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24小時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有一種生活哲學,叫潮州時間


從北緯29度北緯23度,正式進入了潮州節奏。

潮州,是我迷戀的南國小城,擁有一千多年曆史,舊時的風貌依舊活躍。植被茂密,建築高度控制得好,尺度卻小卻足夠豐富,步行可以抵達古城裡的角角落落。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兩日,我們熱衷於在潮州散步,在街頭巷尾尋找美食,在每一個明清老宅門口,安安穩穩喝一回功夫茶。省尾國角的潮州,它是平和寧靜的。路上的行人多是附近的居民,不緊不慢地走著,腳步的韻便是生活本身。

如果你意識到,來了潮州之後,突然間不知道該幹什麼了。Take it easy,這就是潮州時間。

01 .

在義安路上,買一把銅壺要等上4年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有著七百多條街巷,仍然很好地保留有潮州古城的格局。從牌坊街、甲第巷、西馬路、下水門街裡,藏著明清時期的輪廓。

臨街的店鋪做各種小生意的都有,藥材鋪、理髮店、乾貨店。一條街上,大多做不同的買賣,互相幫襯,可以解決各種生活所需。店面大多堆得滿滿的,又有一種雜亂的秩序。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我們摸到義安路上去,尋找一個打銅匠,他叮叮噹噹的金屬敲擊聲,已經響了幾十年。

在這條不算長的街道里,曾經有20多家打銅鋪,銅器是舊時人們常用的器物,除了銅壺,還可以做成銅鍋、銅勺。由於工藝繁瑣,如今純手工做壺的人已經很少了。


潮州的24小時



我們見到了傳說中的池大哥。他頭髮花白,戴眼鏡,坐在門口的一把竹椅上,拿著錘子的神情儒雅,頗有一些學者的氣質。

他的腳邊有許多半成品的壺。手工銅製煮水壺的全部技術過程,從打磨雛形、焊接到燒製、拋光,都是在這個老店面裡,由他一個人手工完成。


潮州的24小時



他做壺遵循潮州時間,有人來了就停下手中的活,聊一聊。聊開心了,就坐下來喝杯茶再走。

慕名而來的人,都想要一把池大哥的銅壺。“別訂啦,壓力有點大。”他掏出小本本,訂壺的名單已經排到了4年後,和等待一場世界盃的節奏差不多。

手工藝在不斷消失的時代,我們在潮州,和一把手製銅壺有一個4年之約。

02.

工夫茶,從早喝到晚


潮州的24小時



繼續往前遊蕩,也可以停下來喝杯工夫茶。

潮州,全城都是喝茶人。他們在街邊喝,在旅館喝,在田間地頭喝,在KTV包廂裡也喝,大概有把茶喝到宇宙的天賦。

臨街的門口大多擺上一張小茶桌,配一套白色的功夫茶具,幾張小椅子。買東西?彆著急,先坐下來喝幾輪。如果你願意,可以一路走一路喝過去。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人的茶葉罐裡,裝著的一般都是鳳凰單從。

這種擁有豐富香氣的茶葉,產自潮汕北面的鳳凰山上,綿延數百里的峰巒疊疊,水霧繚繞,產出的烏龍茶茶香氣霸道。

潮州的24小時


在潮州方言,茶葉被叫做”茶米”。也許是因為潮州人嗜茶如命,茶就如同米飯一樣重要。而這鳳凰單叢,就是當地的“家常款”。

在潮州,從來沒有要半個小時喝完一泡茶的概念,電茶爐從早上啟動,到深夜才停歇。一天只吃三頓飯,但茶是要從早喝到晚。


潮州的24小時



鳳凰單樅屬於經過半發酵的烏龍茶,與紅茶、綠茶等茶種相比,它的香氣最是顯著。為了更充分地激發出烏龍茶的香氣,古人費盡心思創造出一系列沖泡技巧,就成了早年間的“工夫茶”。這套招式首先在福建北部的武夷地區流行,然後傳到了閩南和潮汕。

潮汕人泡茶多用體型極小的孟臣壺或是蓋碗,大則易於散燙,小則香氣氤氳;茶杯也要小,體型像半隻兵乓球,一啜而盡,茶不留底。


潮州的24小時



茶爐茶鍋茶壺茶杯茶托水罐,光論茶具乒乒乓乓就要一大堆。在燒水和火溫方面都有講究,燙杯熱罐,高衝低灑,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一套流程下來費工夫,也見功力。

一個茶盤,三隻杯子,不認杯子,隨機喝茶。喝完,用開水燙洗茶杯,衝上茶,繼續喝,如此循環往復。耐得住工夫,一壺茶可以喝過一輪又一輪。

不想朝九晚五的潮汕人,更看重隨心所欲,所以選擇做生意。他們早上睡到自然醒,去街市做點小買賣,賺了錢後又都貢獻給了熟悉的茶葉鋪。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跟隨著潮州時間,我們溜進了牌坊街上的載陽茶館。這裡可以邊聽潮劇邊喝茶,為初來乍到的旅人,提供了全新的體驗。煮一壺水,烹一衝功夫茶,臺上的潮劇輪番開唱,你可以搖頭晃腦,你可以手指輕釦桌面……

水開了一輪又一輪,管什麼煩惱和旅行,都隨它煙消雲散吧。有一種生活哲學,叫做潮州時間。

03.

