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高手越知道:"自以為是"是終身成長的天敵

越是高手越知道:

說到"自以為是",這是一種人人都有的心理傾向,別不相信,這是科學。下面就跟隨作者挖一挖,我們為什麼產生"自以為是"的傾向,這種傾向給我們帶來哪些後果,如何克服呢?

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人性,是挖掘人類智慧的起點。

1

當涉及到個人的利益時,包括自己的物品、觀點、能力、身份等,人們常常會不自覺的表現出"自以為是"。

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間,難免會因為意見不合,對某些事有爭議,比如,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每個人都一套自己的觀點,而且一定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如果對方沒有按照自己的觀點教育孩子的話,那雙方難免就少不了一場唇槍舌劍!發生這種事的根源就是"自以為是"的傾向在作怪。

越是高手越知道:

職場上,當項目需要設計方案,在採取什麼風格和模式上,項目組內部也經常爭的面紅耳赤,都想把自己的想法體現出來,特別是當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的時候,又沒有絕對權威時,每個人的這種傾向會表現的更加明顯。

美國經濟學家做過一個實驗,首先在市場上找兩種價格基本相同的兩種物品——一個咖啡杯與一塊400克的巧克力。然後,把被試者隨機分成三組:其中,第一組可以選擇任意一種物品,第二組分到咖啡杯,第三組分到巧克力。然後,讓後面兩組在同組之內,用分到的物品,換另個一個物品。

越是高手越知道:

結果發現:在第一組中,選擇咖啡杯與選擇巧克力的人數相當;在第二組中,只有11%的人選擇用咖啡杯去交換巧克力;在第三組中,只有10%的人選擇用巧克力去交換咖啡杯。

這個實驗說明:人們一旦擁有了咖啡杯或者巧克力,就傾向於認為咖啡杯或者巧克力更有價值。這種現象稱又為"稟賦效應",也就是"自以為是"。

我們什麼時候能發現自己處於"自以為是"的傾向當中呢?答案是:當你的利益不被認可或者即將損失時,包括自己的物品、觀點、能力、身份等等,"自以為是"就會湧現出來。

2

大部分情況下,"自以為是"會矇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不清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當然,也有一些時候,它也會為我們的成功奠定基礎。

①"自以為是"讓我們錯誤的理解這個世界。

因為"自以為是"是人類的一種本能,而且它隨時會冒出來。人們通常會過度的稱讚自己的孩子,會自認為駕駛技術比一般人高,會感覺自己的東西比別人的珍貴,你看,它就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傾向。

當我們經常被這種傾向所左右,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都跟事實有很多差別的時候,請問:你用什麼標準來判斷這個世界呢?

越是高手越知道:

有些創業者,會錯誤的認為自己很懂市場,特別理解用戶,從而盲目投入產品研發與生產,最終被市場狠狠的打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我們小區門口有個門臉,因為第一家裝修成了飯店,這到好,三年內換了四家,真讓人不可理解。

你看到的世界其實並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被你的認知演繹和重構過的,一個你想看到的世界而已。

②"自以為是"破壞了我們交往關係。

人除了基本的動物需求以外,最主要是社交的需要,如果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表現的過於"自以為是",必然會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請記住,你的"自以為是"會冒犯別人自尊,也會激發他的"自以為是"。

比如,你跟別人合作做生意,賺了錢該分成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談不攏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人們習慣按照功勞來分配成果,而這時候,人們的"自以為是",會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功勞是最大的那個,應該分的最多,如果當初的合作規則再有些不明確,分配糾紛就更不可避免了。

越是高手越知道:

曾經有一個事業很成功的老闆朋友說過,他沒有見過一個合夥做生意的,做成了的,也包括他自己參與的事。我想,這跟"自以為是"的傾向不無關係。

人們在"自以為是"狀態時,很多情況下堅持的那個觀點,不是因為它正確,而是因為它是"我"提出來的。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事。但是,往往開始就是源於一個小事,吵到最後,已經不再是開始的這件事了,開始對人不對事了,這是夫妻矛盾的根本原因。

③"自以為是"讓我們關閉了向他人學習的通道,形成固定思維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安妮·布洛克和希瑟·亨得利寫過一本書,書名是《成長型思維訓練》,書中指出:固定型思維,就是相信我們出生時,帶有固定量的才智和能力。採取固定型思維的人傾向於迴避挑戰與失敗。

成長型思維是指:相信通過練習、堅持和努力,人類具有學習與成長的無限潛力。採取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沉著應對挑戰,他們不怕犯錯或難堪,而是專注於成長的過程。

"自以為是"讓我們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特別是在雙方意見有分歧的情況下,更不願意接受。即使我們發現原來是自己錯了,當你接受別人的意見時,也會感覺到心裡不舒服。

越是高手越知道:

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需要不斷擴大認知邊界,建立新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就是要突破舒適圈,而"自以為是"的心理傾向,卻不斷的阻止我們做出這種改變。

量力理論的發現,把人類的智慧又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但是居然有一些有神論者,使用量子糾纏的理論,證明神的存在。我只想說:用科學來證明無知,得到的一定是無知。可見"自以為是"的力量何其大!

"自以為是"的傾向不僅會阻礙個人的成長,也會讓世界的發展的腳步受到了牽制,還好,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擁有的言論自由權越來越大了,正是這種言論自由,讓人類的視野也越來越寬。

④"自以為是"的正面效應

雖然在大部分情況下,"自以為是"都會對人們的認知產生負面影響,但是,也會在極少數人身上,造就巨大的成果。西方有句格言:千萬別低估那些高估自己的人。

我們都知道,蘋果CEO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專橫跋扈、任性粗暴,但是沒有喬布斯就沒蘋果的今天。

不過,這種效果發生的概率是極低的,我們要慎重看待。

3

"自以為是"源於過度關注"自我"的意識,是多種心理傾向綜合作用的結果,唯有保持謙卑之心,敬畏之心,對他人謙卑,對科學敬畏,才會最大程度的減少它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自以為是"傾向產生的根源,是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心理傾向的影響,比如稟賦效應導致的"厭惡損失",就是指人們相對於想得到某種東西,從意願程度上說,人們更不願意失去它。

"一致性"心理傾向,讓我們習慣於向一切跟自己"人設"不一致的東西開炮!與對錯無關,與科學無關,只跟自己的感覺有關。

越是高手越知道:

我們喜歡用結果來驗證自己的觀點,但是這個社會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倖存者偏差"。就是指:我們看到的都是成功的,那些不成功的,被社會屏蔽了,不成功的數量可能是巨大的。我們在錯誤的樣本上驗證自己的觀點,得到的結論是不具有說服力的。有時候,我們甚至用一個案例來證明一個觀點,結果就是,我們以為自己得到了真相,實際上,你只是"自以為是"而已。

知道了"自以為是"的起因和條件,我們又如何來克服它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呢?

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樹立成長型思維,堅持終身學習!

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具有成長型思維,因為在這個信息化時代,變化是不變的特徵,變化的越快,越需要我們成長,否則就會被時代的列車無情拋棄。

越是高手越知道:

作者:軍號先生,一個畢業於三教九流各種學府的退役軍官,自媒體人,一個始終保持一顆好奇心的思考者,用文字記載自己的思考與成長,請你跟我一起學會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