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頂,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寺院


菩薩頂位於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的靈鷲峰上,寺廟整體金碧輝煌,絢麗多彩,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臺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山西省五臺山中規模最大的黃教寺院。位於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佔地45畝,殿堂樓房430多間。

據傳為文殊菩薩道場,即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為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此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471~499),歷代曾多次重修。

明·永樂以後,蒙藏藏傳佛教信徒進駐五臺山,遂成為五臺山黃廟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數次朝拜五臺山,住宿於菩薩頂,賜菩薩頂大喇嘛提督印,並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撫、大同總兵、代州道臺等,均須向大喇嘛進貢。

全寺佔地四十五畝,順山就勢而築殿宇,佈局嚴謹。寺前有石階一百零八級。山門內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等建築。

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蓋。又,寺內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東禪院碑亭內,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寬一公尺,上刻漢、滿、蒙、藏四種文字。

菩薩頂盤踞山頭,地勢較高,加上這裡殿宇雲集,佈局嚴整,因此顯得雄偉壯觀。山門前的108級石階,暗指山西舊屬的108個縣。

遊人參觀菩薩頂時,往往在這些石階上俯視臺懷鎮全景,留影逗留。山門內,分佈著天王殿、鐘鼓樓、菩薩頂、大雄寶殿等主要寺廟建築,這些建築的屋頂,都用三彩琉璃瓦覆蓋,顯得五彩繽紛。

雖經幾百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依然色澤如新。東禪院當中的碑亭,聳立著兩面乾隆皇帝的御碑,每面御碑高達六米。

漢、滿、蒙、藏四種文字鐫刻的碑文,簡述了菩薩頂的歷史和乾隆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經歷,書法字體流利,氣勢不凡。

菩薩頂現存建築,全都是清代所重建,其形制和手法,多參照皇宮官制式,顯得富麗堂皇,尤其雕刻藝術,最值得珍視。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菩薩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