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禺最著名的一首情詩,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李禺最著名的一首情詩,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詩詞是古代文學史上的瑰寶,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詩詞的形式多元化發展。有一種詩文結構很奇妙,利用漢語詞性的變化,在順序上回環往復,正反通讀皆可,在文學上稱其為“迴文詩”。

關於迴文詩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最早是蘇蕙的《璇璣圖》,正讀、反讀、斜讀可以解出七千多首詩詞;也有人認為迴文詩最早的雛形是西晉初期的蘇伯玉妻的《盤中詩》。這種詩詞文體構思巧妙,後世很多人爭先效仿,就連蘇東坡,納蘭容若等才子也樂在其中。

李禺最著名的一首情詩,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璇璣圖

迴文詩究竟是一種單純的文字遊戲,還是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情書君以宋朝一位不知名詩人李禺的代表作品《兩相思》為例,和大家一起分享迴文詩之美,剖析其文學價值之所在。

《兩相思》

宋•李禺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情書解詩:

李禺是宋朝一個很低調的詩人,不顯山不露水,他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頭銜,史書上對他的記載也特別少。但他這首《兩相思》卻可稱千古絕唱,後世無人能及。

這首詩描寫一位丈夫思念妻子,山水路遙,許久不曾相見。思念湧上心頭,想用酒澆愁卻又怕很快就把酒喝完了,想要落筆寫封書信,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人離別,錦書難據,在這孤獨寂寥的夜裡只有無盡的思念。

這首詩無論是格律還是韻律,遣詞造句都用的很精妙,將一個丈夫思念妻子的心情躍然於紙上,可謂是將相思之苦詮釋到了極致。

李禺最著名的一首情詩,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如果說單看這一首詩,在古代文壇上並不能算耀眼奪目的名篇,不足以讓李禺名垂千古。這詩奇妙的是,倒著讀便是另一首詩,詩詞意境大不同,且絲毫沒有違和感。

《兩相思》

宋•李禺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迴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李禺的這首通體迴文詩,構思新穎,遣詞造句之間彰顯獨特風格,倒著讀便是一首思夫詩。無論從詩詞格律韻律還是詩詞表現的張力來看,倒讀的這首詩都堪稱情詩中的佳作。全詩寫出了一位閨中的婦人對丈夫的思念,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欲寄彩箋,奈何山水路遙,只得滿眼淚水。

李禺的這首《兩相思》堪稱是迴文詩中的佳作,千百年來被後人稱譽。但也有不少人不認同這個觀點,覺得迴文詩只是一種文字遊戲,並沒有什麼藝術價值。迴文詩在中華文化史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定位呢?請聽情書君細細道來。

李禺最著名的一首情詩,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一、迴文詩真的只是一種文字遊戲嗎?

說起文字遊戲,我最先想到的是有一種嵌字體,又稱“詩鐘”,是古代文人在筵席上吟詩作賦的娛樂方式,在限定的時間裡,將限定的字詞融入詩中不同的位置,都是臨屏而作,極其考驗一個人的即時創作能力。情書不才,也曾塗鴉過,和大家一同分享。

《題月梅》

月華起處螢爭渡,梅子黃時雨不休。

擷梅煮酒今何似,嘯月吟花趁此時。

相邀月色弄清影,不與梅花比淺妝。

不同皓月相憐久,卻羨寒梅獨早芳。

北固山頭梅似雪,西花橋上月如鉤。

長亭古道思月老,謫仙筆下有梅湖。

獨畏浮雲遮霽月,不辭冰雪共寒梅。

李禺最著名的一首情詩,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題月梅

詩鐘和迴文詩在遊戲層面有其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在於迴文詩的創作難度係數更高,要語句通順,首尾連貫,卻是需要強大的文字功底,非一朝一夕能達到的。

劉坡公在《學詩百法》中也提到:“迴文詩反覆成章,鉤心鬥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他告誡世人不能輕視迴文詩的藝術成就。如果真的把迴文詩當作一種文字遊戲,那也是一種高級遊戲,一般人是不會玩兒的。

二、迴文詩,是辭藻堆砌還是有其獨特的魅力?

縱觀李禺的這兩首情詩,所選用的意象都很普通,“夜”、“雁”、“酒”、“山”……論辭藻華麗,著實談不上。詩句上的巧妙組合也絕非簡單的辭藻堆砌。比如“酒杯一酌怕空壺”,酒杯與杯酒,空壺與壺空,顛倒順序,便是兩個不同的詞,詩人遣詞造句的能力卻是厲害,最高明的地方是所選用的連接詞,比如“怕”字就用得很巧妙,怕空壺,怕酌酒,兩層意思都很好理解,這便是迴文詩的魅力之處。

如果單純的辭藻堆砌,詩句顛倒之後是很難讀通順的,更何況一首詩又不止一句話,還得兼顧格律韻律,詩詞大意還得融洽得當。詩人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學底蘊是寫不出上佳的迴文詩的。迴文詩確實是文化藝術的一朵奇葩,它比普通的絕句,律詩的創作更有難度,也更具特色。

李禺最著名的一首情詩,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三、迴文詩對古代詩歌發展有何影響?

迴文詩起源於晉朝,在唐宋時期,深得文人墨客喜愛。因為這種形式的文體相比中規中矩的詩詞,更有趣味。詩詞本就是高雅的藝術,正因為有“趣”,更有張力。

春秋之後,詩歌呈多元化發展,迴文詩便是其中的一類奇觀。古代有名的詩人,寫詩填詞,信手拈來,為了挑戰更高的創作難度,他們樂此不疲。迴文詩的創作技巧,將修辭手法以及詞性變化融為一體,後來的宋詞與清詞,很多元素都有迴文詩的影子。比如清代的納蘭容若也曾寫過一首《菩薩蠻》:

《菩薩蠻》

清代:納蘭性德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

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

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中華文化傳承從來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經歷千百年,迴文詩能流傳至今,必然有其可取之處。

李禺最著名的一首情詩,將相思之苦寫到極致

結語:

從李禺的《兩相思》,我們領略到了迴文詩結構與意境的雙重美。從最初的文字遊戲演變成一種藝術形式,迴文詩對推動詩歌文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告誡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問題,不能偏頗,你覺得呢?

參考文獻:

《納蘭容若詩詞選集》

《學詩百法》

《樂府古題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