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 hsg392/图

以碗为屋

碗窑村,一个曾以制碗为业的村庄,三百年来就这样面朝大海,凝固于蕉城区的东南部。漫步于村中,一阵风带着粗糙、朴素与神秘的气息迎面而来。

圆弧形相连的碗面连绵不断组成的墙体,使看惯了平平整整墙面的人感到一种别致,一种艺术,一种别样的生活情趣。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林小耳 / 图片来源

康熙年间,蔡氏祖先从泉州南安诗山镇蓝田村沿着海岸,一路向东北前进,终于在蕉城区的东南部停下脚步,天时地利,机缘巧合。碗窑,这里山岭存有大量窑土,蔡氏传承祖业,烧窑制碗,血脉在此扎土生根,匠心注入泥寮、碓房、工坊。他们与山相依,与海相伴,扎根、散叶、开花、结果,代代相承,福祉降临这方水土,人丁兴旺,碗窑村由此而生。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大梦客 / 图片来源

梅花香自苦寒来,蔡氏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凝聚成一座座大厝,五幢梅花状的大厝在村中绽放,飞檐翘角,厝里精雕细琢,以最低调也最高调的样子让人震撼,其中一座古厝内有十二个天井,犹入迷宫。数百年风霜,梅花大厝至今依然挺拨矗立,讲述着蔡氏的发迹史。

「i·宁德」这里是碗窑

大梦蕉城 / 图片来源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依风 / 图片来源

碗窑瓷器,漂洋过海。碗窑村地处的三都澳,是闽东重要的港口。古代贸易繁忙,宁德当地的物产、茶叶等均是由此地运出,目的地有东北、台湾,还有东南亚等地。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网络 / 图片来源

在当时,闽东海运交通极为便利。而碗窑村地理位置极佳,东临天然良港——三都澳不足5公里。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开放三都澳为对外贸易港口,次年,正式设立海关。碗窑瓷器正是通过这一途径漂洋过海。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网络 / 图片来源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HUANG女亭 / 图片来源

烧制过的碗胚褪去火气,透出金铜的铜质,黯淡的光泽、拙朴、耐品,却又袭击人心。蔡家人因地制宜,因材尽用,一块块碗胚重叠而上,建造为厝,厝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墙体坚固,忍耐,冷静,泰然,厝内光线是厚实的、带着一种稳妥、踏实、与肯定的。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网络 / 图片来源

碗窑是朴实村民的象征,过去,碗窑村人从闽南一代迁徙而来,最主要的愿望也就是美满的生活。有了制碗手艺,建了碗胚房子,才算有家有业。

一座碗屋,浓缩了碗窑村人的别样风情。

智己策略丨文字编篡

陈巧珠丨文字来源

见图片下方图注丨图片来源


「i·宁德」这里是碗窑


「i·宁德」这里是碗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