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十年前的10月31日下午,夕陽斜射進工人體育場,但無法驅走深秋的寒意。誰曾想到,哨響剛剛開始幾分鐘,工體就被點燃,沉寂了一年的大馬丁在最後一場比賽中完全爆發,幫助國安拿到了職業化以來的第一個冠軍。


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那一天比賽散場後,球迷在工體內見證了國安的加冕。隨後,東到團結湖,西到東四十條,北京球迷走上大街,忘情慶祝。還有的球迷乾脆去了王府井、東單、天安門。

十年時間過的很快,當年國安奪冠的球隊的陣容中,除了個別球員還在踢球外,其餘均以退役。當時一隊的於洋、侯森、張稀哲成了十年來為數不多仍在為國安拼搏的球員。


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從2009年到2019年,這十年間,中國足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回想2009年,國安重金引進了當時中超最頂級的外援:中超MVP的大馬丁、中超搶斷王的馬季奇、澳超MVP和最佳射手大格,以及在中超已經證明過自己的小格,這樣的外援配置,在當時的中超是絕對的No.1。再加上國安原有的人員班底,奪冠已經成為了終極目標。

那支國安隊的本土球員陣容雄厚,老中青三代都有代表人物,陶偉、徐雲龍、楊璞、張永海、隋東亮、周挺等球員都在30歲出頭的成熟期,28歲的楊智和張辛昕,26歲的楊昊和杜文輝,22、23歲的閆相闖、郎徵和黃博文。


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按說,以這樣的配置,國安應該順風順水的拿下冠軍。可事實卻是,國安的冠軍拿的萬分驚險。

最終,國安在還剩七輪的情況下換掉了李章洙,老帥洪元碩出山穩住了局面,讓國安從河南建業、長春亞泰等黑馬中脫穎而出。

或許,正是十年前換帥奪冠,給瞭如今的國安極大的心理暗示,所以國安才會選擇在一個並不恰當的時機換掉了德國人施密特。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2009年奪冠的磕磕絆絆和今年爭冠過程中的磕磕絆絆,雖然具體原因不同,但是宏觀上都是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俱樂部最終都選擇拿主教練開刀的原因。

老實說,李章洙是不是個好教練,在那個年代的中超,老李的那一套東西,能夠馬上讓球隊脫胎換骨,他強調體能,強調對抗,強調精神屬性,可以說,李章洙把之前一直並沒有什麼明確打法的球隊,變成了一支“鐵軍”。

但李章洙執教下的國安,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臨場指揮的保守和固執是後來扣給李章洙的罪名,洪元碩上任後,對陣容和球員的使用進行了調整,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拿到了聯賽冠軍,但也並未將國安的全部潛力挖掘出來。2010年,國安衛冕失敗,洪指導中途下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訓練不繫統,球員體能出現了問題,同時整體打法有所退化。

可以說,2009年中途換帥,是用洪指導靈活的臨場應對和球隊中的精神地位,解決了李章洙時期的部分問題,但這些問題其實都是表面上的東西。偶爾六七場,能夠見效過,可長期來看,並不是國安的良藥。

那麼什麼是國安的良藥?其實是2011年的帕切科。

2010年國安衛冕失敗之後,中超經歷了一次全面的變局。自由球員制度的產生,讓國安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不明所以的“二大爺”被楊昊和黃博文玩弄於股掌,國安失去了中場的當打球員和潛力之星。而在內援引進上,國安只收獲了還需要打磨的樸成。

而外援方面,國安保留了馬季奇、大格和小馬丁,這樣的人員配置,在當時的中超絕不算出類拔萃。尤其比起剛剛升級的廣州恆大,他們擁有克萊奧、穆裡奇、寶隆,後來還迎來了孔卡。


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可是那一年的國安,踢出了中國職業化以來最獨特的足球。應該說,帕切科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的一個里程碑。正是他成功的將西歐足球的理念植入到國安隊中,讓中國足球從矇昧的原始時代,開始與現代足球有所接軌。

帕切科的球隊,強調球隊的整體逼搶和壓迫,強調球隊的整體協防和補位,要求球員有更多的無球跑動,要求球員要敢於完成個人突破,最重要的是,不要輕易丟掉球權,要掌控比賽的節奏。這些理念,在過去的中國足壇是從來沒有過的,即便有,也沒有人成功過。


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正是帕切科的成功,讓中國足壇迅速摒棄了來自韓國、巴西和南斯拉夫的教練,一大批葡萄牙教練迅速登錄中超,接著,西班牙、法國、德國教練接踵而至,然後就是被認為盛產足球技戰術大師的意大利。

客觀的說,帕切科手下的國安人員能力和等級並不如2009年奪冠時期。陶偉、楊璞和隋東亮都已經退役,徐雲龍、周挺和張永海老了2歲,楊昊、杜文輝、黃博文流失,馬季奇和大格也不再是中超的頂級外援。但是,帕切科讓周挺、張辛昕、王曉龍、徐亮等一大批球員踢出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最高峰。

