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結局會如何?

MiSS文


筆者認為,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即使不能問鼎中原,也足以成為一方諸侯。

一·廣西的地理位置,極適合偏居一隅,安心發展:

1.廣西既位於中國大陸的南端,也位於中國大陸的西南方向。地理位置上不但遠離中原地區,更加的遠離清朝的統治中心北京。可以說廣西這個地方從地理位置上看的話,天高皇帝遠,是非常適合偏居一隅安心發展的。當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也不一定能騰得出手來收拾盤踞在廣西的太平天國。

2.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是完全可以留在廣西,以廣西為根據地,偏居廣西一隅,安心發展廣西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太平天國形勢圖)

二·廣西的地貌地緣,極適合防守,進可攻退可守:

1.廣西位於雲貴高原南端,廣西的西部、北部、西北部、東北部、中北部都是山區、喀斯特地貌。廣西的中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則都是丘陵。從地貌地緣上來說,廣西大多數是山區、喀斯特地貌的特點,是非常適合防守的。

2.而且廣西東與廣東交界,北與湖南、貴州交界,西與雲南交界,西南與安南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和突出。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而是以廣西為根據地,完全可以進可攻廣東、湖南、貴州,不動可以固守廣西,退可以退入雲南、安南。



(廣西地貌地緣)

三·廣西民風彪悍,勇敢善戰,數萬狼兵可稱雄:

1.廣西自秦朝以來,一直都是以民風彪悍著稱,如秦朝發50萬大軍南征百越,在廣西打得艱難無比;廣西士兵也一直以勇敢善戰聞名,素有狼兵之稱,如明朝廣西狼兵東南江浙沿海抗擊倭奴、明朝末年廣西狼兵東北抗擊清軍入關、以及後來桂系在抗日戰爭中功勳卓著。

2.因此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而是深耕廣西、經營廣西、發展廣西。那麼廣西狼兵將成為太平天國的最大助力,不用太多隻要太平天國能在一兩年內練出5萬的廣西狼兵。那麼太平天國就完全可以在嶺南地區稱雄了,面對5萬廣西狼兵,周邊的廣東、湖南、貴州、雲南也只能乾瞪眼,要知道太平天國的江山主要是靠早期的2萬多名廣西兵打下來的。



(太平天國從發展走向滅亡)

四·廣西南疆邊陲,用心經營積累,可一統嶺南:

1.前文筆者提到了廣西東與廣東交界,北與湖南、貴州交界,西與雲南交界,西南與安南交界,南瀕臨北部灣、與海南島隔海相望。

2.如果說太平天國不出廣西,而是以廣西為根據地、紮根廣西、經營廣西、發展廣西,用心經營和積累。並且利用廣西邊遠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的地貌特點,大力訓練廣西狼兵精銳,假以時日,是完全可以稱雄嶺南地區的。甚至東出廣東,北出湖南、貴州,西進雲南,南下安南,統一嶺南地區也是大有可為。



(廣西與周邊省份)

五·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完全不會過早的走向滅亡:

1.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雖說不會那麼快走向巔峰,佔據十八個省份。但是起碼也不會那麼早的走向滅亡,人人落得個兵敗被殺,不過風光十數載而已。所謂站得越高跌得越深越疼,正是如此道理。

2.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以廣西貧瘠之地的財力、物力,太平天國是完全不會那麼快的走向享受、安逸、玩樂。而且還不得不勵精圖治、不怕吃苦、不怕困難,在困境中磨鍊,在逆境中成長。

3.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戰略上就完全不會犯了孤軍深入的大忌,孤軍進行北伐和西征。北伐軍雖然最遠達到了河北天津一帶,大大震動了清朝統治者,但是最終還是被清軍圍困殲滅。而太平天國如果是留在廣西的話,則無論它是打周邊的廣東、湖南、貴州、雲南、安南,都不會犯了孤軍深入的大忌。即使是孤軍深入廣西周邊省份,太平天國從廣西出救兵也能救援得及時。



(太平天國天王府)

結尾語:

因此,筆者認為,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即使不能問鼎中原,也是完全可以成為一方諸侯、甚至統一嶺南的。各位讀者你們有什麼不同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


