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太陽將休眠,人類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不免會誤導一些人。

此前有多項研究表明,太陽將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進入“休眠模式”。不過,“太陽休眠”並不是指太陽輻射量會大幅度降低,而是指太陽活動將要進入到低水平的狀態。太陽仍然會產生大量的光和熱,並照射到地球上,給我們提供溫暖,並給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

沒有太陽就不會有地球生命。在過去45億年裡,太陽一直為地球提供能量,地球上才能進化出生命,並且蓬勃發展。天文學家預計,對於太陽這樣質量較小的黃矮星,其壽命可達100億年。在太陽變得過熱之前,它至少還能讓地球保持宜居長達10億年以上。我們無需擔心太陽變冷,反而要擔心太陽在未來變得太熱,而把地球烤乾。

至於太陽休眠,那只是因為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由於太陽的磁場活動會導致表面某些區域的溫度比平均值低了一兩千度,使那裡看起來顯得更暗,這種現象被稱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數量反映著太陽的活動性,太陽黑子數量越多,表示太陽越活躍,太陽整體也會更熱。

反之,太陽活動性會降低。在某些時候,太陽會長期處於低活動水平狀態,太陽黑子的數量會變得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地球上往往會隨之出現小冰河期,例如,在三百多年前的蒙德極小期,地球上出現了罕見的嚴冬。因此,科學家認為地球小冰河期的起因很有可能是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

在2015年,天文學家根據太陽的觀測數據預測[1],太陽極小期有可能會在2030年到來,那時的太陽活動性將與蒙德極小期相似。而在2018年,另一項研究[2]指出,太陽極小期最早有可能會在2020年到來,並且有可能持續大約30年。

但考慮到目前全球變暖,平均氣溫比工業化之前高了1度,即便未來幾年太陽的活動性減弱了很多,但也不會讓地球變得很冷。儘管地球的平均氣溫很有可能還是會高於工業化之前,但出現一定幅度的降溫,給了人類喘息的機會,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應對全球變暖。

參考文獻

[1] V. V. Zharkova, et al., Heartbeat of the Sun fro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olar activity on a millenium timescale, Sci. Rep. 5, 15689 (2015).

[2] Dan Lubin, et al., Ultraviolet Flux Decrease Under a Grand Minimum from IUE Short Wavelength Observation of Solar Analogs, Astrophys. J. Lett. 852, L4 (2018).


火星一號


2030太陽休眠,跟我們普通民眾沒有一點關係。唯一有點關係的就是研究太陽的科學家,對於他們來說,這或許是一個研究太陽週期性活動的一個絕佳機會。但對於其他人,我們該幹嘛幹嘛就行了,不用擔心什麼。



很多人以為太陽休眠,就是太陽核反應急劇降低,太陽釋放的熱量也急劇降低,但其實這樣想是錯誤的。這裡大家對休眠用在太陽上有個誤區,即太陽所謂的休眠,並不是太陽核反應或者釋放熱量減少,而是說太陽的某些活動減弱了。比如說太陽黑子的活動,還有太陽耀斑的爆發等等。這些活動的降低,對於地球溫度或者其它的影響微乎其微。只要不是太陽供給地球的熱量急劇降低,都不會對地球有任何的影響。



科學家根據現有的太陽活動數據,可以計算出太陽每時每刻核反應消耗的氫,進而計算出來太陽的核反應持續時間,即太陽壽命。根據計算,太陽至少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也就是說,我們的太陽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都不會停止供給地球熱量,甚至說人類像恐龍一樣被滅絕了,太陽還會繼續燃燒。像流浪地球裡面那樣的太陽出問題,現實中我們幾乎不會遇到。



所以說,大家該幹嘛幹嘛,即便11年後太陽活動減弱,也和我們沒啥關係。


科學探秘頻道



這個事件實際上要追溯至2015年7月10日英國《每日郵報》發表的一篇研究性文章,該文章的中文題目是“科學家預測太陽將在2030年進入休眠期,屆時地球的溫度下降,進入小冰河時期”。這篇文章一經報道後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實際上太陽存在著活動週期但是對於地球的影響並不是絕對的,所謂的太陽休眠期導致地球溫度下降,但這個下降的程度可能比不上溫室效應地球升的溫度。




太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量來源,太陽的活動變化會對地球生物造成毀滅性打擊,太陽的主要活動有太陽黑子、太陽耀斑、日珥和日冕瞬變事件等,這些週期大約是10-12年。天文學家對於太陽的探測數據積累,建立了預測模型,認為太陽從2030年開始的十年內太陽活動減弱進入休眠期。

