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和弟弟你更愛誰?”不同的回答,造就不一樣的人生

最近有位媽媽說,她家的姐姐比弟弟大10歲,一個人在外地上學。

每次姐姐放假回來,總說自己不像家裡人,融入不到這個家裡。

有一天女兒甚至問她:“媽媽,我和弟弟你更喜歡誰?”

朋友在生二胎前,已經考慮過女兒的感受了,但有時候做事還是讓孩子覺得偏心了。

這位媽媽已經非常注重兩個孩子的平衡和教育了,但依然會讓老大感到偏心。

01

而現實中,父母偏心的情況真不少。

綜藝節目《少年說》上,可以聽到孩子們的一些真實想法。

有一個六年級小學女生崔兢,講了二胎家庭裡,身為老大所受的委屈。

他懇求爸爸,在自己和妹妹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自己,能不能相信自己一次。

小女孩站在天台上,眼淚一直往下掉,我看著也替她委屈。

然而他的爸爸只用一句話,就堵住了女兒與他溝通的出口。

他說:“她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媽媽,我和弟弟你更愛誰?”不同的回答,造就不一樣的人生

爸爸的回答冷漠、高傲又無知,真替小女孩心疼。

這些話是我們之前聽到的,也許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小心說過:

弟弟妹妹還小,你怎麼不知道讓著他們?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媽媽,我和弟弟你更愛誰?”不同的回答,造就不一樣的人生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7歲的松子看到父親帶了禮物回家,充滿期待地伸手去接,父親卻只是把手裡的皮包扔給她,然後上樓去看妹妹。

“父親只憐愛弱病的久美,而我總是一個人。”

松子此後人生悲劇的根源,也都源自於此。

如果沒有人對父母指出他們的做法,會讓孩子覺得偏心,他們也許是意識不到的。

02

而爸媽們偏心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同輩之間年長的要讓著年紀小的,“大的讓著小的”被家長們視為理所應當。

所以,才有上文中的小女孩被父親要求讓著妹妹的情況。

可是受了不公平對待的孩子們,就會委屈地想:“都說我要讓著弟弟/妹妹,那誰來讓著我呢?”

還有的父母,養老大的時候沒經驗,生活條件也不好,養二胎的時候就希望對孩子好一點,作為補償。

就像人們常說的“我爸媽是覺得大號練廢了,所以再開個小號?”

“媽媽,我和弟弟你更愛誰?”不同的回答,造就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生活中,越小的那個往往越受寵。但也有的因為家庭文化的影響,會偏向重男輕女,或者更喜歡女孩。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同胞之間的競爭,這是非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躲不過的一部分。

為一件玩具爭吵、為一個矛盾打架,其實都是表象,競爭的真正本質,是為了爭奪來自父母平等的愛和關注。

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安慰和疏導,那麼兩個孩子長時間都處在“同胞競爭”的壓力中,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傷害。

03

《變形計》中有一期,講的是《陌路兄弟陳力豪陳力賓》。

哥哥陳力豪17歲,弟弟陳力賓 13歲。

哥哥抱怨弟弟出生後搶走了本屬於他的東西,弟弟想靠近哥哥但又懼怕他。

哥哥認為父母的做法不公平,生弟弟之前沒跟他商量過。生下弟弟後,又突然之間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弟弟。

弟弟說哥哥就像個“魔鬼”,總是欺負他。

哥哥則說,爸爸怎麼打他,他就怎麼打弟弟。

在愛失衡的家庭裡,哥哥會嫉妒被全家人寵愛的弟弟,並把弟弟看作爭奪父母關愛的敵人。

而被偏愛的弟弟會因為哥哥的敵意和疏遠,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心懷愧疚。

一家人的關係就這樣陷入了惡性循環,彼此之間互相不理解,有很大的隔閡。

“媽媽,我和弟弟你更愛誰?”不同的回答,造就不一樣的人生

他抗拒的從來不是親情,而是不公平。

對不公平的反抗,才是哥哥一切行為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二胎家庭中,不偏心,不比較,不因性別年齡區別對待,讓孩子感覺到公平很重要。

很多家長選擇生二胎可能都有這樣的初心:讓老大有個伴,長大後可以相互扶持。

但同時不偏不倚地照顧好兩個孩子,並不容易。

很多家庭問題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辦法,大家各有各的難處,每對父母都在做著自己的努力和嘗試。

家有二胎,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04

這裡給出一些建議,希望可以給各位家長一些參考:

給大寶足夠的安全感,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

在要二胎之前,尊重老大的意願,除了父母,大寶也需要做好迎接家庭新成員的準備。

二寶出生後,老大會有危機感,害怕爸媽被弟弟或妹妹搶走。所以,有了二寶後,一定不要讓老大感受到受冷落。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身邊有媽媽說,自己時間精力有限,光伺候小的時間都不夠,哪有心思管老大?

這時候家裡爸媽或者老人,能幫忙分擔一下至關重要,可以平衡一下對孩子的關愛。

“媽媽,我和弟弟你更愛誰?”不同的回答,造就不一樣的人生

尊重每個孩子的需要,建立公平的規則。

關係再好的兩個人,也會有矛盾,何況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所以,當孩子發生衝突時,爸媽不要驚慌。父母有穩定的情緒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本身就能給孩子提供安全感。

可以先撫慰孩子,等他們安靜下來,問清楚事情的緣由,這時候爸媽的洞察力也很重要了。

也許無法做到完全公平,但要相對客觀,尊重每一個孩子。

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家長只需要幫助孩子們冷靜下來,鼓勵孩子們自己協商解決問題,這比父母直接評判,效果好很多。

教會孩子們彼此相愛。

有一些獨生子女,長大後會羨慕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雖然小時候吵吵鬧鬧,但長大後會多一份親情的陪伴。

能和兄弟姐妹和諧相處的孩子,會較好地學會接納自己和他人,形成良好的同理心,有助於家庭和睦。

對每個孩子來說,他們可以學會愛的能力,在未來的人生中,可以幸福快樂地成長。

二胎家庭的父母,雖然承擔了加倍的辛苦,但也收穫了雙重的幸福。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長,我們需要給予他們平等和尊重。而他們可以彼此玩鬧和歡笑,共同努力和扶持,一起成長,是彼此生命中最好的禮物。

江楓,心理諮詢師,育兒就是育己,在寫作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