神渡說廣西廣東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成了清末重要的一次農民起義。金田起義,國號為:太平天國。洪秀全帶領太平軍,從金田出發,多次征戰,有失敗的戰役,也有順利的。當出了廣西后,進入湖南後,太平天國的戰役還算順利,一直打到南京,佔領了南京城。定都南京後,當時稱天京。太平軍進行了北伐、西征計劃,可惜都失敗了,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的北伐軍兩萬,被清軍擊敗,石達開率領的三萬人,被曾國潘的湘軍擊敗。

之後天京發生事變,也就是太平天國內部發生矛盾,當時的楊秀清居功自傲,要求等洪秀全封他也“萬歲”。洪秀全秘密召回其他部隊,對付楊秀清,最後的結局就是互相殘殺,太平天國實力大減,由盛轉衰,讓清朝有機會滅掉。因功高震主,石達開被洪秀全猜忌,最終石達開帶領部隊脫離太平天國,進入四川等地,獨自作戰,最終也失敗了,沒有根據地的支持。1864年,太平天國被滅,起義結束。

如果太平天國不出廣西會怎麼樣?

如果不出廣西,或許死的更快,太平天國曆經13年,才被清軍消滅。為什麼說不出廣西,會滅的更快?

1:別看廣西偏居一偶,山高皇帝遠,歷史都發展到近代,在哪裡起義都會被各方勢力的關注,清朝不可能放任太平天國持續下去,肯定會派人前來剿滅。太平天國的厲害還是出了廣西之後,也就是說,在廣西,太平天國處處碰壁,從金田起義出發,就受到清軍的圍追堵截。1851年5月16日,北上象州,被清軍堵截,返回金田,被包圍。

9月下旬,突圍北上,佔領永安,清軍緊跟其後到來,之後突圍攻擊桂林受挫,被破轉攻全州,大將馮雲山身亡。之後才進入湖南領地,雖然在湖南也受到一些挫折,但路線明確他們要江南地區去,那裡比較富裕,就這樣一直打到天京。可見,想要在廣西立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這是太平天國前期在廣西的不順利。

2:落後的廣西和狼兵,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同,廣西處於喀斯特地貌的省份,這裡也屬於落後之地,比不上富裕的江南,想要在這裡壯大隊伍,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這裡的民風確實彪悍,出現許多狼兵,這種狼兵為什麼要聽洪秀全的?洪秀全一開始還搞了拜上帝會,以宗教的形式準備起義,但廣西的狼兵為什麼要加入這種起義?要知道,狼兵也是有過保家衛國的戰績。想要在落後的廣西稱雄,首先得要解決經濟上的問題。


3:貪戀故土只會讓太平天國發展不順。太平軍許多人都想留在廣西,但廣西貧瘠,招募兵力又不理想,人數都是三五萬兵力,加上一些婦女兒童,只會帶來更多負擔,而清軍一直保持在人數上的優勢,如果太平軍無法壯大,一直在廣西和清軍耗,肯定耗不過清軍,最終人心一散,離滅亡也就不遠了。而離開廣西,進入湖南,太平軍迅速壯大,這才是他們的轉折點,別想在廣西稱雄,清軍不會讓你得逞的。

可見,不離開廣西,太平軍躲貓貓似的跟清軍打,沒有明確的目標方向,也沒有明確的戰略部署,最終只會讓拖垮太平天國,畢竟作為起義軍,長期沒有進展,對軍心穩不穩也是很重要的,士兵看不到希望,出現懶散的心態,幾年時間就會全部爆發出來。而這就是留在廣西的最後的結局:稱王稱霸不行,起義結束的更早。


文史淺聊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如果太平天國不出廣西,必然堅持不了多久就灰飛煙滅。以洪秀全等人的德性,廣西一隅之地,根本不夠他們折騰的。


戰爭打的是資源,拼的是消耗。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洪秀全等人在金田起義佔領廣西全境後,採取防守策略固守廣西,在戰爭資源方面,根本不足以和清政府拼消耗。

在人員的補充上,太平天國處於劣勢。據資料記載,在道光時期,廣西人口總數為750萬人左右,而全國的人口總數已經突破了4億,這就意味著在兵源以及補充能力上,太平天國和朝廷差距極為懸殊,如果他們不是真的刀槍不入,那麼必將病源枯竭!