現在馬後炮的來說,如果,只是說如果,2008年國安爭冠失敗後,就能夠請來帕切科,2009年國安的冠軍還會拿的那麼憋屈嗎?2010年國安還會衛冕失敗嗎?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國安球迷都會說:不會。

李章洙是個實用的教練,他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陷。洪老正好可以彌補他的部分缺陷,但同樣也沒有保住李章洙的某些優點。無論是李章洙還是洪元碩,也或是那些年在中超橫行的巴西和南斯拉夫教練,他們都已經不是國安的菜了。

當時的國安,已經唸完了小學,該上中學了。而李章洙、洪元碩都不是一箇中學老師。但帕切科是,曼薩諾是。

從2011年帕切科執教國安,到2015年曼薩諾離開,這五年,國安經歷了三任教練。中間的斯拉夫人斯塔諾耶維奇最終被國安高層定性為“沒那個本事”,後來的斯塔諾的經歷也證明,他或許比李章洙時代的那些南斯拉夫老鄉強一點,但對於國安這個中學生來說,他教的那些東西太小兒科了。

帕切科和曼薩諾在國安都經歷了幾乎相同的軌跡,他們留下的足球內容也幾乎相同:整體壓迫、利用寬度、協防補位、跑動接應,並且最核心的是,把球控制在自己腳下,讓對手進入到自己的節奏中。他們的理念在國安都成功了,只是到了第二年,都陷入了瓶頸。

這個瓶頸表現在,球隊在控球壓縮對手的空間後沒有好的辦法,守轉攻的節奏太過緩慢,同時,球隊的老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所以,國安這個中學生需要停下來,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一下,就是新老接替的問題。

2016年和2017年國安的衰退,其實就是球隊核心人員的交接問題。徐雲龍、周挺、馬季奇等人或者退役,或者離開,楊智、張辛昕等球員也逐漸邊緣化。張稀哲、樸成、於洋、李磊等人到了該獨立帶隊的時候。

這些本該早就成長的球員,他們在2017年底,隨著張稀哲給對手的一記大耳瓜子,完成了他們角色的轉換。

說起來,十年後的國安和十年前的國安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比如,當年李章洙接手國安後,將國安從一支中上游球隊打造成了冠軍的有力爭奪者,但連續兩年爭冠失敗,尤其2007年最為可惜。而如今,施密特也是接手國安後,將國安從一直中游球隊帶回到爭冠集團,但也是在去年爭冠失敗。

再比如,當年的國安人員構成主要是30歲上下的一批球員,加上部分27-22歲的年輕當打球員。如今,國安的人員也是以88、89年齡段的這批30歲上下的球員為主,加上28-23歲的一批當打球員。

再比如當年國安的外援號稱中超頂級,但大馬丁遲遲無法融入。而如今國安的外援雖然不敢說中超頂級,但也絕對不遜色big4中任何球隊,可巴坎布卻一直找不到最佳狀態。


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國安自己與十年前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國安的對手與十年前卻大不相同。如今,國安的競爭對手是廣州恆大和上海上港,而不是當年的長春亞泰和河南建業。

如果說2009年,國安繼續信任李章洙結果沒有取得好的結果,換上洪元碩後另闢蹊徑的拿到了冠軍。對於國安來說,算是在一次判斷失誤後,僥倖的糾正了某些錯誤。

那在2019年的時候,國安繼續信任施密特,在沒有取得好的結果時,還希望如法炮製,恐怕結果就有些難了。

除了競爭對手的改變外,熱內西奧也和洪元碩不同。洪元碩的優點,恰好能夠對應李章洙的部分缺點,他對球隊熟悉,對中超各隊都熟悉,而且在球隊中很有威望。這些,熱內西奧都沒有。從技戰術的角度講,熱內西奧可能有些優點是施密特不具備的,但在破碎的賽程以及各種不熟悉的背景下,這些優點也根本無從發揮。反過來,熱內西奧的缺點又被無限放大。

當2019年的今天再往回看的時候,似乎問題和2009年的時候一樣。如今的國安和中國足球,經過了帕切科和曼薩諾時代的塑造,基本的歐洲足球理念已經植入人心,施密特的到來,讓國安在殘留的足球理念基礎上更加註重強度和效率。可以說,帕切科、曼薩諾和施密特,讓完成了從中學到大學的過程。可偏偏,國安並沒有選擇一個大學教授,而是讓高中特級教師施密特,又教了一年,當意識到不對勁的時候,又從別的學校請來了一個兩眼一抹黑的高中特技教師,繼續補課。


國安奪冠這10年 給如今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那麼這一次,等待國安的是什麼呢?是跟十年前一樣的結果嗎?很難說。畢竟,高考的難度,可不是小升初可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