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鬼才"昆汀為什麼正常了

昆汀·塔倫蒂諾 被稱為"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雖然"鬼才"不按常理出牌,但明顯的標籤還是有的,比如四處飛濺的番茄醬,非線性敘事,特有的配樂,腦路清奇的臺詞等等。

當然,這些特點在不同影片中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我就特別喜歡《落水狗》《低俗小說》和《無恥混蛋》,這幾部影片敘事跳躍,人物亦正亦邪,對話看似冗長,細品則趣味無窮。但在《八惡人》裡,番茄醬被用到極致,竟然讓我有了點小小的不適感。

這部《被解救的姜戈》我認為真的很不昆汀。最明顯的就是它單一的線性敘事結構,和善惡分明的人物性格。這是一部典型的個人英雄電影,講述一個人從奴隸到英雄的過程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一、一個人的自由是從身體到人格全方位的自由

僅從字面上看,《被解救的姜戈》是一個被動的靜態動作。如果一個故事裡的人物沒有成長,那麼這個故事註定是失敗的。昆汀才不會這麼笨呢!

姜戈剛一出場就被解救。賞金獵人舒爾茨因為要找他幫忙,所以找到他,並打開了他的腳鐐。但這時的自由只是身體上的自由。姜戈解放了雙腳,卻不知道該怎麼走,未來在哪裡?他只能跟著舒爾茨,聽從舒爾茨的安排。

一個無法掌控自己,不知道未來在哪裡的人,是沒有自由的。

姜戈雖然像白人一樣騎上了馬,可奴僕的身份沒有變。就像一個原本在田裡摘棉花的黑奴,現在去給主人端茶倒水,即使像糖果莊園的黑奴史蒂夫那樣成了管家,他在身份人格上仍然不是一個自由人。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姜戈要享有的自由,一定是身體、身份、物質和人格等全方位的自由。

在影片設置的歷史背景下,黑奴姜戈要首先獲得身份上的自由。腳鐐被解開沒用,在獲得自由證明之前,姜戈不管走到哪裡,都會面臨危險,因為他是一個逃跑的黑奴。

在幫助舒爾茨找到並解決了通緝犯布里特三兄弟之後,舒爾茨給了姜戈一個自由人的身份。從法律意義上說,姜戈自由了。

但自由人姜戈要如何生存?他不能再去種植園做苦力,也不識字沒文化。但他勇敢!影片開始,從自由後的姜戈拋開包裹身體的破毯子,露出堅定的後背開始,舒爾茨就認定了這是一個可以合作的夥伴。

舒爾茨的眼光很準。在舒爾茨的引導下,姜戈成了一名合格的賞金獵人,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下一步就是要追求家庭幸福和人格尊重了。昆汀對姜戈人生的安排,完全符合馬斯洛的人生需求理論。

姜戈要找回妻子布隆希達。這是姜戈被解救後的主要人生目標。也正是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姜戈實現了一個自由人的終極目標。

舒爾茨幫姜戈制定瞭解救妻子的計劃,姜戈一切行動聽指揮。這時候的姜戈,在思想和人格上依然沒有完全獨立。

但是,計劃執行過程中發生意外,舒爾茨死了,姜戈也重新被鐐銬禁錮。

但一個人一旦嘗過自由的滋味,就再也難以被禁錮。

姜戈只能一個人去戰鬥。當他對看押自己的白人,說出"我是賞金獵人"這句話時,他第一次正視自己的身份,標誌著他從心理上開始獨立。當他去掉代表著身份和規則的馬鞍,跨上馬背的時候,他在人格上也已經獨立。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此時的姜戈,已經完全被解救。

舒爾茨和姜戈的關係,也可以看做父母師長和一個孩子的關係。父母給孩子生命,陪伴孩子長大。孩子走上社會,學會自食其力,同時也會遇到自己的領路人。但最終,一個人的路還要自己走。

姜戈被解救的過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走向獨立的過程。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二、隨著身份變化,姜戈對自己對他人的態度也在發生改變

1. 身份變化首先是從一個人的衣著打扮開始的

姜戈出場時是一個帶著鐐銬的黑奴。他只披著一個薄薄的毯子,在寒冷的冬夜,被凍得渾身發抖。解下腳鐐後,他從一個剛死的白人身上剝下衣服。衣服很不合身,看起來很彆扭。就像他此刻對未來充滿迷茫一樣。

接下來的姜戈穿得異常誇張滑稽。這時的衣服是他自己選的,但風格是舒爾茨定的。舒爾茨說他們要演戲,所以他要穿戲服當姜戈穿著誇張的天藍色戲服,騎在馬上出現時,簡直像馬戲團的小丑。

