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叙事,决战“冰丝带”

初秋的北京,天气转冷,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建设现场却呈现一片更为火热的施工景象。

还没到中午,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已经开了两个工作会,还在工地巡场走了一大圈儿。爬上几十米高的屋顶马道,他和同事讨论着技术细节,风呼啸着从耳边吹过。

午餐时,他和同事们在饭桌上的话题只有拗口的工程专业名词。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后,所有人奔回办公室和工地,没有午休,继续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

“目前所有施工节点都达成既定目标,‘冰丝带’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场馆!”凝望着头顶索网结构编制的巨大“天幕”,他底气十足,露出自信的笑容。

信心从哪儿来?

“信心是在很多重大工程中积累起来的。”李久林说,他还有个头衔——“鸟巢”总工程师。有了建设异型钢结构大型建筑的成熟经验,“冰丝带”建设团队中很多人都曾参建过“鸟巢”,李久林心里更有底儿了。

从“鸟巢”到“冰丝带”,建设难度跨越新台阶,精细度再升级,一道道考验摆在建设者面前。

“冰丝带”设计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大跨度钢索网结构用到的高钒封闭索,是李久林和同事们遇到的第一项挑战。

在国内,这种封闭索长期依赖进口,如沿用国外的技术,风险低且压力小,但供货期受限于人。

建设者们偏偏不信邪。“我们有能力承担风险,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久林拿出当年攻克“鸟巢”建设难题时的气魄:突破核心技术壁垒的重任必须主动扛在肩上!

他并不是贸然尝试。团队提前进行了反复调查研究,得出国内有条件成功攻关的结论,“就看谁肯迈出这一步”。建设者们开始“自找麻烦”的历程,反复研制测试高钒封闭索防腐性、承载能力等一项项参数。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最终,国产高钒封闭索首次在国家级大型体育场馆中应用,3月圆满完成索网结构张拉作业!建设者们的努力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还带动国内各大工程方纷纷向厂家抛来雪片般的订单,陆续应用上国产封闭索。

这给所有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冰丝带”建设完全能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事实上,建设者们也是这么做的,推进各种材料和技术实现国产化,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相比“鸟巢”,“冰丝带”对智慧场馆和高效高精度建造的要求更高: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钢结构、索结构、屋面结构等的技术准备和施工准备已经同步展开,在场外加工场内组装。

李久林打了个比方:施工现场就像一个总装厂,造场馆就像造汽车一样,已经实现了智慧建造,通过数据信息分析让更多工序同步进行。

目前,“冰丝带”屋面系统启动安装、曲面幕墙系统安装过半,正向年底实现封顶封围的目标发起冲刺。

建设“鸟巢”时,35岁的李久林满腔热血,干劲儿十足。50岁再次担任“冰丝带”总工程师时,他依然激动万分,多年经验的沉淀,又让他的心态更为从容。

“奥运场馆建设和奥运比赛有着相似之处。”他有着独特的奥运心得:工程建设同样追求卓越极致,需要对标国际最先进的纪录,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精品工程,也要力争“出成绩、破纪录”,为“双奥之城”的精彩努力拼搏。

这是两千余名“冰丝带”建设者的共同心声。

特朗普证实美国正在升级核武器!详细现场视频,尽在“中国网”抖音(7878744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