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載“父子情”!麗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漢的故事,感人至深……

編者按: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智障流浪漢蔣林臺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和“爸爸”分開的那一刻,他伸手去抱。聽著這個和自己非親非故的“爸爸”的叮囑,他只是不停地點頭。他不知道從此刻開始,那個與他相依為命24年的“爸爸”,那個擔心他吃不飽穿不暖的“爸爸”,從此要將他留在了陌生的敬老院。

蔣林臺的“爸爸”—— 80歲的老人葉世海,在默默收留了流浪漢“兒子”24年後,終於還是艱難地做了一個讓自己難受的決定:他要為相依為命的“兒子”尋找親生父親——他年事已高,最大的憂慮就是在自己離世後,無人再照顧“兒子”。所以,他想要先安頓好他……

二十四載“父子情”!麗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漢的故事,感人至深……

門前的菜地,雜草已經除得差不多了。

田埂上,留下的是一堆雜草,高高疊起。

這是“兒子”蔣林臺和葉世海老人一起做的最後一次農活。

每天吃飯,葉世海老人還是習慣給他留個位置, 把“兒子”喝過的茶杯放在他常放的地方。就好像,他還在陪著自己一起吃飯。

葉世海在“兒子”的房間來回走了幾趟,似乎在找尋著什麼,他說不清,道不明。

最後,留下一聲嘆息。

確認了這裡沒有了“兒子”的身影,他默默地看著窗外,將這份思念遙寄遠方。

他不得不承認,這次,“兒子”確實走了。

就在一個多月前,是他自己,將他送走了。

雖說只有短短一月餘,可是他的腦海裡,卻感覺過了一年甚至好幾年那麼久。

二十四載“父子情”!麗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漢的故事,感人至深……

收留

葉世海老人救助的這名流浪漢叫蔣林臺。這個名字隱藏了24年,直到他被送走後,老人才知道他的名字。

24年前,蔣林臺流浪到雲和縣元和街道陳村村,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小山村。

記不清是哪一天,葉世海看到村裡的孩子們圍著一個陌生人在起鬨。

葉世海走近看到一個二十多歲的流浪漢衣衫襤褸,頭髮長到腰際,結成了餅塊,散發著濃重的臭氣……

孩子們怕他靠近,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時不時撿起石頭丟向他。

葉世海從他支支吾吾的呻吟中,聽出了些許文成泰順方向的口音——老人出生在文成,年輕時來陳村做上門女婿。

“原來還是老鄉。”葉世海感到鄉音親切,和他多交流了幾句。問他家在哪裡,叫什麼名字。流浪漢也說不出什麼來,只會簡單地應一個“哦”字。

也許流浪漢也聽出了葉世海的鄉音,情不自禁地走到老人身邊。那種無助的眼神,讓葉世海萌生了收留他的念頭。“這人太可憐了,流浪在外,但是也是一條命,我不能讓他凍死餓死。”一句平凡的話語,讓這個老實巴交的老農堅定了收留決心,並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只有收留他,他才能活得好一點。”

接著,葉世海帶著蔣林臺清洗乾淨頭髮後,到理髮店理了個挺精神的髮型。還買來了新衣服給他換上,領他住到了自己家裡。

從此,家裡多了個“兒子”。

二十四載“父子情”!麗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漢的故事,感人至深……

照顧

葉世海自己住在一樓,卻安排蔣林臺住在二樓。房間有二十多平方米,寬敞明亮,窗戶對著門口的河流和村廣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蔣林臺成了他的另一個家人。

蔣林臺到葉世海家沒多久,葉世海的妻子過世了,孩子在縣城上班並安了家,很少回來。平日裡,只有葉世海這個“爸爸”和“兒子”相依為命。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蔣林臺成了葉世海的一個牽掛。擔心他外出會出現意外,於是老人就讓他跟著自己,幹活時也把他帶在身邊。漸漸地,蔣林臺也跟著學會了各種各樣的農活。

