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謝頔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體育管理專業博士

真愛動運動康復聯合創始人

現為芝華安方VIP會員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以下問題你是否也有共鳴?


跑友①:月跑量400多公里,全馬每次跑都能進3

跑友②:月跑量過800了,怎麼就PB不了呢

跑友③:很少跑長距離,經常跑10-16公里,月跑量150-300公里,馬拉松3:25

跑友④:每天只跑10公里,一週5天,月跑量192公里,馬拉松輕鬆跑進3:30

跑友⑤:月跑量不到200公里,居然還PB了,跑了個3:26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以上是我自己的5位朋友跑步遇到的情況,各自有各自的訓練方法,但工作都很繁忙。對於很多業餘跑者來說,除了工作,兼顧家庭的需要,再抽出時間跑步,還對成績有點兒小想法,要想跑出好成績,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畢竟訓練時間有限是個客觀事實,所以,跑量不大時如何還能跑出好成績,就成了很多跑友非常關注的問題,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個建議,希望您可以融入到自己的訓練計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量,提速的方法,也能享受一下跑量雖然不多,但還能PB的幸福感!

等等!這是真的嗎?不是都說想PB,沒有跑量,純屬痴心妄想嗎?

三位跑友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一切都將成為可能!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跑友虎大爺的跑步PB經歷


很少跑長距離,經常跑10-16公里,月跑量150-300公里,馬拉松也能跑進3:25。

恢復跑步這五六年,參加各種賽事無數。最初報名是督促自己平常別偷懶保持運動,當然後來逐漸斬獲賽事優勝取得名次屬於副產品。正因為當初是以保持運動為目的,所以幾年來幾乎沒有專門針對速度力量進行訓練。除非專門為了備戰全程馬拉松運動量會大些,現在平時每週運動三到五次,每次大多10-16K,都是勻速中速跑。至於速度的訓練,就是以賽代練了,平常不練速度,比賽時盡力就行。

不準備全馬時,月跑量150-250公里,很隨意。備戰全馬時,跑量會達到300多,賽前跑兩三次LSD,每次32公里左右。平常勻速跑,配速大多505-515,由於不刻意追求PB。

自己年輕時是跳躍項目的運動員,偶爾中短距離跑。中長跑的天賦大概就是恢復跑步後經常參加比賽,逐漸開始可以得名次了才發現。當然年齡原因,參賽是督促自己別偷懶保持運動,因此平常運動時不會強迫自己,比賽也是盡力就行,不去拼命,所以平常跑步就從沒感覺疲勞過。

50多歲的虎大爺全馬也不會多跑,因為備戰全馬太費時間,工作有時很忙沒時間準備,加上年輕時跳躍運動留下傷病。

堅持運動,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次跑步認真跑,提高單次跑步效率;跑步時儘量雙腳不要同時離地;可以多參加一些家門口的短距離比賽,以賽代練提高全馬的速度。

工作繁忙也能PB330?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這個朋友堅持跑步有10多年了,心肺功能比較好,但是工作繁忙,只能早上的時間跑步,還得給家人準備早飯,時間有限,所以每天固定晨跑10公里,所有的訓練都在家裡或家附近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完成。他自己總結的心得是:晨跑讓他的睡眠和生活都很規律,每次雖然距離相同,但是他會加入速度的變化,跑步的頭三年,自己一直都是以一個舒服的速度跑,也沒跑什麼比賽,後來逐漸參賽多了,對成績也有一些追求後才開始在日常10公里的訓練中加入速度的練習。他常用的方法有兩個:

①: 頭2公里慢跑,從第3公里開始逐漸加速,每公里都相應的快上幾秒-20秒左右,跑到第8公里結束,然後再慢跑1.6公里,最後400米,或者2個200米衝刺跑結束;

②: 每8分鐘增加一段60米的快速跑,速度高於自己近期習慣速度的10-20%,看自己當天身體的狀況略有不同,比如自己最近一個月的平均配速是5分,會嘗試以4分的配速跑60米;

此方法適合已經有跑步習慣至少三年以上的朋友,有跑量的基礎,身體的有氧能力不錯,雖然工作繁忙,還能堅持一週至少跑4-5天的訓練。

朋友說自己的恢復能力不是很強,家裡事情又比較多,上有老下有小,一年能出門參加3次比賽已經是極限了。所以一旦參賽他經常這樣做:

總結:平日多加一些速度練習,大多數情況下他還都是勻速跑(80%的訓練時間),也不會連續兩天練習速度;通常一個盡全力完成的比賽結束後,他會徹底休息一週,才會再開始日常的10公里訓練,準備下一個比賽。速度練習的方法很多,網上可以查到很多,如果以上兩種方法您不喜歡,可以試試其他的方法。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月跑量不足200,竟然輕鬆PB?


這位跑友跑齡5年左右,第一個半馬跑了2小時15分,但是比較愛琢磨,是個企業的高管,他自己在跑了兩年多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訓練和比賽的規律:月跑量平常150-160公里,一年跑1-2個馬拉松比賽,賽前兩個月會增加跑量到200公里左右。他說跑步就是為了健康,緩解工作的壓力,能給兩個孩子做個好榜樣。他跑步也遇到過瓶頸,怎麼跑成績都上不去,月跑量300多公里的時候,成績還不如以前,他自己說身體可能疲勞了,練過了。

他的方法是:

①:一週跑步3次,每次8-15公里,有比賽的時候會跑2-3次25-28公里的距離;

②: 兩週一次爬坡訓練:在家附近的一段上坡路上練習,或者跑單位的樓梯(時間15-20分鐘左右);

③:空手跳繩:因為經常開會,他就在開會間隙在辦公室空手跳繩100-500下,他說會對他保持步頻有幫助;

④: 一週1-2次的力量訓練:有時間的時候就去健身房,沒時間的時候就用工作當中的碎片時間練習,主要練習自己比較薄弱的腰腹力量和踝關節的力量,同時也會兼顧下肢的力量訓練;

總結: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碎片時間做力量訓練,空手跳繩,舉舉啞鈴,提高自己身體的薄弱環節對提升速度一定會有幫助的。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跑量不等於跑步質量


月跑量800還不能PB的朋友,自己後來反省說可能是垃圾跑量太多了,看來還是得提升質量,自己一度還受到了傷病的困擾,讓他重新思考在跑量不減少的情況下(實在是對跑步上癮,不跑難受,沒法過日子),如何不受傷還能跑得快,我推薦他根據自己的情況,試試以上幾個方法,比賽前兩週減少跑量,別讓身體過於疲勞,期待下一個比賽能有他PB的好消息。

如果想提高成績,再忙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跑步,關腦子裡想著PB,在嘴上說著PB,是不可能PB的,還是得真刀真槍的跑起來才有可能,如同鋼琴家要想技藝精湛,也得好好練習才行。

乾貨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跑量就不能PB?

想強調一點是:這幾個朋友也不是天天練習速度,要想PB還是得在於平日跑量的積累,據《跑者世界》的研究報道:速度訓練只需要佔訓練總時間的5%,通常2-3個星期就能看到效果,不信您從這周開始就試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