最後當他獨自返回救妻子的時候,他對黑奴管家史蒂夫說:"這身紅衣服還挺適合我"的時候,他才真正按照自己的意願,找到了合適自己的衣服。同時,他也找到了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

姜戈的獨立,從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開始。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2. 內心變化更明顯地表現在對他人生命的態度上

賞金獵人的職業是殺人。姜戈當初對這個職業很陌生,對任意剝奪他人生命也充滿困惑。

目睹舒爾茨一言不合就殺死"鎮警長",姜戈大驚失色。"鎮警長"和他們素無瓜葛,看起來那麼無辜。可當舒爾茨向州警長解釋,他打死的是個通緝犯時,姜戈看了舒爾茨一眼,釋然了——舒爾茨殺的是個壞人。姜戈也從所有圍觀人臉上看到一個事實:觸犯了法律底線的壞人是應該被殺的。

接下來,姜戈對通緝令上的布里特兄弟就毫不手軟了。尤其布里特兄弟還鞭打過自己的妻子。復仇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生存環境越艱難,復仇的願望就越強烈。

但姜戈依然有憐憫心,他不忍心當著一個孩子的面殺死他的父親。舒爾茨用通緝令說服了他:作為一個賞金獵人,手要狠,心要硬,完成任務最重要。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但姜戈心狠的程度,很快就超出了舒爾茨的想象。看到仇家的黑奴面臨被瘋狗咬死的危險,舒爾茨想出手相救,姜戈卻制止了他。姜戈要在仇家面前表現出自己強大的一面。瘋狗撕咬黑奴的場面,舒爾茨不忍心把臉扭到一邊,但姜戈面無表情無動於衷。

這時的姜戈已經慢慢脫離導師舒爾茨的軌道,他的善惡觀不再單純建立在法律層面。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毫不猶豫犧牲其他人。

影片最後,姜戈手上的繩索一旦被解開,他的槍口就指向押解他的白人。此時姜戈已經完全成為一個英雄,也就是美國影片中一直宣揚的英雄形象。為了愛情,為了自由,排除萬難,除掉所有障礙。

押解他的白人和囚禁妻子的莊園主一家,既是姜戈找回妻子並報仇的障礙,也是和所有黑人奴隸對立的階級整體。姜戈的行為代表著全體黑奴的心願,預示著姜戈將成為整個奴隸階級的解放者。

一個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在莊園熊熊的大火中誕生。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三、 姜戈不是孤膽英雄,他點燃了希望

美國著名作家、頂級神話研究學者約瑟夫•坎貝爾,有一本有名的著作《千面英雄》,書中他總結全球神話與宗教故事中的英雄形象,認為經典的英雄故事主要包括四個主要階段。

啟程:放棄當前的處境,進入歷險的領域;啟蒙:獲得某種以象徵性方式表達出來的領悟;考驗:陷入險境,與命運搏鬥;歸來:最後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場域。

美國英雄電影也基本遵循這個套路。比如《007》系列,《碟中諜》系列,英雄完成任務後,都回歸正常生活,該幹嘛幹嘛。但《被解救的姜戈》不一樣。英雄不但完成了個人崛起,同時也帶動了其他更多人的覺醒。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故事開頭,舒爾茨解放了姜戈。和姜戈一起被買賣的其他黑奴,在舒爾茨的暗示下,殺掉奴隸販子跑路了。但他們和此時的姜戈一樣,如果沒有身份上的自由,很快就會落入其他奴隸主手裡。

所以,姜戈臨走時,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同胞,眼裡全是迷茫和憐憫。

到了最後,姜戈憑藉自己的智慧,殺死押解他的白人,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同行的黑奴。目睹了整個過程的黑奴,看著姜戈堅定而瀟灑的遠去背影,臉上露出由衷的讚美和希望。

此時的姜戈,解救了自己,解救了妻子。姜戈給所有黑人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就像姜戈的仇家所說:"像你這樣聰明的黑人會越來越多"。姜戈的樣子就是所有黑人希望成為的樣子。

《被解救的姜戈》:從奴隸到英雄,

一個姜戈被解救了,就會有千千萬萬個姜戈,從牢籠裡衝出來。黑人奴隸的解放事業,被姜戈點燃了星星之火。魯迅說:一個封閉的鐵屋子被大火包圍,可正在裡面熟睡的人們一無所知。姜戈不但是那個奮力叫醒他們的人,姜戈還撬開了這個鐵屋子的一角。

姜戈的未來,導演昆汀早在片頭就用歌詞唱出了:"大雨過後必是驕陽,將會一片明亮。姜戈,你一定要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