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為民生兜底 讓民心更暖

10月13日,在廊坊市博愛老年公寓,來自四川省綿陽市的胡長英在我市民警和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終於與走失了28年的母親見面。相聚的那一刻,母女倆緊緊握著彼此的手不願鬆開,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感人故事的背後,體現的是民政工作的真抓實幹。尤其在我市創建文明城市以來,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認真落實、穩步推進、紮實開展各項創建工作,確保創城任務提前保質保量完成,並以創城為契機,推動民政整體工作再上新臺階。

“創建文明城市以來,市民政局堅持以人為本、施惠於民的工作理念,結合本部門工作實際,系統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在提升困難群體救助水平、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推進‘社區創新實驗區’試點等方面不斷加強和完善。”市民政局副局長楊建光介紹,今年以來,市民政局晝夜奮戰、合力攻堅,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95.90%,門診特殊疾病購藥合規費用報銷比例為93.15%,全市家庭醫生簽約履約率均達到100%,1775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領取《門診特殊疾病證》並正常享受慢病醫療待遇。

2018—2019學年和2019—2020學年分別資助各學段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54名和990名,鄉村教師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600元,全市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輟學。

對全市“4類重點對象”逐戶開展房屋安全鑑定,共發現1154戶非建檔立卡農戶存在住房安全問題,目前已解決516戶,剩餘戶預計年底前全部解決到位。

此外,我市還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助殘扶貧等方面下大力度,推動全市各類貧困人口實現高質量脫貧。

目前,我市低保、特困等6項困難群體保障標準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統籌,保障標準全省領先,部分標準接近或達到京津標準;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先行先試,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建立了“通州、武清、廊坊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了試點單位醫療保險與運營補貼的互聯互通;採取“異地代養”的方式,將部分縣(市、區)孤殘兒童接收到條件較好的市級福利院代養,使孤殘兒童養育水平顯著提升;指導廣陽區開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試點工作,同時積極探索新方法、新思路,積累實踐經驗,為全市社區工作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下一步,市民政局還將緊緊圍繞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定位,搶抓協同發展歷史機遇,以改革創新推動全市民政工作再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