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集市主動擁抱監管新政 社交電商下半場合規是關鍵

最近一段時間,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以及平臺自身,頻頻受到監管關注。

未來集市主動擁抱監管新政 社交電商下半場合規是關鍵

一方面,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製度保障。《條例》(草案)提出,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確定監管方式和標準規範,堅守安全和質量底線;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或者處置,促進規範健康發展,嚴禁以創新的名義實施違法行為。另一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在8月發佈的《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避免用老辦法管理新業態,對一時看不準的,設置一定的"觀察期",防止一上來就管死。

一時間,作為平臺經濟的代表,社交電商在監管不斷關注之下,究竟如何更好的走下去成為社會焦點。

歸根結底,社交電商也是一種流量運營,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社交化電子商務模式下,平臺的掌櫃不需要囤貨、投資、直接參與,但卻能獲取佣金。平臺通過大數據連接品牌、運營商、掌櫃和消費者,從而更好地授權企業,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購物體驗。

有觀點認為,對待社交電商的興起,我們要有新思維,而不是將其一棒子打死。正像雲集、未來集市一樣,社交電商通過社交媒體渠道下沉,能夠開發大量三、四線城市的用戶資源,消化大量滯銷農產品,為農村電商系統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機會。

事實上,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社交電商,產品質量和消費者體驗始終是留住用戶和進一步轉化的關鍵部分。誰能在倉儲、物流、質量控制、消費者增值服務等方面做得更多,誰就擁有更多的勝算。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社交網絡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社交電商綜合增長率為60%,去年營業額達到12000億元。目前,我國社交電商消費者已超過5億人,從業人員已超過4000萬人。

未來,社交電商將是發展的新趨勢,低成本的流量也將吸引更多的巨頭和資本入局社交電商體系。社交電商通過共享、內容生產、配送等方式實現了傳統電商模式的迭代,成為電商創新的主力軍,同時社交電商在促進群眾創業、促進產業升級、擴大消費和增加就業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

無論怎樣,眾說紛紜之下,我們對社交電商不可神話,不能妖魔化,更不可忽視,合規發展才是正途。

10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辦的《國際商報》發表了一篇關於未來集市創始人兼董事長吳召國的專訪。在這篇題為《為社交電商健康前行貢獻力量》的專訪裡,有寫道:未來集市自醞釀成立初期就不斷夯實合規思維,在設計商業模式時更是始終把合法性放在第一位。經營過程中不斷根據相關法規要求調整策略,並主動支持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了第一部社交電商行業規範 — —《社交電商經營規範》的起草工作,目前該《規範》已完成公開徵求意見程序,正在報送商務部審批階段。

另據瞭解,今年8月,未來集市還上線了各類優化購物體驗和售後服務體驗的功能模塊;出臺了相應的對商家端品質要求、售後端響應流程和社群端宣傳材料等一系列規範文件,確保商業模式和運營動作合法合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