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開徵集不良“校園貸”案件線索,開通舉報通道

2019年10月31日,為及時準確掌握相關線索,教育部發布不良“校園貸”案件線索徵集,在“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開通“不良‘校園貸’舉報通道”,向廣大師生、家長征集不良“校園貸”線索。希望廣大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準確提供線索信息。

教育部發文介紹,不良“校園貸”是指一些非法機構通過“零利息”“超便捷”“零風險”等虛假宣傳,誘騙在校學生向其借款,最終引誘借款學生跌入“套路貸”“高利貸”陷阱,“小貸”滾成“鉅債”。不良“校園貸”的本質就是打著善意的幌子,行詐騙、敲詐之實。

2017年,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各地金融辦(局)和銀監局要在前期對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整治的基礎上,協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杜絕網貸機構發生高利放貸、暴力催收等嚴重危害大學生安全的行為。

隨後,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等部委聯合發文,提出明確要求,鼓勵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進入大學校園,並暫停網絡借貸平臺開展校園信貸業務,禁止培訓、就業類機構捆綁信貸產品。正規金融機構重新返回大學校園,有助於形成“良幣驅逐劣幣”態勢,促進大學校園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2017年7月召開的發佈會上表示,“為了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我們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同時,我們還要求各高校要認真做好學生的教育,加強對學生金融知識的教育,加強不良校園貸的警示教育,引導學生不要上當受騙。”

為警惕“校園貸”捲土重來,2018年9月,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開展校園不良網貸風險警示教育,要求各地各高校利用秋季開學前後一段時間,集中開展校園不良網貸風險警示教育工作。通知中明確,要大力加強金融安全教育,通過編寫金融知識教育讀物等舉措,引導學生樹立金融理財觀念和金融安全觀念,幫助學生提高金融安全防範意識和金融理財實踐能力。通知同時強調,不斷完善預警防控機制,利用校園網站、校園廣播、“兩微一端”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全方位向學生髮布有關校園不良網貸的最新預警提示信息,密切關注校園網貸業務傳播途徑,定期開展校園不良網貸的摸底排查。

2019年10月15日,教育部、公安部在中國人民大學共同舉辦“守護青春”——百城千校防“套路貸”、防電信網絡詐騙集中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全國範圍內拉開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宣傳活動。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杜航偉指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1.3萬起,抓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10.1萬名;打掉“套路貸”團伙246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4萬名。

啟動儀式上介紹,各地公安機關將走進各大高校,向廣大在校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同時發動全國大學生圍繞防“套路貸”、防電信網絡詐騙主題創作微電影、短視頻、動漫、海報等。公安部、教育部與騰訊安全課、守護者計劃聯合出品的《防“套路貸”防電信網絡詐騙安全教育手冊》及安全教育課件視頻等,將同步在全國發放。

教育部在“校園貸”線索徵集的文章中提醒廣大在校學生,借錢走“正道”,如果確需貸款,一定要選擇安全係數高、信用口碑好的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的借貸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