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不是欺負人,就是被人欺負

幾經波折的《少年的你》,終於上映。

它讓我們突然意識到,對於一些人來說,青春意味的不是什麼甜甜的戀愛,不是什麼操場上飛奔的少年,而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黑暗。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沒經歷過霸凌的人很難想象,為什麼一個人被欺負到寧願自殺,也不打回去?為什麼不找老師,不和父母講?為什麼有人會這麼壞,是現在的學生學壞了嗎?

實際上,校園霸凌,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文化。它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也會存在。

真實世界裡的校園霸凌,比電影還要觸目驚心得多。

0

1真實的校園霸凌

溺水一樣窒息又與人隔絕的痛苦

“那些人想折磨你,沒有任何理由,但有千萬種辦法。”

2017年3月19日,一名網友在QQ空間上傳了一段女中學生打人的視頻。

在短短數分鐘的視頻中,打人者逼迫被打者脫衣服、下跪磕頭,並多次對其扇耳光……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南京浦口陡崗中學的陳同學,時不時就被人在廁所裡抽一頓。

更過分的是,他們把陳同學拉到廁所,用一個粗吸管,在糞坑裡挑上一小堆糞便,逼他吃屎!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快點吃,不然打死你。”

……

若他們能活到有勇氣去回憶和感受這一切的那天,可能會告訴你:

“我已經習慣了,就是有點抑鬱。”

“從來沒人管過他們,沉默就是對他們暴行的縱容。”

“我也配被人誇讚嗎?”

“我的人生應該沒有比這個更灰暗的事了吧。”

0

2霸凌高發地

宿舍、教室、廁所、走廊樓道和操場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一份專題報告顯示,2017年至2019年,57.5%的校園暴力案件為故意傷害案件。

其中,高達88.74%的案件導致受害人存在傷亡情況,31.87%的案件受害人重傷,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超過八成的校園暴力案件為無預謀的突發性衝突犯罪,但近七成的故意殺人案是有預謀的犯罪。

宿舍、教室、廁所、走廊樓道和操場是暴力行為的高發地。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0

3校園霸凌源於

“不一樣”和“瞧不起”

很多霸凌都源於「不一樣」和「瞧不起」。

因為這個人跟旁人不同,所以遭到同學的欺凌;

因為這個人家境貧寒、買不起名牌、身體有缺陷,遭到同學的歧視;

因為這個人不如我,還敢反抗,遭到同學的暴力對待……

在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中,臺灣15歲少年葉永志,因校園霸凌,倒在廁所的血泊中。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紀錄片《不一樣又怎樣》由蔡依林出資拍攝,在2015年PLAY世界巡迴演唱會的現場,穿插播放。

葉永志生前就讀於臺灣屏東縣高樹國中三年二班。

他的性格比較內向,為人處事比較溫柔,同班的男生覺得他是“娘娘腔、怪胎”。

每次看到他,都要把他抓去廁所,脫褲子檢查是不是男生。

為了避開跟大家一起去廁所,葉永志會在下課前偷偷跑去。

可是,仍就沒有避開悲劇。

他在某堂課下課前5分鐘離開教室去上廁所,被發現倒在血泊中,送醫後不治身亡。

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蚯蚓》,講述了一個腦癱父親為了給遭受校園暴力而自殺的女兒報仇,向施暴者潑了硫酸的故事。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李子若從小跟腦癱父親相依為命,爭氣的她考上了首爾的貴族藝術高中。

班上都是些好看、家裡又有錢的女同學。

李子若的專業優勢,引來了她們的妒忌,子若堅強好勝,奮力抵抗著她們的校園暴力,卻遭到了更強的回擊。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她們不止言行辱罵子若有個腦癱父親,還在課間撕扯她的頭髮,對其打罵、脫光她的衣服。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實在受不了這樣的日子,子若選擇了自殺。

她的自殺,對父親的觸動很大,他開始奔走為女兒伸冤,卻無濟於事。

社會、學校,沒人在乎一個腦癱父親的話。

無奈、氣憤佔據了父親的心。

當他返回學校,看到霸凌者仍舊笑靨如畫得炫耀自己對子若的暴行的時候,他將手中的硫酸潑向了她們。

這可能是腦癱父親能為女兒做到的最大的爭取。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0

4各國都普遍存在

英格蘭每週都有一起案件

世界範圍內,被霸凌的案例比比皆是。

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表明,美國中學生在校園被霸凌比例在1/5左右。

在澳大利亞,早在2015年的公開數據中校園欺凌的數字就不低,僅公立學校,平均每週公佈的校園欺凌就有60多起。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早在上個世界80年代,日本的校園欺凌事件,就已經非常嚴重了。數據表明,近80%的學生有校園欺凌的經歷。甚至因為經歷太過恐怖,不少日本學生已經不願去上學。在推特網上,一名名叫小幡和輝的日本人甚至道,“9月1日是自殺的孩子最多的一天。”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根據英國《獨立報》的報道顯示,英格蘭是中學生遭受霸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在這項針對約26萬名英格蘭教師的調查顯示,自2013年以來,許多國家與地區學校欺凌的頻率有所下降——但在英格蘭,霸凌現象卻在近五年翻了近一倍。英格蘭29%的中學校長表示,至少每週都會發生一次學生霸凌事件。

