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讓母親河碧水長流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見聞

“一定要高度重視汾河的生態環境保護,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西時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兩年來,省委省政府把汾河的事時刻掛在心上抓在手上,汾河——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正在改變著模樣。

千里汾河,始出管涔,終入黃河,縱貫我省6市27縣。深秋時節,記者從汾河源頭——寧武沿河而下,尋汾河一路蜿蜒,聽兩岸百姓心聲,感受汾河曾經的滄桑和今天的鉅變,體味三晉兒女立志讓母親河再現秀美風光的決心和勇氣。

從重工程治理到重生態修復,從以政府集中投入為主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不僅是一種理念的變革,更是一種發展方式的變革

秋日,北方的天空格外高遠,陽光下遠遠近近的山峰層林盡染。汾河源頭,泉水噴湧,匯聚一川河水清澈見底。寧武縣治汾指揮部辦公室總工、曾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的王榮,這位大學畢業就開始和汾河打交道至今快30年的治汾人無比欣慰。他告訴記者,從大學畢業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就和汾河聯繫在了一起。經過這麼多年的治理,目前汾河寧武段徑流量達9760萬方,在吳家灣汾河出境流量為19.8立方米/秒,源頭水質達到Ⅱ類。

汾河在寧武境內長達42公里,流域面積佔到寧武國土面積的70%。作為汾河的發源地,30年來寧武大規模進行水土流失治理和保護,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23.9%提高到現在的45.4%。說起汾河源頭的變化,王榮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水質越來越好,河道兩邊的小煤礦都關停了,山上以前裸露的黑口子現在都被綠色覆蓋了,汾河正在迴歸河流本來的樣子。”

我省汾河全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啟動以來,寧武在2018年啟動汾河源頭生態治理工程,包括源頭兩側生態堤岸、潘家灣溼地治理、汾河宮家莊段生態堤岸建設。在縣城西南30公里處的工地現場,記者看到,汾河支流北石溝河生態堤正在進行鋪設防鉛絲籠。王榮介紹,工程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對汾河的治理我省一直沒有停止。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先後實施了4次大規模的汾河治理,結束了汾河干流部分河段連續12年斷流的歷史,流域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但流域生態環境仍未得到根本好轉。

為從根本上解決汾河流域水生態問題,近年來我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做出了對汾河流域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的重大決策。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綱要》;2016年4月,水利部與省政府聯合批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2017年1月,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2018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總體方案》,形成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三管齊下、系統推進的治理格局。同時,創新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體制機制,組建中交汾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推動政府市場兩手發力。

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密集啟動。

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去年在古交市啟動。該市水務局總工程師王麗軍介紹,工程建成後與汾河市區段貫通,河道滲漏補給量從10萬立方米增加到42萬立方米左右,實現構建汾河二庫到古交完整連續生態帶的目標,也加大了晉祠泉水地下水的補給。目前項目可研報告已經批覆,近期全面開工。古交市第二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同時啟動,目前反硝化濾池土建施工已經完成,今年12月底投入使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後,古交市生活汙水將全部達標排放。

9月19日,汾河百公里中游示範區先行示範段項目開工。汾河百公里中游示範區涉及太原、呂梁、晉中3市7縣(市、區)。先行示範段項目長13.5公里,流經小店、晉源、清徐3縣(區),被譽為太原城市空間規劃的重要生態廊道。項目建成後,自然景觀和生態溼地將大大改善汾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提升中部盆地城市群整體形象,對“七河”生態保護與修復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臨汾市堯都區汾河吳村段生態修復工程是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4.4億元。10月23日,在工地現場,記者看到幾臺大型機械正在施工。堯都區水利局局長楊文明告訴記者,這個項目最大的特點是創新融資模式,採用PPP辦法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創新徵用方式,採取徵租結合的辦法進行徵地;三是創新運營模式,項目建成後,將整治好的部分土地返還當地農民,既保護了生態,又發展了經濟。

汾河入黃口水生態修復及保護工程將建設人工溼地1.35萬畝,項目總投資5.56億元,被列入汾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規劃。萬榮縣水利局黨組副書記趙衛國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5次對接中交汾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對項目進行考察磋商,7月3日縣政府同該公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目前正在編制可研方案,爭取今年通過立項審批。