在物質補給上,太平天國也處於劣勢。廣西一隅之地出產有限,在被圍困的情況下,只能從海路獲取外援,但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太平天國並不被當時的列強所欣賞,即便能取得一些支持,也是有限之極的。而清政府卻可以從全國徵調各種物質,如果戰事緊迫,甚至可以命令水師從海對廣西進行封鎖!

歷史記載,金田起義之前,廣西境內天災不斷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洪秀全等人是看準了機會才扯旗造反的,而且金田起義時,太平軍只有兩萬人,是在其後的北伐和東征過程中不斷髮展壯大的。

這樣的情況下,洪秀全等人固守廣西,無疑是自尋死路。更何況,以洪秀全這些人的德性,必然會把境內好的烏煙瘴氣,也只能使他們在廣西失去人民的支持。洪秀全等人要求百姓男女分營而居,不能隨意過夫妻生活,他們卻是王娘眾多夜夜笙歌;他們要求百姓將財產全部上交聖庫,自己卻揮霍無度。

太平天國所謂的各項制度更是一塌糊塗,在他們的治理下,廣西的百姓只有雪上加霜,說不定在內部就給他搞個二次起義!

後來的事實證明,太平天國在北伐和東征之後,將勢力延伸到東南眾多地區,才有了足夠廣闊的空間和強大的物力與清政府死磕了十多年!

不客氣地說,如果太平天國據守廣西,一兩年就得完蛋!


李飛叨


不出廣西,拜上帝教將怎樣改變廣西地區的命運?這個話題本來屬於假設的,假如不出廣西會出現三種結果,第一是逐漸壯大割據一方,甚至建在南方,建立一國。第二是被清政府聯合剿滅。第三是變成類似天地會的地下組織。 我來細說一下三種情況


第一成就霸業割據一方,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剛打完鴉片戰爭。清政府為了賠款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人民痛不欲生,大家都想起義造反,全國各地也是各種造反不斷,所以它的號召有了農民基礎。因為底層人民接觸的詩書不多,封建迷信思想嚴重,所以當時造反最好的就是封建迷信。所以洪秀全利用基督教創立了拜上帝教,聚集了一大群人。清政府主要把兵力集中在北方,和沿海,南方顧不暇接。稍微有一點強兵力的是在桂林,桂林,距離廣西金田也是有一段距離。洪秀全是客家人,而廣西也有大量的客家人。更有利於傳教,而且歷史上廣西人有狼兵之稱。驍勇善戰,是太平天國起義的中流砥柱。而洪秀全本人是一個落榜秀才,雖然文化不高,但是比起沒有讀書的人,還算有一點文化,所以擁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洪秀全,非常有可能割據一方,建立南方國家。


第二種可能是被清政府剿滅,有一句話叫做垂死的駱駝比馬大。清政府再不濟,但是其兵力人口財力大大的超越太平天國的。如果太平天國不離開廣西這個貧瘠之地,不向北方進攻。最終將變成困獸猶鬥,把自己困在廣西。也很有可能被廣東的客家兄弟邀請到珠三角地區,參與到當時的械鬥中,從根本上扭轉械鬥的局面。

第三種可能我估計是可能性最大的,一開始很興盛。但是由於地方財務不是很足,清政府從北方調配兵力過來,把太平軍打敗。然後太平軍由地上轉為地下,類似廣東的天地會,在地下進行反清立國的行動。但最終估計也折騰不出什麼東西來。然後逐漸的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太平天國運動是兩廣客家人民偉大的革命嘗試,即敢於反抗腐敗朝廷,反抗外國侵略者的革命精神將永存於中華大地。


萬戶說


已騎虎背,豈能貪戀故土?

讓我們回顧一下太平軍作出離開廣西決策的前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很明瞭了。

也許,其中道理,在我們今天決定自己方向時,仍能起到一些啟發作用!

逼格高,實力弱,形勢嚴峻

太平軍起義後,佔據永安,在永安稱王建制,封王拜官,逼格滿滿。


什麼緩稱王,高築牆?老子沒牆,照樣把王稱了,你看咋地吧!