2018年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數據顯示:

  • 全球校園三分之一青少年遭受霸凌。
  • 男孩遭受霸凌機率高於女孩,但在霸凌高發的國家,女孩更容易受到傷害。
  • 在富裕國家,低社會經濟地位是青少年在學校是否會遭受霸凌的主要預測指標。
  • 富裕國家的移民青少年比在當地出生的孩子更可能在學校遭受霸凌。

0

5校園霸凌

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看到網上那些霸凌視頻,視頻中的男男女女使用各類令人髮指的手段欺負同學。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你會想,怎麼可以這麼壞?為什麼有一些孩子非要欺負另外一些孩子?這些人是魔鬼嗎?

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這些孩子是被人教壞了。這很符合我們的一般看法,孩子做不好,就是爸媽沒教好。熊孩子欺負人,大概率是他們教養有問題。

然而有研究表明,過於嚴厲或者忽視孩子教育的父母,子女容易出現霸凌他人的行為。而且,霸凌者也比同齡人更不依賴父母。

也有學者分析了過去70份關於父母行為和霸凌風險的研究,發現父母的負面行為,比如忽略孩子或者濫用暴力,也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容易被其他人欺負。

這麼看來,就算父母沒盡責,孩子是欺負人還是被欺負也說不定。

其實,校園霸凌並不像看起來那樣,是幾個壞孩子一時興起的結果,而是少年們爭奪地位的一種手段。

對555名加拿大中學生的研究發現,確實霸凌者們不受同學歡迎,可同時,同學也認為霸凌者們表現的更有吸引力和領導能力,擁有的資產也更多。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換句話說,雖然欺負別人不對,大家也知道這不對。但是霸凌者成功地向同學們秀了一把肌肉,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和支配地位。

另一項研究更驚悚,結果顯示欺凌行為61%都能通過基因的差異解釋。這不是說六成欺凌行為都是基因控制的,但是至少說明欺凌很大程度上不是學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不管在哪個國家,校園霸凌都屢禁不止。

在校園霸凌面前,我們對抗的不是少數人的壞心眼,而是人類本性最黑暗的一面

0

6一輩子有人走不出來

羞辱和自我懷疑,是被霸凌者的普遍感受

身體暴力、言語暴力和排斥,這三種主要的校園霸凌手段中,那些看起來沒那麼暴力的霸凌方式,可能才是最讓人絕望的。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露西亞之後》中的露西亞被同學排斥孤立,沒有朋友,只能自己一個人趴在教室的桌上/《露西亞之後》劇照

對中國初中生的健康追蹤調查也發現,排斥是最“傷心”的霸凌方式,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大。其次是言語暴力,捱打反而是次要的。

你有沒有經歷過傳卷子都要被周圍同學繞過?有沒有經歷過一個人站在操場上沒有人想和你一起玩?你有沒有被人罵過“婊子”?

同學要不就不理你,理你就是起鬨。活在這種環境,很容易懷疑人生,更容易懷疑自己:“是不是我哪裡不好,大家為什麼都針對我?”

羞辱和自我懷疑,是被霸凌者的普遍感受。



這種既不屬於這裡更無處容身,溺水一樣窒息又與人隔絕的痛苦,也沒有朋友可以傾訴。

焦慮、羞恥、壓抑的情緒,甚至化作了身體上的痛苦,被霸凌的兒童中,頭痛、胃痛、背痛、頭暈、失眠這些症狀的比例明顯增加。

還有人甚至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PTSD),或者陷入嚴重抑鬱,沒法繼續學業。他們也想過熬,但如果真的熬不下去了,那就只能像電影裡陳唸的同學那樣選擇結束生命。

0

7被霸凌後遺症

不輕易相信別人,談戀愛更是奢望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少年的你》劇照

劍橋大學的一項綜述,向我們展示了被霸凌者走出校門之後的艱難人生。對他們來說,走出校園不是痛苦的終點,而是新的開始。

成年之後,被霸凌者在抑鬱面前更加脆弱,自尊心也相對低。這樣在新的環境裡,霸凌和孤立往往又會找上他們,36%的被霸凌者在新的學校和單位裡,噩夢重現。

被霸凌的人,還有另外一種痛苦,那就是他們感覺自己不配擁有親密關係。

經歷霸凌的人,更容易害羞,他們不敢輕易相信別人,交朋友就變得困難起來。談戀愛?那更是奢望,他們時刻保持警惕,不會把自己的心輕易託付給一個異性。

在尼古拉斯·卡萊爾的採訪案例中,有人30多歲都有自己家庭了,到了晚上還會做回到學校的噩夢。

0

8被霸凌

為什麼不能告訴父母和老師?

