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農村產業結構 推動農業提檔升級——省政協“推進遼西北地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月度協商座談會側記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提升農業質量效益與競爭力的要求,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振興的需要。”10月29日,在省政協“推進遼西北地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月度協商座談會上,部分省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及專家學者就協商會主題建言獻策。

大家一致認為,我省推進遼西北地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要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培育特色產業,加快融合發展,推動農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現代農業發展到今天,結構性問題已成為突出矛盾,主要表現在品種結構、生產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等方面。”瀋陽農業大學副校長呂傑建議,理清發展思路,適應市場需求,優化品種結構;協調農牧結合,優化生產結構;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優化產業結構;科學合理佈局,優化區域結構,實現現代農業綠色提質增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依託農業科技創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已成當務之急。”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史書強建議,在鞏固提高傳統優勢產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基礎上,探索農業信息技術、物聯網、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在主導產業中的推廣應用,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保障遼西北農業科技支撐體系高效運行。

高質量產能水平偏低、產業化程度不高、特色產業優勢不突出是遼西北農村產業發展的短板。對此,齊明芳委員建議,實施設施農業提檔升級與提質增效,扶持建立一批設施農業高效生產公益示範園區,推進設施結構標準化、作物生產規範化、產品品牌化、經營產業化、管理現代化,提升產業競爭力。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師莊文發建議,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畜產品精深加工業和品牌建設,加快推進草食畜牧業發展,補齊產業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瀋陽農業大學教授李新華建議,以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帶動種養業,推動商業物流,輻射其他行業,促進遼西北農村產業振興。

“特色產業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強大後勁。”民革成員陳福生建議,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積極爭取資金扶持,創新人才保障和農技供給方式,探索創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新模式,加快推進特色產業發展。

“遼西北生態建設,事關突破遼西北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省沙地治理和利用研究所所長於國慶建議,堅持規劃、工程示範、自然保護先行的原則,建設生態示範區,推動重點生態工程,完善生態保障體系。姚彥林委員建議,要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優化遼西北產業發展佈局,進而引領遼寧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與會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吸納大家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努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