不想以高於25-50倍的價格買入成長股,那末,你就自動剔除了大大都可供挑選的最好投資機遇!(錯過美股歷史上絕大大都的大牛股,如微軟、思科、蘋果、臉譜、亞馬遜、谷歌等)"

索羅斯"假如把金融市場的一舉一動看成是某個數學公式中的一部分來把握,是不會見效的.數學不能控制金融市場,而心理身分才是控制市場的關鍵."

投資的本質就是賭博,又不是賭博首先,這裡所謂的投資,是指股票二級市場的投資.

我偏向於將"投資"的本質,視為"賭博".

雖然"賭博"一詞不太好聽,而且也許投資並不能完全同即是賭博,但我以為,賭博一詞,很是接近於投資的本質.而且,可以將投資復原為賭博的人,更輕易贏利,更可貴吃虧.

別的,我想了一個好聽的文雅的詞,來取代"賭博",那就是"博弈".但我更願意利用賭博一詞.

"股票"的本質,就是一個代碼;"大盤"的本質,就是一個賭場;"公司",即不能吃,也不能喝.

實在,公司贏利了,投資人能獲得什麼?公司吃虧了,投資人又會落空什麼?假如市場對公司的盈虧不做反應,不漲不跌,投資人什麼也得不到,什麼也不落空.

公司自己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甚至分紅也不會.現金分紅和送股一樣都是遊戲,由於終極都要強迫除權的.假如市場不填權,現金分紅又能怎樣?

是以,投資人的盈利完全來自於市場,而非來自於公司.

公司就是一個特別的骰子;骰子多了,就編了號碼,就是股票代碼;天天將一大把骰子,在一個大盤子裡一撒,大師去猜其紅綠,紅是漲,綠是跌.

從20萬到2400萬 我是如何做到的?

是紅?是綠?都無所謂.

關鍵是要料中.做多的,料中了"紅",就賺;做空的,料中了"綠",還是賺.

所以,在一個成熟的有做空機制的市場,公司自己是無所謂的.公司贏利,股民能夠吃虧;公司吃虧,股民能夠反而贏利.

"股市就是一個賭場,任何一筆投資,除非是完全肯定的套利,否則都是完全的賭博."

"股市凡是是不成相信的,因此,假如在華爾街地域你跟從他人趕時興,那末,你的股票經營必定是非常暗澹的."索羅斯的這句話,弦外之音,就是股市即賭場,只要少數人能獲利.

"中國股市連一個標準的賭場都不如."吳敬璉,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成長研討中心高級研討員——他在接管中心電視臺採訪時,提出了以上的著名結論.

很遺憾,吳老只看清了中國股市是一個賭場,卻不曉得美國股市也是一個賭場,天下列國的股市都是一個賭場而已.

 (由於我在中國股市、香港股市、美國股市都有投資,我根基有這個話語權.)

假如只看到投資是賭博,是不夠的.還必須看到,投資又不美滿是賭博.

賭博的時辰,骰子朝上還是朝下,都是1/2的機遇,由老"天"來公允決議.

但公司是一個特別的骰子.

他的朝向,在分歧的期間,朝上或朝下的機遇是不平衡的,而且整體上朝上的機遇大於朝下的機遇,由"人"的心理身分決議.

而人的心理身分,又受一系列外在客觀身分和自我主觀身分決議.

投資的本質,究竟是什麼.賭博?我又必定,又否認,搖擺不定.

實在,內核的工具,自己只能慢慢接近,而沒法肯定.

投資的本質,能否這樣:

股市的諧音是什麼?是"故事".股市能否一個講經濟故事的地方?

"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假話的持續劇,經濟史的歸納從不基於實在的劇本,但它攤平了積累鉅額財富的門路.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眾熟悉之前退出遊戲."

索羅斯的這一結論,讓我感受自己已經無窮接近股市的真理,接近投資的本質.

從1000點到6124點,股市講了一個城市化的故事,是一個打死也不賣的故事;從6124點到1664點,股市講了一個次貸危機的故事,是一個打死不能買的故事;從1664點到3478點,股市講了一個四萬億的故事;從3478點到1949點,股市在講誰將為四萬億買單的故事.成果是,都不想買.

銀行,也不想買單,拼命公佈亮麗的業績,甚至不惜加大現金分紅來證實業績是真的.

因而,市場就僵住了.