但還有不同觀點認為太陽活動強弱變化週期,對於地球氣候的影響並非是絕對的,根據以往的的經驗,太陽活動對於地球溫度影響很小,因此說2030年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上的影響可能並不可見。就像開頭所說,降低的溫度可能比不上因為溫室效應升高的溫度。


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已經過去了50億年,人類發展進化的時間往多說三五百萬年,而開始抬頭仰望星空研究恆星也不過是幾百年的時間,人類對於太陽活動了解的並不全面,只能算是初步的認識。建立一個簡單預測模型認為太陽在2030年進入休眠期,這是非常武斷的。即使真的進入休眠期,溫度降低,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人類短時間內可以挺過去,但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可能會有大量的地球生物滅絕。


科學黑洞


2030年,太陽將休眠?現在我來告訴你,這是沒譜的事情,都是謠傳。

最初傳出這樣的消息是在英國的《每日郵報》這則新聞報刊上,這次我來對你說,凡是這家報紙刊登的關於科學的文章都需要仔細的推敲一下,需要先查證資料再選擇相不相信有這回事。

所謂的太陽在2030年將進入到休眠期,太陽活動下降60%,這個是指的是什麼呢?

太陽活動這裡並不是指太陽發光發熱的能力,而只是指太陽活動:太陽黑子、耀斑、日冕物質拋射。所以,大部分人理解意思時就搞錯了,錯誤的認為是太陽的發熱發光量減少60%,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可就完蛋了。

太陽活動頻繁與平靜確實存在一個週期,可以用計算機模擬出來。《每日郵報》還舉了個例子,報上說在1560-1600年間,倫敦遭遇了很大的嚴寒,冬天的泰晤士河從不開凍,每天都可以在泰晤士河上開冰凍博覽會,於是將原因歸結為當時一段時期的太陽活動平靜期。

其實,這樣的說法也是不對的。

據科學家說,至少是在1645年之後,太陽活動(黑子、耀斑、日冕物質拋射)才開始平靜,與那個在時間線上是不重合的,說與太陽平靜期有關就是無稽之談了。

總結就是一句話,太陽活動減弱,並不是指太陽發光發熱減弱,而是黑子、耀斑、日冕物質拋射這樣的太陽活動減弱,發生的不頻繁了。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科幻船塢


這種話說出來居然還會有人相信?早在我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已經聽說過了,太陽的年齡有50億歲,但是它還能夠存在50億年,怎麼沒過多少年就說太陽要休眠呢?


太陽可不是冷血動物,它的表面溫度足足有5550攝氏度,儼然一個超級大火球,說太陽要冬眠了,恐怕這是誰都不願意相信的吧,太陽不會冬眠,從來也沒有聽說過恆星還會冬眠的,只聽說過恆星也有壽命,也會有死亡的那一天,至於冬眠,不好意思,太陽可不跟你玩這一套。

不知道這個消息最初是從哪裡來的,我只是看見網上盛傳著一則新聞,那就是科學家預測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大幅度減少60%,到時候地球的溫度很可能會急劇下降,乃至於進入冰河期,不知道對於現在雖然已經入秋但是時不時還能感受到酷熱的人們來說,這個消息會不會給我們帶來一絲寒意呢?我又簡單搜索了一下,發現原來最初發出這個聳人聽聞的消息的是英國《每日郵報》。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故意吸引人的眼球,報紙上面大字標題赫然刊登著“一項新的研究預言,到21世紀30年代,太陽活動將減弱60%”。


不得不說標題黨實在是可惡啊,其可惡之處就在於,它往往具有誤導作用,而這誤導作用竟然還真的誤導了一大批人認為太陽真的要“休眠”一段時間了。其實啊,如果仔細看一看標題就可以知道,郵報上並沒有提到太陽將會進入休眠期啊,可是一些沒有常識的人,望文生義地以為,太陽可能真的要歇一歇了。其實啊,太陽活動指的是太陽表面諸如太陽黑子、耀斑、日冕物質拋射之類的活動,並不是指太陽的發光發熱。

太陽的發光發熱量的多少,跟太陽表面的太陽活動沒有太大的聯繫,而是跟核心部位的核聚變有關,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壓和太陽的塌縮壓相抗衡,這才導致太陽不至於塌縮,一旦核聚變完成得差不多了,太陽的生命也就差不多走到終點了,所以說,對於太陽而言,從來沒有休眠一說,如果太陽停止核聚變了,那麼等待它的只有死亡。而至於太陽活動減弱,對於地球氣候的影響實在是有限的,根本就不會導致地球進入冰河期。


