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0元2個的天價柿子,只不過是日本水果的冰山一角

“天價柿子2個五萬元”,日本水果又火了。

這不是日本水果第一次上熱搜。

1054元人民幣的方形西瓜、7.6萬人民幣一串的紅寶石羅馬葡萄、19萬人民幣一個的夕張甜瓜、2萬元一個的黑皮西瓜……

50000元2個的天價柿子,只不過是日本水果的冰山一角

可以看出,在水果造型上日本人是很講究的,在定價方面也是毫不手軟的。

從一篇篇報道來看,日本多數水果確實貴出了天際,那是不是所有水果都有這麼高冷的價格呢?

吃不夠水果的日本人

在吃水果的觀念上,中國人和日本人是不一樣的。

我們當水果是甜點、日常必需品,而日本人當水果是禮品、奢侈品。

50000元2個的天價柿子,只不過是日本水果的冰山一角

對於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日本農林水產省提出的目標是成人一天200g水果、350g蔬菜,但是調查發現,日本每人每天平均只能吃到140g水果、266.5g蔬菜,低於世界平均的水果和蔬菜輸入量。

所以雖然日本水果名頭大,但是日本國民吃得卻是不多的,並非不喜歡吃,而是吃不起。

儘管日本水果普遍偏貴,但是也並非個個都價出驚人。

在日本的水果市場上,水果是分級的,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拍賣品、精品/禮品水果、普通水果。

可看不可“求”的拍賣果

今年10月25號,兩個“天下人“柿子被拍賣到了5萬元人民幣,它的甜度高達25度,重量超過310克,不論是重量還是甜度都是“柿中精品”,以爽脆的口感著稱。

今年5月,兩顆夕張王甜瓜(Yubari King melons)以每個22500美元的價格被拍賣,據報道,這種瓜需要“嬌養”100天左右,農民會戴上白手套給每隻瓜按摩,又稱“擦球”,來幫助它長成完美的球形。

50000元2個的天價柿子,只不過是日本水果的冰山一角

“浪漫紅寶石葡萄”(ruby roman)表現也不錯,它呈明亮的紅色,約有乒乓球那麼大,甜美多汁。它在日本拍賣會上以11000美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了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葡萄銷售記錄,據說這種浪漫紅寶石品種僅在日本石川縣種植和銷售,2008年以略高於900美元的價格進入市場。

還有17年的“黑皮田助”西瓜,最高價賣到30萬日元,約人民幣2萬元;16年的“太陽之子”芒果,最高賣到了20萬日元,約人民幣1.2萬元。

……

能拍下這些水果的當然是大佬,比如中了浪漫紅寶石葡萄的人叫細川志貴,是本州島北部一家溫泉連鎖酒店的管理人員,他們把拍下的葡萄拿來招待高級客人。

日本水果業之所以能頻繁地出新出精,跟一個組織脫不了關係,這個組織叫“全國協同農業組合聯合會”,簡稱“農協”。農協在日本有極大的影響力,絕大多數農民都是農協的會員,水果生產和銷售都歸它管,農協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內政外交。正是因為有一個統一掌管的機構,所以日本的水果產業相當成熟,產銷研一體化,這有效避免了農民分散經營而帶來的不確定性。

去競拍水果是日本上層社會的一件常事,而農協每年都會推出特級精品果來拍賣,不少令人咂舌的水果拍品就是農協的傑作,所以常有日本天價競拍水果的新聞也就不奇怪了。

禮尚往來的精品果

跟中國一樣,日本人在走親串客的時候也喜歡買水果,不過水果作為禮品在日本的地位可比中國高多了。去千疋(pi)屋(東京銀座一家非常有名的高級水果專賣店)買天價水果送客戶,送領導已經成了精英階層的習慣。

一顆櫻桃34元人民幣

一顆葡萄85元人民幣

一個蘋果85元人民幣

一根香蕉217元人民幣

一顆草莓700元人民幣

一個正方形西瓜1380元人民幣

……

沒錯,葡萄可以按顆賣,香蕉可以按根賣,櫻桃可以按個出。

50000元2個的天價柿子,只不過是日本水果的冰山一角

這樣的禮品水果質量和品種都是相當優秀的。比如在09年現世的白色草莓“初戀之香”,它表面泛白、白裡透紅,咬開以後果肉完全呈白色,味道香甜可口,每粒重量約是25-40克,大的有雞蛋那麼大。因為草莓外形實在太可愛而且包裝精緻,所以這成了很多人選擇賣它來送女友,送伴侶。

還有今年6月開售的“青森Heartbeat”櫻桃,它比500日元硬幣還大,直徑達到31毫米以上,色澤優良還呈心形,商家把它按顆包在精緻的小禮盒中出售,所以這自然也成為了送給男女朋友的好禮物。

去商超也買不起的普通果

天價水果當然不是人人都消費得起的,所以除了精品水果店外,最普遍的還是超市水果攤。水果攤上的水果價格會親民許多,不過也到不了可以日常消費的地步。

一個哈密瓜63元人民幣

一串葡萄32元人民幣

六個蜜桔25元人民幣

一個西瓜63元人民幣

一個梨子12元人民幣

……

日本是一個多山地的島國,所以物資匱乏,耕地少,農田保持成本高。

按理來說本國產量低那就大量進口就行了呀。但是日本政府極力保護本國農業,在農業進口方面一直維持著高關稅,時至今日也沒有向美國,中國,東南亞等完全開放市場。關稅高,進口水果的競爭力自然減弱,這極大的保護了日本果農的利益而且給本國果業留足了市場。

日本整個國家還都十分強調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超市水果整齊劃一,水果形狀基本一致,所以水果按個賣就不奇怪了。

除了產量少和品牌溢價之外,價格高當然也跟人工成本有關。日本農民的工資基本根白領持平甚至更高。農民的工資不僅高,農協還要給農民買失業,養老,醫療保險等。

根據《PRESIDENT》在2013年公佈的一份“日本各職業年均收入”排名,其中農民年均收入達到了756萬日元(約合49萬元人民幣),超過了公務員,漫畫師等很多白領的工資。

從一個群體的社會地位和薪資水平就可以知道一個產業的狀態,農民收入高,品牌效果好,產業精細化運作,出新出精理所當然,當然價格也不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