前面提到的萬科,在城市化的故事裡是配角,是以3年上漲了30倍.2007年萬科的每股業績0.45元,股價最高40.78元,市盈率可以到達91倍!——這就是一個劃時代巨大故事的配角該有的市盈率.這個故事雖然已經講完了,但"它攤平了積累鉅額財富的門路".

現在,萬科的PE不到6倍.為什麼?由於,萬科是一個全國性房地產公司,全國城市化的首要進程已經曩昔了,萬科的故事已經不吃香了.那城市化,還有故事嗎?有的.

那就是後城市化,大概說地區城市化.比如,海南地產的故事,比如上海免稅區的故事,以及現在保定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狠惡水平,不亞於萬科.

外高橋,從6塊多到60多塊,只花了九個月!

一切的房地產公司終極的市值,都將歸0.

萬科也不破例.

萬科,去美國開闢房地產,就是在向股民公佈:

一,我賺的錢,你想獲得?

二,股民痛不欲生,老王卻娶了電影演員,在劍橋浪漫;

三,我要繼續講故事,不管你愛不愛聽.

萬科臨時按下不表.那比亞迪又是怎樣回事?

城市化以後,會出現什麼題目?生齒多了,汽車就會多,汽車尾氣必定多,城市的空氣會怎樣?房地產公司中國不缺,但能處理汽車尾氣的電動車公司並不多.

因而,比亞迪成了新故事的配角,新的電影上演.所以,你不能不佩服巴菲特,他老人家在好幾年前就結構了高PE的比亞迪,講起了新故事.

比亞迪,終極也一定是一地雞毛,沒關係——"它攤平了積累鉅額財富的門路".

新的故事又會開講.

實在,PE也是故事的一部分大概說一個版本、一種氣概.

講這個故事的人在說:"我什麼都不做,持久持有就行了,到時辰靠分紅就發出了本錢."也許真的能成,有些股票.所以,講PE,也是講故事.只是歷史上真的鮮有成功案例.

說一千,道一萬:

該怎樣做?

買什麼?什麼都可以買.只要能贏利.而且萬萬不要畫地為牢.

比如說,只買PE低的;比如說,只買消耗類的;比如說,只買互聯網股;比如說,只投資創業板;比如說,只買小盤股;比如說,只買藍籌股;比如說,只買高增加的……

這都是在畫地為牢.

關鍵是料中某個標的的價格偏向和對應時候.

你料中了一隻股票的上漲,可以經過買入獲利;你料中了一隻股票的下跌,可以經過融券賣出,還是可以獲利.

我已經專注於地產股(萬科),後來專注於消耗股(茅臺),再後來專注於醫藥股(復旦張江),現在讓自己果斷不移地尋覓可以成為偉至公司的小公司.

我感受,這都是在畫地為牢.

投資,應當是海納百川的.

SOSME已經教導我說:"才能圈是一個偽概念.……至於說到具體行業、公司範例、市場(A股、B股或H股)都不應成為修建才能圈的限制,哪個地方你感覺有潛伏的反轉幾率便可以投資到阿誰範疇."

但索羅斯也說過:"市場是愚蠢的,你也用不著太聰明.你不用什麼都懂,但你必須在某一方面曉得比他人多."

綜合來說,我以為:

一,投資應當海納百川;

二,有些行業、有些現象,你更輕易把握,可以更多的關注.在投資的廣度和深度上,都要恰到好處.

何時買?這個才是關鍵.而且分歧的家數,有分歧的判定標準.

格雷厄姆:"我大膽地將成功投資的奧秘精練成四個字的座右銘:平安邊沿."

他的方式是先計較公司的公道代價,然後等到有4—6折的平安邊沿時才斟酌.格老的方式很好,但還是有弱點,就是格老只斟酌了代價,而沒有斟酌機會.

巴菲特:"寧願以公道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也不願以廉價的價格買入普通公司."這句話,讓幾多人吃虧!?由於公道沒有標準,好公司沒有標準.反而讓人在買入時大意大意.果斷不採用.

在二級市場何時買入的題目上,我以為:

格老的概念,可以進修;巴菲特的概念,必須果斷放棄.

而在何時買的題目上,索羅斯、李佛摩爾、歐奈爾,已經給了我最出色的回答.他們的方式,不但處理了買什麼的題目,還處理了何時買的題目,比格老更技高一籌.

