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守護漫山紅飄帶的“橄欖綠”

忠誠守護漫山紅飄帶的“橄欖綠”

在福建南平的張山頭村,有一處紅軍墓群。

海拔758米的山頭上,沒有莊嚴的紀念碑,沒有寬敞平整的烈士陵園。

忠诚守护漫山红飘带的“橄榄绿”

張山頭紅軍墓群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鵬 攝

不到一米寬的山徑兩旁、雜草叢中,三塊青磚、一個編號、一根紅飄帶,一片竹條便就代替了墓碑,沒有姓名,也不曾記載烈士的過往,但這裡長眠著至少1343位紅軍戰士。

2016年清明節,雨後,霧氣籠罩著張山頭。

忠诚守护漫山红飘带的“橄榄绿”

從張山頭遠眺,皆是茫茫大山

武警南平支隊的官兵們在不到一米寬的山路上跋涉,前面的人只能看見後面人的頭頂,隨著海拔的升高,隱藏在層層迷霧後的一棟棟土磚瓦房終於出現在眼前,這裡曾經就是閩北紅軍中醫院、中共閩北分區委和閩北紅軍獨立團駐地。

忠诚守护漫山红飘带的“橄榄绿”

武警南平支隊官兵向紅軍烈士默哀

“脫帽!向紅軍先烈,默哀!”紅軍墓群陷入寂靜,只有風打竹林的摩挲聲。

從這一年開始,武警南平支隊的官兵就和當地村民一起,投入到張山頭紅軍墓的保護和宣傳工作中。

豐碑

2016年以前,張山頭紅軍墓群似乎都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

張山頭村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小漿村,是一個只有11戶人家的自然村,村裡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他們的父輩都跟隨紅軍在閩北戰鬥過。

老人們都知道,後山有一處墓群,那裡埋葬著紅軍。但由於缺乏強有力的證據,張山頭紅軍墓群一直沒有受到關注和認定。

即使如此,80多年來,清明祭掃、中元焚香,這裡的村民一直沒有間斷過,張山頭紅軍墓群寄託著蘇區人民對共產黨、紅軍、蘇維埃深厚的情感。

2016年,當地村民在後山勞作時發現了一塊刻有“紅軍墓、三一立”字樣的石碑,經過有關部門的考證,才最終確定這裡埋葬的就是紅軍。

1934年前後,駐守在張山頭地區的蘇維埃黨政軍機關、部隊及紅軍中醫院的一部分跟隨主力部隊長征,一部分輾轉福建、江西等省堅持游擊戰爭,並在抗戰爆發後統一編入江南新四軍,開始了新的戰鬥歷程。

而張山頭附近千餘畝山林,則留下了上千具無名紅軍烈士遺體。

紅軍中醫院存在期間,因傷病醫治無效犧牲的紅軍烈士大多安葬在張山頭,駐地群眾在每具遺體之上壘起三塊青磚作為記號。

忠诚守护漫山红飘带的“橄榄绿”

俯瞰張山頭,紅軍墓群就在山上的竹林中。

這一晃,紅軍墓群在風雨中經歷了80多年,直到2016年當地村民在後山勞作時發現了一塊刻有“紅軍墓、三一立”字樣的石碑……

趙建平,是武夷山市文物與文化遺產管理所原所長。已經退休的他並沒有因為年邁而結束對張山頭紅軍烈士遺存的整理發掘,反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了此項工作中。

多年來,趙建平通過採訪歷史當事人瞭解情況,深入張山頭密林實地發掘整理烈士遺骸,尋找相關證據,初步得出了張山頭掩埋的大量遺體屬於紅軍先烈的結論。

趙建平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據我們研究論證,這些紅軍烈士分別來自紅一方面軍七軍團、少共國際師、閩北紅軍獨立師以及地方赤衛隊等,遍及贛南、閩北蘇區30多個縣。”

武警南平支隊執勤三中隊戰士王文勇來自福建漳州。高中畢業的他剛出校門,就入伍來到這裡,成為了一名駐守在張山頭這片紅色熱土的武警戰士。

2016年,王文勇和戰友參加張山頭無名紅軍烈士墓第一次集中祭掃活動。穿上莊嚴的禮服,王文勇被一股莊嚴肅穆的氛圍簇擁。

但是,由於地處偏僻,山路陡峭,他和戰友們乘坐的車輛在“九曲十八彎”的山道上蜿蜒前進,這讓他們吃了不少暈車的苦頭。

“現代條件下我們坐車都如此難受,真難想象紅軍先輩們要靠兩個光腳板,在這裡和數十倍於己的兇惡敵人血戰,要經受多麼大的考驗。”他和戰友們都在心裡這樣感嘆。

在武警南平支隊官兵心中,這個山頭的紅軍墓群,就是一座無字的豐碑。

守護

在2010年全國革命遺址普查過程中,張山頭紅軍中醫院和紅軍烈士墓群被武夷山市黨史部門作為革命遺址上報。

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羅永勝說,“當時,紅軍烈士墓因缺乏足夠的證據未列入‘全國革命遺址名錄’。”

