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丨種薯切塊大小對馬鈴薯的產量有什麼影響?

  • 馬鈴薯在我們這裡種植面積很大,是除大姜,大蔥外的第三種經濟作物,有大棚早熟栽培和露地晚熟栽培兩種方式。有的人會認為,馬鈴薯是一種簡單易種的作物,因此在栽培技術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比較粗放,簡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這些年來,我們這裡的馬鈴薯種植戶,已越來越認識到配套合理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技術是有多麼的重要,科學到位的栽培管理技術,是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商品性的保證。影響馬鈴薯商品性的栽培技術和栽培環境主要有種薯的選擇,種薯的處理,土壤,肥料,播種密度,溫度,水分,光照等環境條件,及病蟲害的防治等,這些因素在馬鈴薯的栽培管理中,既相互制約又互相作用,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丨種薯切塊大小對馬鈴薯的產量有什麼影響?


我想利用今後多天的時間,結合本地的種植經驗,就影響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幾大因素一一介紹一下,希望能夠幫助到種植馬鈴薯的朋友。因本人學識有限,有不足之處請朋友們指正,咱們共同探討。今天我們就先從種薯的切塊說起。

  • 一,種薯的大小對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的影響

馬鈴薯同大姜一樣,都是利用種塊進行繁殖。大姜因根莖呈多頭,可以直接掰開做姜種,而馬鈴薯的種塊是一個整體,不能直接掰開,但可以用刀等工具切開做種塊。種薯的大小對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俗話說,"母大子肥"。在多年的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大家都發現,用過小的薯塊做種,由於種薯幼嫩,生理年齡小,休眠期要比大薯長,播種以後要比大薯種塊出苗晚,一般平均要晚5–8天左右,而且出土的幼苗生長的很瘦弱,最終會發現,小種薯結出來的馬鈴薯數量少,而且個頭要小很多,病害多,產量和質量都嚴重下降。

而用大薯做種,種薯的生理年齡處於壯年,出苗早而整齊,幼苗生長旺盛,結的馬鈴薯多而且大,產量高,不易出現病害。但是,用大薯做種薯,因畝播種株數太多。用種量太多,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我們在選擇種薯時,要儘量選擇大小適中,芽眼多的薯塊的做種薯,切塊後薯塊大小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出苗快而健壯,為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一般切塊後的種薯在20–30克比較合適。

這是對馬鈴薯種薯大小的要求,以及種塊的大小對馬鈴薯產量和質量的影響。但是馬鈴薯又該怎樣進行切塊呢?切塊時又該注意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啦一啦。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丨種薯切塊大小對馬鈴薯的產量有什麼影響?

  • 二,如何進行馬鈴薯種薯的切塊,要注意什麼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馬鈴薯切塊播種可以節約種薯,降低生產成本,並有打破休眠,促進發芽出苗的作用。馬鈴薯種薯切塊的大小要適當,如果生產技術水平較高,投入多,你可以切得大一些,反之則切得小一些,一般以不小於20–30克為宜。

你在切馬鈴薯種薯時,每個切塊上要帶有1–2個芽眼,便於控制播種密度。切塊時,25克以下的薯塊,僅切去底部即可,這樣可促使發芽。如果種薯比較小,應採取從薯頂至底部縱切法,可將每個種薯切成2塊或4塊,使每個切塊都儘可能地帶有頂部芽眼,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塊莖的頂部優勢,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如果種薯大時,可從種薯的底部開始切起,按照種薯上的芽眼排列順序,呈螺旋形向頂部斜著切,最後再將頂部一分為二,也可以從頂部自上往下一分為二,然後再分別從底部按芽眼依次切塊。

種薯切塊應保持大小均勻一致,並保證每一塊種塊上都有1–2個芽眼,切刀要儘量靠近芽眼,以促使切塊芽眼早發芽出苗。

在這裡特別要強調一點,你所用的切刀要乾淨,無鏽,無油,刀刃要快而薄,這樣可在切塊時切面平滑,有利於種塊刀口的癒合。切種薯時,難免會遇到病薯,當切到病薯時,一定要注意淘汰病薯,且對刀要進行消毒處理,以防傳染給其它種薯。刀具消毒的方法是,常用75%的酒精對刀具進行反覆的擦洗,也可以用沸水加少許鹽浸泡切刀10分鐘左右。你可以準備兩把刀具,這樣就不會耽誤時間。

馬鈴薯切好種薯後,最好是直接播種,也可以在播種前的1–2天進行切塊,不可過早切塊,以防因失水過多而萎蔫,造成減產。切好的薯塊稍經晾曬後就可以進行播種。在我們這裡,種植面積少的農戶,都是用草木灰拌和種塊,使傷口儘快癒合,防止細菌感染,同時因草木灰又是很好的有機肥,又起到了種肥的作用。但草木灰因是鹼性的肥料,如果在鹽鹼地上播種馬鈴薯,那就不要用草木灰拌種,以防加重鹽漬化。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丨種薯切塊大小對馬鈴薯的產量有什麼影響?

