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 hsg392/圖

以碗為屋

碗窯村,一個曾以制碗為業的村莊,三百年來就這樣面朝大海,凝固於蕉城區的東南部。漫步於村中,一陣風帶著粗糙、樸素與神秘的氣息迎面而來。

圓弧形相連的碗麵連綿不斷組成的牆體,使看慣了平平整整牆面的人感到一種別緻,一種藝術,一種別樣的生活情趣。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林小耳 / 圖片來源

康熙年間,蔡氏祖先從泉州南安詩山鎮藍田村沿著海岸,一路向東北前進,終於在蕉城區的東南部停下腳步,天時地利,機緣巧合。碗窯,這裡山嶺存有大量窯土,蔡氏傳承祖業,燒窯制碗,血脈在此扎土生根,匠心注入泥寮、碓房、工坊。他們與山相依,與海相伴,紮根、散葉、開花、結果,代代相承,福祉降臨這方水土,人丁興旺,碗窯村由此而生。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大夢客 / 圖片來源

梅花香自苦寒來,蔡氏將天人合一的理念凝聚成一座座大厝,五幢梅花狀的大厝在村中綻放,飛簷翹角,厝裡精雕細琢,以最低調也最高調的樣子讓人震撼,其中一座古厝內有十二個天井,猶入迷宮。數百年風霜,梅花大厝至今依然挺撥矗立,講述著蔡氏的發跡史。

「i·寧德」這裡是碗窯

大夢蕉城 / 圖片來源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依風 / 圖片來源

碗窯瓷器,漂洋過海。碗窯村地處的三都澳,是閩東重要的港口。古代貿易繁忙,寧德當地的物產、茶葉等均是由此地運出,目的地有東北、臺灣,還有東南亞等地。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網絡 / 圖片來源

在當時,閩東海運交通極為便利。而碗窯村地理位置極佳,東臨天然良港——三都澳不足5公里。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開放三都澳為對外貿易港口,次年,正式設立海關。碗窯瓷器正是通過這一途徑漂洋過海。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網絡 / 圖片來源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HUANG女亭 / 圖片來源

燒製過的碗胚褪去火氣,透出金銅的銅質,黯淡的光澤、拙樸、耐品,卻又襲擊人心。蔡家人因地制宜,因材盡用,一塊塊碗胚重疊而上,建造為厝,厝內通風透氣,冬暖夏涼。牆體堅固,忍耐,冷靜,泰然,厝內光線是厚實的、帶著一種穩妥、踏實、與肯定的。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網絡 / 圖片來源

碗窯是樸實村民的象徵,過去,碗窯村人從閩南一代遷徙而來,最主要的願望也就是美滿的生活。有了制碗手藝,建了碗胚房子,才算有家有業。

一座碗屋,濃縮了碗窯村人的別樣風情。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篡

陳巧珠丨文字來源

見圖片下方圖注丨圖片來源


「i·寧德」這裡是碗窯


「i·寧德」這裡是碗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