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辦好 實事辦實——寧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老房子上的檁條拆下來,剛放地上就斷了,挺害怕的。”9月20日下午,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聯財鎮聯合村一組33號村民齊效良告訴記者,他家原來的土坯房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小青瓦的屋頂年久失修,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尤其是遇到颳大風的天氣,常常能聽見房梁咯吱吱響,好像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現在好了,政府通過危房改造,補貼了我家兩萬二,兒女們又湊了好幾萬元,我家在原地拆掉了舊房,蓋上了新屋。一家6口人住在8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裡,政府還給裝了太陽能熱水器,下水管也通上了,廁所也改成水衝的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比蜜甜。”跟記者說這些話時,70歲的齊老漢一臉滿足。

  “六個一批”,必有一款適合你

  記者瞭解到,寧夏高度重視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自治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農村蹲點,暗訪危房改造工作,並作出重要批示。自治區主席鹹輝多次調研農村危房改造,分管領導自治區副主席劉可為及時研究解決危房改造政策制度、資金安排等有關問題。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發展改革、財政、民政、國土、扶貧、殘聯等部門,圍繞目標、同向合力,協同推進有關工作開展,形成了“黨政統領、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統籌推進”的工作機制。

好事辦好 實事辦實——寧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寧夏連續6年將農村危房改造列入年度民生計劃和為民辦重點實事計劃,實行定目標任務、定責任領導、定質量標準、定完成時限、定考核獎懲“五定”責任制,確保完成改造任務。各市、縣(區)一把手負責,強化工作組織協調,逐級將改造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村、組、農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村鎮處處長楊普介紹說,寧夏在開展農村危房改造過程中,根據貧困程度、房屋類型、群眾意願,按照“六個一批”的工作思路,分類施策、科學推進,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

好事辦好 實事辦實——寧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原址翻建一批。通過提高標準、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農戶自主實施危房改造。

  加固改造一批。對存量危窯危房中地質條件、房屋結構和基礎較好且經鑑定屬於C級危房和危窯的,支持實施加固改造。

  移民搬遷一批。對符合移民條件的,由自治區扶貧辦通過移民搬遷實施改造。

  公租擴面一批。對願意在城鎮務工、就業、居住生活的,採取政府補貼租金、公租房政策擴面的方式,在縣城或小城鎮建成的公租房內安置。

  週轉安置一批。印發《關於加強農村廉租住房建設管理的通知》,對無力或不願自建房屋的,特別是“孤老病殘”的極度貧困戶以及移民過渡期內的危窯危房貧困戶等,通過改造農村閒置校舍、村部、租賃閒置農房等方式,設立週轉房進行安置。

  補償退出一批。對現存部分空置危房,戶主長期在外打工且租住安全房屋或自購自建住房的,指導各縣(市、區)制定相關政策,引導鼓勵農戶對農房及宅基地有償轉讓或退出,消除安全隱患。

  “充分尊重群眾意願,讓他們自主選擇改造方式,危房改造才會讓更多困難群眾滿意。”楊普說。

  讓困難群眾的住房“轉危為安”

  危房改造,質量是關鍵。寧夏嚴格標準、多措並舉,確保危房改造質量安全:

  健全完善技術規範。嚴格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切實加強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按照有基本的建設規劃管控要求、基本的房屋結構設計、基本合格的建築工匠、基本的技術指導和管理隊伍、基本的竣工檢查驗收“五個基本”的要求,制定《寧夏房屋建築抗震設防管理辦法》《寧夏農村危窯危房改造技術導則》《寧夏危窯危房改造最低建設要求(試行)》等,形成符合寧夏實際的技術標準體系。

好事辦好 實事辦實——寧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嚴格落實既定標準。按照選址要科學、地基要牢靠、結構要安全、佈局要合理、設施要完善、風貌要鮮明、體量要適當的“七要”質量安全技術要點,科學指導危窯危房改造。對於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災害地段危窯危房予以搬遷改造,不同地質採取不同的基礎形式加以處理。在結構上,按照抗震基本要求採取安全措施,堅持“上下圈樑、構造柱、三七牆、塑鋼窗、窗牆比合理、砌築砂漿達標”等標準要求,房屋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證。

  合理控制改造面積。要求房屋高度不超過兩層,並按照1~3人戶在40~60平方米、1人戶不低於20平方米、2人戶不低於30平方米原則,積極引導群眾建設經濟、安全的住房,改變盲目攀比、大門大窗、大戶大院等陋習,避免因建房而返貧現象發生。對於需要政府兜底保障的極度貧困戶,鼓勵按36平方米左右面積統建住房,滿足基本使用需求。