不會幹的活,葉世海手把手教他;不懂的道理,葉世海跟他慢慢講。蔣林臺乖乖地點頭,默默地記在心裡。

在葉世海的抽屜裡,存著一張一寸照,是他帶蔣林臺去縣裡照相館拍攝的。

葉世海說:“挺擔心他會隨時走丟,所以特意拍了這張照片,以備不時之需。萬一哪一天他不見了,我還能拿這張照片登尋人啟事,找派出所幫忙找。”

在葉世海的精心照顧下,蔣林臺的身體逐漸好起來,他理著酷酷的光頭,身著土黃的西裝,看上去體面而乾淨。

蔣林臺胃口很好,一頓能吃七八兩米飯。葉世海老人每天都會給他倒上一杯酒,一起喝,一起拉拉家常。儘管有時候他聽不懂,但是葉世海老人照樣對他說。

漸漸地,村裡人也接受了蔣林臺。農活忙不過來的時候,邀請蔣林臺到家裡幫忙。付給他工錢,給他吃好吃的菜,並按照請師傅的習俗,一天發一包香菸給他。村裡人一如既往地叫他“討飯人”,但是這也只是一個親切的稱謂而已,他們早已經將他當成了鄉親。

蔣林臺在村子裡找到了一個溫暖的新“家”。他的生活平靜而祥和。

二十四載“父子情”!麗水八旬老人和流浪漢的故事,感人至深……

尋親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這一晃,就是24個年頭。葉世海也曾試著為他尋找親人,但是看到他還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他又放棄了,他想等等。

今年3月,葉世海老人擔心自己年紀大了無法再繼續照看蔣林臺,於是萌生了為他找尋親人的念頭。

在雲和縣城南派出所,葉世海老人向民警說明了來意。可是蔣林臺頭部受過傷,意識混沌,也喪失了大部分語言能力,只說出自己是溫州文成縣西坑鎮一個叫“竹坳”村的人, 能提供的其他信息很少。

城南派出所民警聯繫了文成警方,併發送了蔣林臺的照片給對方,希望能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但對方的反饋卻是查無此人。而且,蔣林臺所說的那個村在文成縣根本不存在,尋找一度陷入僵局。

城南派出所民警沒有放棄,他們帶上老人和蔣林臺,一起去溫州文成縣西坑鎮實地尋親。

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了文成西坑鎮。民警隨即聯繫了當地派出所,希望當地民警能配合尋找。可是當地民警表示,他們轄區內並沒有類似的走失人員。

隨後,他們又去了附近的黃坦鎮尋訪。這一次,終於有了眉目。

雲和城南派出所副所長雷嶽松說:“黃坦鎮派出所的民警馬上幫我們聯繫各個村的村幹部,一個叫‘周岙村’的村幹部向我們反饋,他們村裡有類似的人員走失。趕到周岙村後,在村民委員會主任的幫助下,疑似‘流浪漢’的父親只看了一眼,就立刻叫出了‘流浪漢’的名字,說他就是自己走失多年的兒子蔣林臺。”

原來,蔣林臺20多歲的時候跟隨鄉里人出去打工,就再沒回來。目前蔣父生活狀況十分窘困,他和另一個兒子租住在別人家裡,僅靠著低保金維持生活,沒有能力照顧蔣林臺。

於是,兩地派出所民警協商後,向當地民政部門尋求解決辦法。最終,把蔣林臺安置在當地的日月星敬老院。接著,雙方派出所把他各方面的材料進行完善,為他補登戶口、補辦身份證,然後第一時間幫他申辦了“低保”和“五保”。

時隔24年,在多方相助下,流浪漢蔣林臺終於回家了!

安置好蔣林臺後,葉世海老人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並記下了敬老院的聯繫電話,以便今後能常常關注蔣林臺的情況。

返程前,老人細心地和蔣林臺說,“要好好聽話,穿暖衣服。”從吃飯、睡覺、喝水、如廁、刷牙到洗澡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一一交代,事無鉅細。

分別的那一刻,蔣林臺緊緊地拉著葉世海老人的手,淚流滿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