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技園向更高端目標改革

  • 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20多年建設發展,已成為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的試驗基地、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核心載體、校企資源融合共享的樞紐平臺。進入新時代,立足於解決自身定位不清、源頭創新不足、資源整合與開放度不夠等問題,大學科技園將進一步強化創新資源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業孵化、創新人才培養、開放協同發展,打造互聯互通的創新創業微生態。

大學科技園向更高端目標改革



  • 覆蓋全國的115家國家大學科技園,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試驗基地。進入新時代,為了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部和教育部近期制定頒發了《關於促進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和新修訂的《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
  • 我國大學科技園發展情況如何?新規將推動大學科技園向何處改革?新一批國家大學科技園將何時認定?
  • 成績顯著,還需與時俱進
  • 我國大學科技園從1991年起步探索,現在數量已經是全球第一,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和高校自辦的三級大學科技園體系,其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15家,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數百所高校。據相關部門統計,2017年,已納入統計的114家國家大學科技園中,在孵企業承擔各級各類計劃項目1871項,申請專利1.6萬件,轉化科技成果7430項;在孵企業數量達到10448家,在孵企業收入達340億元。
  • 如今,大學科技園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源頭。115家國家大學科技園中,有54家位於高新區範圍內,成為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比如,華工科技大學科技園的發展奠定了武漢東湖高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基礎,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園催生了現代工業港電子信息產業,東北大學科技園直接帶動了瀋陽三好街(電子信息一條街)的發展,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科技園推動了阜新煤炭行業和遼西阜新液壓產業的發展……

大學科技園向更高端目標改革


  • 制定新的《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辦法》,正是要讓成績顯著的大學科技園能更好地發展。
  • “當前國家大學科技園在建設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自身定位不清、源頭創新不足、資源整合與開放度不夠、與高校的協同關係薄弱等。”科技部成果與區域司調研員強小哲表示,這次改革是堅持問題導向進行針對性的政策調整與設計,希望切實破除阻礙大學科技園發展的關鍵問題。
  • “科技部、教育部曾於2000年11月份發佈《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試行辦法》,2010年曾做過一定補充和修訂。”強小哲說,進入新時代,面臨新形勢,國家大學科技園與時代要求尚有差距,急需新理念、新定位、新目標的引導,迫切需要制定相關指導性文件,引導大學科技園迴歸本源,實現發展內涵的新提升。
  • 功能拓展,更重能力提升
  • 今年新發布的《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與2010年版的相關文件比,改了哪些地方?
  • 新規對大學科技園的功能定位有了新的拓展。舊的文件中,大學科技園的功能定位是:成果轉化、創業孵化、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新規中大學科技園要實現“創新資源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業孵化、創新人才培養、開放協同發展”5大功能。很明顯,這是拓展了大學科技園在創新資源集成、開放協同發展方面的功能優勢,引導其打造互聯互通的創新創業微生態。

大學科技園向更高端目標改革


  • “我們在文件制定的過程中重點吸收了各大學科技園的意見,組織了全國範圍的調研。比如這5大功能定位就是深圳虛擬大學科技園最先提出的。”強小哲說。
  • 新規更加註重大學科技園的能力提升。“現在很多大學科技園硬件好,但管理並不一定能跟得上新形勢的發展。”強小哲說,新規引導大學科技園提升發展內涵,更加強調創業導師、融資對接、科技服務以及自身管理運營等能力的提升。
  • 優勝劣汰,動態規範管理
  • 新規出臺後,如何制定細則並規範落實,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 “一些針對大學科技園的相關減免稅優惠政策還沒有真正落實。”中國農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主任吳加志告訴記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及教育部聯合每年對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是否符合免稅政策條件進行審核認定,中國農大科技園及北京市其他大學科技園均通過審核,符合免稅條件,但一直沒有享受到該項政策。
  • 其實,《指導意見》已經提出要“落實大學科技園相關稅收政策。落實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增值稅優惠政策”。但這是一份綱領性、指導性文件,具體落實還需要相關實施細則和各部門間的協作。據悉,《指導意見》《管理辦法》相關實施細則的制定,已被納入科技部的工作日程。
  • 強小哲表示,下一步將從3方面進一步規範大學科技園的管理:一是規範認定工作。根據《管理辦法》,制定大學科技園認定工作細則,實現認定工作的規範化。二是加強動態管理。制定國家大學科技園評價指標體系,委託第三方評價機構或組織專家,對國家大學科技園每3年開展一次評價。三是加強統計和分析工作。每年收集和統計國家大學科技園年度總結和統計數據,並由科技部會同教育部編制大學科技園年度發展報告。
  • 《管理辦法》中提出要形成“優勝劣汰”的動態機制。“我們今年下半年要做一批新的大學科技園的認定工作,已有的大學科技園要做一次評估。”強小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