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父母肯定都想讓孩子很聰明,有很好的學習能力。

在孩子的童年,父母會認為他們的孩子有天賦,將來會表現得很好,但事實上,家長會誤解孩子的一些行為。

北大校長曾說過,雖然這樣的孩子看起來很聰明,但長大後很難有所作為。

最近,我的同事在跟我聊天時說:因為我工作忙,丈夫也忙著工作,所以我讓婆婆幫忙照顧孩子。

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我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和孩子們相處,偶爾週末才能跟孩子在一起,畢竟,我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孩子。

週末,同事親自為孩子做飯吃飯,但同事發現孩子根本不喜歡吃蔬菜,只喜歡挑肉吃。

同事認為不吃蔬菜是不好的,他對孩子說,如果你把碗裡所有的蔬菜都吃了,媽媽就會帶你去遊樂園。

這當然是孩子們不會拒絕的,但是當他們吃完飯的時候,同事們從廚房回來,看到孩子們把所有的蔬菜扔進垃圾桶裡。

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同事想要阻攔,婆婆卻說,孩子可能真的不喜歡吃蔬菜,他聰明地把所有的蔬菜都扔掉了,看來以後也不能給他多吃蔬菜了。

婆婆還笑著說孩子真的有點聰明,同事們聽了婆婆的話後,覺得不能這樣寵壞孩子,否則將來一定會養成很多壞習慣。

有時候,孩子們為了避免做一些他們不想做的事情,會玩弄小聰明,但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父母必須認識到哪些行為是聰明的。

如果父母縱容這些行為,他們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1、總是愛哭來解決問題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犯錯時,當父母想要懲罰他們時,孩子會利用哭會讓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懲罰他。

相反,父母會抱著孩子,開始安慰她,這樣孩子的"計謀"就會成功。

他會認為無論如何,我都可以用哭泣來逃避懲罰,我會犯更多的錯誤,而不用擔心我的父母會懲罰我。

而孩子的哭聲對爺爺這一代人來說更有效,每次看到孩子哭,爺爺都會覺得這個孩子是那麼的可憐,是我的寶貝,不能懲罰他。

甚至會同意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孩子會發展出一種走捷徑的心理狀態,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2、喜歡用小聰明來避免懲罰

有些孩子的情商會更高,在面對一些事情時,會反應迅速,聰明地解決問題。

因為這樣的解決方案不僅對他們來說是快速而有效的,也不需要受到懲罰。

比如,孩子們小時候總是不喜歡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在父母的"權力"之下,不同孩子的反應會有所不同,有些孩子會在父母面前無助地吃東西。

但是有些孩子聰明地避免了"痛苦"。

孩子在童年時會有一些不愛吃食物問題,父母應該讓孩子吃有利於營養平衡的食物。

父母如果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視而不見,就會導致孩子的健康問題,也容易讓孩子養成愛用小聰明來避免問題的習慣,會在生活中會捷徑做事情。

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3、喜歡用一些方法來對付"父母"。

孩子們總是想很多辦法來應付父母的要求,比如父母讓孩子在自己的房間裡學習,父母離開後他就玩手機。

聽到父母走進來,他打開書本,假裝學習了很長時間,有時是為了防止父母的意外出現,也會把手機放在下面。

顯然,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也不利於學習。

北大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身為寶媽的我認為,教育孩子很難,很難在不傷害他們的情況下好好管教他們。

那些看起來聰明聰明的人,由於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而長大,很難取得成功。

所以如果我們自己的孩子有這種情況,應該按照專業的育兒手段來教育孩子。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