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長輩批評年輕人沒教養。但很多年輕人則認為沒有錯,還不應上升到“沒教養”的地步,最多算是“任性”。

那麼,怎樣才算“沒教養”呢?這從三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

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首先,別人說話時不要插嘴,如果自己不同意,也要讓別人說完,然後再找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樣的情況,在開會時和酒場上最容易發生。

開會時,本來一個人正在講著一件事,另一個人突然站起來,蠻橫地打斷他,說“你這樣不對,聽我的”云云。

這樣的人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不管對方說得對還是錯,只要和自己意見相悖,就要打斷別人,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做不僅擾亂了會場秩序,也會讓別人產生厭煩。

酒場上這樣的事情更多,但大部分不是“意見不一”,而是“英雄所見略同”。

比如,別人正在說一件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足以改變世界的“重大事件”,另外的人不是傾聽,而是紛紛插嘴。這個說“對對對,那年我也這樣做過……”這個說“可不是,遇到這樣的事,我是這麼解決的……”反正只要有人講一件事,一定有別的人插嘴符合,截斷別人的話頭,唾沫星子亂噴地講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他真的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無法證實,反正講的和上一個差不多倒是真的。

洛克曾經說過:“插嘴和爭辯也不符合禮儀的要求,別人談話的時候去插嘴是一種最大的冒犯,因為我們在知道人家將說什麼之前就去答覆人家,若不是魯莽愚蠢,也是一種明白表示即對方的話他已經聽膩了,不願對方說下去。

因此,不論什麼場合,不論別人說得是否正確,都要等別人說完再發表你的意見。任何情況下的插嘴,都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其次,不要總瞅著別人的小錯。即使你也常犯,還覺得別人錯了。

契科夫曾說過:“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

這次我真的佩服老契了,說得太形象了。

當然,這和小時候吃飯,我們把飯粒掉在桌子上,父母讓撿起來吃掉還不是一回事。那是大人在教育孩子,培養儉省節約的優秀品質。雖然桌子上很髒,吃了可能不衛生,但畢竟是為了養成一個好習慣,兩者比較,還是利大於弊的。

契科夫說的“撒湯”只是一個比喻,意思是那些無傷大雅的小錯誤,能裝看不到就裝看不到,不然,有可能令對方覺得不自在。

當然,小錯和大錯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也不用去較真,這只是一個比喻而已。因為很多人對於一件事是小還是大。不僅看法不一樣,還能巧妙做到兩個標準:自己做的,就是“存在就是真理”,別人做出來了,就是犯錯。

因此,“

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這句話傳達出的內涵,能理解了,並能做到,就是有教養的人。

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第三,有教養的人,不會讓人在公眾場合覺得難堪。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中說過:“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藥可救的,也是不會受到教育的,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

因此,教養和所受的教育程度沒有關係,一個上過高等院校,並出國留過學的人,不一定比大字不識幾個的老農有教養。

比如,總愛用咄咄逼人的態度和別人講話的人,就是沒教養。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就屬此類人。他不僅專橫跋扈,還對下級沒有仁愛之心,最後落得被手下殺害的結局。

沒有教養的人,總以為自己靠著“吼聲”佔了上風,其實,這樣做既讓人看不起,又讓人生厭。此種態度,可能讓本來很小的事情升級為大鬧劇,損人又不利己。

對於這件事,三毛也有過精闢的論述。她說:“從容不迫的舉止,比起咄咄逼人,更能令人心折。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教養”的重要性,我們不妨用生活用品來比喻:教養之於男人,就是隨時亮出的名片,之於女人就是最好的化妝品。

換句話說,你的教養詮釋在你的臉上,別人很容易就能分辨。

那些認為自己“任性”不會給人留下印象的人,確實有點任性。因為“在你過去的生活中,你傷害過誰,也早已忘記了,可是被你傷害的那個人卻永遠不會忘記你。他決不會記住你的優點,而是記住你對他的傷害(戴爾·卡耐基)。

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如此,你還敢做沒有教養的事情嗎?當你知道,偶爾的“任性”可能會抹去你以前所有的優點,你不覺得得不償失嗎?。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雖然有點像繞口令,但是卻道出了“教養”的重要性:既展現了自己的優雅,又溫暖了別人。

努力做個有教養的人吧,不要遲疑了,就從今天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