從2016年4月起,武夷山市對紅軍墓群進行全面核查與保護。

“我們組織專業人員成立工作小組,進行搶救性勘查,發現無名紅軍墓冢1343座、1931年立的刻有‘紅軍墓’字樣和五角星圖案的墓碑一方,以及戰壕、炮臺、練兵坪等遺址、遺蹟。”羅永勝介紹,經核實,墓葬人員身份為閩北紅軍、紅十軍、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犧牲人員、蘇區幹部和赤衛隊員等。

在武夷山市黨史館,經常能看見武警南平支隊執勤三大隊大隊長陳友雲查閱歷史資料的身影,他希望能尋找一些記載紅軍當年在張山頭戰鬥的印記。

當他翻開1983年編印的《福建省崇安縣革命烈士名錄》,被記錄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5位,而僅張山頭髮現的墓冢就有1000多座。

“這些紅軍烈士在張山頭犧牲,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埋葬在這裡,”對於陳友雲來說,每次來到張山頭,他的心情都是無比沉重。

讓陳友雲想不到的是,在500裡外的江西餘干,一位紅軍後代潘迪淵,正努力地尋找著關於自己爺爺的一絲絲線索。

潘迪淵的爺爺潘驥,曾經是閩北獨立團的團長,根據方誌敏《可愛的中國》一書中描述和餘干縣文史資料記載,1931年,潘驥在閩北地區梭駝揚作戰時犧牲。

“梭駝楊就是沙渠洋,是我們這兒的土話。”在黨史部門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尋親多年的潘迪淵也終於確定了爺爺的埋葬地——武夷山張山頭。

“爺爺,你聽到了沒有,就是因為‘梭駝揚’三個字,讓我們找了兩代人啊。”潘迪淵面對漫山遍野的紅飄帶,沉沉地跪了下去。

“梭駝揚”即武夷山沙渠洋村在當地方言中的讀音,由於文字記載和地名讀音的差異,導致潘迪淵及其父親苦苦追尋了兩代人。潘迪淵的期望是將祖父的遺骨帶回江西,和父親葬在一起。

當他站立在張山頭村的高山上,環顧四周,眼淚奪眶而出,他很快轉變了念頭:“爺爺和戰友們已經化作了青山,這漫山遍野都是他的英魂。”

幾十年的尋親終於等到答案,這個瘦小精幹的江西漢子望著山林數度哽咽:“茫茫青山,爺爺的墓已無處可尋,讓爺爺落葉歸根本是父親的期望,如今只能帶回一抔土,讓他和無名英雄們一同留在這裡了。”

傳遞

10月13日清晨,武警南平支隊軍醫劉曉麗和衛生員迎著晨霧,抬著藥箱,登上了張山頭。此行的目的,是給張山頭的村民們體檢、複查身體,更換藥箱中的臨期藥品。

半年前,她和戰友來張山頭為村民們體檢時發現,當地村民為了抵禦溼氣,常吃重鹹的食物,造成血壓偏高。

忠诚守护漫山红飘带的“橄榄绿”

武警南平支隊軍醫劉曉麗和衛生員迎著晨霧,抬著藥箱,登上了張山頭。

劉曉麗還告訴澎湃新聞,還有一些村民口味偏甜,血糖濃度高。

針對這些有地區特徵的情況,劉曉麗為每一位村民做了檢查記錄和醫囑,還無償給村民們發放了日常用的非處方藥品。

2019年10月13日,劉曉麗再一次來到張山頭,為老人們進行體檢,此次前來,讓她感到十分高興,因為大部分老人的身體狀況相比於以前都有所好轉。

一次義診結束,在衛生隊出村準備返回時,劉曉麗正好碰上因年齡太大,腿腳不便而來遲的老人童水嬌。劉曉麗二話沒說,坐在路邊就給老人現場量了血壓,併為老人開了藥方。

幾年來,劉曉麗為張山頭每名老年村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對他們的身體狀況、用藥品種進行了統計歸類。

忠诚守护漫山红飘带的“橄榄绿”

劉曉麗在給張山頭村裡的老人量血壓。

張山頭村地處偏僻,群山環繞,海拔相對較高,對外交通不便。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濘溼滑,不便行走,更帶來一定危險,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村民生活上的貧困,也影響了張山頭紅軍烈士墓的推廣宣傳和保護。

針對這個問題,2019年,武警福建總隊專門撥出10萬元,用於張山頭紅軍烈士墓道路的修繕,總隊和南平支隊已經協調了武夷山路政、交通、林業、財政等部門,共同推進張山頭村道路建設,目前工程正在建設當中。

武警福建省總隊南平支隊官兵保護了一處重點文物,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紅軍精神的傳承。

2019年10月16日,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並公佈。

張山頭紅軍墓群赫然在列,時代範圍確定在了1928-1935年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