索羅斯:"金融天下是動亂的、紊亂的,無序可循,只要辨明事理,才能無往晦氣.假如把金融市場的一舉一動看成是某個數學公式中的一部分來把握,是不會見效 的.數學不能控制金融市場,而心理身分才是控制市場的關鍵.更確切地說,只要把握住大眾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場,即必須領會大眾將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聚在某一 種股票、貨幣或商品四周,投資者才有成功的能夠."

索羅斯這句綱領性的話,側重誇大了機會的重要性——

"將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聚在某一種股票四周".

但他點到為止,在原則性的話以後,沒有供給具體的參考目標.

美國股市二級市場,最光輝的明星李佛摩爾,早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題目,他給出了買入的重要目標:

 "每一次耐心等到市場來到關鍵點才動手,總能賺到錢."

至於這個關鍵點,是若何計較的,李佛摩爾有一套記錄股價的方式,很輕易把握,具體見《股票作手回憶錄》.

歐奈爾,以李佛摩爾為師,補充了一系列買入的信號:

這套信號系統簡稱"CANSLIM".可以大致上這樣詮釋:

C——年報:公司曩昔2-3年裡業績緩慢增加,比如7%、8%、9%;

A——季報:公司比來2-3個季度的業績加速增加,比如15%、25%、50%;

N——消息:公司有新的事務發生,比如新的治理層、新的產物、新的收買等;

S——市值:股票暢通市值不大,在成交上反應為上漲放量,而下跌縮量,衝破當日成交量最少放大50%,放大100%更好;

L——龍頭:所處行業最好是當前市場的龍頭行業,個股走勢最好是該行業的龍頭走勢;

I——機構:曩昔沒有一個機構關注,現在起頭有1-2個機構起頭關注;

M——大勢:大盤最好是企穩配合,大概該股所處的行業指數穩定或上漲.固然,完全合適這套系統的股票是很是少的,能合適其中的大部分就不錯了.

從20萬到2400萬 我是如何做到的?

這些西方的理論,實在和中國現代的思惟是分歧的.

《周易》裡有:

一,潛龍勿用.意義是,即使你發現了格雷厄姆所說的具有平安邊沿的代價股,你也不要買.由於,有代價的股票,有平安邊沿的股票多了,假如機會不到,你拿在手裡幹什麼呢?

二,現龍在田.這就是李佛摩爾的關鍵價出現了,這就是歐奈爾所謂的CANSLIM時辰到來了,這就是索羅斯說的市場資金起頭在某個時辰、以某種方式聚集在某股的四周了.買!

三,夕惕若厲.這就是買入以後,一般的調劑,不要怕,繼續持有,不要被震下馬,說不定還是加倉的好機遇呢.

四,或躍在淵.龍已經從深淵跳出來,站在了山崗;比如股價經過調劑以後,站上了阻力位.

五,飛龍在天.股價的上漲大大跨越人們的設想,飛龍在天自在安閒地翱翔,股價在天想怎樣漲就怎樣來,真的所謂無窮風光在險峰.

再也沒有壓制股價的工具了,任何利空都被解讀為利好,股價再也沒有解套盤,大師都是獲利的,市場上只要少數籌碼獲利了結,資金如潮水一般湧入將其籌碼一搶而空,賣出的人後悔不已,捶胸頓足.這時,大盤也被其帶動起頭上漲;同時,公司也公佈各類好的消息,業績也大大跨越預期.

六,亢龍有悔.但股價已經起頭嚴重透支未來的業績,作為龍頭行業、龍頭企業,PE或已接近100倍,人們對公司的設想越來越實足.這個時辰,新的時代能夠靜靜到臨,老的故事對先知先覺們早已膩煩,他們起頭兌現籌碼.

難怪孔子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也."

中國現代聖賢的思惟,你不能不服!

現在,再來描寫一下,投資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的概念:投資的本質是賭博,又不美滿是賭博.

索羅斯的概念:股市是一個講經濟故事的地方.

實在,李佛摩爾很好地回答了這個題目,他的概念:"股市裡只要投機,沒有投資."

本來,我們在會商一個底子就不存在的工具.

李佛摩爾進一步說:"投機是一項奇蹟,而不是賭博."

下面經過一個形象的比如,來論述投資與投機的區分:

假定有一座龐大的山,用一個龐大的字母"A"暗示.那末投機就是在山頂的左側,在上山階段買入;而投資是在山頂的右側,鄙人山階段買入.

投機="投"+ "機",投是脫手,機是天機(上天的暗示).上天發出了號令,難道不應脫手嗎?而投資="投"+"資","投"是投入,"資"是資金,用自己的資金來幫助他人.