好事辦好 實事辦實——寧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盡力完善設施功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落實房屋朝向、採光通風等要求,堅持廚房、衛生間獨立設置,堅持鄉土材料和新型材料、傳統建築工藝和現代建造技術相結合,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農房。

  “要讓困難群眾的住房‘轉危為安’,必須把好質量關。”隆德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樑龍祥告訴記者,該縣專門成立了危房改造辦公室,負責質量全過程監管,圈樑、構造柱的截面尺寸、鋼筋綁紮是否規範,地基、基礎開挖埋置深度,水泥和沙子是否合格,事無鉅細,一管到底。

  把危房改造成美麗家園

  “自家有了新房子,我的心裡就有了底,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在涇源縣興盛鄉紅星村,32歲的成文彩笑著告訴記者,她的愛人於付奎父母死得早,家境特別困難。她和於付奎結婚時,只能借住在鄰居家的房子裡。2014年,於付奎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政府出資2.2萬元,自己籌集了1萬多元,建起了60平方米的新房子。

好事辦好 實事辦實——寧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在成文彩家的窗臺上,綠蘿、海棠、蘭草、蘆薈等各色花草枝繁葉茂,不大的院子裡,辣椒、四季豆、白菜、黃瓜等長勢喜人。成文彩一邊哄著3個孩子,一邊介紹起家裡的情況:由於政府幫扶,她家已經在2017年脫貧,但政府的幫扶政策沒有變,兩個上學的孩子學費全免,享受九年義務教育。每年產業扶貧,精準造林有14850元收入,還享受著健康扶貧、養老保險。丈夫於付奎現在在外打工,有穩定收入。“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從記者進門,樸實而滿足的笑容就一直掛在成文彩的臉上。

  紅星村黨支部書記於保亮介紹說,紅星村轄4個村民小組132戶56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39戶162人。以勞務、草畜、苗木、蜜蜂產業為主導產業,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目前只有2戶4人是貧困戶,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87%。

好事辦好 實事辦實——寧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紅星村過去是全鄉環境最差的老舊村莊,基礎設施薄弱,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內生動力不足。2016年實施了美麗村莊建設,村莊面貌大為改觀。2019年啟動人居環境整治,群眾結合實際改水、改廁、改廚、改棚、改院,建設幸福大院,種好兩個增收園子,栽好“三棵樹”,建成兩園82個、幸福農家96個,栽植景觀樹2400餘棵,成為人居環境改造示範村。

  涇源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馬銀全告訴記者,2009年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以來,全縣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6137戶,兌付補助資金2.826億元,拆除農村危舊土坯房38萬平方米。涇源縣尤其注重把危房改造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紅牆、紅瓦、挑簷”的傳統農房風貌,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品,既要達到戶戶都有安全住房的基本目標,又要提升村民居住品質,打造特色鄉村,留住美麗鄉愁。

  督導員“一竿子插到底”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村鎮處副調研員萬雄兵介紹,為加強危房改造一線技術指導,寧夏連續6年每年抽調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交通、扶貧等部門和企業20名左右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分組進駐有危房改造任務的縣(區),常年開展改造對象複核、技術指導巡查、質量安全檢查、竣工驗收確認、補助資金兌現、檔案資料及信息系統建立完善等指導工作,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危窯危房改造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每月25日報送危窯危房改造進展情況制度,對行動遲緩、進展緩慢、對象認定和質量把關不嚴的縣(市、區),採取函告、通報批評、現場督辦和約談問責等方式,強化監督管理。

  “有了一線督導員,我們就可以隨時掌握最基層的危房改造動態,及時糾偏,保證政策不走樣。”萬雄兵說。

好事辦好 實事辦實——寧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側記

  要保證好鋼用在刀刃上,就必須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危房改造資金。寧夏在規範資金分配、撥付、使用、兌現等全過程管理上下足了功夫,對危窯危房改造驗收合格農戶,由各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建設部門提供的驗收合格花名冊,並優先保證貧困地區和“4類重點對象”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將補助資金直接轉入農戶“一卡通”賬戶,及時足額髮到危房改造對象手中,保證改造完成一戶、驗收一戶、資金兌現一戶。聯合財政、紀檢監察和審計等部門,定期不定期開展補助資金跟蹤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專項管理、專款專用。

  “好事要辦好,實事要辦實。”寧夏回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馬漢文告訴記者,2009年以來,特別是今年以來,寧夏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和要求,紮實推進危房改造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通過10年不懈努力,共計改造農村危房47.8萬戶,累計補助資金60.21億元,使150萬農村貧困群眾住上安全房,顯著改善了農村貧困群眾的住房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