太陽活動本來就是呈週期性規律性變化的,有時候活躍,有時候不活躍,以太陽黑子為例,某些年份太陽黑子數量尤其多,但是在另外一些年份,它又特別少,這個週期大概是11年,不過鑑於人類目前對於太陽活動的研究十分有限,所以這也是大概得估計而已。至於說2030年左右,太陽活動減弱60%,這還只是預測而已,不能說它一定完全正確,再說了,即使正確又如何呢?正如我前面所說的,太陽散發的熱量不會因此減少,而人類也完全沒有必要因此擔心冰河期的到來。


鏡像宇宙



標題黨不僅國內有,國外也有一大把,而英國的《每日郵報》就是其中之一,這家媒體尤其喜歡弄一些故弄玄虛的新聞,來吸引廣大網友們的目光和眼球。

那麼在今天7月10號的時候,每日郵報就發表了這麼一篇文章,其標題是這樣的,“科學家們認為,2030年太陽將休眠,屆時地球的溫度將大幅度下降”。

那麼太陽真的會在2030休眠嗎?答案是否定的,這裡的休眠實際上指的是,太陽到了2030年的時候,其表面的活動將會進入一段平靜期,例如太陽黑子,耀斑,日冕等。

考慮到公元1645年到1715年這段時間當中,天文學家幾乎沒有觀測到太陽黑子的活動,結果那段時間全球各地,都出現了極度嚴寒的氣候,所以英國每日郵報就認為,2030年地球將會進入下一個小冰期。

但每日郵報的猜測一點都不靠譜,1645年到1715之所以會出現極度嚴寒的氣候,是因為火山噴發的灰塵遮擋住了太陽光,於是地表就發生了一次長達70年的嚴寒氣候。

另外科學家經過數據分析後認為,即使太陽表面的活動完全停止,也僅僅只會讓地球的表面溫度下降0.3℃,所以別被每日郵報忽悠了,這家媒體一點都不靠譜……


種植恆星


這個淡扯得有點大,太陽有一定的活動週期,某些年份釋放的能量會稍有下降,但是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可能並不大,所謂的太陽休眠期無從談起,它仍可以繼續燃燒數十億年。

生物的休眠是低活動狀態,僅保持維持生命的生理功能;電腦的休眠是在不關閉應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電腦程序的活動。太陽的休眠是什麼意思?是不發光發熱了還是怎麼地?沒有證據表明太陽有所謂的休眠,太陽能夠持續地釋放光和熱是由於它的質量和內部的壓力、溫度足以持續氫的聚變反應,理論上只要質量有木星的80倍左右就能開啟核聚變,而木星的質量大約只有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太陽的質量和物質的含量足以持續太陽百億年的主序星階段。只有在氫聚變最後的時刻,聚變釋放的能量不能抵抗引力的收縮,太陽體積縮小,內部壓力再次升高、溫度劇增,啟動氦的聚變。在這個過程中太陽的燃燒速率或許會降低一些,但一旦開啟氮的聚變,就可能發生“氦閃”。

太陽有一定的活動週期,其體積呈週期性地縮小或者擴大,主序星太陽是由於內部聚變能和引力平衡的結果,而太陽內部核聚變的速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會稍強稍弱,抵抗引力的聚變能就是變化的,於是太陽的體積會很小幅度地增大或者縮小,也就幾公里的事,這麼小的體積變化不會對地球產生明顯影響;體積的微弱變化會導致太陽溫度的小幅度變化,太陽黑子和耀斑就是太陽表面週期性的能量釋放強弱的變化,太陽黑子大約11.2年大規模出現一次,能佔據一定的太陽表面,呈現黑色只是因為溫度比周圍低個千把度,但這對地球的影響也不是很大,2030年前後太陽會再次出現黑子,儘管可能因為太陽釋放的能量減少導致地球降溫,但科學家們預測,這種情況導致的地球降溫可能氦比不過由於溫室效應導致的地球升溫,不需要擔心;耀斑爆發的週期也是11年左右,爆發時會從耀斑中噴發出大量高能粒子,但是對地球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太陽的物質足夠它再相對穩定地持續燃燒數十億年,只不過隨著質量的損失,主序星階段最後時段太陽體積會增大,在十幾億年後地球可能就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了,但是在這個期間,太陽不會有特別大幅度的變化,所謂的太陽休眠更是不知道怎麼才能發生。


來看世界呀


這樣的預言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沒有誰會再相信。何況是2030年太陽將消失的預言,只能當作是某些科學家的囈語,或許是痴人說夢的胡言亂語,大可不必在意 !



大千一塵


怎麼辦,杞人憂天,國家已經幫你想好了後路,該吃吃,該喝喝,答案就在這裡!記得點贊!



驚蟄的蜉蝣


我就想說,可千萬不要再誤導人心了,你們就恐社會不亂,2012世界末日,是你們說的吧,我看就是在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