一路走來,汾河靜樂段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汾河一壩綜合治理工程、汾河新二壩蓄水工程、新絳澮河水生態修復工程、萬榮廟前村斷面水汙染防治重點工程等緊鑼密鼓進行中;中游核心區蓄水工程已建成並蓄水試運行,實施了汾河干流堤外溼地蓄水工程,汾河太原段碧波盪漾;汾河下游重點圍繞汾河干流防洪體系建設的河津新絳段、稷山城區段治理工程正在實施中。

汾河,在陣痛中醞釀著蝶變。

實施河湖長制、水資源統一調度機制,啟動“清四亂”專項行動,多管齊下多頭治理,清潔了水質,改變了環境

萬榮廟前村緊鄰汾河入黃口,岸邊醒目地立著山西省河長公示牌。

王勇,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村委會主任,也是一名村級河長。王勇一天的工作從巡河開始,巡河範圍20公里,對他這個村級河長來說,天天巡河,風雨無阻,雖然很辛苦,但他仍然樂呵呵,“這是我的職責和義務”。他說,自從推行河長制以來,不僅他有責任,村裡的每個黨員都有責任,現在村裡老百姓保護汾河的意識可強了,如果發現有人倒垃圾,老百姓馬上就會制止。

萬榮縣河長制工作辦公室主任解曉斌解釋,實施河長制以來,萬榮設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今年又組建了專職巡河員和保潔員隊伍,每3公里設一名專職巡河員,對縣域境內的3條河流進行巡河。“清四亂”百日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縣境內汾河河道全部得到了清理。“那些天,我們沒有休息日,現在正在組織回頭看,並把這項工作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

48歲的侯進強是廟前村的一位巡河員,也是長年在黃河上打魚的人。他說,他已經當了3個月的巡河員了,對他來說,邊打魚邊巡河讓他增加了一份責任,“保護河流是一件好事,河流變好了,魚也多了呀”。

河湖長制的實施為河流的生態修復立起了一道保護網。今年我省著力構建“河湖長+河湖長助理+巡河湖員”工作模式,目前全省近萬名巡河湖員上崗,市、縣、鄉、村各級河湖長和巡河湖員積極主動巡河、護河、治河。省水利廳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崔哲峰介紹,我省從去年以來對河湖“四亂”問題集中整治,實施“攜手清四亂保護河湖生態”百日會戰行動,沿汾河干流源頭到入黃口,對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問題進行整改,將行政調查和司法檢察調查有機結合,變“分頭治水”為“聯合治水”,進一步加大了對非法排汙、設障、採砂、圍墾、傾倒廢棄物和侵佔水域岸線等各類涉河湖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河流水質明顯提升。

為了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我省探索建立汾河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機制,通過萬家寨引黃工程、和川引水樞紐、北趙引黃聯接段工程向汾河干流補水。10月16日,在省萬家寨水務集團頭馬營出水口,記者看到遠道而來的黃河水奔湧而瀉。寧武分公司經理蘇平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7月,他們共引水1.27億立方米。汛期過後,補水從9月25日開始一直會持續到年底。省水利廳河湖管理處處長李贛介紹,自2017年起已累計向汾河補充生態水12.91億立方米,累計調引黃河水6.66億立方米,2019年向汾河引黃河水4.9億立方米。

治理水汙染,科技手段功不可沒。澮河是汾河的一級支流。10月20日,在澮河河道,新絳縣水利局總工程師王凌雲指給記者看,河道里種植的鳶尾草、千屈菜、蘆葦等都是可以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他告訴記者,為了治理澮河水汙染,他們採用了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方案——上游自然溼地降解+EHBR膜強化處理+下游人工表流溼地進一步降解,今年7月、8月澮河水質由原來的劣V類淨化到V類水質標準。

在新絳縣西橫橋村汙水處理站,運營部部長裴一飛介紹,村裡所有生活汙水經過處理後達到類地表Ⅳ類。目前澮河沿岸建起了7個汙水處理站,沿岸所有村莊生活汙水經過處理後才可排往澮河。

汾河的水質在慢慢改變。

依據省生態環境廳8月份以來的汾河流域治理情況週報,萬榮廟前村汾河入黃口斷面氨氮達到Ⅴ類地表水水質。

古交市環保監測數據表明:今年1月至8月,掃石橋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其中3月、5月為Ⅱ類水質,其他月份為Ⅲ類水質。

