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國,李鴻章為什麼會在上海創建第一支洋槍隊?

晚清中國,組建第一支近代化軍隊的當屬於李鴻章在上海組建的洋槍隊了。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他三十多歲的時候投奔到曾國藩的部下,竟然不斷得到曾國藩的提拔。

李鴻章為什麼屢屢得到曾國藩的提拔?一來李鴻章的父親與曾國藩是同年關係,再者李鴻章與淮南地主團練頭子關係密切。李鴻章的父親的幕僚張樹聲在合肥辦團練,與淮揚一帶的各團練團長諸如劉銘傳、周盛傳等人都保持很好的關係,而張樹聲又與李鴻章關係密切。

1860年5月,太平天國的洪仁玕、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等主要干將在天京慶賀江南大營突圍作戰的勝利,並商議下一步進兵之策。洪仁玕和李秀成主張先取長江下游。洪秀全採納了洪仁玕、李秀成的主張,命令李秀成率軍東征蘇常,並限期一個月完成任務。李秀成會同李世賢、楊輔清、黃文金等聯合東進。與此同時,陳玉成率部渡江往攻揚州,以牽制江北清軍,使其不得南渡救援蘇常;劉官芳等則率部折回皖南,屏障天京西側。

晚清中國,李鴻章為什麼會在上海創建第一支洋槍隊?

李鴻章的淮軍洋炮隊

當月的15日,太平軍李秀成部數萬人從天京出發。一路浩浩蕩蕩,當天佔領句容。計劃攻取蘇常,進而攻取江西、安徽、湖北等地,一舉消滅曾國藩部主力。當月19日,太平軍順利拿下丹陽城。蘇常之戰中,清軍死傷萬餘人,湖北提督王浚也被太平軍當場擊斃,部將和春看到形勢不妙逃往常州。

蘇常危急,曾國藩決定派兵增援蘇常。他便讓李鴻章寫信召張樹聲到安慶來,這次相見,幾人談得十分融洽,曾國藩決定以淮南地主團練為基礎編練淮軍,由李鴻章負責。從此,李鴻章與淮軍結下了不解之緣。李鴻章受命後,首先招募自己老家廬州一帶的團練,又合併了湘軍系統中原由安徽人組成的幾營淮勇。考慮到新建淮軍的實力單薄,曾國藩又調撥了一部分湘軍歸入淮軍。曾國藩風趣地稱這是送女兒出閣的“贈嫁之資”。在兩個月內,淮軍13營6500多人乘船到達上海。說到這裡,需要說說太平天國軍隊。太平軍創立之初,說他們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的屢見不鮮。但是隨著其隊伍的不斷擴大,土匪、流民的大量加入。這種“秋毫無犯”的局面很快便被打破了。太平軍進軍江南,每到一地,搶劫、屠城幾乎成了家常便飯。這些,歷史文獻上多有記載。

但是隨著其隊伍的不斷擴大,土匪、流民的大量加入,這種“秋毫無犯”的局面很快便被打破了。太平軍進軍江南,每到一地,搶劫、屠城幾乎成了家常便飯。這些,歷史文獻上多有記載。

當太平軍進攻蘇常之時,上海的百姓、士紳都非常害怕,不斷地向兩江總督曾國藩求救。於是,曾國藩就命令李鴻章編練的淮軍到上海一帶駐紮。上海百姓、士紳聽說淮軍要來上海駐紮,都對李鴻章抱有很大希望。可是當淮軍初進上海之時,上海百姓、士紳看到淮軍的著裝、軍紀,不免有些失望。認為這不過是一支“土八路”罷了。他們看到淮軍士兵自由散漫,還時常髒話連篇,這樣一支軍隊怎麼能打得過正如日中天的太平軍呢?!

初到上海的李鴻章也感到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上海百姓的失望還不是主要的,李鴻章感到真正的壓力來自西方的挑戰。史料沒有記載,李鴻章率領他編練的淮軍到上海之前,他會做出怎樣的思考。不僅是李鴻章,當時的曾國藩指使李鴻章編練淮軍,最初的動機也不過是像保安團一樣,保衛一方平安,根本沒有想到把它培養成一支正兒八經的軍事作戰部隊。

晚清中國,李鴻章為什麼會在上海創建第一支洋槍隊?

