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補課熱 聽聽我市家長教師怎麼說

校外補課熱 聽聽我市家長教師怎麼說

新學期開學已有兩個月,記者近期在走訪時發現,我市中小學一些學生,下午放學後,第一時間並不是回家,而是進入各類校外輔導機構繼續學習,直到天黑甚至八九點鐘才能回家。不僅如此,在每個週末,我市各類校外輔導機構也是人氣較旺,中小學全科輔導、英語提升、作文提升等各類補習班,受到不少學生及家長的“青睞”。而在這些校外輔導機構裡,不僅有中學及小學高年級學生,甚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學中低年級學生。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吃不了學習的苦,以後就要吃生活的苦”依然是眾多孩子家長的共識。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花費時間和精力的同時,也加大了投入。而這,也引發了我市教育工作者的不同看法。

不少家長熱衷補課 輔導機構迎合需求

幾乎每晚8點,市民周雅麗都會帶著小女兒在大女兒上的輔導班外等候。周女士是一位全職媽媽,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家裡全靠她一個人。

“沒辦法,大家都在補,你不補怎麼行?!”周女士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她說,女兒在班上成績屬於中上等,還有一些比她女兒成績好的孩子也在補,女兒自己也比較要求上進,就給她報了班,希望可以提升一下薄弱的數學、物理學科。

剛升入高中的陶同學突然感到物理、化學比初中階段難了一大層次,學起來有些吃力。對此,家長給他專門在課外補習了物理和化學。陶同學說,本來白天的學習就很累,放學後還要補課,為了學習不掉隊就要咬著牙堅持下去。

和前面兩位不同,今年5歲半的幼兒園大班學員張晨曦也要在每週一和週三放學後去課外輔導機構學習漢語拼音、數學等幼小銜接課程,為明年上小學做好準備。媽媽李女士認為,幼小銜接很有必要,現在提前學一點小學的內容,將來孩子上小學後會輕鬆些。

李女士的觀點代表了不少家長的看法。家長宗女士也表示,多學一點總不是壞事,現在狠點心讓孩子累一點,是為了將來不那麼累。再說了,通過課外學習,成績多少都會有些進步,這對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很有幫助。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為迎合眾多家長的需求,近年來,我市校外輔導機構發展較快,尤其是在學校周圍更顯密集。“小升初”銜接班、入學分班考試班、“初升高”實驗班……這些輔導機構開設的補課類型也是令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這些機構還推出各種優惠來吸引生源。記者在街頭收到了一些機構的宣傳單,如“二科聯報9折,三科聯報8折,4科聯報7折”、“報三科送一科”、“報名贈送禮品”、“先學習再交費”等廣告語很是吸引眼球。費用也是不菲,補的少的,要一兩千元,補的多的,則需要七八千元甚至上萬元。儘管如此,這些校外輔導機構仍然吸引了很多中小學生前來補課。

校外補課不能盲從 理智分析再做選擇

走訪中,不少家長表示,現在的孩子每天學習挺辛苦的,有時也不忍心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但反過來想,“現在不吃點苦,將來升學、就業怎麼辦呢?”

針對中小學生校外補課熱以及校外補課向低齡發展的趨勢,我市一些教育專家及教育工作者指出,補課熱的背後,歸根結底,是受到近年來社會上所推崇的所謂“成功學”的影響。這種扭曲的社會心理折射到教育領域,逐漸影響了不少家庭對孩子學習的看法。

紅星中學秀山實驗學校校長張武根認為,對待孩子校外補課,家長應客觀理智分析,再做出選擇,不要盲目跟風。如果孩子某學科薄弱了點,可以利用課餘甚至假期的時間,進行短期提高、突破,不失為正確選擇。如沒有目的性,純粹是看別的孩子假期補課,自己盲從,那就沒有必要了,既浪費錢,更浪費了孩子的時間。與其盲從,還不如讓孩子根據老師的假期要求和學校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學習。

育才小學校長李萍認為,補課作用到底大不大,情況也是因人而異的。對於真的非常熱愛學習、希望多學習的孩子來說,補課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家長的一味強求,孩子並不情願,那補課就不會有什麼明顯效果,甚至會引起孩子厭學。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才是最重要的。

採秣小學教師韓克鳳表示,家長從小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這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平時上課時做到注意力集中,緊跟老師的教學步驟將作業高質量完成,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再接觸一些課外知識,家長切忌強迫孩子學習。該校一年級班主任周珊珊也表示,在幼兒園階段,家長要重視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到了大班後,適度的、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幼小銜接是可以的,但不能“拔苗助長”,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如果實在有補課需要,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張武根表示,家長應該在校外輔導機構的選擇上認真甄別,儘量選擇那些口碑好的,並認真衡量其從教人員的教學水平。規模大一點的、在社會上享有良好聲譽的輔導機構可能要更可靠點。

記者 黃瑩 通訊員 黃仕瓊 宋孝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