如果沒有草木灰,或者是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大,你也可以用滑石粉或者是滑石粉中加入5%左右的甲基硫菌靈均勻拌種,避免切塊感染病菌而腐爛。

那麼馬鈴薯切塊播種有什麼優點呢?有沒有缺點呢?說實在的,馬鈴薯切塊種植,有很多的優點,但缺點也不少。下面就馬鈴薯切塊播種在我們這裡常見的優缺點做一介紹。

  • 三,馬鈴薯切塊種植的優點和缺點

馬鈴薯切塊可充分利用每個芽眼,節約種薯,降低馬鈴薯的生產成本,特別是在馬鈴薯的播種前,種薯如果還沒有通過休眠期或種薯只有頂芽發芽,側芽還沒有發芽時,切塊可有利於打破馬鈴薯種薯的休眠,可促使種薯的芽眼及早萌發和出芽。因為馬鈴薯的每一個芽眼就可萌發出一棵幼苗。

馬鈴薯種薯切塊播種,在實際生產中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當播種馬鈴薯的土壤條件較差時,比如土壤過於乾旱或水分含量太多,土壤溫度過低或過高,或是種薯自身條件較差,切塊播種時很容易引起種塊的腐爛或失水乾縮,造成出苗的不整齊,田間缺苗嚴重,最終導致產量的下降。

馬鈴薯種薯切塊還會導致很多病菌,細菌性病害通過刀具在種薯間傳播,如果傷口不能及時癒合,切面易感染細菌導致腐爛。在土壤溼度大,溫度高的情況下,如果採取切塊播種馬鈴薯,很容易引起大量的爛種,導致田間大量缺苗,因此,在溫度高溼度大的地區,最好是採用小整薯進行播種。提倡小整薯播種馬鈴薯,對其商品性和產量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馬鈴薯種薯切塊播種,在生產中存在許多的弊端,但由於目前我國生產的種薯仍然偏大,因此在大部分種植馬鈴薯的地區,尤其是春播馬鈴薯的地區,仍然採用切塊播種的方式。

上面提到了馬鈴薯小整薯播種,為什麼我們要提倡馬鈴薯小整薯播種呢?對產量和品質又有什麼影響呢?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丨種薯切塊大小對馬鈴薯的產量有什麼影響?

  • 四,小整薯播種馬鈴薯,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所謂小整薯播種馬鈴薯,就是採用20–50克的健壯小整薯做種薯,不進行切塊,好處是避免切刀的傳病,減輕青枯病,瘡痂病,環腐病等病害以及馬鈴薯病毒病的發病率。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種薯的頂端生長優勢和保存種薯中的養分,水分,抗旱能力,出苗整齊健壯,長勢旺盛,結薯量增加,增產幅度較大。

此外,小整薯播種馬鈴薯,還可節省切塊的用工,便於機械播種,還可利用失去商品價值的小薯,可謂一舉多得的好事。

在我們這裡,有人就專門購買小種薯播種,價格還便宜,而且播種後,由於種薯的頂端優勢,可在頂部發出多個主莖,通過對照發現,一般每個主莖可結3–5個馬鈴薯,主莖數越多,結的馬鈴薯個數越多,並且用小整薯播種後的馬鈴薯,出苗早而且整齊,結薯也越早,個頭大,大薯率和產量都明顯增加。而且用小整薯播種的馬鈴薯,如瘡痂病,環腐病等常見病害明顯降低,馬鈴薯的健康性狀和品質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丨種薯切塊大小對馬鈴薯的產量有什麼影響?

  • 總之,馬鈴薯的種植,在現如今的栽培方式下,大多還是採用切塊播種的方式。切塊的大小和質量對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一定的影響,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提高,相信不久的將來,馬鈴薯都會採用脫毒的原種薯進行播種,增產幅度會有較大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