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背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名曲

千年前,盛唐,王維。

古道旁,安西,送別。

大詩人王維送別他的好友元二,大筆一揮,即興寫下了送別詩中的千古絕唱---《送元二使安西》,也喚作《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曲》一出,成了送別詩的巔峰。不僅千年前的唐朝人在送別朋友時經常吟誦這首詩,直到千年後的今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是友人之間送別的經典名言。

後來,後人根據王維的這首詩譜寫了一首古琴曲,並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

這首琴曲叫做《陽關三疊》,它又名《陽關曲》、《渭城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中國十大古琴曲”

之一,更是我國古代音樂中難得的精品,千百年來被人們不斷傳唱,有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陽關三疊》當年有多流行呢?劉禹錫說“舊人唯有何堪在,更與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寫“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的詩句,李商隱寫“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裡唱陽關”,足以可見這首琴曲在唐代流行的盛況。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背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名曲

01 《陽關三疊》的曲意:引子、敘事段與高潮

《陽關三疊》的曲譜最早見於《漸音釋字琴譜》(1491年以前),有十幾種不同的譜本。而現在琴人所彈的大多是清代張鶴所編的《琴學入門》(1864年)中的傳譜,全曲共分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覆,疊唱三次,故稱“三疊”。從音樂角度說,每一疊的後半段都有點類似副歌的性質。

《陽關三疊》在調式運用上以商調式為中心,借羽調式加以穿插變化。而在曲式結構上,則由互相重複的“三疊”加一個尾聲構成每一疊又可分成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以王維的四句原詩為主體歌詞的音樂部分,後半部分則是擴展和延伸。

《陽關三疊》唱詞質樸真切,旋律高亢跌宕,每一疊所吟詠的主題都不同,感情層層遞進,打動人心。無數個夜晚,我在演奏它時,腦海中就像在放一部老電影。電影裡有送別,有楊柳如絲,有陽關古道,有黃沙漫天,還有楚天湘水遙遙兩相隔,不知何時能再相見······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背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名曲

第一疊是引子,主要表現送別的場景和路途的艱辛。詩人王維與元二在渭城相送,二人一同牽著馬匹緩緩走向城外。

這一段的意義在於定下基調,渲染情感,所以在演奏時速度要放慢,不能太快。

“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渡關津,惆悵役此身”,這句是一疊的重點,曲中第一輪高潮出現。從音樂上來說,這一句是音程的八度大跳,音樂開始跌宕起伏,大量的滑音演奏,與樂曲開頭低沉的散音樂句構成鮮明的對比,歌詞也變成節奏分明的長短句,以此來表達故事主角離別時情緒的起伏多變。在將近收尾處,有一個小高潮sol sol,演奏時要注意往回收。

第二疊則是承上啟下的敘事段,主要刻畫詩人和友人在十里長亭把酒話別的場景。這一段在情緒上的把握與第一段有所不同,因為音樂完全不同於第一段。

一開始的部分,已經出現變化,

樂曲採用了比第一疊高八度的泛音演奏,緊接著在中音區運用了大量的按滑音,如此一來,音樂情緒大大推進,整段旋律線條的流動性也更強。這一段的收尾處,也有一個sol sol,在演奏時,比第一段要更強烈,但是要把握好度,因為第三疊才是真正的高潮。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背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名曲

第三疊是全曲高潮,主要描寫分別時的依依不捨。從演奏技術而言,這一段的演奏最難,因為一開始就要提高速度。這一疊的音樂結構與第二疊相反,它的前半段雖與第二疊基本相同,可後半段卻是一個獨立的展開部分,音樂情緒跌宕澎湃,是全曲的最高潮

整段演奏要一氣呵成,前半段隨著情緒的推進演奏要激昂,而到後半段的那句“楚天湘水隔遠濱”時,則要立刻放緩,這種感覺就像是浪花歸於海里,也像飲盡千杯後終須一別,所有的澎湃都散去了,只剩了楚天江水遙遙相隔······

“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和大多數古琴曲一樣,這首曲子最後一句的結束語也是用泛音來彈的。

《陽關三疊》結尾的泛音特別美,那種美,像花瓣上晶瑩的露珠,也像點點離人淚。所以在演奏時,要彈出泛音的晶瑩剔透感,具體取音時可以靠近嶽山來演奏,因為這樣演奏更具顆粒感,這也是彈好古琴泛音的關鍵。

《陽關三疊》這種疊奏類曲式在中國傳統音樂中很常見。整首樂曲的最後,也用了中國傳統音樂常用的合尾手法,以商音結尾,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背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名曲

02 《陽關三疊》的琴歌: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

《陽關三疊》作為獨奏曲,可以充分表現古琴音樂器樂化的特點,而作為琴歌來演唱,它也別有一番風味。

琴歌,顧名思義,是指撫琴而歌。它是一種把詩詞和古琴彈唱相結合的音樂藝術,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更是中華民族傳統音樂及民族精神的藝術代表。孔夫子說“詩三百零五篇,皆絃歌之”,琴人們往往“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

琴歌這種形式,古已有之。現存最早的琴歌曲譜是宋代文學家姜夔(號白石道人)創作的琴歌《古怨》。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琴歌作品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秋風詞》、 《長相思》、《鳳求凰》、《湘妃怨》、《陽關三疊》、《慨古吟》、《胡笳十八拍》和《鳳凰臺上憶吹簫》等等。

在宋代以前,琴歌與琴曲並茂,宋代以後的琴譜,或有詞,或無詞,但琴人們多重視琴曲的彈奏,不重視琴歌,甚至於否定它。也因此,使琴歌藝術的發展受到相當大的阻礙。

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在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的指導下,他的親傳弟子王迪開始了發掘整理琴歌的工作,一共積累了百餘首琴歌,使琴歌藝術再次被琴人熟知,這也可被視作琴歌藝術的迴歸。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背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名曲

琴歌藝術的核心是用古琴來自彈自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古琴歌唱性的特點。

琴歌吟唱,有它自成一派的發聲技巧,並不等同於民歌。而掌握琴歌吟唱,對於琴人來說,自身演奏水平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因為,它更能幫演奏者達到“人琴合一”的狀態。

《陽關三疊》就是一首廣為流傳的經典琴歌,唱詞如下:

清和節當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無復相輔仁,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商參各一垠。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日馳神。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駰,載馳駰。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感,楚天湘水隔遠濱。期早託鴻鱗,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

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背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名曲

《陽關三疊》充分展現了我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因此在演唱時要格外注意對於原作意境的把握。

古人非弦不歌,琴歌應以琴為重,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心手配合,音停韻未斷而氣不歇。

《陽關三疊》如果能用琴歌來演唱,它的音樂代入感會讓我們“身臨其境”,夜晚彈唱尤其如此,更能觸動心絃。

也許,我們身處在一個交通如此便利的時代,已經很難理解離別對於古人而言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可只要我們用心去聆聽指下的聲音,還是能在某些時刻,夢迴長安,聽一聽那千年古道上的陽關聲。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作者簡介:瀟湘清塵,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以古琴和文字為此生道場,讀者盛讚其文“如梅一樣孤芳傲潔,看後令人回味上癮”。已出版故事合集《精怪物語》,散文集《時光染紅了流年》和長篇古言小說《明朝有意抱琴來》等多部作品正在籌備出版中。曾經受邀去大學和馬雲創辦的雲谷初中為學生開設故事創作講座,好評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