而一直與汾河比鄰而居的新絳縣龍興鎮橋東村59歲的村民薛喜才感受最明顯:“以前可嗆呢,河裡的水澆了地會形成一層厚厚的膜。現在沒有了,也聞不到以前那種味道了,村民們早晚都要去汾河邊遛個彎。”

河清草綠,魚蝦回來了,鳥兒也回來了,兩岸百姓開始感受到母親河帶來的勃勃生機

溫青山是臨汾市堯都區吳村鎮邰村的黨支部書記。這幾天,47歲的溫青山特別忙,村裡圍繞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正在招投標,忙著與國內的幾家大公司對接。說起村裡的發展,溫青山可興奮了。邰村是離汾河直線距離最近的村子,人多地少,許多人靠外出打工維持生活。他說,挨著汾河近,之前除了髒亂臭沒有沾上半點光,現在可有盼頭了。

溫青山和村民的盼頭就是汾河吳村段生態修復工程。工程建成後,他們將依託汾河溼地公園打造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民宿、農家樂等,帶動農民增收。邰村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往南10分鐘車程到堯廟、往北10分鐘到大槐樹公園。為了配合鄉村旅遊的發展,去年10月村委會一班人去河南安陽考察艾草產業。今年3月份,村集體利用200畝的荒地發展艾草種植,村裡許多人都爭著種。他笑呵呵地說:“現在村裡的老百姓活得可帶勁了。”

一條河流在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流域內的生態,提升著兩岸人民的生活質量。

靜樂。汾河穿城而過,小小的縣城在秋日的天空下格外明麗、舒朗。10月17日,記者見到該縣水利局局長吳星亮時,他可興奮了,因為就在前幾天,靜樂汾河川國家溼地公園通過了國家驗收。這對靜樂來說,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

靜樂汾河川國家溼地公園緊鄰管涔山山脈,汾河河道南北延伸20公里,連接境內的東碾河、西碾河、鳴河等7條支流,恢復並有效保護了汾河溼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站在汾河大橋上向南望去,清澈的河水在陽光下閃爍著、流淌著,河面上不時有水鳥掠過,沼澤地裡金黃的蘆葦、菖蒲等各種水草搖曳著,與周邊色彩斑斕的山峰遙相呼應,猶如一幅美麗的油畫,賞心悅目。吳星亮說,生態的明顯好轉為野生動植物的生息繁衍創造了條件,公園裡金雕、黑鸛、野鴨等各種鳥類數量明顯增加。

綠水青山不僅美了靜樂人,也引來更多人到這裡旅遊。在縣城邊的天柱山下,記者遇到了幾輛從省城太原來的旅遊大巴。64歲的劉青峰和老伴相攜出遊,他樂呵呵地說:“早就聽說靜樂是個好地方,你看這水多好呀,還有這山,真是太美了。”

萬榮縣廟前村,汾河入黃口。夕陽西下,寬闊的水面波光粼粼。岸邊的釣魚人在夕陽下勾勒出生動的剪影。

王顯鄉程家莊村村民趙榮生喜歡釣魚。他說,自己在汾河邊釣魚已經有兩三年了,以前的汾河是沒有魚的,這幾年汾河水好了、魚蝦也回來了,一到節假日河邊擠滿了釣魚的人。說罷,他讓記者看他一下午的收穫——3條活蹦亂跳的魚。

62歲的李佳是古交市一家事業單位的退休幹部。記者遇見他時,他正在汾河公園散步。他說每天來汾河邊轉一轉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儘管他家離汾河並不近。在他看來,曾經的煤灰粉塵變成了綠水青山,特別是這兩年,汾河水越來越清了,公眾的環保意識也增強了,“環境這麼好,我們都有責任維護”。

同樣,寧武縣化北屯鄉大昌村49歲的村民馬愛香說:“我們這地方現在可好了,有山有水,家家都通了自來水,老百姓也不下河洗涮了,吃的都是綠色食品。”說著,她還指著房簷下晾曬的大南瓜給記者看。

汾河在變,兩岸人民的生活也在變。採訪中,記者深深感受到這種變化蘊藏著的一種綠色發展的力量,感受到一種生態自然的美好帶給百姓的幸福。(康梅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