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所用的94式460毫米艦炮,是二戰期間最大口徑的艦炮,從當時的工業技術能力來說算是高精尖的裝備,那麼除了日本之外,其它國家能否製造460毫米口徑巨炮?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參加“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的德國古斯塔夫800毫米列車炮,關於800毫米列車炮的巨大威力就不在這裡重複了...而從製造工藝角度來說,它並不低於“大和號戰列艦”的94式460毫米主炮!

日本在1937年11月4日建造“大和號”前從德國購進了一臺15000噸的水壓機鍛造機和3座70噸酸性平路爐...這些設備是做啥用的?15000噸水壓機就是鍛造大和號動力系統的主軸、其它大型鍛件兒和94式460毫米主炮炮管坯的,日本當時沒有這類設備能力,但沒有它根本製造不出來460毫米艦炮,所以必須要從德國進口。

另外,從鋼鐵冶煉角度來說,酸性平爐是不能去除硫磷的,只能用廢鋼當鍊鋼原料,估計是“吳海軍船廠”鑄造大型鋼錠的冶煉設備,估計650毫米厚度的主炮裝甲就是使用3座70噸酸性平爐煉出來的鋼錠,再鍛造成裝甲板。

日本購置這些德國設備一共花了1000萬美元,1937年的1000萬美元是什麼概念?1940年美國大蕭條剛過去物價上漲不高,2美元就可以買兩個“總彙三明治”和2品脫鮮榨果汁(美製1品脫≈473毫升)、1944年駐英國的B–17轟炸機機長一個月200美元工資...通過這兩個小事兒對比,花1000萬美元買德國設備,可見日寇已經在砸鍋賣鐵瘋狂擴軍備戰了!同時,也表明德國工業要比日本先進很多,從理論上來說製造類似460毫米艦炮不會有技術瓶頸。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800毫米列車炮一共兩門,分別叫做:古斯塔夫和多拉。其製造廠家是著名的克虜伯公司,百年曆史的克虜伯一直都是火炮製造工業的領引者,其工藝積累不是日本可以比擬的!從圖片上來看,800毫米列車炮雖然是單管火炮,但是機械複雜程度並不比94式艦炮低,甚至在某些部分要比94式複雜一些,比如:800毫米炮管,數節大直徑鋼管連接在一起,再焊接在一起不是說一說就能解決的。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英國MarkA型18英寸(457毫米)艦炮,又單管和雙聯型兩種,並且早94式艦炮10年研製出來,但是英國當時已經是江河日下了,在二戰爆發前能保住現有艦隊的水平也就很不錯了,而建造適合457毫米艦炮使用的戰列艦要排水量4萬噸以上,而且一個批次也得3~4艘,這對於財政壓力太大了,況且MarkA型艦炮性價比不高,未必比當時的英國戰列艦裝備16英寸(406毫米)艦炮優勢突出優勢,英國也就沒有再繼續發展下去,但是英國確實可以製造類似94式的艦炮,畢竟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還是有深厚的工業基礎的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美國華盛頓海軍兵工廠正在製造406毫米艦炮的炮管,巨大的炮管需要使用吊車吊運,美國的工業製造水平在二戰期間雖說可能有個別工藝水平落後於德國,但是整體水平和產能在世界排第一位,所以製造460毫米口徑艦炮也不成問題。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大口徑艦炮的鋼管不是由一根鋼管制造而成,而是用幾節鋼管對接後焊接而成。大口徑炮管的管壁很厚,焊接在一起非常的困難。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整根炮管焊接後需要熱處理,圖片裡是最後的豎井爐垂直退火工藝,為啥要用豎井爐呢?原因是炮管平放均熱退火會引起炮管細微的彎曲,會影響到射擊精度。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熱處理完成後要進行線膛加工,需要使用巨型拉刀將膛線一根根的切削出來。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加工炮管時拉刀與管壁高速摩擦,需要對其降低溫度,為避免刀頭紅熱需要不斷的用“機加冷卻油”降溫,圖片裡的油桶就是接油用的。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炮管膛線加工出來後需要用“內窺鏡”等光學設備進行檢查。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炮管內部檢查是一個精細的工作,坐在凳子上幾個小時都不動地方,眼睛不一會就會酸澀...但,不精心檢查一但炮管有缺陷輕則降低炮管使用壽命,重則引起炮管在戰鬥中發生炸管...。

製造完成的炮管要用火車運輸,拉到造船廠組裝成炮,大口徑炮管制造費時費力,成品率很低!100根當中有5根合格就很不錯了,所以大口徑艦炮是非常昂貴的裝備。

二戰期間美國的工業產能大大高於德國,技術水平也不亞於德國,更直白的說:美國製造460毫米艦炮也不是啥難事兒,不會像日本那麼吃力。

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主炮,其他國家能製造出來嗎?

二戰時期美國也研製出來了18英寸炮管,但只是測試完成沒有裝艦。

460毫米艦炮是二戰期間服役的最大口徑艦炮,理論上來說:美國、英國、德國都能製造,可問題是製造這麼大口徑的艦炮也需要建造更大排水量的戰列艦,排水量小了會引起軍艦在航行過程中的重心不穩(頭重腳輕)並且在開炮射擊時承受不住巨大的後坐力和震顫...並且二戰之前航空母艦已經嶄露頭角,特別是珍珠港事件,美國已經充分的瞭解到航母巨大的戰鬥力,所以在“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建造方面以成熟技術為主,沒有研製更大口徑的艦炮,因為花費太大,已經還沒有任何意義了!火炮打的再遠也不如飛機飛得遠,鉅艦大炮註定是被淘汰的!事實證明“大和級戰列艦”上的460毫米巨炮確實沒發揮出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