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發現鋪首“怪”杯,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其實它是寶中寶

鋪首是我國傳統建築的一種常見的門飾。可是您知道嗎,古代有一種酒杯的外壁上,卻被安上了鋪首。這樣的酒杯,確定是用來喝酒的嗎?它又為何要按上鋪首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揭秘。

長沙發現鋪首“怪”杯,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其實它是寶中寶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有“門”就會有“鋪首銜環”,在我國,鋪首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通常被做成虎,螭,龜,蛇等獸首銜環的樣子,安裝在門扉上。材質可以是銅,銀,甚至是金質。鋪首的作用很明顯,具有裝飾,門拉手,門鈴的作用,還有著實用,祈福和驅邪的意義。尤其在古代的禮制社會里,從君王,到百姓,不同等級的人們,使用什麼規格的鋪首,還有著對應的要求。

這樣獸首銜環,出現在古代的任何一扇大門上,我們都可以接受。可偏偏有過這樣的鋪首,卻出現在酒杯上——這豈不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長沙發現鋪首“怪”杯,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其實它是寶中寶

2002年12月,時任長沙市博物館館長的黃先生,來到了清水塘文化藝術品市場。因為職業的關係,他需要經常來市場,搜尋一些可能流散民間的文物。這一次,他發現了一個精美的觚形青銅器。憑藉豐富的文物知識,黃先生認定這件青銅器有典型的戰國時期特徵,可以看它的造型,這位文物界的老司機就有些拿不準了。不過最後,幾經周折,黃先生還是將信將疑地,把這件青銅器買下來,並送到了博物館。

長沙發現鋪首“怪”杯,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其實它是寶中寶

這件青銅器的造型,怎麼就那麼特別呢?它的通高21釐米,上邊口徑14釐米,底部底徑9釐米,杯子整體呈觚形,外壁刻滿了雲紋。用咱們普通話說呢,就很像今天的一種啤酒杯。按照常規的文物角度來看沒問題,可奇怪就奇怪在,在這隻酒杯的上部和底部,分別對稱地排列著兩圈,整整八個鋪首。鋪首上的銜環不僅形制規整,而且靈活可動。

僅這一點,在以往出土的酒杯裡,從沒有看過這種設計。而且,這隻杯的風格是明顯的戰國晚期的風格,但經地測定,它的製造年代更趨向於西漢初期。因此,考古人員一度認為,這很可能是一件後人臆造的贗品。

長沙發現鋪首“怪”杯,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其實它是寶中寶

可是咱們再把思路仔細地想想,即使是西漢時期,仿戰國的,那它也應該算是一件文物啊。就在人們為這件青銅器到底是真是假,爭論不休的時候,湖南省博物館又徵集到了一件銅杯,一件和這件銅杯幾乎一模一樣的銅杯。儘管人們已經無從得知,這件銅杯產自何地,出自哪個古墓。但是,湖南省博的那件銅杯,已經明確地被鑑定為罕見的漢初青銅器。

長沙發現鋪首“怪”杯,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其實它是寶中寶

這件青銅器被定名為雲紋八鋪首銅杯。到這裡,人們心中仍有謎團未解。為什麼,這個人們喝酒用的酒杯,會做成這個樣了,拿在手裡,不硌手,不磕牙嗎?

事實上,這樣的造型,還直不僅僅是硌不硌手,磕不磕牙那麼簡單。把鋪首做在酒杯上,其實反而是古人的良苦用心。

長沙發現鋪首“怪”杯,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其實它是寶中寶

首先,這是鋪首,我們今天知道這一點,古人更知道這一點。他們把鋪首放在酒杯上,本來就是想借助鋪首的驅妖避邪,避禍求福的寓意。其次,如果您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這個高高的啤酒杯並沒有把手。誰說沒有?那八面四面都有的鋪首,就是再好不過的把手了。第三,不只是今天,我們追求著紅酒加水晶杯,碰撞出清脆繚繞的餘音的,浪漫的生活儀式感。古人舉起這隻銅杯,不需碰杯,只要輕輕搖晃,銅環與杯壁相互碰撞,叮噹作響,也能為酒宴平添更多的趣味。

長沙發現鋪首“怪”杯,一開始以為是假的,其實它是寶中寶

還有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個。我們已經知道,鋪首來源於饕餮,它也代表著饕餮。而饕餮的本是象徵著貪吃,把饕餮刻畫在酒杯上,正是要警醒喝酒人們,飲酒喝好,可不要貪杯啊。朋友們,當你在酒桌上,越喝越盡興的時候,可以想一下這隻支紋八鋪首杯,不要忘了,那叮噹作響的鋪首聲,在提醒你,少喝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