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

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

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但又為什麼這碗港片冷飯,一上來就是豆瓣7.5,還終於把《哪吒》拉下了單日票房榜首?

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

而且,居然還是部續集!我們都知道,港片續集,幾乎就等於爛片,它居然不爛,還好過了第一部

港片是沒人了嗎?對,港片是沒人了。

老臉,還是上次的老臉,張家輝、古天樂、吳鎮宇,不過,上一次那兩兄弟演的是賊和臥底賊中的兵,這次,演的是兵和藏在兵中的賊。

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

配方,還是原來的配方。上次是賊裡找兵,這次是兵裡捉賊,港片無間道,永遠玩不膩。

如果說,上一部只是拍出了港片兄弟情的皮,這一次,文偉鴻這個TVB仔是真的拍出了港片兄弟情的骨。

追車,槍戰,械鬥、西班牙人牛大戰,全程高能的諜戰反轉,勢不兩立的正邪鬥智,都不過是為了襯托一場兩個男人踽踽於刀鋒但最後我為你死你為我死的悲壯輓歌。

說實話,張家輝古天樂是真的開始老了,港片也是真的老了,但,英雄遲暮,依然上頭。

很可能,這就是今年港片最佳了。

把好萊塢諜戰片和港片結合成這樣,這一次我真服了文偉鴻

表面看,電影還是當年的港片三板斧:警匪、臥底、兄弟情。

但,有了第一部內地票房大賣6億的底氣,影片的燒錢程度明顯升級。

遠赴緬甸、西班牙多地取景,槍戰爆破飛車拳腳樣樣來……

燒錢,只是為了燒錢?

導演文偉鴻亮出底牌:本片加入了更多諜戰元素。

從電影來看,的確,拍出了一種好萊塢大片範兒,但,這個港片死粉又要求動作戲不過分依賴電腦特效,堅持香港電影一直以來實戰實拍的風格。

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

為了保證真實效果,劇組用真車拍攝撞人場景,用古天樂的話來說,就是“讓我體會到了粉身碎骨的感覺”。在西班牙拍攝的部分,劇組籌備了七八月,拍攝了20多天,最終從大量的拍攝素材中找出了能用的鏡頭,連綴成了一場完整的奔牛節飛車段落。

文偉鴻很聰明,他在保留第一部強項的基礎上,全面完成了視覺場面的升級。

動作場面不再僅僅只是手槍對手槍、警方對抗惡勢力。而是真正的街巷大戰。從製作層面講,《使徒行者2》當然超越了前作。

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

那麼,故事呢?

這次《使徒行者2》就融入了特工、諜戰等新元素,把一個發生在香港的警匪故事擴大成了一個橫跨全球、深入各國警察內部特工組織的警匪無間道故事。故事格局更大了,但,講到最後還是兩個字——兄弟。

電影開場,故事背景菲律賓。

一對童年兄弟意外失散,30年後因一樁暗網解鎖的黑警信息相見,兩人已身處不同陣營。隨著對罪案調查的深入,一個多年來隱於幕後的恐怖組織漸漸浮出水面……

別忘了《使徒行者》最擅長的是什麼——反轉。

每次當你以為你猜到了什麼,其實那只是編導想讓你以為猜到的。

比如說,三大影帝,到底誰是黑警。

我只能說,猜到最後把三個人猜了個遍,我這麼個老港片迷依然沒猜中,別以為,你比我更聰明。

電影延續了第一部的一些玩法,比如無間道魔方,摩斯密碼等等。看完整部電影,就像參加了一場西班牙奔牛節,從頭為只能跟著故事一路狂奔,幾分鐘一個反轉,稍微喘口氣,又是一個主要角色領便當。

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

港片類型化的故事,穩固的受眾基本盤,再加上古天樂、張家輝等人的票房號召力,《追龍》《使徒行者》《掃毒2》《反貪風暴4》四部近兩年的港片爆款,就拿下了33億元票房。

不能排除,一部《使徒行者2》加進去,能讓票房數字,飆到接近50億。

香港本土市場有限,正是通過這些警匪片,港片才保留了一份最後的生氣。這也是港片找到的一條既保留香港特色,又吸引內地觀眾的有效路徑。

唯一的問題是:這套打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在漸漸失去,那就是——

古天樂張家輝再怎麼抗老,也終有老去的一天,等這一天真正到來時,港片怎麼辦?

看了這出十年最佳兄弟情,我只能希望,港片古天樂張家輝依賴症永遠治不好。

說起來,好的電影,總是講遺憾的。

因為人生本來就少有圓滿,港片最濃烈的兄弟情,也總是遺憾。

但正是這份遺憾,讓人想起《使徒行者》中的經典臺詞,“做兄弟,在心中。”想起《掃毒》中張家輝和古天樂唱的,“情與義,值千金”。

幾十年了,港片怎麼還是“警匪、臥底、兄弟情”那一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