為何說投資是賭博,而投機反而不是呢?

投機最大的特徵是:實時發現天機,當上天發出暗示的時辰實時脫手;而投資最大的特徵是:越跌越買,本質是賭博.

邏輯很簡單:在明知判定毛病的情況下,投機人會實時更正,而投資人會拒不認錯並在毛病上加碼,誰在賭博瞭如指掌!

假如一小我自以為是按投資賺了錢,那一定是搞錯了,他現實上是暗合了投機而 賺到錢.

投機者不但賺的比投資人多,更重要的是投機者虧的比投資人少.

下面的這句話,切確地詮氏縊為何說投資是賭博,而投機不是?

李佛摩爾:"純潔投機在股市中所答應損失的錢,與自命非凡的投資人在投資隨波浮沉中所釀成的龐大損失相比,不外是小巫見大巫."

由於"投機客出錯時,市場會立即告訴他們,由於他們在賠錢.一旦發現自己出錯,就必須立即出清,承當起損失,不要讓情感控制,而是研討記錄找出出錯的緣由,靜待下次脫手機遇."

總結:股市裡只要投機,沒有投資.

假如硬要說投資,那末投資的本質就是賭博.而投機是一項奇蹟,不是賭博,投機的本質是當上天發出暗示的時辰實時脫手.

搞清了投資的本質,一系列的題目都將水到渠成.

為誰持?"除非所持股票在上升通道,就持有,由於能獲利.否則,果斷不持有股票,由於這是在賭博."

這個來由很簡單了,我們為誰持有股票?

我們不是為上市公司而持有,不是為巴菲特而持有,我們是為自己持有;我們為何持有股票?我們不是為聲譽而持有,不是為當股東而持有,那假如持有股票會形成吃虧,為何不挑選早早賣出?

何時賣?一旦股票起頭給我們帶來吃虧,就應當立即賣出,否則就是在賭博.

李佛摩爾:"有一種不用市場告訴就自己曉得出錯的直覺,會構成一種透風報信的潛認識,這發自心裡的信號來自對市場曩昔表示的領會."

在股票下跌的時辰,萬萬不要心存僥倖和空想:"每一小我都具有的人類根基特徵,就是一般投資人所面臨的頭號仇敵——佈滿希望的想法必須加以驅逐. "

若何防?投機客始終把本金的平安放在第一位,是以:

1,結構必須分離;

2,艙位必須控制;

3,心態必須嚴厲;

4,行動必須勤懇;

5,思維必須專注;

5,操縱必須期待;

6,必須順勢而為;

7,絕不逆勢而為;

8,投機必須尊重市場.

索羅斯指出:"承當風險.無可指責,但同時記著萬萬不能孤注一擲!"李佛摩爾指出:"投機客的致命毛病就是妄想一夜致富.他們捨棄在2-3年裡讓財富積累500%的機遇,轉而追求用2-3個月坐擁金山.即使做到,也守不住."

我們必須改正那些很是有害的看法毛病一:"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已經是一句何等誘人的話!買入好股票,持久持有,什麼都不做,靠分紅就發出本錢,多美.

但其毛病是明顯的:由於沒有所謂的"好股票".

假如一隻股票不能給你帶來盈利,幸虧那裡?倘使有一家好公司,其股票讓你吃虧,就不是好股票.

人們最大的吃虧常常不是來自渣滓股,而是來自明星股.萬科、茅臺給人們帶來的吃虧,常常比ST股要大很多,由於自以為曉得護城河理論的人(比如曩昔的我),會在明星股上重倉,而且不改錯,越跌越買,最初不成整理;而在ST股上,人們都曉得控制倉位,而且一旦大勢不妙會實時止損,損失反而小很多.

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毛病二:"越跌越買,由於越跌越有代價."

前面說過,即使發現了具有代價有平安邊沿的股票,也沒有需要立即買入,要等到市場告竣了共鳴,股價不再下跌,並隨著利好消息的解密,在股價走出底部,走到關鍵價格的時辰才買入.

由於,股市並不是一個明智的場所,誰也沒法猜測底部在哪兒?

市場師長有的時辰真的很可駭,跌了還會跌,低估以後還會再低估,地板下面還有地下層,我們只要耐心期待.

幾多人死在抄底的路上.我們不但要買"代價",更要買"機會".

不是不報,機會未到.是以,正確的做法是:買入觀察倉,不時跟蹤,期待機會,不見兔子不撒鷹.