稱王稱霸,開口就說大清是妖!大清不弄死你,將來還怎麼混?於是,調集各路人馬來打太平軍。

還好太平軍不只是會裝逼吹牛,打仗也有兩把刷子,永安突圍,還順手圍了一把省城。

可是,這段轉戰時期,太平軍發現形勢嚴峻了。

在戰場上,雙方只能說是各有勝負,或者說,太平軍還佔了點便宜。

打仗太平軍靠譜,但在廣西養不了太多兵。

可是,太平軍可戰之兵,長期就是2、3萬人,(加上家屬有時能到10萬)。由於轉戰區域地方貧瘠,太平軍招兵也遇到嚴重問題。你招到人不難,問題你要給人包吃包住呀!而韋昌輝、石達開這些土豪帶出來的家底也吃得差不多了,實在養不起更多的兵。

同時,永安守城期間,積攢的“紅藥”(火藥)等重要物資已基本用完,而永安突圍後,由於清軍追得緊,太平軍難以從容補給這些物資。

而大清呢?人家吃的是朝廷的飯,完全沒有這些壓力。在大崆洞,大清一不留神折了2000兵馬(一說5000),大清眼都不眨,馬上把損失填上了!

石達開後來回廣西發展,也受困於地方貧瘠,所帶之兵糧彈無繼。

所以,接著和大清在廣西境內躲貓貓,在幾萬人這個級別上耗。大清毫無壓力,太平天國卻玩不起。而且,此時廣西境內,已經雲集了清軍重兵,早已不是“敵人統治的薄弱區域”。

湖南的形勢好,太平軍第一次想出廣西

太平軍桂林受挫,清軍又圍了上來。

可是,清軍的部署很奇怪,大部都在嚴防北路,其他方向都很脆弱!

更奇怪的是,長期避實擊虛的太平軍,卻“冒著敵人的炮火”,果斷北進,挺進湖南!

這是為何呢?

原來,就在洪秀全、楊秀清陷入迷茫時,得到了一個消息:湖南的革命形勢空前高漲!各會黨紛紛起義!


湖南會黨,很早就表達過對洪秀全的關愛。早在金田起義之初,天地會首領焦亮就來找洪秀全,建議立刻進軍湖南,他願率天地會響應!為此,焦亮還弄了個牛逼的名字:洪大全。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此時湖南境內已經調撥很多部隊進入廣西,湖南空虛!

這麼好的形勢,不去可惜!這麼熱情的邀約,不去不給面子!走!去湖南!

可是,還沒進湖南的大門,洪秀全就吃了個大癟,蓑衣渡,江忠源僅率千餘人,就重創太平軍,若非和春部配合不力,太平軍可能會全軍覆沒!


蓑衣渡之戰後,太平軍“兵不滿萬”!南王犧牲,這是太平天國早期最大的挫折。

以取天下為志!道州決策,不再戀故土

儘管蓑衣渡損失慘重,但湖南的形勢確實好,進入道州後,太平軍在附近招募到了5萬人馬,形勢大壯!

可是,此時,對於進軍方向,太平軍內部又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

中基層官兵,多捨不得離開廣西。畢竟,無論是氣候,還是生活環境,出了廣西就完全不同了,許多官兵顯得不適應。

洪秀全本人,似乎也有些思鄉。不同的是,天王不是廣西人,所以建議是進軍廣東。



從這些意見,我們會發現,廣西老兄弟,包括洪秀全本人,他們造反,或者是活不下去,或是一時頭腦發熱,至於“消滅清妖”、“建設天堂”,只是當成遙遠的夢囈。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而眼界更開,知識水平更高一些的石達開,則提出了“取西川”。這個見識要高出很多了,天府之地,割據條件優越!

但更傑出的,是楊秀清。

他指出:你們想什麼呢?已騎虎背,豈容戀土?現在應該進湖南,“專意金陵”,取金陵後分擾南北,佔據黃河以南,再尋機北進,徹底滅清!

