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的人,有生活情趣

愛吃的人,有生活情趣

在《雅舍談吃》一書中,曾講過一個些許誇張而又有趣的小故事。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格外有名,傳聞它家的湯包湯汁多到“能順手流到脊背”。據說有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到店裡吃湯包,在同一張桌子前面對面坐著。

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裡的湯直飈到對面客人的臉上,把那人噴了個“滿臉花”。可是“肇事者”並未察覺,依然低頭吃著熱乎乎的包子。

而那位對面客人也不顧自己花了臉,繼續不動聲色地吃著。店小二發現後,趕忙擰了一個熱手巾準備送過去,旁邊的客人卻紛紛笑勸:“不忙,他還有兩個包子沒吃完哩。”

愛吃的人,有生活情趣

生活原本充滿了瑣碎與漫長,但愛吃的人,總能把是生活過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

與他們相處,彷彿巋然不動的食物也變得可愛了起來。很多時候,能夠認真對待每一頓飯的人,也必然會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

當你把吃飯當成一種享受,即便是匆匆而過的行人,也能感知你生命的熱度。在這世間,鮮花著錦也好,平淡無奇也罷,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便能邂逅那些零星的美好。

有人用時間活出了味道,有人卻虛擲了光陰,這兩者之間,差的是儀式感。梁實秋是個講究儀式感的人,在他的心中,始終對美食懷有一份敬畏。

愛吃的人,有生活情趣


冬夜裡,當他聽到深巷賣羊頭肉小販的吆喝聲,會立即從被窩裡爬出來,然後等小販在門口昏暗的油燈下給他切好,再重新鑽進被窩,在枕上一片一片把羊頭肉放進嘴裡,一解饞癮;

臘八節,午夜剛過,他就和家人搬出擦得鋥亮的銅鍋,把預先泡過的五穀雜糧如小米、紅豆、紅棗、桂圓等開始熬煮,待到臘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唏哩呼嚕地喝個盡興;留學歸來,他格外想念家鄉的爆肚兒,於是回鄉的第一天,便步行到致美齋一口氣叫了三盤爆肚兒,酒足飯飽,生平快意,隔五十餘年尤不能忘。

愛吃的人,有生活情趣


對於吃,梁實秋始終懷揣著一份虔誠,一份情懷。他不僅愛吃,也是個會吃飯、會做飯的人。全聚德的燒鴨,厚德福飯莊的瓦塊魚,東興樓的芙蓉雞片……北京城基本被他吃了個遍,甚至哪家店哪道菜最好吃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他與妻子也格外恩愛,他們在廚房調和著柴米油鹽,在案板上細細切碎生活疾苦,在湯鍋中耐心熬煮出幸福的滋味。

愛吃的人,有生活情趣


梁實秋曾說:“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

或許,人生就是如此簡單,有飯吃,有人愛,酒足飯飽,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