有平安邊沿的股票多了,你沒才能全私有化.

毛病三:"投資就是要買有焦點合作力、有護城河的公司".

這個天下上沒有什麼"護城河",也沒有什麼"焦點合作力".

秦始皇,為了打造護城河,修建萬里長城,成果被修長城的人所滅.所謂的"焦點代價",就是一個陳舊爛舊的看法——這個看法的害處是——他讓人們在高處看多,由於其有"焦點代價";他還讓人們在低處看空,由於其沒有"焦點代價".

所謂"焦點合作力",就是一個唬人出錯的玩意兒.當人們說某股有焦點代價——這是農戶賣股給你時,強逼你出高價的來由;某股沒有焦點代價——這是農戶想獲得你手上的籌碼時,強逼你平沽的來由.

僅此而已.

毛病四:巴菲特的"集合持股理論"風險在那裡?......毛病五:巴菲特的"打孔理論"是毛病的.......毛病六:巴菲特的"才能圈"理論是有害無益.......毛病七:"投資不要關注股價的波動."......毛病八:"代價投資沒有風險"或"代價投資夜夜安枕".如把股市比作賭場,有人不服,你曉得SOSME把股市比作什麼嗎:"......看完上面的分析我自己都目瞪口呆:這股市簡直就是一個大墓地."

SOSME教員在《論風險的條理》裡把風險分為四個條理:

第一個條理,是對股市一無所知,把股市當賭場,並以為這是股市最小的風險.

第二個條理,對股市的博古通今,"我始終以為對股市的博古通今比對股市的一無所知具有更大的風險,他們是股市中因各類圈套、圈套而受害的主體."

第三個條理,對股市原本只要博古通今卻"自以為"已經全知全解了,SOSME教員說"我將其視為風險中的較高條理,這類風險的殺傷力是撲滅性的,有人說股市是消滅狂人的地方,就是對這類風險的最好詮釋."

第四個條理,也是最極真個風險,是身處風險的包圍當中卻對風險自己缺少"自覺".

毛病九:"這樣的公司不能買."我在港股裡簡直賺了很多錢,很多股票在一年裡翻番;有的一週上漲50%;有的一日上漲30%.根基沒有吃虧.但我實在可以賺更多的錢.我找出了很多股票,與一些港股裡的老股民交換,成果被這些老股民一句"這樣的公司不能買"給否認了.

事後來看,這些不能買的公司,反而比我買的漲得更好,其中有一隻是客歲三月份和復旦張江一路選出來的,成果其漲幅比復旦還高,復旦上漲了200%,而這個"不能買"的公司上漲了500%.

我真正大白了一句話:"在股市裡,只要少數人能贏利."倘使有人告訴你:"這樣的公司不能買."能夠就是你要認真關注的來由之一.

今後,我吸收了經驗,把在理想論壇關注的朋友控制在5人之內.我不再在意他們現在怎樣想,關鍵是他們此後會怎樣想.

歐奈爾CANSLIM理論在投資邏輯上正確在那裡?C歐奈爾選股條件為何要選"曩昔三年緩慢增加"公司的股票,而不是曩昔三年快速增加公司的股票?而在現實操縱中,很多人間接挑選曩昔間接吃虧公司的股票?

比如SOSME教員在港股裡比來漲幅100%的聯邦制藥,就是曩昔吃虧,現在吃虧,財政高槓槓很是危險的公司.

這是有深入事理的.

小小辛巴 教員在《重劍無鋒》第41頁重點分析了公司的複利紀律,很好地詮氏縊這一緣由,在此不再贅述.

歐奈爾要的,實在是低價.

由於公司曩昔三年業績不及預期,股價能夠一落千丈.

這不就有了"平安邊沿"嗎?

這不正是"代價"嗎?

這樣公司的股價常常過度反應了對未來的灰心預期,充實反應了各類利空,比如ST股公佈退市風險提醒警告,股價甚至已經大大低於清算代價.

A光有平安邊沿和代價,還是不夠的.伽利略說:"數學是天主的說話",那末,歐奈爾的CANSLIM選股標準能夠是股市裡的天主的說話.

一個經過持久調劑,股價下跌75%—90%的公司,其業績出現拐點,且陪伴根基面的改良,這難道不是上天在公佈買入的信號嗎?歐奈爾選股條件之"近 2-3個季度,公司業績起頭加速增加"——這類似疆場的調集號,股市裡的故事將要開講了.