忘記一天三頓的概念吧,潮州真好吃啊


潮州的24小時



來潮州,每天都吃得好累。一碗牛肉丸粿條,是打開潮州行的第一頓。

牛肉丸是潮汕街頭巷尾的粿粉店裡的平民天后。圓圓滾滾的大丸子配上滑溜的粿條,漂浮在透明清亮的牛肉湯上,裡頭還有薑絲或芹菜粒。用筷子捅上一顆,蘸一蘸鮮鹹的沙茶醬或潮汕辣椒醬。咬上一口,口感“卜卜脆”,葷香又結實。


潮州的24小時



西湖邊的潮鎮老尾牛雜店,路邊一排排古老的榕樹,從二樓的窗望出去,埋頭這碗熱湯的人影,襯著綠窗,是完美的開場。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好吃的太多了。鴨母捻,瑩白的糯米湯圓放在甜湯上,碗裡還有銀耳、蓮子、百合、白果、綠豆等配料,這一碗,絕對能滿足喜吃甜食的胃。

潮式糖水,每天都要來一碗。

糖蔥薄餅好吃、各種各樣的粿好吃、搭配沙茶醬的腸粉也好吃。從早到晚,可以吃得完全不重樣。在潮州,吃一定要組團來。

吃讓時間變得充滿彈性。享受美味的愉悅讓時間倏忽即逝。而在吃完這頓,等待下一頓的時候,時間又變得漫長起來。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潮州的24小時


到了晚上,一頓潮州牛肉火鍋怎麼能拉下?雪花、吊龍、胸口油、牛肉丸,沒有不好吃的。

他們用庖丁解牛的敬業精神,把牛吃到極其具體的部位。潮州的牛肉,要現殺,要用最快的速度擺到餐桌上來。潮州有潮州人的慢,而在吃方面,又有追求時間的速度感。吃過這一頓,人生的棋局才有新的局面。

單單為了吃,也值得打一趟飛的到潮州來。

03.

在夜晚的古玩店裡,打撈一些老城底色


潮州的24小時



每天晚上,我們幾個人都在潮州古城穿街走巷,往小巷裡亮著燈光的古玩店裡鑽。這樣的店面一般都不大,老舊的玻璃櫥窗、櫃子,灰濛濛,塞得滿滿當當,摺疊著一個城市的過往。

往店裡走是一張舊木茶桌,茶桌上擺一套功夫茶具,還有一個沉默的潮州男人。隨著老闆的興趣不同,每個店也暗暗顯示出不同的氣質。有的老闆愛收茶壺,有的店裡天花板上,掛滿了舊檯燈,一排排黑膠唱片機、收音機排得整整齊齊。


潮州的24小時



但大抵還是以民間日用的器物為主,舊房子拆下來的雕花門楣、瓷制的功夫茶具、筷子籠、各式的小瓷碟……

不是什麼閃閃發光的器皿,只是曾經參與過人間,隨著一些人經歷了一些事,如今滿身疲憊得又都重新匯到了這裡,稍作休憩,或等待進入另一段紅塵故事。


潮州的24小時



抱著一種「過年的時候裝裝瓜子花生都是很好用的呀」的樸素、實用的心情,我們大大方方地接納它們的過往,順便在碟邊杯側撿拾一些午後坐在街邊的功夫茶、屋前屋後的棕櫚樹、凌霄花,打撈一些城市底色。

04.

深夜食堂,小巷的生活還未散場


潮州的24小時



在茶行買鳳凰單樅,喝茶到深夜時,茶行老闆相當動情地說,每到晚上,他就開始惦念起一碗粿條。

他說的是一個在經富巷裡小攤,每天晚上9點開張一直到凌晨2點的,開了40多年。攤子賣的吃食,不論是帶熱湯還是幹拌,只有一碗沙茶粿條。

潮州的24小時


這家深夜食堂的拍檔,是一對老夫妻。一人備菜,一人負責燙粿條、肉片,幾十年的配合,整個流程已經爛熟於心。老伯伯叼著煙,泰然自若地不斷從鍋裡撈出粿條、肉片。老婆婆淋上茶沙醬,將一碗又一碗的宵夜遞給前來的顧客。


潮州的24小時



剛和客人侃完天的茶行老闆,由大人牽著鬧著肚子餓,要來吃宵夜的小孩,還有在小巷裡漫無目的遊蕩的旅客,不約而同地被這盞燈光、被這冒著熱氣的小攤子吸引而來,虔誠地接過這碗煮了四十餘年的點心,坐在店裡默默地吃完。

啊,潮州的夜,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