李鴻章看了馬克沁機槍的射擊表演後連聲稱讚

但是,李鴻章到上海後,他就在琢磨這支軍隊的前途問題。當時,上海還駐紮著一支外國人組成的軍隊,大約有3000多人,裝備是清一色的來復槍和榴彈炮,這支軍隊由美國人華爾指揮。這支軍隊實際上是上海地方士紳和商人出錢供養的僱傭軍。雖然是中國人出錢,但核心的目標卻是為洋人服務,保護洋人在上海的利益。外國人的軍隊在中國的地面上由中國人出資供養,末了卻是保護洋人的利益,這也許是在那個強取豪奪的時代的一個特點。但是,軟弱的大清,對列強的索要多端似乎已經習慣了,即便是不習慣,它又到哪裡說理去。駐紮在上海這支由中國人供養,行使維護外國人利益的軍隊,在當時也成為現代化的象徵。其裝備精良,在保護洋人利益上確實也不遺餘力。為此,清政府在1862年3月授予這支軍隊“常勝軍”的稱號。面對這支軍隊,當李鴻章帶領著習氣散漫的淮軍來到上海時,焉能不感到壓力。好在李鴻章率領的淮軍到上海後,在與太平軍的交戰中,第一戰就為自己挽回了面子。斯時,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率領幾萬人馬進攻上海,交戰地點就在上海的西郊。這一仗,太平軍使用了威力巨大的火炮。太平軍的兵力、武器裝備都遠遠優於淮軍,面對敵強我弱的局面,李鴻章說不懼怕,那是假的。但是他想到了一個穩定軍心鼓舞士氣的辦法。他搬了一把椅子坐在軍隊一旦後撤必經的一個橋頭,親自督戰。果然,面對太平軍的猛烈炮擊,淮軍一開始便有些頂不住了。淮軍將領張遇春開始後退,張遇春跑到隊伍的前頭,他們退到橋頭時,迎面看到李鴻章穩穩地端坐在那裡,知道這是主帥來親自督戰了。他倒也識趣,不等李鴻章發怒,又趕緊率軍折了回去,張遇春知道不能硬拼,於是他想了法子,偷襲了太平軍主營,使得太平軍方寸大亂。

這一戰,淮軍變危局為勝局,官兵士氣大增,李鴻章更是躊躇滿志。李鴻章由此也看到太平天國軍隊“專用洋槍,力可及遠”,又聯想到駐紮在上海的英、法軍隊曾經利用洋槍洋炮擊敗過太平軍的事實,認識到淮軍要發展,要壯大,必須裝備西洋先進武器。

在李鴻章之前,西洋軍隊憑藉先進武器已經給清朝官員沉痛的教訓。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的連連失敗,都是鮮明的例證。為此,擔任江蘇巡撫的薛煥以及上海布政使吳煦曾經央求駐紮在上海的英法軍隊承擔更大的責任。李鴻章則不同,他想培養自己的軍隊,進而提高自己的地位。他計劃讓淮軍在上海專防一處。因而,他在給自己的老師曾國藩的信中說:“力求自強,不與外國人攙雜。”[1]晚清中國

晚清中國,李鴻章為什麼會在上海創建第一支洋槍隊?

日本刊登的李經方和李鴻章

經過積極的努力,大力採購,1863年春,淮軍建立了自己的洋炮隊,裝備的都是來復槍和榴彈炮,這是近代史上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支新式炮兵。由於李鴻章的見識,這支軍隊在清朝軍隊中的裝備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也對清朝鎮壓太平軍以及後來的捻軍作出了重大貢獻。

除積極裝備新式武器外,李鴻章還十分注重用西法訓練淮軍,他為此聘請了多名洋教官訓練軍隊,使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增強,在蘇南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配合湘軍扼殺了太平天國政權,從而也使淮軍迅速發展壯大,從原來的6500人,到太平軍滅亡之時的7萬餘人。李鴻章的淮軍採用西法、西人練兵,使晚清陸軍向近代化方向轉變。從這個情況來說,李鴻章組建的洋槍隊當屬晚清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軍隊。

————

參考文獻:

[1](美)劉廣京、朱昌崚:《中國近代化的起始:李鴻章譯傳》第 27 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12 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