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的鄉鎮工廠工業化,全球獨此一家

中國沿海的鄉鎮工廠工業化,全球獨此一家

英格蘭的包工商拿著原料給鄉里的家庭,讓他們手工製作,過一陣再收回成品,這是所謂外放體系,通常被認為是工業化的先聲。但它與集中勞動的工廠工業化有什麼關係,現在也還有爭議。有的認為,工廠工業就是從鄉村外放演變過來的,有的認為,這其實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外放是臨時的過渡性的,後來被放棄了,工廠工業則是從頭開始的,是斷裂式的新創造。我傾向於認為,它們是不同種類。英國後來利用水力驅動在河流邊建工廠,真正工業化開始,以後再靠近煤和港口的城市裡建設蒸汽機驅動的工廠,這是工業化的典型。

與此相比,中國江南和廣佛則一直在農村鄉鎮做工業,鄉鎮企業有無數小廠,也有做大廠的,上市公司也不少,是完全真實的工業化。為什麼?王國斌的解釋有啟發。他認為,因為明清中國城市和鄉村一樣安全,所以江南農村也有製造業。後來在外來因素啟發下,沿海鄉鎮開始建設動力驅動的工廠,這種傳統也得到延續。農村鄉鎮建設工業工廠,沿海多地都是如此。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解釋,大國傳統使然。

但農村鄉鎮企業的工業化,一直被學術界認為是散亂差,此類觀點影響很大。這種情況肯定有,而且隨著規模越大,發生的概率也還越高。但是,鄉鎮、縣裡、市裡,也不是傻瓜。蘇南一二十年前就做了工業向園區集中,但園區還在鄉鎮,不在城市。溫州等浙南沿海地區就沒有這樣做,基本上放養。現在看,蘇南城市比溫州發展態勢更好。佛山也做了一些,東莞這些年才開始做,但措施就比較猛了,引起一些爭議。

很多人,特別是知識界讀書讀出來的,以歐美只有在城市才有工業化的歷史為原型,不認可中國沿海農村鄉鎮的工業化,非要都搬到城市裡去,才覺得避免散亂差,才能提高技術含量。有的還認為,正是這些鄉鎮的大小工廠的海洋,才造成了惡性競爭,希望嚴加禁止,迫使他們轉型升級。

聽起來很好很高級,但這種從書本出發、從歐美原型出發的觀點,完全忽視了中國與歐洲國家的歷史傳統上的巨大差異對工業化路徑的影響。

中國有自己的傳統。第一,如王國斌所說,歷史上,農村與城市都享有安全的環境,江南農村做製造業是傳統。第二,沿海的江南和廣佛地區,基礎設施都不差,第三,如李伯重的江南研究所證明的,耕讀傳家重視教育的傳統,江南一帶的識字率很早以前都很高了。所以,在沿海鄉鎮實現工廠工業,並沒有什麼環境安全、基礎設施、人才素質上的困難。

這與英國、尤其是與歐洲是不同的。英國的農村是面向城市進行商業化的農業生產,這是偉大的,江南與廣佛在製造業興起之前與此類似;但是,英國的農村與城市在安全和教育程度上還是有差別,這一點不比中國南方沿海地區,農村與城市相當接近。歐洲如法國德國的農村更是與城市是兩個世界,這一點與英國不同,後來歐陸國家的工廠工業也都在城市展開,而不是在農村,這一點又與英國相同。

而中國的江南和廣佛則是:城市與農村緊密交融,如英格蘭,同時,農村也照樣有基礎實現工廠工業,這幾乎是全球獨有的。這是中國的歷史傳統帶來的獨特現象。為什麼要削足適履,用歐美城市工廠工業的歷史的鞋子強迫中國鄉鎮工廠工業去穿呢?

鄉鎮工廠工業做好了勞工環保技改等方面,照樣可以成為一流的工廠、做出一流的產品。為什麼一定要對鄉鎮工廠工業橫加指責呢?

工業向園區集中,可以避免鄉鎮工業規模做大以後帶來的一些負面外部性,這是應該做的。但是,不必再多走一步,工業全部向城市的開發區集中。如果在鄉鎮的園區就挺好的,又何必向城市的園區集中?

如果不是遍佈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的鄉鎮工廠工業,哪有橫掃全球的低成本的工業品呢?低成本,是一個優勢,不是劣勢。低成本還能逐步往中高附加值上爬,誰與爭鋒?

要重視中國自己獨特而偉大的傳統,要重視沿海鄉鎮工業化的歷史邏輯和現實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