“被欺負了,你就打回去啊”、“如果你對他們硬氣幾次,他們就知道厲害了”。這可能是很多人給的建議。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但很遺憾,即使有個別人靠這個辦法成功脫離苦海,打回去也仍然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打回去的後果,是要面臨更猛烈的報復。對199名兒童的跟蹤調查顯示,選擇打回去的孩子比起其他孩子,會面對更持續的霸凌。

另外,決心打回去也沒有那麼容易。對1722名學生的研究發現,選擇沉默的受害者和選擇反擊的受害者幾乎是兩條平行線,誰也不會輕易改換陣營。自己沒法拯救自己,同學更是冷眼旁觀。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報告老師?老師提供的幫助也很有限,可以看看一位霸凌親歷的說法,在她眼中,老師幾乎幫不上忙:

“向老師求助嗎?你以為老師真的不知道?但是有什麼用?他(她)又不可能和你時時在一起。說不定,一轉身,那些人整你整得更厲害。我寧願就這樣。”

家長幫不了你,老師幫不了你,同學也幫不了你,這種情況下,受害者能做的就剩尋找能支持自己的朋友。

這確實很難,不過對208位被霸凌者的追蹤研究發現,其中72%都在兩年內脫離霸凌。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交到新朋友是他們不被欺負的重要原因。

每個處在霸凌陰暗裡的人,都在拼命地用自己的方式自救。

霸凌者與被霸凌者同在泥潭。

霸凌者以為在別人身上隨意發洩情緒,自己就會快樂,當他們還在為欺負別人沾沾自喜的時候,卻步步劃入不可挽救的深淵;

被霸凌者遊走在徹底失去希望的邊緣,需要的不過是一句理解,可能到死都得不到。

來聽一聽那些曾經霸凌者,多年後的自述: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朱小姐:對不起,這幾個字其實很多年前就想說了,那個時候我故意騙你出來,騙你被打,我還買了紅墨水倒你頭上,這些事實我不能抹掉。他們都說你是個壞女孩,其實我知道你沒有那麼壞,我覺得你高高白白的其實挺好看的,你應該也沒有做那些破事。你也是別人家疼愛的女兒,祝你永遠幸福吧。

@meng:高中時候坐在前桌的女生和班級裡一個男生談戀愛,大家都在傳他們中午會在教室做羞羞的事兒,所以每個下午來上課時,大家都會注意我們這邊,還會亂開玩笑。每天下午來上課我都會非常大力的把她的椅子踹到前面,不許她碰我的桌子,那個女生當時在班級裡沒有一個朋友。回想起來,坐在她身後的我從沒試圖瞭解過真相,就略帶暴力的想要跟她劃清界限。

@倩倩:初中班上有一個女孩,可能是自閉症或者別的什麼問題,反應一直很遲鈍,一般人要問三次問題,她才能非常小聲地給出一個簡短的回答。她成了異類。男生們經常逗她,實際上像看猴一樣。有一次,我在同桌的竄動下,也過來找她:“你脫一件衣服給我們看看唄?”她露出害羞的笑容,我又說了幾次,她終於把校服外套拉鍊拉下來,大約也就十釐米的樣子吧。全班爆發出笑聲。

@Y:我在高中的時候參與了對同桌的校園欺凌行為,起因是大家認為他是個同性戀、異類,只因為覺得他坐姿跟我們不一樣,說話聲音太細,動作很娘。我也順從潮流排斥他,對他進行了肢體上的暴力,最過份的一次是和幾個男生一起把他推進女廁所,還威脅他不準再上男廁所。現在想起來後悔不已,在小學我也是被校園欺凌的對象,沒想到自己也變成了人渣,把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施加在別人身上,還洋洋得意,給自己的欺凌找「我只是在隨波逐流」的藉口。

我們都是校園霸凌的親歷者。

可能是施暴者,可能是被霸凌者,亦或者旁觀者。

對於校園霸凌,你有哪些故事想和我們分享?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1]宋月萍, & 張婧文. (2018). 初三學生遭受校園霸凌對健康的影響——基於中國教育追蹤調查的分析.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v.11;No.117(06), 66-71.

[2] 相比《少年的你》,真實的校園霸凌還要殘忍一百倍——浪潮工作室

[3]澎湃新聞. (2016). 北京一母親稱兒子長期遭校園霸凌,曾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

[4]《少年的你》:怎樣的父母,會養出霸凌者和受氣包?

[5]《少年的你》看哭無數人:真實的霸凌者後來都怎麼樣了?

[6]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比監獄還可怕的,是充斥校園霸凌的學校

[7] 校園霸凌,各國什麼現狀?哪國最嚴重?

[8] 新數據顯示全球三分之一青少年遭受霸凌

扇耳光、逼下跪、扯頭髮.....沒人能幫你,是什麼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