楊秀清的提議,層次截然不同了。雖然線條很粗,但卻明確地指明瞭太平軍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道州決策後,太平軍也不是沒有挫折。

但因為方向正確,儘管在湘南沒有打開局面,湘南擴軍,卻使太平軍迅速達到10萬大軍!儘管攻長沙不克,卻在湘北獲得了大量的水軍和大量軍械!

走出故土,太平軍才成為一支器量宏大的隊。

破武昌,一路下金陵,所向披靡!

如果留在廣西呢?

永安建制後,已經沒有機會在廣西發展了,面對自己不利於擴軍,清軍大軍集結的情況,太平軍再能折騰,也難以發展!

永安建制前呢?可能有機會,找地方貓起來,大清懶得來打,自己過過苦日子,能長期存在下去。問題是:那你造反幹啥?直接帶個碗出去要飯不是安全得多嗎?


如不出廣西,太平天國可能就是三合會類似的,眾多的會黨中的一個。

已騎虎背,勇於改變。

在人口流動已經十分普及的今天,離開地理上的故土已經再正常不過了。可是,我們心理上的故土卻常常制約著我們作出改變!

我們都有自己的技能,自己的圈子。可是,在今天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技能正在不斷推陳出新,很多合作機會,出現在自己圈子以外。如果貪戀“心中的故土”,不願意適當挑戰自己,那麼,終究是成不了氣候的!

願我們不貪戀“故土”,適當擴展自己的技能圈和人際圈!

祝您事業順利!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如果太平天國不出廣西,由於人口限制,洪秀全的勢力不會發展這麼大,影響力也極其的優先,最終滅亡得會更快!我們可以看看捻軍,捻軍起義時間和太平天國同一時期,與清軍鬥爭了15年之久,比太平天國持續的時間還要長,但是結果還是被消滅。如果,洪秀全只限於廣西活動,比捻軍還不如,最終和一個土匪沒有什麼區別。

太平天國的影響力之所以這麼大,就是他們的活動範圍廣,吸收的成員多。如果,只限於廣西,就像一顆石子仍在大海之中,根本泛不起什麼浪!要大幹一場,就想李自成那樣,必須出省,說不一鼓作氣就攻入北京了。其實,洪秀全該團結漢人,與清軍那些當官的搞好關係。給他們一些好處,我相結局會打不同。

不過,洪秀全稱王以後,地位膨脹,開始懷疑下屬。尤其是定都天京(南京)以後,矛盾重重,洪秀全密令韋昌輝回京誅殺楊秀清,導致“天京事變”。在這次事變中被誅殺的人超過兩萬人,導致天京一時沒有將領可用。石達開聽說“天京事變”,本來回去想調解矛盾,洪秀全卻不信任他,石達開只好出走。石達開一走,對太平天國可以說是釜底抽薪,石達開在大渡河又遭遇伏擊,太平天國也走到了盡頭!

說實在的,太平天國不出廣西,其實結局都只有一個,就是被清軍圍剿!且滅亡得更快!太平天國能發展壯大,就是他們將勢力發展了到了各省。定都天京以後,內部又不團結,所以才滅亡如此之快。還有,有人說可能會佔據廣西為王,割據一方。洪秀全由於經濟條件限制,稱王也只是暫時的,隊伍發展不起來,說不定被地方武裝就給滅了,更別說割據一方。所以,不出廣西,滅亡得更快!


謀士說


太平天國不出廣西就會被困死。不佔據長江沿線的重要產糧區,都是個死。


kent446


不出廣西必死無疑,廣西地貧人稀無力負擔太平軍糧餉和兵源補給,都不用清軍剿自己就解散了。

出廣西才真正是讓太平軍有了快速發展的空間。


老夏說


不出廣西,待清庭大軍壓境只能坐以待斃,北京為頭,南京為心臟,太平軍攻克武漢順江而下直取南京應該說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只可惜後來發生內訌,讓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了


開心98302


太平天國如果不出廣西,唯一的結局,是因為內部資源短缺,造成內訌分裂,再因無穩定的根據地無法獲得充分的補給,四處分散流竄,被逐步調集的八旗軍和“土客之爭”的地主武裝聯盟擊敗蠶食,滅絕不可能,最多在某些偏僻的山寨增加幾個客屬村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