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過程的常見解答

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過程的常見解答

一、我的投稿狀態自從投稿後一個月就沒有變化了,我應該聯繫期刊嗎?

一個月沒有變化不是特別反常。如果是我的話,我會等待更長一點時間再決定是否去聯繫期刊,因為有很多事情可能是作者沒有意識到的。記住期刊主編有一個更加重要、全職的工作。他只會在業餘時間來組完成雜誌工作。他有可能會連續幾天忙於行政工作或外出開會。儘管作者通過在線系統投稿,但是請記住最終和你打交道的是個人。例如你的文章狀態是審稿完成,但是一直沒有收到決定意見。想象一下如果這個人站在你面前,你會如何去問?因此,我會在狀態沒有變化後6周後再去詢問狀態,但是一定要用禮貌的語氣。你可以隨時聯繫期刊的客服人員並詢問狀態。他們有可能知道為什麼文章的狀態一直沒變。

如果文章狀態一直是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或者admin processing,原因可能是期刊沒有找到合適的審稿人。學術出版依賴審稿人的專業意見。期刊通常會有一個審稿人庫,有些期刊主編甚至會邀請一些新近在本期刊發表文章的一些作者來擔任審稿人。所以如果期刊讓作者推薦審稿人,作者一定要抓住機會,推薦合適的審稿人。

如果文章狀態一直沒變,並且超過一定的時間(例如6個月以上),你完全有權利撤稿並改投。

二、我們收到倆個完全相反的審稿意見,怎麼辦?

理想狀態下,主編會發現這種情況並作出處理意見。然而,就像之前說過,主編非常忙碌,可能沒有時間去查看具體的審稿意見。我建議,和周圍的同事或導師仔細推敲審稿意見,在十分確定兩個審稿意見相反的情況下,直接寫信給主編說明情況,請主編協調。同時在信中寫上你非常感謝兩位審稿人付出的時間等等溢美之詞(就算審稿人犯錯了,咱們還是得禮貌的指出)。記住,我們是和人在打交道,想象一下如果這兩位審稿人站在你面前,你該如何做?

三、為什麼期刊明明已經拒稿,但是還是邀請我重投呢?

如果審稿意見讓你修改的地方特別大,需要補充實驗,修回時間預期會有很長時間。那麼期刊會建議先拒稿,然後邀請你重投,因為是大修的話,這篇文章的投稿時間到返修時間可能會很長,不利於雜誌社的整體管理。要記住,主編的一個任務就是要保證審稿時間和過程。基於這些原因,期刊編譯可能會邀請你修改後重新投稿。

四、我們的文章是以研究性論文的形式投稿,但是期刊編譯讓我們改成通訊,該怎麼辦?

有幾個原因期刊讓你把研究性論文改成通訊,例如結果比較初級,讀者可能興趣不高或者對目前的專業研究補充不夠大等。這個期刊對幾種文章類型是否有字數限制?仔細看一下自己的文章,是否篇幅看起來類似通訊?也許期刊只有很小的版面,所以只能以通訊的形式發表論文。記住文章接受前,你有權撤稿。然而如果是頂級的期刊提出這樣的要求,你可以慎重考慮。

五、我的文章被一個期刊拒稿,但是這個期刊建議我投稿到另外一個影響因子低一點的期刊,我要接受這樣的意見嗎?

理論上,你想投稿任何期刊都可以,只要保證一次投稿一個期刊就好。我們通常的投稿策略是先投稿高影響因子,然後再投稿低影響因子,但是我們也要考慮時間成本。有些出版商的期刊,例如Elsevier期刊,在拒稿一篇稿件後會建議作者再改投另外一個同一出版商的期刊。雖然不能保證改投後就會接受,但是這樣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同一出版商旗下,不同期刊的排版風格很類似,直接改投的話,不需要作者再次排版和註冊等;同時出版商知道他們的期刊接受率和拒稿率。通常情況下他們建議改投的第二個期刊會有權分享前一個期刊的審稿意見,從而加速文章的審稿過程。

六、我們的研究領域比較狹窄,並且對之前已發表的文獻,有些地方我們不能苟同,我們該如何報道?

還是要禮貌對待之前的作者,用數據和事實說話。著重描述數據而不是個人。多查一些類似的文獻。多用下面的詞語,例如“our results indicate, or demonstrate” 而少用 “our results prove, or disprove”

七、我該引用原始使用方法的那篇文獻,還是近期使用該方法的文獻?

最好是引用第一次使用該方法的文獻。如果你希望表明該方法近期還有在使用,你可以加一個近期引用的文獻。例如,可以這樣說,“the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following the method of Bloggs et al , as modified by Smith and Jones )”.

八、我們引用的許多文獻都是中文的,這會有問題嗎?

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每個作者都需要引用不是自己原創的觀點。但是當你投稿到一個英文期刊的時候,如果引用的觀點或文獻都是中文的話,就會產生問題。審稿人理應去評估作者引用的文獻,即這些文獻是否相關?是否是近期的研究?是否恰當等等。當他們沒有能力去讀懂中文文獻的時候,他們就不能做出有效的評估。同時,對於要發表這個文章的雜誌來說,如果讀者看不懂這些文獻,讀者就不能十分信服這篇文章的理論依據。因此,我建議儘量去引用英文的、原始的文獻。如果確實某些研究只有中文文獻,你可以在投稿信中解釋一下大部分關於此項的研究都是中文,因此我們這個研究是對當前研究的一個總括並介紹給英文讀者。"much original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is subject but i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erefore we give a brief over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reader."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你的這篇文獻會變成原始的英文文獻,其他人今後要研究就會來引用。但是我建議一定要確保吃透中文文獻,這樣其他人才能信服並依賴你的研究。

九、我的研究方法不算新,但是我找不到已發表第一次使用此方法的文獻。我如何才能避免疑似抄襲?

許多作者的方法部分不是新的,因為開發/發明新的方法不算他們研究的重點。就像你所問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引用原始的發表文獻。但是如果你找不到,你可以像這樣寫來避免疑似抄襲“we prepared XXX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 as follows…”。如果審稿意見說讓你引用文獻,你可以解釋說這種方法之前沒有被以文章的形式發表過,你可以這樣寫“we prepared XXX using the standard method, as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as follows…”。

十、如果被雜誌社檢測出重複率很高,我該怎麼辦?

期刊出具的相似度報告是為了杜絕任何可能的版權糾紛,也為了防止作者大幅度的抄襲已發表的文獻,包括作者自己的文獻。但是這個報告本身只是一個建議並不能完全說明作者的文章有抄襲嫌疑。例如“the data is presented as the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這樣的句型成千上萬的作者都使用。期刊本身應該更負責任的具體看一下文章本身。不幸的是,現在投稿量很大,有很多期刊並沒有這麼做。有可能的話,你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話來寫文章,當然你也可以聯繫期刊,並且解釋你並沒有抄襲。

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過程的常見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