N這個字母是英語單詞"消息"的第一個字母.代表公司比來有重要的消息事務的發生,比如新的治理層上任、新的產物上市、新的收買等.是企業根基面的重要"變化".

為什麼要這些消息呢?現實上是看公司比來財政數據的變化,背後是什麼緣由?能否可以延續?重點不在本來有什麼根基面,重點在比來根基面的"變化".很多人在意公司既有的根基面,而歐奈爾理論更在意公司根基面的新變化.

S這個字母,像一個修長的女孩子,在股市裡代表有限的暢通市值供給.

這關係到兩個方面

一是公司未來的潛力,由於樹不成以漲到天上去,一個公司就如一小我,生命是有限的;

二是關係到講故事的本錢和難度,一個大市值、大盤股,講故事是需要龐大的資金作為價格的.

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實在這個真的很重要.有人按歐奈爾理論選股,其他的條件都合適,常常輕忽了這一條.

成果,股價新高以後買入,未幾就在調劑中被套.

由於大市值的股票,根基面的改良對股價的影響是有限的,高低折騰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在這個有限的空間裡,也許停止代價投資反到可以遊刃不足.是以,一定要大白歐奈爾理論是擒龍不擒蛇的,是擒美男不擒許老闆娘的.

我的理論是

最好只買有10—20倍設想空間的股票,最少也要有2—5倍空間.否則就休息.

L這個字母是漢字"龍"字拼音的首個字母.公司所處的行業,最好是未來遠景非常肯定的龍頭行業,而且市場比力輕易告竣分歧.

行業的週期要充足長,這樣"龍"才有充足的伸展餘地.

故事才能講好長好長.開初是小故事,後來是中篇,最初成了長篇鉅著.

固然,成了長篇鉅著,就絕對不要搞了.

不是說不會再漲了,而是其已經過了大寫字母"A"的山頂,每一次折騰的空間都很是有限了,這樣的股票只要交給機構去做波段了.

I這個字母代表的是機構"想法",是Idea的第一個字母.最好是曩昔1—2年沒有一個機構關注,那末股價會充足低;但比來一個季度,起頭有1—2個機構起頭調研大概關注.

機構出格多的,不合適歐奈爾選股標準,不是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嗎,就是這個事理.多了不是不可,而是能夠最好的買入點已經錯過了.

我們要實時發現.這一點有網友以為不是出格重要,或其重要性不以下面要說的"M".

M個股所處的大盤情況.假如大盤大概行業指數處在上漲進程中,個股就有一個傑出的大情況.

這個是有事理的.比如創業板指數大漲,很多創業板個股就飆升.

實在大盤上漲,就說明資金在源源不竭地流入,個股理所固然出色紛呈,合適歐奈爾選股標準的,更是會一馬領先.但也有破例.李佛摩爾則不關注大盤,但他的條件是關注兩個龍頭股,相互印證,關鍵價格才更有用.

現實操縱中,完全合適CANSLIM選股條件的股票是少之又少.而當一個股票的根基面合適了歐奈爾CANSLM選股標準,股價又來到了李佛摩爾關鍵價,走勢上還構成了杯柄茶壺形狀,而買入後不立即贏利的,我至今還沒有發現一個.

有些大盤股,實在也是有投機代價的,比如2012年年末的民生銀 行,2013年的興業銀行,2014年的中信銀行,他們都根基滿足了歐奈爾選股標準,並在那時走出了完全自力的行情.

歐奈爾選股標準的焦點,實在就是找到一個可以成為偉至公司的小公司,實時發現,持久持有,把嬰幼兒童抱養成老太太,然後把老太太交給機構.

由於機構有的是錢.

這一理論在港股和美股屢試不爽.我後來發現緣由以下:

外資機構研討中國股票很難,所以他們不搞小市值的股票,以為有開張的風險,也欠好進、欠好出.

比如客歲三月,我搞復旦張江的時辰,就是一個無機構關注的股票,由於該股還在香港的創業板——很多外資機構是不準投資創業板的.

我當初買進的時辰,成交量小的不幸,有的時辰,該股只要一、兩個接單,其中一個是我.現在,公司慢慢成了明星公司,股票也轉到了主板,機構蜂擁而來,大舉唱好.股價一年上漲 200%.該股是我歐奈爾理論的初次理論… 金山股份是我按歐奈爾理論理論的第二個股票… 漲幅更是30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